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教育改良初探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学者讲坛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经堂教育改良初探

来源: 时间:2008-12-0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经约七百多年到宋元明时伊斯兰教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稳定阶段.在这段空前历史中,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了一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信仰伊斯兰的回族已经形成,并不断生息繁衍,分布亦日益分散。清真寺普遍设立,原先的那种只靠外来学者及弟子来宣传教义,主持教务的办法已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格局,而需要一批专业人员在各地宣讲教义,主持寺内外教务等。明中叶以后,明王朝又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和海外中断来往。外国的稷斯林进不来,中国的穆斯林也不能出外学习宗教知识。因此,中国伊斯兰教职业者后继乏人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汉语成为这个民族的共同的语言,原来穆斯林使用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中亚各族语不仅不再通用,甚至被视作“夷语”“胡语”,渐渐地被遗忘,同时人们都在积极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兰经》等伊斯兰教经典缺乏学习和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有外教人提问或责难便茫然不知所措。如此下去,要使伊斯兰教保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有力的教育阵地来培养专门的人才。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于是开创中国的伊斯兰教育便成为燃眉之急.明中叶以后,回族经济稳定发展,使穆斯林在清真寺培养宗教接班人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此时,中国的伊斯兰经堂教育遂应运而生。胡登洲正是生活于这样的年代,他自幼学习汉文、儒学,后跟从一位同乡的名师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义,对伊斯兰教有较深的造诣,后赴麦加朝觐,归国后看到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衰微状况,随立志兴办伊斯兰教育,阐扬伊斯兰教。

      先让我们纵观一下经堂教育的产生和背景及历史条件:由于明中叶后的明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原先可以使用阿拉伯语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的穆斯林完全生活在一个汉文化的世界,要得保存和发展伊斯兰教就须采取必要的方针措施——开创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以达到这一目的。这一举措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并对今后开辟伊斯兰教教育之路起着深远的影响。

      经堂教育,又称“寺院教育”或“回文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一种私塾式的宗教教育,这种教育在清真寺内进行。由阿訇招收若干名学员,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伊斯兰教的各种经典和宗教功课。

      经堂教育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部和大学部。小学部又称“经学”或“小学儿”,既是向穆斯林青少年普及宗教知识的启蒙教育,又是为今后经堂教育大学部提供学员做准备的初级班,一般招收六、七岁的儿童入学,教师多由“二阿訇”或“满拉”(大的学员)来担任。教授方法为中国私塾式,课程大致分为二类;阿拉伯语和初级宗教知识。

      在小学部的这一阶段中,经堂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先让学生认清每个字母的形体及名称,会读会写;背念记忆老师的拼音口诀,这些口诀由阿訇所编,再口授给学生。尽管拼音口诀夹杂着波斯语但容易上口,也就便於记忆,而这样的发音方法却是汉语方言及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混合音,待学生们能够拼读单词以后,教师就开始给他们教授诵读《古兰经》的选读本.从读单词到句子至到《古兰经》较短的章节,并要求背诵。同时还进行一些初级宗教知识的普及教育,如学一些宗教日常生活中各种析诗词,或赞颂词之类。

      众所周知,当时对语言的教授所采的办法是由于语言的教学研究及推广,特别是理论指导尚未像今日这样的发达,无论从方法,设施等均受到一定的制约。那么我们今天知道,无论是那一种语言都有它的一套教学理论,也是一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做为用阿拉伯语启示的《古兰经》也不例外,都应最规范准确地去教授它,学习它,特别是初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学员应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正规的训练,一旦定音就很难斧正.经堂教育在初级阶段就有这方面的不足.不过,现在的初级经堂教育似乎己做了改进或提高,另则,有相当一部分学员,特别是少儿都是在非正式的暑假业余班参加学习.实际上这就是过去经堂教育的小学部的职能,但对于教学的质量理当以规范化,科学化为根本。

      按照经堂教育的步骤,结束了小学部的课程后,学员就要转入大学部.可以说,正式的经堂教育是以此为开始的,大学都是先学阿拉伯语语法、修辞等.按照规定学完阿拉伯语经典课程后,最后再学波斯语,称做“过法尔西”,即仅过一遍。

      概括地说:经堂教育的全部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二部分.基础课包括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三门.实际这些都是掌握阿拉伯语的工具课。专业课包括:认主学、教法学、圣训学、哲学,《古兰经》经注及波斯语文法等。

      以上是经堂教育课程设置的大体情况,至于让学员毕业后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教堂教学的教材选用大致是这样.自经堂教育形成后,由于其传授方式主要系取口授的方法(学贝汉文基础普遍较差,所以他们没有养成听课作笔记的习惯),对教材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区各学派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讲有十三种读本是各地经堂教学中必读的,俗称“十三本经”,它们分别是:

      1.连五本包括《索尔夫》《穆尔则》《咱加》《米额台·阿米东》《米素巴哈》5卷,是学习阿拉伯语词法、句法的基础课本。

      2.《遭五·米素巴哈》是对《连五本》卷5《米素巴哈》的诠解,作者系波斯学者艾卜·法塔教·纳速尔丁·穆图勒孜。

      3.《满俩》又名《舍拉哈·卡非耶》是对埃及学者伊本’哈吉布所著语法著作《卡非》的诠解,作者系波斯人阿布杜·拉哈曼加米。

      4.《白亚尼》修辞学著作,作者是中亚呼罗珊著名学者赛尔德·台夫塔札尼。

      5..《阿戛依德·伊斯俩目》作者系欧麦尔·奈赛要,边注者是《白亚尼》的作者赛尔德丁,台夫塔札尼。

      6.《舍来哈·伟嘎业》作者是麦哈木德,注释者是其孙率德仑·设黑尔,哈部裴学派的教法著作。

      7.《虎托布》是对阿拉伯语圣训的波斯文注解,圣训编选者是伊本·沃德安。

      8.《艾尔白欧》波斯本,作者哈萨莫丁,也是40段圣训的注解.

      9.《米尔萨德》波斯文,专讲修身养性,近主之道的哲学著作.作者是阿布杜拉·艾卜伯克尔。

      10.《艾什尔吐·来麦尔梯》波斯文,作者亦是《满俩》的作者,该著属伊斯兰哲学著作。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