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燕赵回回自古多慷慨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孟村,燕赵回回自古多慷慨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9-1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清真寺边上的那些事儿》系列报道之三十四

总策划 马 跃  执行 朱爱华
本报特派记者 樊前锋 文/图

燕赵,自古慷慨悲壮地。而孟村清真寺里,似乎更浓缩了这些激烈的元素。《大刀进行曲》、渤海回民支队,连同《红旗谱》故事背景的缔造者——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任政府主席刘格平都从这里走出。孟村,全国11个回族自治县之一,这是一片因回族而慷慨的土地。

渤海回民支队
在清真寺里起家

    前几日,宝云楼老先生的妻子从银川回到了故乡河北孟村。老太太在银川生活了整整50年,如今已84岁高龄的她精神极好,独自一人乘火车回孟村县的。
    1958年,孟村人宝云楼和妻子来到宁夏谋生,无意间在银川街头发现昔日许多渤海回民支队的战友,这让宝云楼夫妇喜出望外。几个月后,同籍回族战友刘格平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政府主席,原渤海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担任着首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在刘格平主席以及刘震寰等老领导的关照下,宝云楼来到中卫铁路段干起了采购工作。再后来,他兢兢业业在铁路系统工作了一辈子,直到2000年去世时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渤海回民支队手枪队队长宝云楼。
    1940年8月1日,孟村清真寺里,渤海回民支队的前身回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了,这是包括支队长刘震寰、政委王连芳以及战士宝云楼在内,仅30多人20多支枪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
    “这支抗日游击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活动在津南地区,打据点、攻碉堡,逐渐得到了回汉老百姓的信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部队奇迹般地发展成4个大队,宝云楼也从一个普通的战士成长为渤海回民支队手枪队队长。”
    “伊斯兰,伊斯兰,抗日坚决又勇敢,在这广大的平原上,坚持敌后反扫荡……”一首《伊斯兰抗日进行曲》在津南地区传唱开来。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渤海回民支队参与了保庄保卫战。宝云楼奉命率领500战士开赴前线,在保庄地界与日寇短兵相接。酣战之时,友军却突然撤出战斗,导致手枪队500战士陷入3000日军的重重包围。宝云楼率部拼死突围,这一仗470多名回族战士血洒疆场,身负重伤的宝云楼在战地救护队的帮助下捡回一条命来。
    “包谷地里死了一片人,突围出来的只有20多个,负伤后的宝云楼接受组织指示转入后方。而老部队从1954年起,就整体被改编为铁道兵第二师。”宝云楼去世后,妻子时常念叨起渤海回民支队。“一锹下去满是血,土地变成了黑褐色,那片包谷地丰收了,那年的包谷颗粒饱满。”
    2000年,宝云楼在银川谢世。他一生读书不多,所有的遗物仅有两册书籍——《回民支队战友通讯录》、《渤海回民支队战友百地书》。《渤海回民支队战友百地书》都是九死一生的战友,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彼此间书信来往,这些书信收集编撰成书,就成了这本弥足珍贵的书籍。这两册书籍的主编为孟村回族、渤海回民支队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原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王连芳。
    和宝云楼同样,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的渤海回民支队老战士多达100人,现在他们英姿勃发地活在我案头这些日渐发黄发旧的书籍里。

《红旗谱》背景原型
筹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孟村镇是孟村县城所在地,街市宽敞,楼房不高,这是一座并不华丽的县城。而殷实与富足往往就隐于这看似寻常之中,那街巷中弯头管件的店铺就一家连着一家,孟村有着“中国弯头管件之乡”的称谓。
    1977年,孟村镇回族创办了第一家弯头管件企业,孟村弯头管件业成为全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行业总资产突破30亿元。
    流火七月,我再次辗转来到了孟村大堤东清真寺,外墙壁是红色的砖头修葺的,不加粉饰,古色古香,一派中国传统式古建筑。这和我见过的许许多多的清真寺一样,都是朴素的。70多年前,日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任政府主席刘格平在这里发动了革命暴动。
    刘格平21岁那年,受天津党组织派遣到河南省新乡国民二军开展兵运工作。同年秋,与共产党员张隐韬组建津南农民自卫军,刘格平同志为副司令兼参谋长。农民自卫军向全国发出了起义宣言,这是我党在北方地区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最早一次尝试,小说《红旗谱》反映的就是此事。
    “22岁的刘格平在武汉搞兵运配合革命军北伐,之后组建津南革命军第一支队。‘九·一八’事变后,在西安组织领导了回民抗日救国会。1932年秋,刘格平在沧州担任中共津南特委军事委员。两年后,在庆云县领导了津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马颊河民工暴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叛徒告密刘格平负伤。后转押到北平军人反省院,十年后才得以出狱再度参加工作。”
    阿訇马品章对于故乡走出的回族历史名人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个人情感,在他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刘格平。
    “再后来,刘格平被任命为华东地区人民革命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为华东地区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1955年3月,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为全国各民族培养了大量民族工作干部。1958年参与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任政府主席。”
    筹建宁夏时,刘格平的许多老部下纷纷来到西北,建设一个新宁夏的梦想在他们手中起始。那一代人是朴素的,经历过战争与苦难的人们,使他们更为单纯可爱,一个号召或是一个信念,足以让他们至死不渝。据说,1990年孟村大堤清真寺修建完工典礼上,人们看见了刘格平,这是刘格平最后一次在故乡清真寺里的公开亮相,回首往事,刘格平在乡亲们的面前潸然泪下。

《破锋八刀》喜峰口
大败日本武士道

    清真寺院子里,几个少年正在寺院里摆弄着刀棍。使刀少年,面对长枪少年丝毫没有胆怯,步步紧跟,刀锋逼近,这倒让长枪陷入了被动。“这刀法出自沧州人马凤图之手,根子留在西北了。”阿訇说,少年所使刀法为《破锋八刀》。这刀法是喜峰口抗日达刀队的必训科目,被张之江将军引入军旅,之后张之江提倡武术,马凤图就专门为部队编写了白刃战战术教材,训练了西北军的大刀队,以至于在后来的喜峰口大战中,大刀队抵御日寇的战斗中一战成名,《大刀进行曲》才由此传唱开来。
    阿訇说,1920年沧州大旱,马凤图先生与两个弟弟来到冯玉祥军中谋职。1926年初,张之江将军代替冯玉祥主持西北军全局,于是,在张之江的支持下,《破锋八刀》开始在军旅中推行开来。
    “马凤图老先生作古35年了,但他在兰州的后人们很争气,硬是把回回的武术给继承下来。1953年,他的二儿子马贤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散打冠军和短兵器冠军。目前马贤达仍是中国仅有的四位武术九段之一……”
    孟村清真寺阿訇说这些的时候,眼睛发着光。“马氏父子尽管散落在兰州、西安、西宁等地,但他们都是家乡的骄傲,回族的骄傲。”
    沧州地区回族好武成风,至今吸引着异国人不远万里投师清真寺院。而孟村回族则是八极拳的故乡。300年来,孟村吴姓人家对于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我见过的许许多多的清真寺一样,这里洋溢着尚武气息。
    ——雍正13年(1735年),八极拳的祖师吴钟痴迷武术,来到江南,在泉州少林寺以一杆长枪击败众僧,少林方丈观后无语,镇寺官员惊叹“神枪”!随后,吴钟声名远播。
    ——清朝回族武术家丁发祥,擂台上打败两名俄国大力士,张扬中华志气,被康熙皇帝封为“铁壮士武侠”。
    ——1941年,八极门六世掌门人吴秀峰只身从日本人手中救出一车被抓华人,1956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他一人独揽7项冠军。而在整个抗战时期,涌现出刘震寰、王连芳等一大批回族抗日英雄。
    ……
    孟村回族,他们以集体的形式亮相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但与武术比肩的,应当是那些少为人知的伊斯兰文化饱学之士。孟村人固执地认为,海思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是伊斯兰教经文家、翻译家,著名阿訇,其一生抄写、注解、翻译伊斯兰教经卷多部。1920年,88岁的海思福归真时,埃及《金字塔报》纪念他的社论标题是:“东土第一人谢世”。
    孟村,临近渤海,连接山东,据说是隋朝时期开皇16年(公元596年),隋文帝杨坚在此设置了浮水县;明朝永乐年间,孟姓回族人在明成祖朱棣的安排下迁居于此,遂以姓氏命名为孟村;后来又有回族人陆续迁来,建国初期这里已经形成了5万回族人的聚居区。
    都说燕赵大地自古就是慷慨悲壮之地,历代回族男儿亦为小县孟村增色不少,这是回族人入乡随俗融会贯通,与生俱来随遇而安的浪漫情怀。其实,你想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不必去翻阅太多的文献以及各类地方志。真的成为穆斯林的朋友那一天,你会安静地坐在清真寺里,听着那一段段历史课本上没有的,难以置信的嘶啸几世的人和事。

 

 

樊前锋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