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度”原则看穆斯林的道德追求
张立娟
《古兰经》中说“安拉对过分的人确实不欢喜”。(5∶87)不过分、不走极端、凡事适宜居中,这就是穆斯林所遵循的“适度”原则,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中普遍的行为取向。这种行为取向类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之道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政治秩序。而穆斯林所奉行的“适度”原则,除了遵循《古兰经》的训诫外,还有着更多的道德追求。无论是在钱财的使用、物质生活的享受方面,还是在对待罪犯、仇敌的态度方面,亦或人生理想的追求方面,都处处以“适度”作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由此而求得公平、公正、人道、善良、宽容、和谐的道德境界。
一 在“适度”中追求和谐、人道
在钱财的使用、财物的投资施济方面,穆斯林既不赞许满不在乎摆阔气,也不允许缩手缩脚太吝啬,而是肯定适中的态度。“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你不要把自己的手束在脖子上,也不要把手完全伸开,以免你变成悔恨的受责备者”(17∶29)。在这里既反对浪费、奢华,又反对吝啬,苛刻。把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就是一种浪费;而对自己太苛刻,必要的生活用品都舍不得去买,或应该接济的却不接济,又是一种吝啬。讲求适度消费的目的,就是提倡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然而,即使是用钱去作好事也有一个限度,任意乱花,也难免不发生流弊。正如王岱舆所说:“当舍而不舍谓之吝;不当舍而舍之谓之妄;当取而不取谓之迂;不当取而取之谓之贪。取舍不明,受弊多矣。”力求“不过分”,把握“适中”,求得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和谐的生存状态。
在物质生活的享受方面,既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享乐主义。既不食禁忌,也不自行扩大禁忌范围,而是适度享用真主赐予的美食。“诚信的人们啊!你们不要把安拉恩赐的合法美味禁忌,你们不要过分,安拉对过分的人确实不欢喜。”(5∶87)“你们应当把安拉恩赐的美味食取,对你们所奉的安拉应该敬惧。”(5∶88)除了安拉所禁忌的部分食物外,穆斯林们尽可享用真主赐予的合法美味,以便不负真主的恩惠。这里既有对真主的敬畏,又包含有对生命的尊重。从人体的发育,健康成长以及人类种族的繁衍出发,倡导一种对生命的爱,对生命的尊重,反对禁欲主义者的僧侣生活,追求一种合乎人道的生存方式。
二 在“适度”中追求宽容、公平
在对待战争与战俘的态度上,也提倡适度原则。既鼓励英勇杀敌,殊死拼搏;又提倡在停战取胜后不宜过分。“你们应该为安拉之道而抵抗来犯之敌。但不可过分逾矩,安拉对过分逾矩者确实不喜欢。”(2∶190)“你们无论在何处跟他们相遇,便将他们就地击毙,要从他们驱逐你们的地方把他们赶出境!……”(2∶193)当战争发生了的时候,就应该勇敢地去杀敌,胆怯者是可耻的,不可饶恕的,是真主所不喜爱的。但是当敌人失败了,放下武器的时候,就应宽赦他们,而不再是赶尽杀绝。应该用爱来感化敌人,引导敌人弃恶从善。因为爱是对恶惟一深刻的否定,而其它形式的对恶的抵抗不过是对恶的投降。以牙还牙,以恶抗恶,不过是对恶的复制。应该对恶者祈祷,因为他们需要救赎而不是仇恨。用宽容的爱来对待战俘,这不是简单的隐忍退让,而是一种对善的更高境界的追求。
在对待罪犯的惩罚标准上也提倡适中原则。“安拉对你们无意的誓言不加以责备,但要责备你们有意的盟约誓语。违犯它的罚金,是给十个贫民一餐饮食,--按你们家属伙食的中等标准核计,……你们应该对誓言坚守不渝。”(5∶89)这种规定具体细微,因为家庭用餐质量可能时高时低,有时丰盛佳肴,山珍海味;有时粗茶淡饭,清汤寡水,并不划一。在这里惩罚标准以家属伙食的中等标准计算,体现了惩罚标准的公正性。因为社会中人贫富有所不同,以受罚者家属伙食的中等标准为准,就不至于让富有者以财代过,逃脱罪责。也不会使贫困者因错而一贫如洗,求生不得。这种适中的原则给每一位有过错者均有一个赎罪的机会,这不仅仅体现宗教律例的威严,更是一种对公平、公正的向往与追求。
三 在“适度”中追求永恒的幸福
两世吉庆是每一个穆斯林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这种两世兼顾的人生理想中也体现着“适度”原则。不同于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宣扬的弃世和禁欲,认为今世的生活毫无意义,要人们关心来世的幸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彼岸世界;伊斯兰教倡导两世吉庆的幸福观,即在鼓励人们追求来世幸福的同时,也鼓励人们对现世生活与幸福的追求,反对出家修行,脱离现世。“迷惑世人的,是令人爱好的事物,如妻子、女儿、金银、宝藏、骏马、牲畜、禾稼等。这些是今世生活的享受;而真主那里,却有优美的归宿。”(3∶14)这里既要人们寻求今世美好的生活,又要人们在真主那里寻求美好的归宿。“今世的享受比起后世的幸福来是微不足道的。”(9∶38)既要人们为今世的生活享受而奔波劳作,又要人们同时为来世行善施恩,履行“五功”;既强调为今世的行为负责,又强调为后世行善。“今世和后世,他们都将得到佳音”(10∶64)。重视后世,不弃今世。在宗教信仰上追求来世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消极弃世,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挖掘自身的潜力,改造自然,为我所用。这种两世兼顾的态度不仅是对宗教与世俗的调和,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永恒追求。
除此以外,“适度”原则还表现在诵经音调的高低等诸多方面,可以说这种“适度”的行为取向渗透在穆斯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这种“适度”原则不同于“中庸之道”,它不是明哲保身,作好好先生。而是以“适度”为出发点,追求一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一种宽容、和谐的生存状态,一种科学、人道的生存方式,一种终极意义上的幸福。而这种追求更是一种对生的从容、对善的渴望,包含有一种普世的关怀在里面。
(作者:宁夏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