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奸犯科
犯罪者会做很多坏事,会触犯很多法律条例。经常如此会使人习以为常,并会消除廉耻,渐渐地转型为公开犯罪,圣训中说:“
我民族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得到饶恕,除非是那些公开犯罪者,那些人晚上做了坏事,第二天就对某某人说,我做了什么什么,真主已为他遮掩
了丑行。就这样又过了一夜,真主又为他遮掩了丑行,早上起来,他又宣扬自己的丑行,真主还为他遮掩”。
2、心硬如石
致使人们觉得他的心坚硬如石头,心无体会,得不到感觉,真主说:“此后,你们的心变硬了,变得像石头一样,或比石头还硬
”。心硬如石的人体会不到死亡的伤痛,得不到看亡人时悲愤,或许他身肩亡人,背后是堆堆坟墓,此时的行走如行于石头之间。
3、对功修偷工减料
其中包括做礼拜,读古兰,祈祷时的胡思乱想,不参悟祈祷经文的意思,复读机式的诵念,如果习惯了就会在固定的时间
里念几个固定的祷词,不领会祷词的意思。清高的真主不应答玩世不恭者的祈祷。
4、懒于干功
如果去做礼拜干功修的话,只是形式上的鞠躬站念,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提炼。为此,真主叙述伪信士的时候说:“当他们
站起来去礼拜的时候,他们懒洋洋地站起来”。其中包括故意放弃行善的季节和干功修的时间,这就说明了此人不想获取报酬。如:他有能力
而不去朝觐天房,他有魄力而不参加圣战,经常放弃集体礼拜,甚至丢弃主麻日的聚礼。真主的使者(愿主富安之)说:“经常退后于第一班
子的人安拉会把他们投进火狱”。还比如说,睡过了头而没有礼晨礼,可心里没有丝毫的自责;放弃了圣行和拜后的古兰选读,没有心思还补
;对于撇弃圣行拜和副主命变得习以为常,甚至不礼两大尔得的礼拜(尽管有些学者把它定为瓦志布也罢),不礼日食拜和月食拜,不参加殡
礼,不给亡人做好都阿。这些人不想得到回赐,违背真主的训戒:“他们争先行善, 他们为希望和恐惧而呼吁我,他们对于我是恭顺的”。他
们忽视圣行,不礼夜间拜和副功拜,甚至对上午拜和忏悔拜不屑一顾。
5、心胸狭小,性格怪异
心胸狭小,性格怪异,甚至不敢面对人们,有似不堪重负之嫌,遇到一些鸡毛小事,忐忑不安心神不宁,对于人们的
一言一行心存顾忌,胸无宽容之心,对此穆圣(愿主富安之)谈到信仰时说:“坚忍和宽容是信仰的一半”。对于信士他(愿主富安之)又说
:“喜爱人者人喜爱,不爱人者人不喜,且没好处又没富”。
6、古兰经对他没有裨益
古兰经中的许约不听,古兰经中的训戒不闻,古兰经中的命令不遵,古兰经中的禁令不远,复生日的惊恐更无作用。
由于信仰薄弱不喜欢聆听古兰经,无法克制自己多多诵读古兰经,甚至于刚翻开第一页就想合起来不读。
7、淡忘安拉,很少记主
淡忘安拉,很少记起他,甚至觉得记念真主是一种负担,每当升起双手做祈祷时,没说一句祈祷词就很快收手不做了
。真主在古兰经中描述伪信士时说:“他们只稍稍记念真主”。
8、对于非法,心无憎恶
当有人做非法勾当时,丝毫没有憎恶之心,因为良知泯灭导致全身肢体瘫痪,对于非法事物熟视无睹,也就不会命人
行善止人作恶了,更不会为主道分忧了。使者(愿主富安之)对这种病态心理在正确的圣训中说到:“罪恶侵蚀心灵就像篱笆围圈一样,会慢
慢地占据它,遮掩它”。直至下一段圣训中所说的:“变得像倒在白纸上的墨汁一样明显,善恶不分,黑白颠倒”。就这样没有了命人行善的
心,对于坏人坏事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甚至当他听到有人在做坏事时,很喜欢很高兴,这样他和做坏事者同罪,正如圣训中使者所说的那样
:“当有人做坏事时,在场且有憎恶之心者,没有任何罪责,而不在场却喜欢坏事者,他有亲临现场的罪责”。这种喜欢是一种心理行为,和
做坏事者同罪。
9、喜出头,好显摆。包括以下几种现象
(1)喜欢权力,却没有能力担当重任。使者(愿主富安之)说:“你们将会贪求权力,却在后世后悔莫及。它让你们得到了金钱、名誉和享受,却给你们带来了死亡、孤寂和负担。使者(愿主富安之)又说:“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权力吗?它,开始为谴责,紧接着就是后悔,最后会招来后世的刑罚,除非秉公办事”。如果竭尽全力为民谋求福利,秉公处理一切事物,那就没有比这更好更美的事情了,就像优素夫圣人所做过的那样,可通常人们贪求权力,本末倒置,忽视对人民的义务,却对发号施令沾沾自喜。
(2)喜首席,好发言,爱让人们听他的训导。对此圣人(愿主富安之)已有警告,他说:“你们应当谨防首席”。
(3)喜爱人们为他站立,以显示对他的尊崇。对于这种病态心理使者(愿主富安之)说:“喜欢真主的仆民为他站立的人让他准备入住火狱吧!”圣门弟子穆阿维也当离开伊本祖拜尔的时候,伊本阿米尔站了起来,可穆阿维也没有站起,他对伊本阿米尔说:“你坐着吧,我听到使者(愿主富安之)说:‘喜欢人们为他站立的人让他准备火狱的坐位吧!’”类似这种情况,一般人会生气的,即使圣训摆在面前也会不屑一顾的。当他进入某个场所的时候,就希望有人为他而站。圣人对此警告说:“不要为某人而站立,让他坐其位”。
10、吝啬小气
真主在古兰经中表扬了辅士,“他们虽有急需,也愿把自己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放逐章9节)成功之人是解除心中吝啬之人。毫无疑问,微弱的信仰会让上变得小气,使者(愿主富安之)对此说过:“伊玛尼和吝啬不会同聚于仆人的心里”。至于吝啬的坏处和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者(愿主富安之)告诉我们说:“你们要谨防吝啬,的确它已毁灭了你们以前的民族,吝啬让他们变的悭吝小气,又让他们断绝了血亲,还让他们步入罪恶”。悭吝让信仰微弱的人舍不得一分钱,即使有人让他施舍也罢。他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和遭受困难的人,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真主对此种人说的多么清楚,“你们这等人啊!有人劝你们为主道而费用,你们中却有吝啬的。吝啬的人自受吝啬之害。真主确是无求的,你们确是有求的。如果你们违背命令,他就要以别的民众代替他们,然后,他们不像你们那样”。
11、光说不做
人们光说不做,为此真主说到:“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为什麽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你们说你们所不做的,这在真主看来,是很可恨的”。(列阵章2、3节),毫无疑问,这是伪信士的行为,言行不一将会受到真主的遣怒,火狱里的人会揭示那些命人行善己不为,止人作恶而为之者的丑恶罪脸。
12、穆民遇难,心灾乐祸
穆民亲兄弟遇难了,或生意亏本了,或富人变穷了等,信仰衰弱者就会心灾乐祸患,因为受灾者的给养消失了,和他比较的优点也没有了。
13、审视事物,是否有罪
部分人在想做一件事时,不会问这是否是善举,而会问此事会不会受处罚,或只是会问,这是非法还是被憎之事。这种心理会导致举伴的嫌疑,或许有一天会做非法之事,因为没有什么会阻碍他去做可憎之事,这种状况使者(愿主富安之)已经告诫过了,“谁犯嫌疑之事,就会做非法之事,尤如牧羊人在禁区边放牧,几乎要进入其中一样”。还有甚者,当问了某个胡昆之后,告诉他是非法,他还会问是否有轻重,做了之后罪有多重,这证明他向罪恶迈近了一步,而不会放弃罪恶。轻视罪恶就会敢于触犯安拉的禁律,消除他于罪恶之间的屏障,为此,使者(愿主富安之)在正确的圣训中说:“我知道在复生日有一伙人带着‘突哈目山’般重的善事前来,而安拉会把它变成飞扬的尘土”。缫巴尼说:“主的使者啊,你给我们叙述一下吧,以免我们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使者(愿主富安之)说:“他们的是你们的兄弟,他们像你们一样在夜里作副功,当没人的时候就会触犯安拉的禁令”。你会发现他毫无提防,毫不犹豫地去作恶,这要比犹豫之后的作恶更为严重,但这两种人都很危险。这就是轻视罪恶而导致信仰衰弱的结果,他不认为自己在犯罪。为此,伊本麦斯欧德在叙述信士和伪信士的特点时说到:“信士审视罪恶就好像坐在几乎要坍塌的山岳下面,伪信士审视罪恶就好比苍蝇落在鼻尖上,他说我只是用手轻轻排打了它一下而已”。
14、善小而不为
善小而不为也就是不重视很小的善事,使者(愿主富安之)已教导我们不能这样做,由伊玛目艾哈麦德传述,艾布胡哲目说:“我来到使者(愿主富安之)跟前,我说:‘主的使者啊,我们是乡下人,你教给我们一些真主裨益我们的事,于是使者(愿主富安之)说:“你们不要善小而不为,假如你从井里打出水,倒水给口渴者喝;假如和你的弟兄讲话,要面带微笑”。倒水给口渴者,讲话时而带微笑,这些事看起很小,但不应该轻视。或清扫清真寺的污垢,那怕是一根稻草棍也好,或许这些微小的工作能得到真主的饶恕。真主为报赏做这些工作的人,并会饶恕他们。你没听过使者这样说吗?使者(愿主富安之)说:“有人看到路上的树枝,他说:‘誓以真主,我一定要将这些树枝移走,以免伤到穆斯林’他就进了天堂”。
轻视善小的心理是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也就不会大有所为,使者(愿主富安之)说:“谁清除穆斯林道路上的障碍物,谁就会有善功的回赐 ,谁的回赐被接受,谁就会进入天堂”。麦尔兹(愿主喜悦之)和一个人同行,于是那个人把路上的石头搬走了,麦尔兹就说:“你为何这样做?”那人就说:“我听到使者(愿主富安之)说:‘谁搬走路上的石头,谁就会得到回赐,谁有这个回赐,谁就会进入天堂’”。
15、无心顾及穆民事务
无心顾及穆斯林的事务,不会与们互助合作,也不会为他们祈祷祝福,不会施舍救济,更不会帮扶援助。他是一个冷血动物,对于穆斯林所遭受的侵略、欺凌、动荡和患难无心顾及,只贪图自己的安乐享受,这就是信仰衰弱的结果。而真正的穆民与之相反,先知(愿主富安之)说:“穆民和有信仰的人就好比头和人的身体,穆民会感到有信仰之人的伤痛,就好比头痛了全身感到不适一样”。
16、过错会疏远兄弟关系
信仰衰弱的现象还有:过错会疏远兄弟关系。使者(愿主富安之)说:“只有过错才会破坏主道和伊斯兰的兄弟关系”。这就说明罪恶的阴影有时会使兄弟关系长久,有时会破坏它。这种疏远心理是由犯罪而导致的,致使信仰衰弱。因为真主让仆民回避犯罪者,让他感到生活苦闷,倍受指责,得不到人们的尊敬,同时还得不到信士们的同情和安拉的保护。
17、对教门没有责任感
对于教门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不仿效圣门弟子的行为,但圣门弟子对教门有很强的责任感,如塔费里.阿米尔(愿主喜悦之),他是多热衷教门事业啊!在信教不久,他就感到有责任去宣教,于是要求使者(愿主富安之)去给他的民众宣教,号召他们于主道。当今的人们坐享信仰带给的宏恩,却对教门不尽一份责任。
使者(愿主富安之)的圣门弟子归信伊斯兰之后,马上就能与非信士断绝关系,划清界线。如耶玛麦(现在的利亚德地区)人的领袖赛玛麦.艾萨里(愿主喜悦之),被俘之后带到清真寺,然后使者(愿主富安之)就给他讲解伊斯兰,真主引领他归信了伊斯兰。他去麦加作副朝的时候,就对古莱氏人说到:“你们绝不会得到来自耶玛麦的一粒小麦,除非得到使者(愿主富安之)的许可”。他立刻与非信士划清了界线,并用经济制裁他们,竭尽全力为教门服务,因为有坚强的信仰才会执行这项工作。
18、遇事慌张,逢灾恐惧
信仰衰弱的现象还有遇事慌张,逢灾恐惧。当有患难险情时,你会看到信仰衰弱者浑身发抖、惊慌失措、魂不守舍,不知道如何去应对,整天愁眉苦脸,不能镇定自若地处理一切。这就是信仰衰弱导致的,如果有坚定的信仰,他就能稳如泰山,面不改色地去应对突发事件。
19、争论不休
使者(愿主富安之)说:“信道之后的民众是由争论走向迷误的”无根无据的争论会偏离正确的道路。而当今人们的争论多半没有实际意义,无知且不采用经训指导。用使者(愿主富安之)的这句话就足以放弃这种卑劣行径,使者(愿主富安之)说:“我在天园中与放弃争论者为邻,即使他有理也罢”。
20、迷恋浮化
心系现世的程度深之又深,当一个人失去了钱财,丢掉了名誉,没有了工作,丧失了家园的时候,他就觉得很吃亏,因为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心里就很痛苦。而当看到其他人得到了这些,就非常想再次拥有,或许会嫉妒,希望得到的人倒霉,事事不顺。这与信仰不符,使者(愿主富安之)说:“信仰和嫉妒不会同聚于仆民的心中”。
21、采用人言,理性处事
采用人的言论,理性处理一切事物,为此,在心中找不到丁点信仰的踪迹,甚至在他的言论当中没有一句符合经训和前辈精神的话。
22、贪图享受
信仰衰弱的现象还有:过分注重自己的饮食起居,把居所装饰的富丽堂皇,选购名贵高档的衣服,把钱和时间都花费在这些庸俗的事上,其实并不必要这样做,而其他的穆斯林兄弟非常需要帮助,可他却贪图安逸,迷恋浮化。这是圣人禁止的,正如穆阿兹.哲白里(愿主喜悦之)传述的圣训,当他被圣人(愿主富安之)派遣到也门传教时,圣人对他说:“你要谨防贪图享乐,安拉的仆民不是贪图享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