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者按语﹕本文是美国政治刊物《国民》(The Nation)2007年11月5日发表的专家时事评论﹐又在美国多家报刊上转载﹐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以下是择要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伊朗﹐在巴列维国王政权时期是西方坚定的盟友﹐对内实行世俗化﹐全面模仿西方生活方式﹐对外政策倒向西方。 美国在中东的实力依靠两大铁杆朋友 ---- 以色列和伊朗。 二十八年前﹐伊玛目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获得成功﹐彻底改变方向﹐对内强化伊斯兰运动﹐对外摆脱西方控制﹐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视伊朗为敌国﹐定为“邪恶轴心”和“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煽动内部政变或民众起义﹐推翻伊朗伊斯兰政权。 西方的媒体宣传﹐为丑恶的政治服务﹐投其所好﹐坚持歪曲报导﹐在西方形成了固定成见﹐而美国的伊朗政策沿着这条曲解的认识﹐越走越远﹐等于把对方描述成魔鬼﹐根据这个错误的印象制订政策。 当今美国陷入伊拉克沼泽地﹐无瑕顾及伊朗情报的真实性﹐所以只见美国疯狂叫嚣﹐而实际情况决非如此。
一﹑伊朗政变时机已经成熟
错。 尽管伊朗的上层统治集团脱离民众﹐但尚且没有出现人民希望改天换地的动静。 最明显的表现是﹐按照西方的民主标准﹐艾哈迈德-内贾德在大选中胜出总统﹐选举过程没有作弊现象。 当然﹐大多数年青人希望更好的政府﹐经济繁荣﹐广泛就业﹐可以为他们创造更为稳定和安全的未来﹐但是他们没有对伊斯兰制度或缺乏民主表现不满。 美国对伊朗实行的外部压力﹐只是帮助伊朗政府加紧对内部严密控制﹐政权更加巩固。 如果有人假设德黑兰的伊斯兰教士们会很快下台﹐那是白日做梦。
二﹑伊朗政策怪异﹐难以合作
错。 虽然伊朗的外交政策处处使美国为难﹐只是表现了它面对特殊环境的特殊性。 如果细心研究伊朗在面对广大世界的外交动态﹐就发现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和稳定规则﹐井井有条。 在既定目标的原则下﹐伊朗政策非常讲究实用效果﹑前后一贯﹑谨慎小心﹐消除诽谤的宣传﹐决心在中东地区恢复历史的领先地位。 伊朗使用多样化的外交和宣传技巧﹐掩盖真正的目标﹐使敌人迷惑不解﹐而换取穆斯林世界的同情和支持。 伊朗有时故意眩耀武力﹐看起来不正常﹐其实在扰乱敌人的战略思维﹐使敌人摸不清它的底细﹐而不敢轻易动手﹐正如尼克送时代美国对前苏联的策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美国和以色列长期的战略是威慑伊朗﹐企图用武力威胁迫使伊朗屈服﹐但很不得手。 例如2006年﹐以色列发动向黎巴嫩的军事行动﹐打击真主党﹐目标是恐吓伊朗﹐但伊朗的谨慎策略﹐不但没有被拉下水﹐避免了一场大战﹐而且以色列在黎巴嫩遭到重创。
三﹑伊朗难改反美的本性
错。 对抗美国只是伊朗的战略﹐或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伊朗以其人口﹑面积和资源﹐都有资格在中东发挥大国的功能﹐而不屈人之下﹐但是美国对中东的霸权战略﹐与伊朗的理想发生冲突。 只要美国继续贯彻它的中东霸权主义﹐不容伊朗有出头之日﹔只要中东穆斯林对美国有怨恨﹐伊朗必然让美国感到遏制伊朗政策消耗精力﹐得不偿失。 假如美国改变战略﹐给予伊朗平等的地位﹐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分歧自然消除﹐而且可能成为盟友。 伊朗不是美国永久的敌人。
四﹑核能研究等于发展核武器
未必。 美国和以色列最担心伊朗成为中东核武器国家﹐这样必然打破美国与以色列的核垄断﹐失去中东国家被制服的平衡﹐所以美国勒令伊朗对核能科学永远保持零位﹐一无所有。 伊朗根据国际法﹐研究和平利用核技术﹐合情合理又合法﹐而且一再宣布无意发展核武器。 美国以狐疑和猜测对伊朗表示不信任﹐显示凶神恶像﹐造成国际法原则混乱﹐双重标准。 根据国际原子能专家的估算﹐伊朗少量的梯恩梯提炼﹐距离制造核武器甚远。 只须同伊朗达成核能研究谅解协议﹐许可国际原子能安全人员入境监察﹐国际社会可以同伊朗和平共处﹐因为核能研究不等于发展核武器﹐人人都有这样的普通常识。
五﹑伊朗计划消灭以色列
假象。 伊朗的宗教领袖与以色列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是事实﹐但是意识形态并不能代替现实﹐而且伊朗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准。 五十年来﹐两国的意识形态没有改变﹐但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战略时期﹔前期双方友好合作﹐后期互相敌对﹐是政策变换的结果。 1980年代﹐在前苏联的压迫下﹐伊朗和以色列曾经秘密接触﹐准备联合对抗苏联﹐但是后来苏联解体﹐美国开始了中东霸权规划﹐培养以色列为美国急先锋﹐于是﹐以色列成为伊朗对抗美国霸权的地区目标。 2002年在马来西亚的调停下﹐出现过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缓和机遇﹐当时双方都同意考虑“马来西亚蓝图”(Malaysian Profile)﹐其中包括互相外交承认﹐但是美国坚持孤立伊朗的政策﹐使这个蓝图流产。 与其说伊朗计划消灭以色列﹐不如说美国计划利用以色列消灭伊朗。 当年秘密讨论马来西亚蓝图的伊朗势力是现在仍然执政的精神领袖阿亚图拉哈梅内伊﹐他今天仍旧是伊朗的精神领袖﹐实权在握﹐现任总统内贾德的外交政策由他调遣。
六﹑对伊朗的压力有效
令人怀疑。 美国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开始于1995年﹐确实给伊朗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困难﹐对外贸易也增加了成本﹐但还没有达到致伊朗于死地的程度。 在过去的十二年中﹐伊朗在美国经济制裁的艰苦中奋斗﹐增强了它的应变能力和藐视美国的国际地位。 由于错误地认为伊朗是一个宗教狂热国家﹐对伊朗的灵活和实用外交防不胜防﹐而让伊朗在多方位的外交中获得巨大收益﹐使伊朗现政权的生命力更加顽强。 美国的错误认识和失效的制裁﹐使美国处处扑空﹐一无所获。
七﹑孤立伊朗就能保证中东稳定
恰恰相反。 历史的大量事实表明﹐假如把伊朗排除在中东整体之外﹐必然产生不稳定的局势﹐因为伊朗是保持地区稳定的必要因素﹐它如同是一个横器的砝码。 当今的中东不稳定的局面出现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分头同许多阿拉伯国家结成单边防卫同盟﹐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双面孤立政策”﹐后来占领伊拉克后﹐改为单独对伊朗孤立。 美国本想利用以色列在中东站稳脚跟﹐但事实不如愿﹐恰恰是因为美国对以色列的偏向﹐使美国在全世界的穆斯林心目中孤立了起来﹐成为中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美国的中东政策造成那里不稳定﹐巴以冲突一天不解决﹐一天不会有稳定﹐根源是美国﹐受到孤立的也是美国﹐不是伊朗。 伊朗对巴以和平确实有破坏作用﹐例如伊朗支持激进的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和黎巴嫩真主党﹐但是伊朗与美国相比处于弱势﹐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角仍旧是美国。 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局势发生了变化﹐被陷入伊拉克泥潭的美国变成了弱势﹐一路滑坡﹐失去了主动权﹐而伊朗却得意洋洋﹐为所欲为﹐行动更加自由﹐主动出击。 美国失去了许多中东实现和平的机遇﹐都是因为对伊朗的敌视政策﹐所以﹐孤立伊朗是伤害中东稳定的大错误﹐对美国的损失更大。
伊朗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心病﹐给美国规划造成极大的障碍﹐但局势还不是不可救药。 双方虽然互不信任﹐但不能排除有坐下来谈判的可能性﹐例如在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行动﹐得到伊朗的默契﹐使塔利班迅速倒台。 假如没有伊朗对卡尔扎伊政府的支持﹐他不可能维持到今天﹐所以对伊朗很感激。
在军事入侵伊拉克和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行动中﹐美国也得到伊朗的暗中支持﹐因为萨达姆倒台符合伊朗的地区利益﹐实际上是美国出兵打倒了伊朗的宿敌萨达姆。 至今﹐美国和伊朗表面剑拔弩张﹐而暗中双方都有许多默契﹐频频表示合作的意向。 美国人心中很明白﹐如果不能一举消灭伊朗﹐唯一合理而且廉价的对策是继续谈判。 如今美国的好战鹰派﹐连连碰壁﹐战争狂人的市场越来越小﹐白宫中主持全球霸权的战略家们逐渐不得势。 美国对伊朗的大棒和胡萝卜两种手腕都展现过了﹐均无实效﹐往往适得其反﹐遏制不成﹐制裁失灵﹐伊朗在继续发展壮大。 但是﹐双方在纠缠中﹐美国对伊朗的遏制﹐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而没有美国的同意﹐伊朗无法出场参与中东政事﹐王牌藏在美国的袖中。 伊朗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在中东有一席之位﹐有发言权﹐如果美国能看到这一点﹐就必须重新调整它的战略。几十年的交往证明一个事实﹕想要改变伊朗﹐美国首先要改变自己﹐因为没有伊朗的参与﹐无法建立中东新格局。 假如没有诚意﹐中东的和平与稳定难以持久。
(阿里编译自Seven Bad Assumptions We Make About Iran by Trita Parsi﹐The Nation﹐Nov 5﹐2007﹔www.alter.net/audits/66847/?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