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者按语﹕本文作者是苏钻妮?巴罗德﹐是《巴勒斯坦年鉴网站》的主编。 她同家人访问美国时﹐看到报亭出售的《穆斯林姑娘》杂志后﹐以她的专业眼光评价这本杂志写了以下感想。 她的网站是﹕www﹒PalestineChronicle﹒com。]
我们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来到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雨雪交加﹐寒风打在脸上如同芒刺和利刃。 我和丈夫﹐还有我们的两个女儿﹐躲进了一家咖啡店﹐只想躲避一下寒冷。 我孩子的爸爸到柜台上订购饮料和甜点去了﹐我同两个女儿入座等候。 我心里想﹐这是美国﹐到处都是西方腐朽文化﹐对这两个未成年的姑娘将会有什么影响﹐一个九岁﹐一个七岁﹐担懮找不到适合于她们接触的社会生活。 美国除了对女孩宣传时装表演﹑通俗文化﹐还能有什么﹖ 现代的文化市场和影视节目都高度商业化﹐唯利是图﹐迎合女孩们爱虚荣和爱美的心理﹐从来不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我在咖啡柜台附近的报刊杂志柜上漫不经心的溜览﹐在女童杂志部份有各种女孩子们喜欢的封面和装饰﹐如《少女世界》之类。 忽然间﹐我看到了一本杂志﹐封面上是一个戴盖头的穆斯林女子﹐杂志的名称是《穆斯林姑娘》﹐喜出望外﹐立即就买了下来。 回到桌前﹐把这本新杂志递给了她的大女儿﹐“宝贝﹐看看这个。” 女儿看到这本书﹐眼光闪亮了一下﹐有些惊喜﹐可能她也在沉思﹐到了美国可能看到什么奇异的西方文化﹐以后怎么办﹖
热咖啡端上桌之后﹐我们都呷着咖啡﹐暂时忘记了外面的刺骨寒风。 我从女儿手中接过了这本杂志﹐细心翻看里面的内容。 我高兴地看到﹐在这污浊的花花世界里总算能看到一点绿色的清纯。 这本杂志里没有一般女孩刊物中的吃喝玩乐的信息和诱惑﹐没有时装表演的商业暗示﹐也没有交男朋友的诀窍﹐而是姑娘们以切身的感受谈信仰和做穆斯林女人的责任感﹐从西方社会中女子的角度谈尊严和理想。 这本穆斯林姑娘特色杂志的刊训是﹕追求知识﹑赞美真主和奋勇向前。 杂志封面和内页所有的图片﹐姑娘们的形像都很端庄﹐优美和温婉﹐看不到在一般西方女子刊物上的矫揉造作和妖媚挑逗的样子。 在开头的一组文章前﹐大标题是“姑娘们走向世界”﹐都是发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女子感想﹐如美国﹑欧洲﹑印度尼西亚和黎巴嫩。
然后是穆斯林女子专题报导﹐有一篇巴勒斯坦著名女柔道选手的个人经历和世界比赛成就﹐她获得过两次世界冠军。 另一篇报导是﹐一位美国穆斯林女子载娜伯?阿丹﹐她创立了援助苏丹达尔福尔联合基金会﹐组织慈善机构到苏丹和索马利去访问和发放赈济物质﹑宣传和教育﹐帮助当地居民自力更生﹐救灾渡荒。 这一期刊登的“本月女豪杰”是一位意志刚强的美国小姑娘﹐莎伊斯塔?沙比尔。 她才十几岁﹐目标是成为穆斯林女作家和新闻编辑﹐决心刻苦学习和训练﹐步步按照她的“十三年成材规划”严格要求自己。 文章中有她的学习和生活照片﹐她自己说﹕“在美国想当总统不容易﹐但要为自己的选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一切取决于个人的奋斗﹐很有成功的希望。 只有自己下定了决心﹐并且踏实地做起来﹐必将得到真主的援助。”
在穆斯林姑娘生活栏目中﹐有许多文章讨论的内容很广泛﹐例如某些姑娘懮虑﹐戴盖头的女孩在同学中的孤独感﹐也有人说参加某些活动不方便。 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把伊斯兰的大门放得很宽﹐只强调坚守伊斯兰信仰﹐在许多方面不妨有灵活机动的变通。 也有文章讨论美国中学生之中流行的文学读物和社会习惯﹐穆斯林女孩怎样理解﹑参与和坚持原则。 每个问题都是在西方生活的穆斯林女孩们每天能遇到的实际生活﹐但是我并不是对每篇文章和每个观点都感到满意﹐例如有些人对布什的政策表示赞扬﹐坚持党派的观点。 使我感受很深的是﹐在美国的穆斯林姑娘们敢想敢说﹐在坚持伊斯兰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寻找各种适应社会的途径和方法﹐代表了她们“奋勇前进”的毅力和英姿。
在美国社会中出现这样的杂志﹐有独特的思想和文化﹐给穆斯林女子指出一条愉快而光明的生活道路﹐也是对整个穆斯林世界女子们的思想贡献。 《穆斯林姑娘》编辑的主导思想是把信仰原则融化在实际行动中﹐密切结合生活和理想﹐对年青幼稚的穆斯林女孩们给予正确引导。 这些都是今日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外部有压力﹐内部须有自知之明和明确奋斗目标。 这本杂志是把西方社会的敌视﹑压迫和腐朽文化都转化成姑娘们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在艰难的时代﹐培养和造就穆斯林的新女性。 恶劣的环境会产生顽强生命力的免疫力﹐但必须去努力﹐创造条件﹐改变现状。 穆斯林的女孩们必须受到鼓励和引导﹐敢于奋斗﹐敢于“站出来”和“站起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科学家﹑体育健将﹑艺术家﹑外交家﹑政治家。 穆斯林有了人才﹐就有了力量和未来前途。
我的大女儿伊姆安﹐在读完一篇莎伊斯塔的专题报导之后﹐满脸庄严的样子指着她的一幅照片说﹕“妈妈﹐我希望像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