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穆斯林社会﹐被人们批评说“文化落后”﹐只能从事社会苦力劳工﹐或者做些小生意﹐胸无大志﹐而且表现粗暴﹐行为不文明。 当今世界的穆斯林社会落后有许多原因﹐但可以肯定伊斯兰不是落后文明的宗教﹐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反常现象。 伊斯兰在历史上的强盛﹐是因为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造就了学术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 今天这些条件都转移到了西方﹐穆斯林变成了相对落后社会。 天下沧海桑田﹐时运周转﹐是很自然的现象﹐因此落后一时﹐无所谓畏惧。 只要主义真﹐精神在﹐大家都争气﹐落后了可以赶上去﹐争当先进﹐这不是什么神话或奇谈。
一﹐《古兰经》和圣训鼓励学习
当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被真主选派为人间使者时﹐他得到的第一句真主启示是勒令他宣读知识。 《古兰经》说﹕“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 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96﹕1-5) “宣读”﹑“用笔写字”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些是真主的第一次启示﹐肯定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成就﹐从而大地上才有了文明和进步。
在以后的二十三年中﹐真主对他的使者穆罕默德陆续颁降启示﹐其中有许多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经文﹐引导穆斯林通过知识发展文明﹐建设富强和谐的社会。 例如《古兰经》描述那些无知的人将在火狱中后悔莫及地说﹕“假若我们能听从﹐或能明理﹐我们必不致于沦于火狱的居民之列。”(67﹕10) 真主这样启示人们理解知识的重要地位﹕“你说﹕‘有知识与无知识的相等吗﹖ 唯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9) 先知穆圣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创举﹐他将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方向﹐真主给他降示人类知识的《古兰经》﹐并且告诫他要祈祷说﹕“我的主啊﹗ 求你增加我的知识。”(20﹕114) 由此可见﹐先知穆圣开创伊的斯兰伟大事业和未来的成功﹐必须依靠知识﹐因为世上唯有真知者﹐最敬畏真主﹐因此﹐追求知识是每个伊斯兰信士的信仰责任。 《古兰经》说﹕“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35﹕28)
先知穆圣在他指导穆斯林社会创建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教诲和告诫﹐激励后代的信士们必须认真学习﹐发奋图强。 请看这些著名的圣训﹕
“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
“你们求学﹐从摇篮到坟墓。”
“学者的墨汁﹐在复活日﹐将与烈士的碧血对称。”
“谁求得学问﹔谁就是获得了丰满福份的人。”
“真主向我启示说﹕‘谁在知识上探索﹐我将引导他通向天堂之路。’”
“崇拜真主的最佳形式﹐是寻求知识。”
“静听学者的讲话﹐向别人传播知识﹐胜过宗教祈祷的礼仪。”
“寻求知识吧﹗ 知识帮助你分清是非﹔知识照亮天堂之路﹔知识是沙漠中的朋友﹔知识是孤苦伶仃时的友谊﹔知识是举目无亲时的伴侣。 知识是幸福的道路﹔知识是艰难时的力量﹔知识是会友时的装饰﹔知识是对抗敌人的武器。”
“去寻求知识和智能吧﹗ 只要船舶漂流到的地方﹐你都不会迷失。”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为先知穆圣的这句圣训所惊叹﹕“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对于阿拉伯人﹐当时的中国﹐可能比今天地球上的人想象火星还要遥远﹐而且那里没有穆斯林。 这句惊人的圣训透露出先知穆圣浩瀚的胸怀和对知识的超凡理解﹕知识没有地区﹑种族和宗教的差别和界线﹐知识是真主对全人类的恩赐﹐属于全人类﹐不论落在何方﹐穆斯林都应当去追求。
二﹐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成就
文明进步﹑经济发达﹑社会开明﹑武力强大的伊斯兰帝国在近古代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 伊斯兰文明的伟大功勋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先进社会成就﹐当时的社会氛围提倡教育﹑尊重知识﹑遵纪守法﹑社会开放﹑宽容仁慈。 各种学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指导﹐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学风。 在公元十世纪前后﹐世界上出现了数个高度文明的思想和学术中心﹐如大马士革﹑开罗﹑巴格达﹐世界各地学者云集﹐东西方学术交流﹐阿拉伯文是他们的共同学术语言。 巴格达是伊斯兰帝国的首都﹐也是世界文化中心﹐欧亚非三大洲的学者在一起切磋学问和发明创造﹐其中有医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法学家和伊斯兰经训学家。 在他们带动下﹐开罗等地建起了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和图书馆﹐如艾资哈尔大学和巴格达智慧宫。 从伊斯兰帝国的学术中心﹐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开启了欧洲学者的知识启蒙运动 ---- 文艺复兴。
美国早期传教士坎贝尔说﹕“欧洲现代医学是阿拉伯人的成就﹐不仅是起源﹐而且是全部体制和构思。 阿拉伯人是欧洲现代知识的旗手。”
三﹐求知是天性
求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它睁开眼睛东张西望时﹐它的脑子里在思考﹐在认识周围环境和来往的各种人。 儿童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直到青春期﹐一边身体成长﹐一边知识增长。 成年人都不太注意小小的儿童在研究学问﹐有时是独自思考﹐有时是借助游戏﹐儿童经常在对自己探索的成就表现兴奋﹐满面喜悦有成就感。
人“活到老﹐学不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成人之后的学习﹐会有更加明确的目的﹐例如学习计算机﹑开车﹑社会知识﹑生产技能﹐为了将来的社会奋斗或成家立业﹐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学习的能力有所不同﹐但从不停止。 老年人不善于死记硬背﹐但联系丰富的生平知识和经验﹐是思维成熟和创造性最强的时期。 在今天的许多高等学府中﹐常常可以看到退休老人重新进课堂﹐选择一门过去喜欢而没有完成的专业﹐直到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可以看到八九十岁的老年毕业生。 真主恩赐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终身不变﹐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为社会奋斗的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所以﹐当代有最时新的“终身教育”科学课题。
四﹐求知之路
读书是人类最直接的求知之路﹐前人的经验和思考都记录在书本中。 当你进入图书馆书库﹐周围都是书﹐其实是前人的思想和说话﹐每本书代表一位学者﹐向你招手﹐向你介绍他毕生的研究和心得。 就如同你在电视机前调换频道﹐翻开一本书﹐就进入一个场景﹐那位学者就在向你述说知识。 所以﹐好读书﹐是人类寻求知识的主要途径﹔读书使你精神愉快﹐欲望得到满足﹐还能使你增加阅历﹐了解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经验。
读书不是唯一的求知途径﹐在实践中观察世界﹐也是求知﹐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古兰经》说﹕“你们观察天地之间的万象吧﹗”(10﹕101) 先知穆圣说﹕“你们求学﹐从摇篮到坟墓。” 他没有限定信士的“求学”都须埋头在书本中﹐比如在摇篮里的婴儿不会读书﹐但他们开始了求学﹐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必整天抱着书本﹐可以在实践中学﹐也是求学。 儿童的游戏和成年人的业余爱好都是求学的方式和过程。
旅行也是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从古到今有许多知识丰富的人﹐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路途。 他们走南闯北﹐从旅行中学到各种知识和各地的经验﹐成为很有知识的人。 例如惊涛骇浪培养了无数优秀的航海家﹐他们懂得天文地理﹔十四世纪的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百图泰走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著书立说。 先知穆圣说﹕“知识可以提升人的社会地位﹐知识使人高贵﹐拥有今世的权威﹐得到后世的幸福。”
人人都必须学习﹐学习和求知是真主赋予每个人的天赋﹐是社会保障的人权。 穆斯林应当珍视真主的恩典和本人的权利﹐求知是每个穆斯林的天职。 《古兰经》说﹕“真主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们提升若干品级。 真主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58﹕11)
人的生命有限﹐但在求知中﹐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寻求正当的知识﹐每时每刻都能提高生命的价值和人性质量。 各地伊斯兰学者﹑伊玛目﹑阿訇﹑教师和穆斯林社会领袖﹐都有责任提倡伊斯兰教育﹐鼓励穆斯林刻苦学习﹐提高穆斯林民族素质﹐发奋图强﹐自尊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合理的地位。 人人行动起来﹐可以摘掉落后的帽子﹐赶上世界先进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