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月中七件不当的行为
穆斯林在贵斋月里守斋戒,是遵奉真主的命令执行提升信仰和修身养性的功课。对于不守斋戒的穆斯林,那是他们个人拒绝真主命令,这个题目与他们无关,因为不存在行为当或不当的问题;对于守斋戒的人,这是提醒他们把功课做得尽量完美,建议他们避免不当的行为,以期获得尽善尽美的回赐。这七件不当的行为如下:举意张扬,封斋延误,拜功疏忽,言行无阻,视线不敛,耳根不净,心不在焉。
1、举意张扬
每天封斋必须举意,至少说:“我为真主,今日把斋,求真主慈悯。”这是个人以心灵与真主的沟通和向真主的许诺,不必大张旗鼓让外人知道。个人默默举意封斋是圣行,因为先知穆圣本人和他的弟子们当年都是这样,以后的众贤者以及历代大伊玛目都是遵循圣行,恪守斋月每天在晨礼前默默做都阿宜和为当天斋戒举意的优良习惯。大学者穆敏尼纳•哈夫萨确认的圣训说:“在晨礼前没有举意的斋戒,不成立。”《艾哈迈德圣训集》后代的法学家把这个圣训正式列入功修教法大全,成为斋月功修条件的法制。有些地方的穆斯林,斋戒前当众大声发誓封斋,一大家人或者一群人由一人领队集体做都阿宜宣誓举意封斋,均为自创行为,违背圣训和教法。
2、封斋延误
封斋的时间必须在晨礼开始之前,听到最近清真寺晨礼唤礼声必须停止饮食,举意封斋。在许多穆斯林国家,因为各寺晨礼的唤礼声稍有几分钟的差异,有些人根据最遥远能听到的微弱声音为借口,拖延封斋时间。这个错误导致一天斋戒失效。《古兰经》对封斋时间的规定说:“可以吃,可以饮,至黎明时天边的黑线和白线对你们截然划分。然后整日斋戒,至于夜间。”(2:187)这个“至黎明时”与晨礼开始的时间是一致的,因此根据晨礼的唤礼声起为标志比较可靠。
有许多地方,习惯把第一次晨礼唤礼声提前,为的是让人们起床和做小净,所以不能把提前的唤礼作为封斋的时间。那么,礼拜前的“内邦克”应当是最后的期限了,那是进入晨礼拜功前的最后召唤。根据圣行,在听到最后一次唤礼声时,手中最后一口饮食允许吃下去,这时封斋也为合法。这里要提醒穆斯林注意的问题是,封斋必须有明确的截止饮食时间,不许可找任何借口延误,否则失效。
3、拜功疏忽
在五项功修之中,拜功居先,斋功次之,说明其重要性的先后。有人在斋月里,只守斋戒而不礼拜,这是颠倒的功修关系,把更为重要的项目舍弃了,执行次一等的任务,使斋戒受亏空。另一种情况是,封斋之后贪睡,不参加集体晨礼,等睡足了觉,红日高照时“还补”晨礼,或与中午的晌礼合并。拜功贵在“按时礼拜”,还补与并礼都是在特殊条件情况下的特许,不能自编一套礼拜时程,破坏制度。
只守斋戒而不礼拜是不当的行为,而因为懒惰或贪睡疏忽礼拜也是不当行为。克服的办法是,周围的穆斯林互相勉励和促进,双方都能获得真主的喜悦和恩惠。《古兰经》说:“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邪恶和横暴而互助。”(5:2)
4、言行无阻
穆斯林不应当言行不谨慎,例如脏话假话连篇,行为肆无忌惮,尤其在斋月期间,不许可言行没有阻拦,不负责任。先知穆圣说:“(斋月期间)如果不能戒备言行,真主不需要他戒备饮食。”《布哈里圣训集》
语言是一个人品行的外部装饰和内心表露,说话满嘴脏字的人与邪恶的行为同属一类性质,这二者都难以想像会出现在敬畏真主的信士身上。先知穆圣说:“真主说,阿丹子孙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个人,只有斋戒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我。我必为此而赏赐他。斋戒如同护身的铠甲,守斋戒的人不应有令人厌恶的行为和大声喧哗。如果有人向他挑战,出言不逊或准备打架,他应当说:‘我在把斋。我在把斋。’”
根据阿布•胡赖伊勒的传述,先知穆圣指出,满口胡言乱语、行为不检点胡作非为者都是“愚昧”的表现。当愚昧进入一个人的心灵,使他言而无信,谎话连篇,对别人背谈和诽谤,罪恶表现在口舌和四肢上。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不守斋戒的人身上,也许不为奇怪,但确实不应当出现在守斋戒信士的身上。言行无阻应当是斋月期间的大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