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阳光温暖柯尔克孜族群众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百姓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党的阳光温暖柯尔克孜族群众

来源:新疆日报网 时间:2008-12-2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10月21日傍晚,当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洒在中国最西部的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时,在伊尔克什坦口岸打工的牧民马木提·托克托库力骑着摩托车赶回村里。
  
      红顶黄墙,一色的蓝色大门,49座崭新的抗震安居房整齐地排列在斯姆哈纳河边,村中炊烟袅袅,家家奶茶飘香。这就是今天的斯姆哈纳村。
  
      16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6.8级地震,牵动了人们的心。可是地震发生后,全村200多人安然无恙,而10公里之外的吉尔吉斯斯坦却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住上抗震房,不忘共产党”,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今年58岁的江瓦依·阿拉甫也居住在斯姆哈纳村。30年前,江瓦依和其他农牧民一样,生活在大山里,过着与世隔绝的贫困生活。30年后,他家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江瓦依家里有7个账本,真实地记录了他由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更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斯姆哈纳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牧民定居点发展成富裕口岸新村的巨变。如今,49户牧民居住在宽敞明亮的抗震安居房里,水、电、路、通讯畅通无阻。白天,通往县城的中巴车一辆接一辆;夜晚,一盏盏路灯在头顶亮起。随着斯姆哈纳口岸经济的发展,很多村民都到口岸上务工挣钱,每年能给家里带来至少1万元的收入。
  
     乌恰县所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位于祖国最西端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过去的克州贫困落后,三县一市都是国家贫困县市。改革开放30年来,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财力支持,克州各行各业发生了显著变化。
  
     说起30年的变化,州委书记闫汾新激动不已。他向记者介绍说,随着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克州已建成的抗震安居房有6万户入住,这些安居房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确保了老百姓的安全。最近5年克州连续发生了几次大地震,但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抗震安居工程给克州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民生方面,克州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就更多了。2004年国家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后,农牧民不仅再不用交农牧业税了,而且获得的各项补贴也越来越多。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补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粮食补贴等,让柯尔克孜族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仅2007年一年克州各族群众享受到的财政性现金补贴人均就超过600元。
  
      过去的克州虽然是丝绸古道上的一个重镇,但除了上世纪40年代修的一条便道外,再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现在三县一市都通了车,37个乡镇已经有32个通了油路。1999年,南疆铁路通车后,世世代代生活在西部边陲的柯尔克孜族群众更是感受到了现代交通给他们带来的便捷。
  
      克州地广人稀、山高路远,是地方病、传染病的高发区。2003年以前,阿合奇县孕产妇死亡率是全疆最高的。因为没有路,孕妇只能在毡房里生孩子,遇到难产就容易发生意外。为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国家投入3.8亿元修建了306省道。有了路,孕产妇可以及时到医院生产,死亡率大大降低。
  
      克州是一个山地面积超过90%以上的地区,仅有47万亩耕地,过去都用来种粮食也不够吃,农民增收非常困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特色林果面积达到42万亩,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现在林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已占到25%左右,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克州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州党委、政府切实把劳动力转移当做农村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今年将实现全州8万户农民户均转移一个劳动力、每个劳动力创收1500元的目标。
  

  10月23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亚新矿业集团年产200万吨选矿厂进入试生产阶段。近年来,有数十家企业投资克州矿业,带动了克州工业的发展。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