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医治社会通病的良药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斯兰——医治社会通病的良药

来源: 时间:2008-11-1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当今时代,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很多国家最为棘手而又无力控制解决的最大难题和社会通病。
  伊斯兰的的确确在治理这些社会通病、完美这个社会中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与之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伊斯兰是人类生活的唯一正确指引,它包容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信仰一开始就与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古兰经》经大家解明了:我们的功修、工作、为生计奔波、平息风波、揭穿诱骗、以哲理和忠言导人于正道……都属于人生旅途的“敬拜”真主,任何使伊斯兰与社会脱节的企图与行为,都是极其反常和别有心计的。对穆斯林来说,根本不存在脱离社会的什么“世外桃源”--那里不具备一种严肃而正常生活应有的基本条件。因此,每个穆斯林都会同时也必须面对现实,面向社会,在困难中开辟生路,为人类创造幸福。那种认为只有到清真寺礼礼拜才是所谓“正常宗教活动”的“定义”是极为偏狭的,因为展现我们道德行为的主要舞台永远是社会。
  现今很多国家国民的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些人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丰富和优裕,但其内心和精神世界却感到非常空虚,他们只看重自己的能力,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忐忑不安,担忧自己的明天、未来、金钱、健康、安全等得不到保障,也唯恐将来有一天灾难或不幸降临会使自己失去现有的一切……其失落、苦闷、迷惘之情难以言表。《我真的不错》一书作者在开篇“生命的意义”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或许正代表了现今很多人心中的困惑和迷茫: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一个人如果参加过一次至亲好友的葬礼后,他的世界观都会发生改变。
    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是人的最终结局。既然如此,那我们曾经为之热血沸腾的梦想、奋斗,不只是南柯一梦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父母生育我、养育我,自己又刻苦读书,努力考上大学,走上社会后,又经艰苦努力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到头来,还是要走向死亡的归宿。所以无论怎样奋斗,人生的结局最终还是失败。
    人生是变幻不定的,但惟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既然如此,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何况人生还有许多烦恼痛苦。我感到茫然……”
    持有这种人生观点的人,一旦真的遭受意外打击或到了紧要关头,就走入了人生的死胡同,恐惧、忧愁、沮丧、绝望,以致性情孤僻甚至精神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些人甚至还铤而走险,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生活模式与穆斯林分外是两种布局。
  穆斯林的一生以坚定的伊斯兰信仰而支配,由于那永不熄灭的信仰的光辉,他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失望,他相信真主在最黑暗的时候、最关键的时刻会保护他的,因此根本不忧虑什么明天的生活、工作、财产……,当一个穆斯林遇到失业、挫折和危机时,他的心倾向真主,相信唯真主解开艰难、处理危机,真主在你面前关了这道生活之门,或许在旁边打开几道生活之门,经常伴随真主的人,没有任何能使他害怕甚至绝望的事情。相反,当一个穆斯林遭受挫折或不幸后,他会重整旗鼓,一切从零开始,更加努力地去重新绘制美好的生活蓝图。因为患难的磨练可使我们的心地更加明净,信仰愈加坚定。再则,真主的慈悯连带他的磨难融入我们的人生,是让我们正视人生的坎坷,做生活的强者。
  同时,每一个虔诚的穆斯林都知道:真主在苦难之后安排着幸运;无论幸福还是痛苦,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对人生最大的馈赠。
  对于违法犯罪,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律法和刑罚的约束,清雍正皇帝在位时惩治腐败力度最大,诛杀贪官不计其数,以至于让官员“观刑”--参观腐败官员被腰斩、凌迟处死的行刑场面。对此,雍正还有一番高论:“杀贪官不能只叫老百姓看。要叫当官的去看,一人也不许不去,朕就是要让他们好好看看,看得心惊肉跳,看得筋骨酥软,看得魂消魄丧,看得梦魂不安!这样,以后他们的黑眼珠盯着白银子时,就会有所惊觉,就得掂量掂量,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就得想法给自己留条后路!朕告诉你们,这些当官的,都自称是孔子和孟子的门徒,让他们见一见这血淋淋的场面,比他们关在房子里去读一百部《论语》、《孟子》还管用得多呢!”
  然而,就是这样严厉得让人胆战心惊的惩罚,为什么仍扼制不住前赴后继的贪污腐败和犯罪行为?这里面固然有金钱的驱使,以及等等的诱惑,但归根结底,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人没有正确的信仰环境,没有永恒后世的概念,他们把今世的私欲、占有当成了个人追求的最大目标,他们认为只要行为隐秘,只要逃避了今生现世和现实的处罚,就是会给自己、给后代带来幸福幸运和无尽享用的财富。就是在这样一种诱惑和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使其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更隐蔽的行为、不择手段来巧取豪夺、掠取财富、逃脱惩罚。
  穆斯林安于真主的判定,认为真主的恩赐和剥夺都是有利于他的,穷则安贫进取,富则好施、稳妥,做到得之不乐,失之不忧、荣辱不惊,以治理宇宙的真主之名而心安理得、愉悦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
 
  穆斯林之间不分种族的态度,是伊斯兰一项伟大的成就。事实上,当今世界正渴求这种伊斯兰美德的传播。
  --汤恩比·《考验中的文明》
  种族主义 -- 一个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顽症,物质高度发达的国家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却无法阻止他们结束对同胞的仇恨。
  伊斯兰推崇人格的神圣不可侵犯,并不分人种、民族和性别地授予人人平等之权利。“安拉”的法典《古兰经》和穆圣所树的生活典范在任何情况下都至高无上,对王子与乞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贤人及恶徒等均同样适用。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对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们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人们不能小视其“公平”观所具有的魅力。在伊斯兰社会中,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朝觐期间,那种在真主护佑下,各人种、各民族所享受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确是伊斯兰的奇迹。唯有伊斯兰,其内部没有教阶等级,人人必须履行同样的宗教功课,甚至以宗教教规的名义,规定了富人比穷人要尽更多的宗教义务,比如纳天课、朝觐的有关规定。尽管有人可能腰缠万贯,有人可能身无分文,有人贵至国王,有人只是一介草民,但当人们走向生命的终点时,人人都只带走三块白布,没有陪葬,没有任何多余之物。其间,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那就是真主对穆斯林的公平。在进入乐园的道路上,大家起点一样,平等一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男尊女卑之分。人与人之间绝对公平,这对于被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不公平弄得晕头转向的人们来说,是一块多么芬芳的绿草地!
  家庭 -- 社会的细胞、文明社会的基础单元,但在一些国家却濒于衰败之边缘。
  《21世纪还有家庭吗?》:社会的变革对家庭的影响颇大,当前世界上有一批学者悲观地认为:离婚率越来越高,选择结婚的人越来越少,夫妻冲突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生育,更多的人不愿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由于这些因素,家庭将面临毁灭,它的基本模式将不复存在。-- 摘自1995年4月9日《新乡日报》《家庭育儿》杂志
  在2004年最近进行的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中,有1/3的被访者说他们经常有受挫、愤怒和倦怠的感觉。自杀现在已成为中国年轻人占首位的死因。另外,中国的离婚率也在上升,尽管在一些保守的统计中,中国的离婚率只有16%。
  家庭危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五毒”、“三害”等阴暗面的滋生蔓延和“包二奶”、非法同居等现象导致的家庭破裂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和极大的不安定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黄色低级文化熏染以及追求所谓“思想解放”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特别是女性自尊、自爱、自强的教育没有形成社会性。
  伊斯兰文化,把美满和睦的家庭看成是社会安定的一个主要因素,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在《古兰经》中,曾反复地强调了夫妻和好的希望和对离婚的种种限制,因此,对穆斯林来说,一个家庭一旦组成,往往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离婚现象是比较罕见的。《古兰经》教导男人要慈善友爱地对待妻子,即使妻子有了过错,也要讲究方式,妥善处理,以此来保证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和相亲相爱的生活。但对于那种夫妻之间感情已破裂,再无法共同生活的,并且经公证人调解后仍无效的,则双方都有要求离婚的同等权利。但这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允许离婚。在阿拉伯的历史中,好几位哈里发的母亲都是女奴出身,这也算是这一婚姻制度的“成果”之一了。
  对于这样的成就,连一向对阿拉伯的婚配制度微词颇多的西方人都认为“不应否定穆罕默德一生以尊重妇女、努力改善她们的法律和社会地位为标志的成就。穆罕默德实施了一些规定来限制一夫多妻制和离婚,并规定要照顾离婚妇女。在7 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这些规定无疑是重大的改革”。
  艾滋病 -- 一个人们谈之色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话题,如今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全球每天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同时又有1.5万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是一个医学发达所无法控制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尤为严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别提到,目前联合国正在应对两个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艾滋病。
  艾滋病常识(2002年12月1日人民网等媒体综合报道):2002年12月1日是第15个世界艾滋病日,本年预防艾滋病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什么是艾滋病?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名。1983年,从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了新的病毒,研究证实这种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omImmuneDeficiencyVirus)”,即艾滋病病毒,缩写HIV。
  艾滋病(AIDS) 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
  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
  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
  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总之,艾滋病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之所以猖狂于全球,就在于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地位。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于T4淋巴细胞内最核心的部位,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就成为一种“病入基因”的痼疾。艾滋病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使免疫细胞遭到破坏和毁灭,并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细胞。就这样,病毒一代代地复制、繁殖,免疫细胞不断死亡。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
  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意大利《晚邮报》消息:2010年艾滋病患者将达8500万人  2002年7月7日在西班牙东部海滨城市巴塞罗那开幕的反艾滋病国际会议,是迄今世界上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艾滋病问题的国际性会议,世界各国1.5万名代表与会。会议公布的有关材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艾滋病患者约4000万人,已有22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到2010年,世界上的艾滋病患者人数将再增生4500万。对付艾滋病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异常严峻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法制日报》北京2002年4月11日讯:2001年全国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219例,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增长幅度已从过去的30%左右上升到58%。据专家估计,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已达85万例。这是卫生部今天公布的有关艾滋病疫情的最新情况。从受感染人群的特征分布上看,我国西部地区艾滋病感染者仍以吸毒人群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等为主。
  2003年11月25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一份全球艾滋病情况调查报告,公布了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报告指出,在即将过去的2003年里,全世界已有4200万名艾滋病感染者,已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500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 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峰,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就有250万人。报告还说,在世界某些地区,艾滋病的传播仍然呈上升趋势。
  早在1995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时刻》及其他新闻媒体就曾对艾滋病在中国蔓延的严峻势头做了分析报道,并特别指出:现今世界尚无一例被治愈的患者和特效治疗方法,而预防的办法却很简单,那就是:洁身自好。
  [沙特阿拉伯新闻社(SPA)2000年11月30日利雅得消息]  沙特阿拉伯王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将在2000年12月1日星期五,纪念世界爱滋病日。2000年世界爱滋病日的主题是:人类在与爱滋病的抗争中占有主导作用。谈到这个问题,卫生部部长奥斯曼·束卜克诗博士说,这个主题反映出在伊斯兰教义下,人类在与这种危险的疾病的抗争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采取其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防范这种疾病的时候,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伊斯兰教义是保证社会远离这种危害性疾病威胁的最好办法。
  2002年12月1日人民健康网发布了国家卫生部门向社会公布的预防艾滋病三字经,它同时让人们深刻领悟到:良好的社会道德是防止艾滋病发展蔓延的唯一的最好办法。
  预防艾滋病三字经
  艾滋病,是绝症,染上身,会丧命。
  病虽险,请莫惊,要预防,须记清。
  不*娼,不卖淫,莫吸毒,免上瘾。
  青少年,重童贞,结婚前,要自珍。
  好夫妻,贵忠诚,忌性乱,绝外情。
  懂自爱,求洁身,能做好,保太平!
  在谈论这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却极少出现这种种令人感到忧虑和不安的情况。
  伊斯兰的家庭结构,均衡地规定了丈夫、妻子、儿女和亲属的权利,并使之在明确的《古兰经》教义和穆圣训示的指引下紧紧团结在一起!伊斯兰使家庭充满了宽宏与和睦。
  伊斯兰涤净那些以自我为中心、暴虐、荒唐和不受纪律约束的人的灵魂,使人们敬畏真主、富有理想、虔敬、不贪欲、守纪律和绝不跟虚伪妥协,它唤起人们的道德责任,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伊斯兰的道德观规定人们要尽量过善良的生活,排除邪恶,并在性格、语言、行为等等各方面具有种种美德。
  总而言之,凡有损于个人及社会的任何事,都是伊斯兰所禁止的,不合乎道德的。
  伊斯兰启发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事物,都要仁爱、慷慨、怜悯、同情、无私、友善、谨慎、公正和诚实,它孕育着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具有的高贵品质。
  伊斯兰对人类社会的处理是尽善尽美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真正信仰者的穆斯林,他们如果
放弃伊斯兰后选择其他信仰者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如果完美的伊斯兰都没有解决他的问题,那其他任何宗教、信仰都更不可能再解决他的问题了。
  然而,有些人却认为伊斯兰的这些要求是落后、不开放,甚至还和男女的平等联系在一起。
  国内有报道称,现在有种观念在倡导男女共厕,认为这是男女平等的一种体现。我们哑然,一时不知该对这些所谓的“先进理念”做何评论,但是,每个人都清楚:“男女有别”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已经成为人们一种习惯性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体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逐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它体现了男女的彼此尊重,保护了每个人的性别身体隐私,可以有效避免性骚扰和性犯罪。现在有人把“男女分厕”、“男人站着小便女人却要蹲着小便”说成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这是非常荒谬的,就像你不能因为鸟儿在天上飞、猛兽在地上跑、鱼儿在水中游,就说飞禽、走兽、水中游鱼不平等,“男人站着小便女人却要蹲着小便”仅仅是男人和女人因为身体构造的差异导致的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已。“男女分厕”不仅不是男女不平等,恰恰是男女平等的表现,它给予了男人和女人各一方天地。社会化是有文化背景的,我们不能因为国外有不少专家曾提倡“男女共厕”,就简单认可它;他们是现代人的理性迷失。
  当前,的确有一些信仰薄弱的人正在不知不觉地堕入那美化丑恶、装潢淫秽、以丑为美的西方“爱滋式”文明的泥沼中不能自拔。面对这形形色色的全球秽气,愿所有的朋友、愿真正的穆斯林不要眼花缭乱、忘乎所以,要洁身自爱、出污泥而不染。让我们穆斯林在“黄球”中开辟出一块绿洲,让我们穆斯林本人成为“黄泥”中的一棵绿草。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