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墓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海瑞墓

来源: 时间:2009-01-1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海瑞墓位于海口邱海大道东侧的滨涯村

  

  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以《治黎策》参加乡试入举。转年,以《平黎策》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未中贡士。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海瑞再次会试又未中,便听从吏部分配,始任福建省延平府南平县教谕,四年后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海瑞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居官廉正,明断秋毫,勇于平反冤假错案,敢于严惩胡宗宪等贪官污吏。在海瑞为官21年期间,他执着地做了一件事:说真话,做真事,为真人。

  据《明史.列传》记载: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因清丈田亩、裁减冗官、平反冤狱而晋升户部云南司主事,迁入朝廷为官。当时,嘉靖皇帝腐败,“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奸相严嵩专政,朋党横行,“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弄得吏昏将弱,烽烟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各种弊端,海瑞备棺诀妻,冒死上疏《治安疏》,“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结果,犯颜直谏,遭遇罢官,“投入诏狱”论死。两月后穆宗即位,海瑞获赦,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升尚宝司丞、大理寺右寺丞。不久,海瑞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监管浙西杭、嘉、湖三府税粮。期间,海瑞雷厉风行,改革时弊,整肃官场,实施廉政,“力摧豪强,抚穷弱”,打击乡宦势力。主张“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并兴修水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根治水灾,使人民安居乐业。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海瑞在党羽张居正陷害弹劾下,被罢官归田。 在琼山闲居十六年期间,关心百姓疾苦,普查清丈田亩,开渠兴修水利,筑陂以利农牧。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海瑞晚年又被神宗起用,任职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期间,仍整顿朝纲,亲手制定肃清吏治的“禁革积弊告示”,力惩贪官污吏,堵塞舞弊漏洞。任官一生极力推行“清丈田地”,致力颁行“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因此得到人民世代称颂,尊称“海青天”、“南包公”。

  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海瑞在南京住所去世,万历皇帝派遣琼山籍进士许子伟从南京经水路专程护送灵柩回琼山归葬。海瑞故里在琼山府城金花村,为何陵墓要建在滨涯村?传说灵柩抬到滨涯村时,雷雨大作,抬棺的绳索突然断了,灵柩落地。按照民间落棺安葬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是天意,海瑞陵墓便建在滨涯村。据秀英滨涯村张氏族谱记载,为了让海瑞的忠魂早日入土为安,当时有几户张氏村民举家迁走,给海瑞让出风水宝地。许子伟在滨涯村督造茔墓,主持祭奠安葬仪式后,见海瑞身后萧条,没有子嗣看护墓园,便在墓旁搭建棚子,以学生身份守孝三年,以尽师生情谊。

  海瑞墓园坐东朝西,建筑庄重古朴,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完工于明万历十七年二月(公元1589年)。

  在“文革”期间海瑞墓园被毁,现已修复。呈长方形,长约115米,宽约41米,墓园四周用花岗岩石砌成围墙,正门前石牌坊上刻有“旨.粤东正气”丹红大字。在百米花岗岩条石铺成的神道两侧种植着四季常青的椰树、松柏、翠竹,排列着栩栩如生的石刻马、羊、狮、龟及石翁仲守灵,以示万物敬仰之意。神道上,树立皇帝遣礼部左侍郎沈鲤谕祭海瑞的《谕祭碑》。皇帝谕赐祭文照录:

  “都察院右都御史海忠介公谕祭碑
  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秋八月二十五日

   皇帝遣礼部左侍郎沈鲤谕祭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谥忠介海瑞曰:惟卿高标绝俗,直道提身,视斯民由已饥寒,耻其君不为尧舜,矢孤忠而叩阙抗言,增日月之光! 出百死以登朝揽,励澄清之志。迨起家于再废,乃浃岁而三迁,岩石具瞻,卓尔旧京之望,素丝无染,凛然先进之风。综铨务而议主惩贪,顾法台而政先厘弊,若金在冶,百炼弥坚。俟何之清,九泉莫及!特颁葬祭,爰贪始终,卿灵不昧,其歆鉴焉!”

  海瑞陵墓高3米,用花岗岩石砌成圆顶,坐落在刻有八卦图案的墓基石台上,石料打造的祭案、香炉齐备。高3.5米的墓碑上刻着:“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外围高4米的六柱烛台华表光耀鲜明,象征海瑞心直如烛,光明磊落。

  陵墓后园内,塑有高4米的海瑞身穿朝服坐姿塑像,铁面无私,神情严肃。1996年扩建的绿檐建筑:四角大飞檐罩下扇形“扬廉轩”,汉白玉栏杆相围扇形“不染池”,三层圆形飞檐祭坛式“清风阁”和人造山峦群峰上的“八方亭”,意喻海瑞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高风亮节、春光永驻、威名传扬四面八方。“曲廊碑林”是当代34位书法名家赞誉海瑞的碑刻。海瑞诗句“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成为醒世明言刻在扬廉轩的门柱上。整个墓园按逐级增高设计,意为人们瞻仰海瑞后的思想境界和品格行为将步步升华。

  海瑞墓于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