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守君:明天我依然爱你——自行车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亲历·变迁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潘守君:明天我依然爱你——自行车

来源:中国甘肃网 时间:2008-12-2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自行车曾经是上班族的最显著的行头,“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被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自行车伴着中国人的记忆一路走来。岁月的年轮划过一圈又一圈。写满经历的纸片,随着走过的路延伸而一页一页增添。记忆,总经不起变迁。然而,偶然回首间,总有感动萦绕在心头。脚踏车,是我们那儿对自行车的另一种称呼。我的童年,是在父亲的脚踏车上度过的。而现在,我记忆里的童年也只有父亲的脚踏车。父亲的脚踏车特高,不比现在的那么矮,那么小巧易骑。那时我的头个儿才刚到车中间的坐垫。车的响铃特别的响,每次父亲外出回来,在远远的村口时我们就可听到熟悉的铃声了。

  一、风尘刻画你的样子——我父亲的脚踏车情结

  若不是去车库找些旧书,我已经忘记了父亲还有那么一辆脚踏车。好多年不用了,车把、车铃、坐垫、书包架已沾满了灰尘。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掸了掸车上的灰尘,随意地按了按车铃。可能是长久不用的原因吧,铃声音色低沉、沙哑,但就是那久违的铃声勾起了我对父亲那辆脚踏车的回忆……

  听父亲说,1978年,父亲和母亲还在恋爱中。那时,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拥有一辆脚踏车,那样就可以带着母亲去兜风。要知道,在当时能拥有一辆脚踏车是件奢侈的事情,一般都是单位才有几辆。可当时父亲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离买一辆脚踏车的价钱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和母亲婚后勤俭持家,略有积蓄,于是,父亲想买一辆脚踏车的想法再次萌生。可脚踏车在当时还属于紧俏品,父亲不得不四处托人帮忙购买。终于花了170多元买到了心爱的“永久”牌脚踏车,那一年是1985年。这一骑就骑了10年,直到1995年才“光荣退休”。

  二、悄然消逝——自行车族的等待之旅

  20世纪90年代初,脚踏车进入了普通人家,连中学生都骑着脚踏车去上学了。那时,家里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我也骑上了自己的“飞鸽”脚踏车,脚踏车也能每天入车库,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那辆车依然闪亮如新。那时摩托车已经悄然兴起,道路上的机动车也越来越多。我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由于工作需要,我花6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骄傲地开着驰来奔去,许多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我感到特别满足和自豪,回乡的路仿佛近了许多。从90年代末期开始,如洪水般的自行车流已经不容易看到了。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我又换车了,这次我不是再换摩托车,而是买了一辆普通的POLO小轿车,有房又有车,小康生活有奔头。现在不仅我有车,我的儿子、女儿一家一辆轿车。今年我还得要换车,得换一辆高档小轿车,开着它风风光光去北京看奥运,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年景,让我梦想成真我的车。

  三、王者归来——健康生活时代的呼唤

  进入21世纪,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如今,在节能环保的新形势下,自行车又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有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自行车总产量已达8500万辆,出口5600万辆,占世界贸易量的70%,国内自行车年消费量稳定在2200万辆左右,预计到2015年会达到2300万辆。当我们东方“自行车王国”的汽车文化方兴未艾之时,我们又看到了自行车这种环保、实用、节约能源而又有益于锻炼骑行者身体的交通工具的回归,现代汽车社会污染和对能源的消耗,使我又重新把脚踏车从车库里请了出来,开始回归单车,从“驾驶小车”变为“驾驶自行车”;既避免了道路拥堵又缓解了停车难,我的做法得到了父亲的肯定。我相信:自行车将继续改变我们人类的交通史,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前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的增强,两个轮子将在城市交通中重新占有重要的席位,在健康与环保意义上,自行车的回归将会成为新的时尚。

  1978年至2008年,一部脚踏车史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而人类前行的步伐,往往走过的是轮回。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