肉孜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换新衣服,从头到脚要穿戴一新。各家各户都油炸食品和点心;十八岁以上的男子要做礼拜,然后走亲访友。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在天山北麓小城玛依塔克,处处可以看到穆斯林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走亲串乡,互相赠送节日礼品。还有很多男女老少结伴游玩,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清晨的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
一大早,穆斯林男人与男孩经过仔细的梳洗后,纷纷前往教堂参加祷告仪式。清真寺里跪满了做礼拜的穆斯林民众。伊玛木阿訇说:“今天我们寺迎来了各族各界的许多穆斯林兄弟,大家在一起虔诚礼拜,充分地在宗教场做我们的拜功,这体现了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在大巴扎,各族穆斯林民众身着盛装,用欢快的心情庆祝着节日,他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笑容,随处都可以听到独具民族特色的手鼓和唢呐声,给节日的乌鲁木齐增添了很多欢乐的气氛。
小老板司马义做完礼拜后,早早地就打开了店门迎接顾客。他说,节日给他带来了好运气,今天的糖果卖的特别好。
肉孜节前大小商场的清真食品销售都十分红火。葡萄干、巴旦木、天山乌梅等新疆特产以及福建的青柚、烟台的苹果、广西的龙眼等都成了穆斯林群众待客的必需品。
在乙烯厂电气车间两聚班,过节的不仅是少数民族同志,更是大家的节日。
去年参加工作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山江,在家里早早就准备了杏仁、油香、瓜果等食品招待亲友和客人。
艾山江平时在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小伙子。过节了,艾山江首先想到的是同事们,尤其是家在内地的汉族同事们。他说:“他们平时住在单身宿舍里,父母也不在身边,现在过肉孜节了,我要请大家到我家去做客。”
虽然只是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但是体现了班组民汉员工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培养的一份最真挚的感情。
去年从重庆大学毕业的四川小伙子罗征宇,被艾山江的这句大实话深深感动了,表示一定要去过这个人生第一个肉孜节。
班里好客的不仅仅是艾山江一个,老师傅吐丝娜依、美丽的维族姑娘阿依夏木和买合木提。也热情地邀请同事们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十月初。
“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还有的地方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二十九天,有时为三十天。斋月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的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把斋。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当当响起,情况就与封斋时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哪个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为庆祝肉孜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专门下发通知,给所有穆斯林民众放假一天。
附录:关于肉孜节放假的通知
教育中心下属各单位:
2007年10月13日是穆斯林群众的传统节日——肉孜节。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安排,现将肉孜节放假的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按规定过这一节日的民族学生放假一天,其他学生照常上课;
二、此日给汉族班学生上课的民族教师不放假,给民族班学生上课的汉族教师随民族学生放假一天,其他按规定过这一节日的民族教职工放假一天。
特此通知。
教育中心
200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