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亚传奇人物阿凡提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古代中亚传奇人物阿凡提

来源: 时间:2008-11-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阿凡提”是突厥语的名称﹐意思是“先生”﹐但是他的神奇传说超出了他的老家突厥语的中亚地带﹐从摩洛哥到中东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知道这个传奇人物﹐他的名字是毛拉'纳斯鲁丁(Mulla Nasruddin)﹐或者简称纳斯鲁丁。据考证﹐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土耳其的阿克斯希尔城(Aksehir)有他的陵墓﹐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市内广场有他倒骑毛驴的雕塑。 他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在民间留下了大智若愚才华超人的形像﹐他的事迹都是传说故事﹐表现了深刻的寓意﹑善良和哲理。在中亚﹐某些苏菲教团﹐用他的故事为典型事例宣传伊斯兰教义。

  根据各种文字记载﹐阿凡提原是一位哲学家﹐祖籍土耳其﹐才智过人﹐思维敏捷﹐说话幽默﹐ 在横跨亚欧非辽阔的奥斯曼帝国各地云游旅行。 有人在巴库和大不里士发现了以他署名撰写的世界各国游记。 他的故事发源于突厥语的各民族中﹐如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从中亚传遍世界各地﹐如中东﹑北非﹑波斯语区域﹑中国的新疆和欧洲巴尔干国家。 他的故事所描绘的社会状况集中在过去七百年以来的时代﹐各国人民把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寓言﹐都记录在他的名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所以﹐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喜欢﹐对他的称呼不同﹐阿拉伯人称他是“久哈”或“纳瑟”﹐波斯人称他是“达尔维斯”﹐土耳其人称他是“纳斯鲁丁'霍加”﹐希腊人称他是“科贾'纳斯鲁丁”﹐阿赛拜疆﹑阿富汗和伊朗人称他是“毛拉'纳斯鲁丁”﹐毛拉的意思是“阿訇”或伊斯兰教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1996年纪念过他﹐把那一年定为“纳斯鲁丁'霍加年”﹐表示对伊斯兰文化名人的重视。

  因为关于纳斯鲁丁的故事﹑传说﹑笑话﹑寓言﹑趣闻轶事﹐来自四面八方﹐神奇的传说多于真实的事迹﹐所以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生平已无从考证。 对纳斯鲁丁趣事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十五世纪﹐例如艾布尔-卡利在1480年写的一本民间故事集﹐就开始描述一位幽默的游坊学者。 后来﹐另一位作者拉米'萨拉比在1531年之前发表了一个故事集《莱塔伊夫》(Letaif)﹐根据该作者的记载﹐纳斯鲁丁出生在土耳其西北部阿克斯希尔城﹐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有趣学者﹐是赛义德'海拉尼学派的门生。

  在许多历史学家的著作中都出现了纳斯鲁丁的生平记录﹐但很不一致﹐欧洲的学者们认定拉米'萨拉比的记载比较可靠﹐因为他访问过纳斯鲁丁在阿克斯希尔的陵墓﹐并且证明说﹐他是蒙古王帖木儿(1336-1405)的同时代人。

  十九世纪有一位作者﹐他是安卡拉以南锡维里希萨尔(Sivrihisar)的穆夫提﹐哈赛因'艾芬迪伊玛目﹐在他的记录中﹐纳斯鲁丁其人1208年生于那个城市﹐卒于1284年﹐安葬在阿克斯希尔城﹐把他的生平提前了一百多年。

  根据艾芬迪伊玛目的记载﹐纳斯鲁丁曾经在锡维里希萨尔和科尼亚两个城市受过教育﹐专攻伊斯兰法律学。 他在学业有成之后来到科尼亚﹐向当时大学者毛拉维'鲁米拜师﹐学习伊斯兰苏菲主义学说。 他终生都是赛义德'海拉尼的大弟子﹐所以在阿克斯希尔定居下来﹐结婚成家﹐成为当地的伊玛目﹐后来担任本地法官﹐因此﹐他的主要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都以阿克斯希尔为背景。

  他另一个版本的传记﹐说他是十四与十五世纪之交年代人﹐出生在锡维里希萨尔的市郊霍图村﹐那里是土耳其文化高度发达的安纳托利亚地区﹐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学者。 纳斯鲁丁在那里出生和受教育﹐他享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投靠在最有学问的师傅门下﹐学富五车﹐在周围地区访学﹑游学和讲学﹐受人尊敬。 他埋葬在阿克斯希尔城﹐在土耳其著名学术基地科尼亚附近。 他的陵墓前有一扇大铁门﹐门上有重锁﹐铁门永久关闭﹐但是任何谒墓者不用担懮﹐因为他的陵园周围没有墙。

  讲故事﹐是当时土耳其时代的文化传统﹐因此围绕纳斯鲁丁的各种故事传说﹐从土耳其本土﹐迅速扩散到奥斯曼帝国的所有领地﹐从阿拉伯地区﹐一直传送到北非国家﹐纳斯鲁丁成为帝国领土上各地共同深入人心的文学角色。 他的故事越传越多﹐越讲越神奇﹐数以千计﹐当时就出现了帝国领土之内各种语言的版本﹐如突厥文﹑阿拉伯文﹑波斯文﹑阿尔巴尼亚文。 各种版本的故事﹐未必完全相同﹐因为那些故事都变成了地方化的风俗和习惯﹐表达了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在当年的帝国各地可以听到当地人围绕着说书人用本地语言讲述他们的“阿凡提故事”﹐如叙利亚﹑约旦﹑埃及﹑摩洛哥﹑阿尔巴尼亚﹑阿赛拜疆﹑波斯尼亚﹑孟加拉﹑印度﹑普什图﹑波斯﹑乌尔都﹑维吾尔﹐一直远到中国的大西北。

  从内容上说﹐主题思想是劝善戒恶﹐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涵义和教育意义﹐例如讽刺挖苦那些道德败坏和自私自利的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表达了普通民众的赏善罚恶愿望。 虽然各国有有书面的版故事集﹐识字的人可以阅读﹐但纳斯鲁丁的故事基本属于口头文学性质﹐所以各国都用口语化语言特色记录了故事情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故事不断加入﹐而且在穆斯林世界文化交流中﹐各国故事都越过国界﹐被其它民族所吸收﹐因此任何一个地方的“阿凡提”都有外地内容的融入﹐成为伊斯兰的世界文学。 不论是纳斯鲁丁或者阿凡提﹐或者其它名称﹐人们纪念这位历史名人﹐把数以千计的故事归功于他的名下﹐但是实质上是数以亿计的世界穆斯林民间创作﹐集中了全世界穆斯林的集体智能。 以下仅举一例﹐说明纳斯鲁丁故事的幽默﹑含蓄和富有哲理。

  人人都不满意

  有一天﹐纳斯鲁丁同他的儿子一起旅行﹐到一个小镇去。 他的儿子骑在小驴上﹐而他在一旁步行。 迎面来了两个妇女﹐父子二人听到她们议论说﹕“啊﹗ 现在世道是变了﹐惯孩子没个样。 你看﹐孩子骑驴﹐老人地上走。真是不可思议。”

  孩子在驴背上坐不住了﹐他说﹕“老爸﹐你非要我骑驴﹐是吗﹖ 你不要固执了﹐我们俩换一下吧﹗ 你来骑驴﹐我行走。” 纳斯鲁丁同意了﹐他骑上了小驴﹐儿子在地上步行。 走着走着﹐前面来了两个瘸脚的老头﹐他们齐声喊﹕“嗨﹗ 骑驴的老头。 你已经老得骨头都干了﹐一只脚都踩进了坟墓。 这个小伙子还很年轻﹐不要让他老得太快﹐累坏了孩子的身子。 你快下来吧﹐让孩子骑上小驴。”

  于是﹐纳斯鲁丁就把他的儿子拉上了驴背﹐两个人同骑一头驴﹐烈日当头﹐人畜汗流浃背。 他们路过一个工地﹐有一伙人在做工。 其中一人叫大家注意﹐“看﹗ 那头驴真可怜﹐驮着两个人走。 太过份了﹐那头驴快要压死了。 看吶﹐那个人就是纳斯鲁丁﹗”

  纳斯鲁丁听到这些议论﹐就从驴背上跳下了地面上﹐父子二人赶着驴在前面走﹐他们跟在后面步行。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继续赶路﹐路边有两个行人。 听到他们互相说﹕“真主啊﹗ 真主啊﹗ 你就可怜可怜这两个大傻瓜吧﹗ 让一头驴在前面走着﹐轻松愉快﹐而他们俩流着大汗﹐满脸是灰土﹐累得气喘吁吁。 天下竟然有这样愚蠢的人﹗”

  纳斯鲁丁回头对他的儿子说﹕“真主啊﹗ 真是众口难调啊﹗ 人人都难逃遭到议论。 不论干什么﹐总是有人对你不满意。 我们就认真工作﹐一心为取悦于真主吧﹗”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