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饮食习俗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饮食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柯尔克孜族饮食习俗

来源: 时间:2008-12-0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柯尔克孜族有人口16.08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分布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在其他各县,另有数百人聚居黑龙江省富裕县,系18世纪中叶由新疆迁去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和手工业;传统工艺美术有刺绣、擀毯、雕刻、织花和金银器,习以兵器、山鹰、云彩、猛兽作图案。喜爱赛马、叼羊、马上打靶和飞马拾物等。其物质生活与经营畜牧业有密切关系,饮食起居也都有着游牧生活方式的特点。居住在城市的多为一日三餐,牧区则多为一日两餐。早餐较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较简单,牧民们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较丰盛。

日常饮食习俗

 日常饮食

        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欢吃圆白菜、洋葱(皮牙子)、土豆等。现在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马、骆驼肉,也吃米食和面食。

        肉食主要有:库尔玛(锅烤羊肉块)、烤全羊、库尔达克(炖牛羊肉)、马肠、肖奴帕,即手抓肉、肉块。这是柯尔克孜人待客的食品之一。待客时按客人等级而分肉。煮制时有一个要点,就是将肉凉水下锅,煮熟的肉香而不腻,嫩而不烂,牧民们外出放牧时一般者喜欢带这种肉块作干粮。此外,肉食还有煮全羊、烤羊肉片、烤肝子、烤腰子等。其中最珍贵的是“马驹肉”和“驼羔肉”,非有贵宾光临不设,以示尊敬和诚恳。

        乳制品和面食有:

        酸奶酪: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绵羊奶最佳),煮沸后加入乳酸杆菌(即少许酸奶或酸奶疙瘩),发酵后即成。酸奶酪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乳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酵酶等,对于以肉、奶为主食的柯尔克孜人来说,今用酸奶酪具有改变口味,开脾健胃,清热降火的作用。每年鲜奶旺季,柯尔克孜族妇女们把一大锅一大桶的鲜奶煮沸,用瓢勺舀出上面金黄色的一层油,将剩下的奶加工成酸奶酪,作为夏季的主要食品。

        干酸奶:将酸奶酪过滤去水即成。一般都装入细白布口袋内,外出时持在马背上,饥饿时可食,口渴时加水可饮,是夏秋季外出时携带的方便食品。

        酸奶疙瘩:将挤干水分的酸奶,用手团成一个个小圆球,整齐地摆放在芨芨草编成的席子上晒晾。酸奶疙瘩晒干后,可长期存放,三年、五年不会变质霉坏。酸奶疙瘩是柯尔克孜人冬季的主要食物,平时也可以当点心待客或馈赠远方亲友。

        酸奶疙瘩还可以煮进面条里做酸奶面条。这是柯尔克孜人特有的酸奶面条,不放其它任何佐料,吃起来自有淡淡的咸味、酸味和奶香味,特别是那浓浓的奶香,刺激着人们的食欲,让人垂涎。

        柯尔克孜人还可以将酸奶疙瘩还原成酸奶。进入高山牧区,经常可以看到柯尔克牧毡房前,有一个高二、三尺,直径约五、六寸的木桶。这种木桶大多是用一节圆木凿空做成的,下端固定在毡房外的草地上。平时用羊皮盖着上面的口,用时将酸奶疙瘩放进桶内加水后用木棒捣动。随着木棒的捣动,不到两个小时,水就变成了越来越浓的雪白的酸奶。

        奶皮子:鲜奶煮熟放凉后上边的一层黄色凝固物就是奶皮子,也叫奶油,柯语称“卡依玛克”。奶皮子可以加工成酥油等食品,又可以放茶中或直接抹在馕上吃。

        酥油:系从奶皮子中提炼而成,色泽金黄,较奶皮子纯而易久放,可以加工其它食品,也可以放入茶中饮用或单食。

        居布尕:即酥油糖饼。先将面粉调成团,擀成很薄的饼子,放在锅里烙熟,然后抹上酥油,撒上白糖,再叠成三角形即成。这种饼子香甜酥脆,大人小孩均喜食。

        卡特玛:即油卷。将调好的面团,切成数等份,擀成数张薄饼,然后抹上油,一张张地叠起来,放在锅内文火烙烤成桔黄色即可。或者是把调好的面擀薄,将奶皮子或酥油均匀地抹在面上,卷成长条,然后盘成圆形,放在锅内用文火烙烤,两面烤成桔黄色即可今用。其特点是外酥里软,香味浓郁,系待客的上乘食品。

        窝馕:馕食品之一种。把调好的面团擀薄,上面抹奶皮子或者酥油,卷成一根长条,再盘成圆形,放在蒸笼内蒸熟(亦有在馕坑中烤的),然后在上面洒上白糖即成。这种食品吃起来松软香甜,尤为老年人所喜爱。

        西仁古奴奇:有的地方称“沙勒阔勒”,是一种叫酥油羹的食品。有两种做法,有的地方把大米加水煮熟后,加入鲜奶和酥油共食;有的地方把大米用水煮成半熟,再加入鲜奶煮,等大米与奶油煮成稠粥状,盛到盘内,上面再加入溶化了的酥油即可。其特点是融米香、奶香、油香于一体,食之回味无穷,老幼咸宜。

        库鲁提苏依合希:即酸奶面条或酸奶疙瘩汤面。把酸奶疙瘩放在水中泡软,搅拌成糊状,加水烧开下入面条。有的地方还用鲜奶加水烧开下面条。酸奶面条是典型的牧区饮食,吃起来又酸又有奶香味。

        另外,柯尔克孜人的日常饮食还有馕、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共同生产与生活,柯尔克孜人的饮食结构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开始进入农牧民的家庭,饭菜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多彩了。

日常饮品

        茶是柯尔克孜族不可缺少的饮料。他们喜欢砖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茶是常用的饮料,其作法是先把茶叶放在水壶里煮沸,再加入些奶子和食盐,就可以饮了。亦饮用小米或麦子做的“包扎”。他们喜吃用牛羊乳制成的“库如特”(一种酸奶),这种食品味道很酸,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有助消化。

餐饮器具

        柯尔克孜族吃饭用手、刀、匙,灶具主要是用来做饭的铁锅、架锅的三角架和烧制奶茶的铜壶;农村和山区都使用木头制作的碗、盘、勺等餐具,坚固,方便而又经济,在城市则多用瓷器。制作面食时,没有案板,而是用皮子制成的擀面布。他们还将宰杀后经过加工的牛胃、羊胃作为容器,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里边。

节日饮食习俗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

        诺鲁孜节

        “诺鲁孜”意为新年。柯尔克孜人将白羊星升起的时候定为一年的开始,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民欢度此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这相当于每年的农历春分时节。在节日期间人们装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活动驱邪,迎接平安和丰收,整个节日活动持续十几天。

        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菜饭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用小麦、大麦、豌豆、黄豆、羊肉、奶油等七种以上的食物熬制而成的粘粥“克缺”,是过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用以预祝在新的一年里饮食丰盛。过节的那天傍晚,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以示消灾解难,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这时村民们要围在火堆旁唱“诺鲁孜节”歌,并举行传统庆祝活动。

        喀尔戛托依节

       这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传说古代有一次柯尔克孜族遭到外来侵略,妇女们以歌声和舞蹈吸引敌人,掩护男人们转移牲畜后再来袭击敌人。后来,人们就在每年阳历五月初一举行仪式。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节日。“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

        马奶节

       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清早,人们穿上盛装到拴马处,在家长抓住马鬃祈祷后,由一个老年妇女挤马奶,先用一木碗初乳喂马驹,再舀一勺喂家里最小的孩子,以示小马健康生长,孩子纯洁幸福,然后大家分食挤出的马奶。这一天家家户户宰羊、做丰盛的食品,人们互相拜贺。节期一般为三天。

       在传统节庆的日子里,柯尔克孜族男女老少常汇集到广场或草原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除了唱歌、跳舞、说唱、讲故事外,常见的还有叼羊、摔跤、赛马、马上角力、跑马取物、马上打靶、拔河、荡秋千、月下赛跑等内容丰富的民族体育娱乐活动。

人生礼仪习俗

        柯尔克孜族的“诞生礼”是在婴儿出生的当日举行。由产妇的家人宰羊炖肉招待来宾。席间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以表达新添人丁的喜悦之情。“摇篮礼”一般在孩子出生的第7天或第9天举行,要宰牲设宴请客吃饭,规模不大,参加者仅限妇女。在小孩出生第40天时要举行“满月礼”,这一习俗近似于汉族的“做满月”。“割礼”是在男孩7岁时进行的一种伊斯兰教教礼,“割礼”仪式非常隆重,是柯尔克孜族仅次于婚礼的重要仪式,民间也认为是婚前的必要准备,是男子成丁的标志。

        柯尔克孜族青年的婚礼仪式由阿訇,其中有一个和饮食有关的插曲很有意思,阿訇将一个馕分成两半,蘸上盐水,分送给两个新人,其含义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礼貌,有“友谊与热情是柯尔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传世。凡有客人来访,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招待,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请客人吃,而以羊头肉待客最为尊敬。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饮食禁忌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忌讳,与新疆其他民族既有相同之外,又有相异之别。饭前洗手后,余水不可乱甩,须用布子擦干,主人让吃时客人才能吃。男客不可从女主人手中直接接取食物,以示男女有别。客人应将碗中食物吃净,切忌将剩饭倒在地上。吃饭时不可揭开厨房门帘窥视,餐后要背向门退出。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