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月中“坐静”是怎么回事?
在莱麦丹月的最后十天里“坐静”(伊阿提卡夫)是斋戒月份中的一项宗教功课。伊斯兰教法定为“受叮咛的圣行”。“伊阿提卡夫”原意为“蛰居”、“隐居”等,而作为伊斯兰斋月中的一项功修,志在使虔诚的穆斯林尊贵的斋月中的记主赞圣、礼拜诵经,从而得到一次暂避尘烦恼,修身反省的锻炼机会。
《古兰经》2章187节中谕示“你们在拜殿内坐静时……”,指明坐静的地点应在拜殿,而在《伟嘎业》中也明确规定应在礼拜殿内,至于妇女则可以在自家的礼拜处坐静;举意履行坐静功课的斋戒者应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因为穆圣说:“坐静者能禁戒各种罪恶,能得到一切善功的代价。”如果说“斋戒是盾牌”,可以抵御一切邪恶,那么“坐静便是穆斯林远辟火狱的城壕”。坐静在于劝诫人们弃恶从善,并以此蒙求主的喜悦。穆圣说:“在斋月里坐静十日者,等于履行了两次正朝和副朝。”从这段圣训更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坐静功课的贵重。坐静应当连续履行,无故中断者,还应当补。至于坐静功课的具体礼仪(做法)是,坐静者在举意坐静的时间内,允许在大殿内吃饮、睡卧。坐静者应当致力于研读经典、学习教义、赞主颂圣、还补拜功,同时也可以凭藉敬主拜主的清净之地,反躬自省,求主恕饶,祈求恩赐。在坐静期间不得与外界的人闲聊交谈,也是可以从事与坐静无关的事情。除上厕所及沐浴等必做事宜外,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离开坐静处。按教法规定,故无故离开达一个时辰者,其坐静功课失效。
坐静功课的裨益在于能使人置身于一种幽静的氛围之中,在宁静中使履行多日斋戒的身心得以潜心悟道。作为一项严肃的功课,坐静者可以通过它激励自己坚持斋月最后十日的斋戒功课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