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穆民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感 恩

来源: 时间:2008-12-2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声谢谢,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谢与感激。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生活态度。人们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知恩报答的放大,表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把自己看得很轻,把别人的帮助看得很重。有的人则因自己条件有限,实在报答不了人家的恩德,就成了久藏心里一辈子的债务,只求来世再报,长存报答之心。《古兰经》中说:“真主对人类确是有恩惠的,但他们大多数都不感谢”。(1060)如果有的人知恩不报,或者说这个帐记错了,那这个人往后的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短。

  通俗的说:感恩的人懂得因果关系。“因果报应”几十年来都是作为唯心主义来批判的,确实在一些古典文字中有不少带有迷信色彩的故事,那就在我们阅读时要有批判的吸收,但是“因果报应”并非全属于迷信,它也符合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朴素唯物主义原理。

  有一则报道说: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生在英国一个真实的故事,农夫弗莱明在种田时,听到附近沼泽地里传来呼救声,他扛起锄头跑去,见一少年深陷泥沼,挣扎着无力自拔,而且越陷越深。农夫赶紧将锄头柄伸过去,将少年拖出死亡之地。次日,少年的父亲伦道夫勋爵驾着豪华的马车来到农舍,掏出一笔重金往农夫弗莱明怀里塞,以示感谢。弗莱明执意谢绝。就在双方推让时,伦道夫勋爵看到农夫身后探头的小脑袋,知道这是他的儿子,问他:“上学了吗”?围观者说:“孩子该上学了,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伦道夫对弗莱明说:“请你接受我的一份回报,否则,我的良知难以安宁”。在伦道夫勋爵的资助下,孩子圆了求学梦,后来成了一位细菌学家,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1945年他同弗洛里、钱恩等三人共同荣获诺贝尔奖。

  世界上的事真是无巧不成书,半个世纪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积劳成疾,感染肺炎而有生命危险,在这生死攸关时,这种新药“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救了丘吉尔的命,丘吉尔这位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正是伦道夫勋爵的儿子,也就是当年被农夫弗莱明从沼泽中救出的那位少年。

  这件真人真事中的“因果报应”,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做好事的人并不图别人报恩,只是良知的使然,感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正是因为他的善良,经常做好事,天长日久,在诸多的好事中,一定会得到某些回报。陈毅元帅算得上唯物主义了吧!他曾在庄严的外交场合,运用过“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名言说明“因果报应也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世俗的生活中,善恶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趋善避恶一直是对社会、对每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善恶作为社会调解社会生活的道德手段,在宗教生活中也得到相应的反应,任何宗教都把善恶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来论述。

  《古兰经》中说:“谁以善债借给真主?他将以许多赔偿他。真主能使人窘迫,能使人宽俗,你们只被召归于他”。(2245)“行一个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做一个蚂蚁重的恶事,将见其恶报”。(998)真主在古兰经中告诫我们说:“当时你的主曾宣布,如果你们感谢我,我誓必对你们恩上加恩,如果你们忘恩负义,那我的刑罚确是严厉的”。(147)《古兰经》的这些章节启示了人之信仰,与其行为的因果关系,把人生与归宿联系起来,从而奠定了穆斯林的两世观。

  世界各地的信仰者都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神秘定律,善恶的报应由谁掌管?由谁主持这个天大的公道,难道不是对冥冥之中存在天理的认可吗?在这个最原始认识造物主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有敬畏真主的意识,感赞真主的恩典和仁慈,要知恩感恩。

  感谢真主,是伊斯兰信仰的基石。伊斯兰教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真主的恩赐,他把最珍贵的伊玛尼赐予我们,仅此一项,我们就应该对真主感恩不尽,我们应该感恩真主对我们的原造。感恩安拉孕育了一个个相像而又不尽相同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让我们的思维得以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激烈的碰撞,闪烁出生命奋进的火花,体味生活的多姿多彩,让生命奋进的火花,不断碰撞出新的理念,闪烁出新的光芒。我们应该感恩安拉给予我们最美的形体、健全的理智、自然的社会、和平的环境和正确的信仰。我们应该感恩现世的生活,让我们得以享受这样的温馨,让这美好的一切滋润我们的心田,让生命之花得到安拉的护佑,健康成长,灿烂开放。

  我们感恩生活带来的挫折与磨难,让挫折磨炼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他让我们学会了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命运屈服,让我们的生命之路走得更扎实、更稳固。

  感恩真主的时候,我们也要感谢他人,先知穆圣教导我们说:“凡人类皆当相爱,不慈爱者,得不到真主的慈爱;不慈爱人者,亦得不到人之慈爱”。我们感恩真主给予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感谢父母的悉心照料,我们要常怀孝心与孝行,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他人要常怀感谢之心,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亲朋的相助之恩。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友爱之心,给他们物资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怀。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善待你一样”。与人为善,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之一,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和重要的道德规范,我们都是社会大家庭的成员,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每个人也不能离开他人而存在。因此,与人为善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理性智慧,成为和解纠纷、和睦相处的美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做一个虔诚的穆斯林,除了要操守功修,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兼善天下,因为社会需要和谐,道德需要纯真,人类需要真理,生活需要幸福,宗教需要团结。

  真主创造了人类,他确已知道人心中的妄想。由于人性的脆弱,人性的贪婪,人性的自私,而一次又一次的降示天经来劝导人们,要谨防富贵荣华诱惑,不要做私欲的奴隶。人的一生不仅要赢得物质利益,而且必须要有精神收获。如果只获得了物质财富,而积累了精神债务,这是人生中的“亏折”,他将自受其害。

  近日读了王春元先生写的纪实文学,“忏悔无门”这本书很有感触,故事介绍了主人公李春平奇特的致富经历。李春平,1997年从部队复员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保卫科工作。因为李春平长得高大英俊,被厂长看中,让他去做填高鼻子的整容手术,本来李春平可以当个电影演员,但他在医院里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女护士,而那个女护士有一个高干子弟的男朋友,为了争夺女友,两个男人打了一架,为此李春平便被送去劳改。他困惑、他茫然,一个劳改犯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这个社会怎么对他这么不公平。劳改释放后,他想出国,在北京饭店搭识了一位外国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原是好莱坞影星,她结过两次婚,有可观的财产。此后他们开始认识,互教外语,后来那位昔日的女影星,以儿子兼情人的关系,帮李春平去了美国。10年后李春平得到了一笔巨额的遗产,他以富人的身份回到北京,他觉得他第一个对不起的是他在困境中与他相爱的一位歌唱演员,当年为了出国,他抛弃了这个深情地女子。还有在他极其潦倒的情况下,监狱的医生给了他五元钱。

  但是忏悔无门,他费尽心血找到了那位女歌唱演员,当她知道他的经历后,把李春平送给她的100万元支票当场撕成碎片,李春平望着她消失在茫茫夜色的身影,想起她为了自己曾三次去打胎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不知所措。而监狱里的那位医生也拒绝了他的馈赠。

  当一个人经历沧桑后,反思人生,觉得对某些人有良心不安时,想通过忏悔来赎罪,但要做到谈何容易。李春平在书末呐喊:“请宽恕我吧”。他将自己的财产每天以1.5万元向社会捐献。他坦诚的表白:我多么想重新做人,做一个普通人,有一个温馨的家。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人们的道德感出现迟钝,读一读已成超级大款的李春平“忏悔无门”的经历,我们应该思考什么呢?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