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穆斯林的十种心理病态解析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穆斯林画家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对穆斯林的十种心理病态解析

来源: 时间:2008-12-2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你们相信真主的存在,却没有全面遵守他的诫命。
                           
                        “除安拉外,再无主宰,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这句话是伊斯兰的信仰纲领,也是信与不信的分水岭。因此,凡穆民皆坚信之。独一的信仰是穆斯林的人生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但是选对了方向,而没有注意路况如何,不管前面是险滩沼泽还是雪地陷阱只是一味地蛮走,也会中途翻车。因此,真主为我们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永恒的乐园——而为我们的人生旅途画出了许多“路标”,什么路段可以直行,什么路段得绕行,这些“路标”就是真主的诫命,而真主的所有的命令和禁止。信仰真主并遵守其诫命两者合二为一才有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一个人只口信真主而没有遵守他的诫命,那就等于只找准了前进方向而没有出发在原地踏步,那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目的地的。

                            
                        真主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成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而治理大地。每一个代治者除了完成自己应做工作外,还应当为其它人,为更多的人营造更好的生存氛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踏上通往天堂的美好坦途,共享安拉的恩惠,这就需要信仰的表率作用。那么,正确地理解、全面地遵守真主的诫命是检验是否当好了一个代治者标准。

                           
                        我们每一个穆斯林都赞美伊斯兰的伟大、圣洁,鼓吹它的完美和领先,试图依此皈劝人们信仰伊斯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穆斯林的行为表现如何?是否起到了自律、度人的表率作用呢?如果一个信仰的人在社会上扮演着这么一种让人口诛笔阀的角色,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认同真主所言:“你们是为世人培育出来的优秀的民族”。我们还有什么颜面站出来宣扬伊斯兰的伟大和圣洁而劝人信教呢?。“你们相信真主的存在,却没有全面遵守他的诫命”,恰恰指出了这种结症的所在。确实有些人这样认为:将来享受永恒的乐园关键在于功修,其它行为不足挂齿。殊不知他们错就错在了对功修(依巴代特)的界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从而导致了行为上出现了诸多缺陷。以往我们把功修全部界定在了念、礼、斋、课、朝之中。但实际上它并不局限于若干宗教仪式上,而是包括真主所喜悦的一切思想、言论和行为。因此穆圣说伊斯兰是建立在五功的基础上,但穆圣却没有说伊斯兰就是五功。说伊斯兰建立在五功的基础之上是指伊斯兰的信仰大厦是以五功为基石的,由此五功构建起了这个信仰大厦的基本框架。但一座完整的大厦还需要门、窗,以及内部的装修,甚至于家什。试想,如果只有框架而没有其它构件这座大厦还叫一座完美的大厦吗?但是在我们穆斯林的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些部件。
                           
                        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重新修复我们对功修(依巴代特)的认识,全面打造《古兰经》启示培育出的穆斯林的形象来。这样,才能使信主和遵守诫命真正的合二为一,也就是说信仰能真正指导行动,行动能真正的验证信仰。实际行动是无言的信教,如果说我们的信仰修炼的是自身,而其信仰的效果确能打动别人的话,
                        那就一定不会有“信主而没有遵守他的诫命”的病态责备了。
                            二、你们口说深爱穆圣,但没有追随他的生活方式。
                           
                        伊斯兰即完美的生活方式,而穆圣就是这种完美生活方式的最忠实地实践者。如果说这一生活方式的指导原则——《古兰经》是一本写在纸上的经典,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穆圣就是行动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着的《古兰经》,圣妻阿依沙太太就曾经说:“穆圣就是《古兰经》”。《古兰经》是大纲大法,而圣训则是细则细法,是对《古兰经》最全面、最合权威的注释。从启示的角度讲,圣训又是《古兰经》启示的另一种启示方式。《古兰经》的启示是文意并降,圣训是只降启示意义而没降文字,这在给穆圣用自己的话全面解释《古兰经》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因此,我们看到有时对同一个问题穆圣可能做出两种不同的回答,但其可靠性乃至科学性无庸置疑。

                           
                        穆圣提倡吃黑色食品证明有益健康一条早已家喻户晓;午间小睡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这是谁都知道的,午间小睡(盖路赖)也是穆圣提倡的生活方式之一。刷牙已是我们现代文明社会里一个极为普遍的卫生习惯,但早在公元7世纪初,先知穆圣和他的同志们已经开始了用一种天然树枝“米斯哇凯”来刷牙,并且穆圣以圣训的方式把它固定了下来。穆圣说:“若不是怕对我的民众造成困难,我必命他们在每番拜功之前刷牙。而非穆斯林第一次使用人造牙刷刷牙只是在公元1800年,这比穆斯林晚了一千多年!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列举这些已被科学证实了的穆圣的生活方式,旨在重新唤醒生活在极度崇尚科学和现代文明的人们对穆圣生活方式的重新重视和积极追随。事实证实他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落伍时代而仍在领导潮流。作为一名穆斯林在这里应由衷地赞美真主,感谢穆圣,诸如上述的生活小节给人们都解释的这样周详,在赞美、感谢之余我们应当做的就是积极地效仿和追随他的生活方式以博得真主的喜悦。但现实情况正像标题中指出的:我们都热爱先知穆圣,天天都在歌颂他,但我们并没有切实地追随他的生活方式,有些人还非常轻率说那只是穆圣的一种生活习惯。难道在实践信仰的道路上我们还要除开先知的表率作用而另辟溪径吗?穆斯林兄弟们让我们听听真主的教导吧!“谁服从使者,谁确已服从真主了。”(4:80)如果我们真正的热爱圣人,就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吧。
                            三、你们口念《古兰经》,却没有用活它的教训。
                           
                        伊斯兰是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制度,而《古兰经》则是这一制度的指导原则,是这一制度的施实者――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古兰经》的六千多节经文就是六千个命令和教导。真主要求穆斯林不仅要天天吟诵其字句,更要坚决地执行其内容。因为伊斯兰是理论性和现实性高度溶合的宗教。《古兰经》是伴随着穆圣复兴伊斯兰长达廿三年的使命中才陆续降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降示《古兰经》的廿三年也就是穆斯林充分实践的廿三年。为了强调《古兰经》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有时真主在《古兰经》启示里就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气再三重复命令。这一事实就更进一步地证实了《古兰经》启示突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只要我们稍稍回顾穆圣复兴伊斯兰的历史,就不难看出它是一部在《古兰经》启示的指导下,用继承、废除、改革的方法来复兴伊斯兰的一部改革和发展史。面对阿拉伯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诸如:饮酒,赌博,拜佛求签,活埋女婴,儿子续娶庶母等一系列的伤风败俗穆圣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废除。而在斋拜上则有所发展和继承。把原来“阿舒拉”的斋变为自愿斋,而定教历九月为天命斋。把人们遵循的达吾德圣人的早晚二次拜功改为每日五次礼拜。就这样在整整廿三的使命中改革了社会的异端,调整了人们的思想,完善了伊斯兰的制度。正如真主所言:“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5:3)先知穆圣时代,圣门弟子们诵读《古兰经》是为了学习和加深理解,进而完整地实践主命而诵读,换句话说就是边学边实践。可是我们发现,现在人们大多数只是为了诵读而诵读,甚至有些以学习《古兰经》为借口而不守现时拜功,这种态势的出现导致了教门的意识形态也就只能“随着感觉走。”因此,只有让每一个穆斯林身上随时都能体现出《古兰经》启示的精神来,这样《古兰经》启示才能“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你们享受真主的一切恩赐,却不存感恩之心。
                           
                        真主对人类的恩典浩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人类对真主的恩典熟视无睹,身在福中不知福,尽享主恩而不感恩。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不感恩呢?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提到恩典二字,人们马上想到是物质上的各人占有,如房子、车子、大笔存款。而没有把真主在人间的许许多多的恩典算作恩典,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恩典俯拾即是,人类本来就应该拥有。就像人们责备现在生活在极度物质享受、受极度溺爱的独生子体会不到幸福一样。他们也认为这些东西是父母就应当给予的。比如:空气就是这些被忽视的浩繁恩典之一。由于它在人们的身边司空见惯而没有人知道去感谢空气的恩典,但是,假如你走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因空气稀薄而呼吸困难,甚至使人窒息时,你就会想到充分呼吸氧气的恩典。阳光也如是。假如你呆在一个黑暗的地下室很长时间不得阳光,尔后复得时,你会顿觉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和温暖。退一万步说,如果我们天天花钱买空气将是个什么样?如果断炊我们可暂时的忍一下,可是如果断了空气我们将片刻也不能忍受!健康更是我们应该铭记的恩典之一。正像空气和阳光一样,一个健康的人不认为健康也是恩典。当他身患疾病尔后全愈时才懂得健康的恩典。耳聪目明者之于重听失明者是恩典;四肢健全者之于残疾人是恩典;能正常地吃喝拉撒是恩典;知识是恩典;甚至于某些领域的无知也是恩典。比如对死亡的无知,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那年那月死一定会恐慌不安,无法生活。对于恩典的感悟《古兰经》经中提醒人们:“难道我没有使大地如摇篮,使山峦如木桩吗?我曾把你们造成配偶,我曾使你们从睡眠中得到休息,我曾以黑夜为帷幕,我以白昼供谋生,我曾在你们上面建造了七层坚固的天,我创造一盏明灯,我从含水的云里,降下滂沱大雨,以便我借它而生出百谷和草木,以及茂密的园圃。”(78:6-16)

                            这正印证了真主在第十四章34节所说的:
                        “如果你们计算真主的恩典,你们将不能加以统计。人确是很不义的,确是忘恩负义的。”(14:34)
                        总而言之,认识恩典是感谢恩典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在万事万物中经常参悟其中的哲理来认识恩典,感谢主恩。经常认识恩典可使我们经常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主恩和呵护之中,从而我们能够心情舒畅、达观快乐地生活。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感恩呢?那就是利用安拉的恩典去做他喜悦的事情,以实现恩赐被赐的目的。否则,把恩典用在非主喜之中就是辜恩了。一个人有了财帛应当赡养家眷、救济贫苦,而非囤积居奇、一毛不拔。一个人有了知识应当宣扬正道、伸张正义,而非教唆犯罪、攻击他人。一个人有了健康的体魄、精巧的双手,应当创造财富、维护社会治安、息事宁人、斡旋调停,而非破坏世界、搞乱社会秩序、挑拨离间等等等等。因此,是福是祸不仅在于认识恩典而且还在于怎样运用恩典上。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恩典并能正确运用恩典就一定能够感谢真主的恩赐。从而摆脱这种心里病态。

                            五、你们精于找别人的过失,并引为话柄,却往往忘掉自己的缺点和陋习。
                           
                        善于发现别人的过失而忘却自己的缺点是人类的一个通病。因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不团结,甚至于内部角斗,这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一块大拌脚石。

                           
                        这种互相之间指责,背谈,嘲笑,讽刺,存在于阿訇、学者间,也更存在于普通信教群众之间,阿訇间经常就一个教门问题,总是摆出一副权威者的架势,以终极真理的口吻,批判别人;有些乡老也是以行了大半辈子教门而自居,对后来者评头论足,信口开河地说这个不对,断那个使不得。在教门的圈子内整日吵吵闹闹,使本来一个团结的集体,因互相指责而分道扬镳,视为路人。吵吵闹闹,是是非非不是教门,因为平安才是教门。伊斯兰就是平安。我们要闹,首先把自己的教门闹上去,抓紧礼拜、封斋,抓紧各方面的修养试当别人的榜样。真主对穆圣说:“我派遣你不是为监督别人。”(17:54)言外之意即:对于伊斯兰你只负传达的责任,别人的行为怎么样用不着你去评论他,传达在你,引导在我。在这方面穆圣也有训诫:你们中最优秀者是从发现自己的错误上而自顾不暇的人。

                           
                        在责怪别人的同时我们是否想一想:在知识方面谁是权威,谁是终极的真理?毫无疑问,只有安拉。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我们是否把对别人的批评换成和蔼诚意的沟通和对话呢而共同提高?我们是否把对别人的责怪变成对他人的善意的帮助和指导呢?同时,我们在批判别人的时候,是否权衡一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缺点和不是呢?
                             六、你们晓得埋葬亡人,但不懂领悟其中的教训。
                           
                        真主在未造我们的生命之前就先创造了我们的大限,其目的是在大限来临之前考验谁的工作最优秀。正如真主所言:“他曾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工作是最优秀的。他是万能的,是至赦的。(67:2)”而死是这次考验的结束。面对我们同类的无常,不论他是自己的亲人还是朋友除了由衷地悲伤外,我们还做何感想?是无动于衷?还是以死为诫?面对不同结局的无常,作为一个智者应当有所思考有所触动。这些曾经相濡以沫的亲人,莫逆之交的朋友带着他们各自不同行为的结果永远地走了,不论明日清算场上的结局如何,他们的今天就是我将来的明天,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还有我的今天,而今天的我将怎样迎接已经降临他们,明天也一定要降临我的这一天?人亡我诫,憬悟人生。凡穆民都有害怕下火狱、希望进乐园的愿望,但是,“希望明天再干”
                        几乎葬送了他们的整个今生。对于主命,那些无常者中的年轻人仰仗着年轻迟迟不干;健康人以为健康一推再推;闲在之人没有想起干;忙碌之人没有来得及干;等等不一而足。但任何的托辞都没有留住他们,他们带着不同的缺憾走了。凡是在送亡人现场的人都不应和他再犯同一个错误,而应扬其长,避其短,利用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抓住机遇,争先为善。在这方面穆圣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导:“你当在五件事情之前珍惜五件事情:年迈前的青春,患病前的健康,贫穷前的富裕,忙碌前的闲暇,死亡前的生命。”总之,在送亡人时,我们送走了他们已死去的身体的躯壳,同时,我们也送走了他们所有行为的不可更改的对与错、好与歹、善与恶。而留给我们的是活生生的可资借鉴的深刻教训。因此,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来得及反省,还有机会从新开始。如果我们从送亡人中得以激醒我们在沉睡中的头脑,重新整理我们对待人生的思路,抓住认真参悟的一天就有可能抓住了幸福的一生。善终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当复生日来临之际,我们站在同一个清算场上接受真主的清算时,相信那些“人亡我诫”者的清算结果势必更值得庆幸。那就让我们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吧!

                            七、你们相信所有的生物都难逃一死,但你们没有为它的来临作好准备。
                           
                        鉴于这种心态,我们穆斯林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死亡观。也就是说我们怎样看待死亡这个问题。《古兰经》经二章二十八节
                        “你们怎麽不信真主呢?你们原是死的,而他以生命赋予你们,然後使你们死亡,然後使你们复活;然後你们要被召归於他。”(2:28)
                        就告诉了我们关于死亡的一个至高无上的一个真理:即人的生命并不以肉体的消亡和灭绝而结束。因为生命中孕育着重大的意义,不会由于肉体的腐朽和死亡而结束。如果生命没有巨大的意义。安拉不会创造它,而在创造出生命之后,要不是有后世的话。也不会使它遭受死亡。假如死亡是全部生命的结束,那么,人类的产生将是一个纯粹的游戏和消遣。这个事实表明真主创造人类并不是为了只是六、七十岁过一生之后重新变成尘土,正相反,安拉创造人是为了使人摆脱肉体累赘之后,肯定会有一个更美好、更丰满而永恒的人生即后世天堂中的永生。关于死亡其必然性无可置疑。因为凡宇宙间有开始的物质的东西都有终结的那一天。人做为宇宙间的一种生命现象也不例外。《古兰经》三章一百八十六节里已告知人类:“每人都得尝到一死的味道。”又说:“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死亡都会追上你们,即使你们在坚固的堡垒中。”(4:78)这说明死亡是一切生命自然而必然的结局。但就死亡本身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也像生命一样,是真主给人类的一样恩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死亡是接受考验的大结局,如果我们在世上被无限期地考验下去一定会不堪忍受。我们常常为人类的艰辛发出的种种感慨即是不愿过多接受考验的一种心情表露。
                           
                        世上那么多人之所以惧怕死、忌讳死、谈死色变,是因为他们把人生所有的幸福与享受都压在了短暂的今世,一旦死亡就一切完了。但在穆斯林看来今世虽然有幸福但求另一个世界的永恒的幸福相比只是暂时享用。《古兰经》云:“今世的生活只是暂时的享用。”(3:185)
                           
                        对于死的结局的评判上人们经常持这样的看法:一个人寿终正寝即为“喜丧”。而中途夭折则为不幸。其实幸与不幸要看他的一生中是否在寻求真主的喜悦中努力的工作了,如果他即做了善功又做了善事,这种人虽死犹生,正如真主说:“你们说那些为主道被杀的人是死,其实他们是活着的,他们在真主那里享受给养。”(3:169)否则,终活百岁也只是一种垃圾生活,他的死无足轻重。正如真主说:“不信道者不要以为我对他们长寿(姑容)是对他们是有益的,我对他们的姑容只会使他们增长罪行。”(3:178)活着是受罪。一个人虽中途夭折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去博得真主的喜悦了,也就是说善功善事该做的都做了,这样,他的死虽然是令人惋惜的,但同时也是更令人羡慕的,这种人死而无憾,因为他死得其所。正如真主所言:“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62)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今。“把握住一个今天强过两个明天,千年太久只争朝夕”树立这样的生活态度就是在积极地为无常做准备。乃此病的处方。

                            八、你们希望进天堂,却迟迟的不为它付出。
                           
                        在这里我们首先肯定的是凡穆斯林都有一个死后进天堂的愿望,只不过是这些人到老也没有去付诸实现进天堂应付出的工作。不劳而获、侥幸成功、蒙混过关,这些在人间都说不通的伎俩在真主那里绝对是自欺,因为,真主是明查秋毫的。所以,侥幸心理万万不可有一丝的存留
                        。虽然穆圣说过凡念清真言者就能进天堂,但那是在受完火狱的无限刑罚得真主的大赦之后才能进天堂的
                        。平日坐几天牢都不堪忍受,难道我们甘愿在火狱里受罪不成?不用说没有哪个人会这样想,也更没有哪个人这样做。看来,脚踏实地地去做是我们唯一能选择的了。那么,进天堂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当然是奉行真主所有的命令。命令是什么?是趋向完美的善——功修+好事
                        。功修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天职,我们无任何托辞的余地,要不折不扣地去做,正像上述所说。但做好事来说则更要“不因善小而不为。”这也是我们积小善而成大善的一个成功的“秘诀”。实事上我们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平凡的人就要不放过任何的小善。我们是平凡的,真主也不责成我们所不能够的,正如真主所言:“我只责成人所能承担的。(6:152)”能力大的人修座高楼才能进天堂,能力小的人搬几块砖来就能进天堂。要紧的是我们从不忽视从小事做起。

                           
                        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在今世上想过上一个比较富裕的、安乐的生活就必须要付出我们的勤劳和智慧。所谓一份劳动一份收获。而那些想过好日子,但实际上却游手好闲、嘴勤手懒者,好日子永远也不会有。而那些净想着赚大钱从不屑于小本经营的人,好日子同样也不会有。因此,为自己的生命在天堂中得以永恒地生活,要尽早地去付诸实践真主的命令,不要浪费机会,更不可错过机会。好日子是一天天过起来的,好的结果是一件件好事积累起来的。从今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善的开始,就是铺就一条通往天堂的大路。

                            九、你们不想身陷火狱,却没有积极地逃避。
                           
                        与第八个心态相比,此句话则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提法。前一种提法是进天堂就得尽快地去实践真主的命令;不想身陷火狱就得积极地远离真主所有的禁令,这里的积极二字说明了对于大罪理应退避三舍,不能越雷池半步,但对于小罪更不可忽视。因为积小罪甚至于像起诨名、开玩笑这样的行为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很多争吵打骂往往是由此引起的。这样不但伤害了穆斯林兄弟的感情,也加重了我们天平中罪的称码。有人说穆圣也开过玩笑,是的,但是正像人们所言,作为真主的使者,即使圣人说的是玩笑话,也都是真理。据传,阿依舍家中的一个老妇人问穆圣:先知啊!你看我长得像天堂中的仙女,还是像地狱里的女鬼,将来我能升天堂还是下地狱?穆圣半开玩笑地说:“世界上任何老妇人都不会进天堂。”那位老妇人听后,怆然泪下。但是穆圣却微笑地解释道“不要哭啊!因为进天堂的那一天所有的老妇人都变成了年轻的妇女”。由此看来我们平常之人玩笑是开不得的。远避火狱我们就得“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当从杜绝每一件不良的小事做起,避害而趋利,筑起一座远离火狱的堡垒。

                            十、你们承认恶魔是你们的敌人,却没有反对他。
                           
                        我们认为人类之所以承认恶魔是敌人而没有反对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他的本质缺乏足够的了解。我们对恶魔的了解一般只是停留在他对阿丹夫妇的引诱,他是一个蛊惑人犯罪的、肉眼见不到的妙体上。而不了解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刻引诱着我们做自毁善功勾当的恶魔,因而我们放松了对他的察觉和提防。这里所指的恶魔就是我们自身的所有的卑劣的行为,事实上,在破坏我们的善功方面他比真正的恶魔毫不逊色。在这里我们列举几个恶魔可入侵的缺口。骄傲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症状不仅存在于社会交往中,而且在宣传教门的工作中、个人的功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较富有的人帮助了一些弱者,但他总想借机向人透露他曾经如何的康慨,尤其想从被施恩者那里得到语言上的回报;宣教者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要显摆自己是如何的有章有法,情况之好与之以前相比是如何的截然不同值得肯定;坚守斋拜者,当人们以敬仰的眼光看他时,他就会在内心中产生一丝骄傲,如果你赞扬他几句时,他就会说些得意忘形的话,因为他们认为他应该得到赞扬。尽管真主表扬了行善者、恪守功修者、为主道工作者,但以我们仆人的身份而言,我们仅仅是在履行了我们的义务而已,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些不好的行为就是恶魔。因为它在催毁善功方面和恶魔伴演了同一个角色。还有嫉妒、仇恨、诽谤、背谈都是催毁善功的恶魔。我们当时刻防备啊!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