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新论)第十章 节日、娱乐与丧葬文化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穆斯林丧葬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斯兰文化新论)第十章 节日、娱乐与丧葬文化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9-01-1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节日文化

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节日名称不同,内容各异,真可谓丰富多彩。可以说,各民族的节日尤其是比较大的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的综合反映。
1.节日文化的内容。伊斯兰为穆斯林主要规定了两大节日:开斋节和牺牲节。这两个节日是以教历(希吉来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为太阴历,全年12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约差10天,3年约差1个月,公历的32年等于教历的33年。因此,每年开斋节和牺牲节的具体日期,不与公历相合。不固定在公历的某月某日,而每年提前约10天,3年提前约1个月。这样这两大节日,相对于公历而言,总是处在循环当中,有些年在公历的1月(最寒冷的季节),而有些年在公历的6月(最炎热的季节)。
穆斯林把公元622年7月16日,穆圣率其部分弟子从故乡麦加迁徙到麦地纳这一历史性事件称为“希吉来”,意为迁徙,定该年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元年,这一天为岁首元旦。虽说这一年的这一天,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日子,是教历的元旦,但穆斯林却没有把它当作节日来过;甚至也没有把穆圣的诞生门(教历纪元前46年3月12日),当作像基督教那样的“圣诞节”来过。仅在这两个日子,搞一些纪念性的活动而已。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对穆斯林而言,没有像汉族等民族过春节那样过年的习惯,也没有像基督徒那样过圣诞节的传统,也没有名目繁多的其它节日。对穆斯林而言,主要还是过两大节日——开斋节和牺牲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特热”的意译,突厥语系的民族(如维吾尔、撒拉族等)也叫“肉孜节”。这个节日的日期是斋月结束后的第一、第二、第三天。开斋节之前的一个月是教历9月——斋月(热买丹)。正如在“宗教文化”一章中谈到的,该月被认为是《古兰经》下降之月,故在该月,所有的成年穆斯林男女都要斋戒,即从黎明到黄昏的整个白天,戒除饮食男女,谨言慎行,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斋月斋戒是“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法定的宗教义务,受到穆斯林的特别的重视。履行这项法定的义务是一年当中的一件重大事情。该月也被看作是忏悔之月,行善之月,宽恕之月。所以,当穆斯林圆满地完成该月斋功以后,犹如完成一项重大的善功,完成这一重大善功之日,自然是吉祥之日,喜庆之日,高兴之日,可喜可贺。这样年复一年,就成了一个喜庆的重大节日。
这一天,所有的穆斯林男女老少,起个大早,重新沐浴(大净),并换上最新最好的衣眼,擦上香水,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同时每个人给穷人施舍相当于一顿饭的钱财,以便让每个穷人也过好节,来个皆大欢喜。然后全体出发,一路高兴的朗诵着赞词,到荒郊野外集中,参加开斋节的会礼,听伊麻目演讲。然后,大家都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色俩目),品尝早已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此间有些地区也穿插一些游戏与娱乐活动,如此持续3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不过,整个节日气氛是喜庆。祥和、安乐,没有也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狂欢活动。
穆斯林的另一大节日是牺牲节。牺牲节,是“尔德·阿杜哈”的意译,也有译为宰牲节、忠孝节的,总之都是奉献牺牲的意思,另外,还有称“古尔邦节”的,“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本意为接近,引申为通过奉献牺牲,行善干好,来接近真主。时间在教历12月10日(即开斋节后约70天)。
关于牺牲节的来历,根据教义是这样的,穆圣的先祖,古代先知伊布拉欣,老年膝下无子,夫妻俩晚年生活很孤寂,后来祈求真主为其赐子,果然真主满足了他的祈求,使他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伊斯玛仪聪明可爱,十分惹人喜爱,先知伊布拉欣夫妇有爱子膝下承欢,生活十分幸福美满。可是,有一天晚上先知伊布拉欣做了一个梦,梦里真主命令他把爱子伊斯玛仪宰掉,以作贡献,真主想以此来考验伊布拉欣的忠诚。伊布拉欣非常喜爱这个儿子,但主命难违,这使他显得心事重重,爱子看到慈父这般神情,就问是什么原因,慈父说了事情的原委。爱子坚定地说道:父亲啊!您是一位虔诚的先知,也是一位最好的慈父,为了对真主的忠诚,请您毫不犹豫地下手吧!这事我十分心甘情愿;如果您面对面下不了手,请您在我脸上蒙一块布吧!伊布拉欣原本就是一位虔诚无比的先知,对于真主向来是唯命是从,现在又听了儿子的一番鼓励,便下决心准备执行真主的命令。当他拿起快刀正要宰掉伊斯玛仪时,真主念其虔诚使一只绵羊从天而降,将伊斯玛仪取而代
之,伊斯玛仪安然无恙,这只绵羊成了牺牲品。从此,牺牲节的宰牲之礼相沿至今。这件事的主旨在于:它表现了伊布拉欣对真主的忠诚;同时也表现了伊斯玛仪对父亲的孝敬。故人们也将牺牲节,称之为“忠孝节”。总之,过牺牲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主道的奉献、牺牲精神。
牺牲节的这一天,人们也和过开斋节一样,打扫卫生,收拾庭园,重新沐浴(大净),穿上新装,参加会礼,聆听演讲。唯一与开斋节不同的是:宰牲。各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或1人宰1只羊,或7人宰1头牛或骆驼。所宰之牲畜,无论是牛羊还是骆驼,都要挑选膘肥体壮、外形美观的。不允许宰不满2岁的羊羔和不满3岁的牛犊,也不允许以肢体残缺的牲畜充代,表示牺牲自己的心爱之物。所宰的牛、羊、驼肉,分3等份,分别用于自家人享用、馈赠亲友和施舍济贫。牺牲品的血液、骨头等残余物都要深埋。
牺牲节所要牺牲的东西,狭义的方面指的是牛、羊和骆驼等属于自己的或花钱买来的牲畜;而广义的方面则泛指各人的体力、智力、精力、财力乃至生命。当主道需要这些时,就毫不犹豫地奉献牺牲出来,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2.节日文化的特点。从以上节日文化的内容,不难看出,伊斯兰节日文化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少而精。世界上各民族的节日,可谓名目繁多,丰富多彩。有些民族甚至几乎每月都有节日,比如像汉族,一年当中的各种节庆多达15个:正月初一的春节,除旧迎新,举行各种赛会、祈年活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举行各种赛会、观灯;二月二的龙抬头节,准备农事活动;二月十二的花朝(又称百花生日),举办花市;三月三的清明节,扫墓踏青;四月八的浴佛节,举办佛事活动;五月五的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七月七的乞巧节(又名七夕),为妇女的节日,聚会乞巧;七月十五的中元年,祭祖、祭鬼;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庆丰收;九月九的重阳节,登高、赏菊;十一月四的冬至节,祭祖;十二月八的腊八节,吃腊八粥;十二月二十三的灶王节(又名小年),祭灶;十二月三十的除夕,岁终,守岁。显而易见,这些节日,名目繁多,内容包罗万象,称得上是民间各类文化现象的总汇。而伊斯兰的节日,一年当中才两个——开斋节和牺牲节,体现出少而精的特色。正因为少,所以节日气氛更浓烈,人们更重视。
第三,得意而不忘形。大凡每个民族过节都是喜气洋洋,兴高彩烈的,没有哪个民族会把节日搞成追悼会那样悲哀;然而,每个民族在过节时的欢乐方式和欢乐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民族和国家(如巴西等),每年都要过“狂欢节”,疯狂的歌舞,疯狂的饮食,疯狂的彩车,疯狂的举止,疯狂的表情……构成了疯狂的海洋,一切的欢乐,都成了“狂欢”。有些地区,有些人,在过节时,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骂骂咧咧、甩酒瓶、砸东西……得意忘形,放浪形骸,昏昏然,飘飘然。而穆斯林过节,虽不乏欢乐、喜庆的气氛,虽不乏各种游戏、娱乐活动,但是由于受伊斯兰伦理文化的制约,一切娱乐活动和游戏方式都得循规蹈矩,不能夹杂饮酒、赌博、狂欢等内容,所有的欢乐和喜悦都适可而止,得意而不忘形。

二、娱乐文化

1.伊斯兰对娱乐的态度。人生在世,都是有所为,有所思,有所乐。没有什么只有劳动、工作,而没有娱乐、嬉戏的人生。劳逸结合乃人之常情。伊斯兰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它固然要求人们笃信真主,力行“五功”,完成宗教义务;要求人们勤奋工作,努力奋斗,劝善戒恶,完成社会义务;要求人们成家立业,夫妻之间互助互爱互勉,父母关心儿女,儿女孝敬父母,以完成对家庭的义务;不过,正如我们在本书中反覆强调的,它不是苦行主义的宗教,它既责成人们完成宗教的、社会的、家庭的义务,又充分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身心的愉悦与休息,满足人的文化娱乐的需要。它反对人们过分地压抑自己,苛求自己,而使身心疲惫不堪和心力交瘁的做法,提倡劳逸结合,还身心以天赋的愉悦与休息的权利。在穆圣时代,一部分圣门弟子出于虔诚,认为穆斯林应该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宗教功修与其它严肃的工作中,应该以此求得后世生活的幸福和享受,应该放弃今世所有的娱乐和享受,认为娱乐和享受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是不相宜的。其中穆圣的书记官哈尼泽勒·吴赛伊德和穆圣的亲密战友艾布·伯克尔就有过这种想法。有一次哈尼泽勒·吴赛伊德见到艾布·伯克尔时,就以自责与愧疚的语气说道:“哈尼泽勒变成伪善者了。”艾布·伯克尔不解地问道:“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你说什么?”于是哈尼泽勒向艾布·伯克尔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我们在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那里,听他给我们讲了火狱和乐园的情景,他讲得就像他亲眼所见一样逼真。可是当我们从真主的使者那里出来以后,我们就去与妻室儿女娱乐,或者去忙于料理我们自己的财产,于是我们把真主的使者的教诲忘记了许多。”艾布·伯克尔深有同感,他说:“以真主盟誓,我们也碰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然后二人同去见穆圣,以饱含愧疚的神情叙述了他们的情况,并自责自己成了“伪善者”。穆圣针对这种情况答覆道:“以掌握我生命的真主盟誓,假如你们经常守在我的面前,时时记念真主,那么天使们也必定会在你们休息时,或在你们的路途中与你们握手的。但是,哈尼泽勒啊!时而这样,时而那样。”后来这句话他又连说了三次。言下之意是既要记念真主,又要休息娱乐。穆圣本人就是兼顾记念真主与休息娱乐的典范。当他独处时,或沉思,或参想,或全神贯注地礼拜真主,因敬畏和感激而常常哭泣;可是当他群居时,则和颜悦色,笑容可掬,诙谐、幽默,常常引人发笑,给人带来快乐与轻松。受其熏陶,许多圣门弟子也具备了乐观的性格。阿里常给人们说:“像身体会发生疲劳一样,人心也会产生厌倦。所以你们应当以幽默和智慧,使自己的身心感受到愉快。”又说:“你们应当经常使自己保持身心愉快。因为,人们的心清一旦受到压抑,就会变得盲目而缺乏判断力。”强调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不过,伊斯兰认为,凡事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好事也会变坏事,事情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娱乐也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切不可醉心于没完没了的娱乐与玩耍,以致玩物丧志,消磨意志,甚至耽误宗教义务,如眼看礼拜时间已到,却迷恋某种游戏与娱乐而导致旷拜;或社会上的老弱病残,急需帮助,工作岗位急需履行职责时,却沉湎于玩乐,而玩忽职守,造成社会危害;或家人(老人、孩子、妻子、丈夫等等)急需照料和关心时,却整天整夜泡在某种上瘾的游戏与娱乐之中,而忽视对家庭应尽的义务。至于不符合伊斯兰法律与道德的一些游戏与娱乐,如赌博、求签等,自然在禁止之列。伊斯兰不允许人们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吃喝玩乐,得意忘形,醉生梦死,腐化堕落,毫无价值地消耗生命与时间。
2.娱乐文化的内容。休闲与娱乐已成为当代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休闲、娱乐的内容与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花样翻新,今人眼花缭乱。从交谊舞到卡拉OK,从各种纸牌到各种棋类,从钓鱼到打麻将,从插花到养鸟,从滑雪到滑冰……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伊斯兰所允许或提倡的娱乐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体育类。其中包括骑术、剑术、箭艺、游泳、摔跤、赛跑、棋艺等等。
骑术。训练骑术被受到经训的鼓励与提倡。《古兰经》指出:“他创造马、骡、驴以供你们骑乘,以作你们的装饰。”(16:8)穆圣说:“你们常常练习射击,常骑马赛跑吧!”穆圣本人曾组织过马赛,并授以领先者奖状。穆圣特别喜爱马,并把马分为三种,说:“马有三种:真主之马,人类之马,魔鬼之马。真主之马就是为主道而奔驰于战场的军马,饲养它和清洁其粪便等,都会有善功;魔鬼之马就是作为赌博之赛马;至于人类之马,就是用于劳动生产而避免贫穷之马。”
箭艺。箭艺既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在古代也是一种有效的武力。《古兰经》指出:“你们应当为他们而准备你们所能准备的武力和战马,你们借此威慑真主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8:60)穆圣再三强调说:“练习箭艺吧!那是对你们最好的一种娱乐。”同时又强调了它的实用性:“射击确是一种武术。真的,射击确是一种武术!真的,射击确是一种武术!”有一次,穆圣经过一个射击场,看见有许多弟子在那里竞赛,穆圣兴致勃勃地说道:“让我同你们一道去射击吧!”穆圣虽鼓励人们练习射击,但不允许把有生命的动物(如鸡等)作为射击的靶子。因为,伊斯兰反对人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它动物的痛苦之上。据此,凡是斗鸡、斗牛等残忍的娱乐都在禁止之列。
剑术。剑术跟箭艺一样受到穆圣的鼓励,他甚至允许阿比西尼亚人(今埃塞俄比亚)在麦地纳圣寺里面表演剑术,并允许自己的妻子阿依舍观赏。当时欧麦尔见此情景,非常恼火,觉得在圣寺里玩耍是不严肃的行为,很想制止,可是被穆圣挡住了,穆圣说:“欧麦尔啊!让他们表演吧厂
由此可知,清真寺不光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穆斯林的文化活动中心,是神圣与世俗的交汇点。
摔跤。摔跤是体育性娱乐的又一项内容。穆圣对此项活动极为推崇,并且身体力行,他本人就是一名出色的摔跤手,他曾和一个名叫鲁柯南的著名大力士摔跤,连续三次把这位大力上摔倒。大力士心眼口服,甘拜下风。穆圣告诉他,摔跤的目的,不在于争高低,而在于娱乐、轻松,在于强身健体。
赛跑。赛跑是一种最简便的娱乐方式。穆圣曾两次与妻子阿依舍赛跑,互有胜负,皆大欢喜。据说,阿里是圣门弟子中赛跑冠军,无一人能比得上他。
游泳。如果说骑术、剑术、赛跑等属陆上运动娱乐项目的话,游泳则属水中运动娱乐项目,为穆斯林所推崇。穆圣说:“凡是非记念真主的动作,不是娱乐就是疏忽,二者必居其一;只有四种动作例外:即为练习射击而在两个鹄的之间往来走动;训马;同自己的妻室儿女游戏;教授子女游泳。”欧麦尔也说道:“你们应当教授自己的孩子们学会游泳、射击,以及马背上跳跃的技能。”
棋艺。棋艺也是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在中国古代,就有重视“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在普遍重视智力开发的今天,棋艺不仅作为“寓教于乐”的棋戏,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更广泛地被作为对少年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益智教具。所以,也有人说,棋艺是“人类智慧的体操”。伊斯兰对各种棋类(象棋、围棋等)游戏,总的来说是允许的,但同时又有严格的条件,如不能整天泡在棋赛中,而延误拜功和忽略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棋赛中也不能夹杂赌博;在棋赛当中,棋手要管住自己的舌头,不得说下流、猖亵的话。
二是文娱类。这类娱乐内容很丰富,如吟诗作赋、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电影电视,等等。
吟诗作赋。一部分伊斯兰学者反对人们吟诗作赋,而大多数学者则允许吟诗作赋。一部分伊斯兰学者之所以反对吟诗作赋,是有历史情结的。在蒙昧时代,阿拉伯的诗人都很活跃,很受族人的尊重,他们的职能远远超出了诗人的范围,往往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他们歌颂本族(部落)的功德。凭吊本族的亡人。攻击本族的仇敌、沤歌尚武精神、夸耀本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描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等。凡是这些内容都是与伊斯兰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所以《古兰经》谴责了这些诗人。对此,很多穆斯林都记忆犹新,有切肤之痛。诗人的形象在穆斯林中本来就不太好。因此,有些伊斯兰学者反对吟诗作赋,以避免这种历史的嫌疑。不过,大多数伊斯兰学者认为,吟诗作赋,只要内容健康,只要不违背伊斯兰道德规范,无论是描写大自然的奇景,还是抒发内心的感受,都是可以的,不失为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
唱歌跳舞。歌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娱乐方式。无论是引吭高歌还是翩翩起舞,都使人能够抒发一种情感,表达一种思想。歌的悦耳动听与舞的赏心悦目,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使疲惫不堪的人能够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对这样一种极佳的娱乐方式,伊斯兰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唱歌跳舞与穆斯林是不相宜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一些民族或一些人当中,歌舞往往伴随着酒色,伴随着狂欢,伴随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夹杂着一些靡靡之音和裸体或半裸体的动作。这些学者,谨小慎微,担心一旦允许穆斯林唱歌跳舞,也会受这些习俗的熏染,而难以使自己的心灵保持纯净;同时也出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考虑,担心穆斯林一旦过上歌舞升平,悠哉悠哉的生活,会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从而遭受屈辱。然而,大多数伊斯兰学者允许人们唱歌跳舞,但同时又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如歌舞不包含下流、狠亵的内容,由非煽动性的乐器伴奏,参加歌舞的人们的着装和言谈举止不违背伊斯兰的道德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拜功和工作之余,唱一唱,跳一跳,活动一下筋骨,换一换脑子,轻松轻松,倒也无伤大雅。尤其是在节日、婚礼、看月等喜庆场合,为了创造欢乐、愉快的气氛,歌舞是教法所嘉许的事情。据《圣训》记载,穆圣的妻子阿依舍的一位亲戚的女儿要嫁给辅士中的一个青年人,穆圣问阿依舍:“你们有没有派歌手伴随?”阿依舍回答:“没有。”穆圣很认真的说:“辅士们个个都喜欢诗歌,你们务必派一名能歌善诗的人伴随他,为人们助兴。”《圣训》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牺牲节期间,阿依舍住在米那时,其父艾布·伯克尔去见她。当时有两个姑娘同她在一起唱歌打鼓,穆圣也在场。艾布·伯克尔见此情景就斥责那个吹打弹唱的姑娘,而穆圣说道:“艾布。伯克尔啊!让她俩表演吧!今天是喜庆的节日啊!”
绘画与书法。绘画方面,伊斯兰鼓励人们画山水画,通过对大自然中湖光山色的描绘,使人能够心旷神。冶,获得美的享受。伊斯兰一般禁止人们画人物画,连亿万穆斯林所崇敬的穆圣也没有留下画像。因为他反对人们画任何人,包括自己。至于书法方面,穆斯林酷爱阿拉伯文书法,以此增加情趣,陶治情操,这是众所周知的。
电影与电视。伊斯兰在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产生时,人类还没有发明电影与电视,《古兰经》与《圣训》自然不会具体地提到这些。现代伊斯兰学者,根据伊斯兰的原则精神,对电影、电视提出了这样一种普遍的看法:电影。电视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体,人们是否可以拍电影和电视,主要看所拍内容,如果内容是健康的、有益的、没有色情下流的镜头和语言,没有特别刺激的凶杀和暴力场面,没有宣扬迷信与其它违背伊斯兰教义的成分;那么,拍电影、电视或观赏电影、电视,都是可以的。
有些所谓的“娱乐”,是为伊斯兰所绝对禁止的,如赌博等。一提起赌博,人们自然会想起世界著名的摩纳哥蒙特卡洛赌场,澳门的葡京赌场和美国中西部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赌城,前二者与后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拉斯维加斯,是吃喝嫖赌业最兴盛的地方。1994年来此旅游赌博者共2900万人,1980年赌业营利达14.4亿美元,15年后的今天,营利就更难以估计了。此地可谓罪恶的渊薮。而赌博则是罪恶之源。该城有几项领先记录:自杀率在美国城市中位居第一,犯罪率超过纽约、费城而居首位,肺癌患者名列美;国第二。据《环球》杂志报道:“前不久有一位白人赌客去该城豪赌,一夜之间就赢了近百万美元。第二天清晨,他准备乘飞机回家,机场附近的赌场引诱他再玩一把。他由小输到大输,终于囊中如洗,返家路费也没有,悲愤绝望之余,他眼毒自杀,而他的妻儿还在家翘首盼望他的归来呢!在赌场这样的悲剧几乎天天在演。跳楼者,饮弹自杀者比比皆是。当然当地新闻媒介却很少报道,生怕影响赌场生意。”①(西方社会病)一书援引一位美国学者的话说:“:赌博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首先,它不仅不给社会带来财富,改善经济和生活环境,更不会减少失业和犯罪现象,而是造成社会腐败和伦理道德堕落,酝酿着大量失业队伍和犯罪行为的‘罪魁’,一般而言,赌输了,就会去偷,去抢;赌赢了,就会去嫖,去酗酒。”②
伊斯兰早在1300多年前就明确宣布禁止赌博,并把赌博的严重性与饮酒、崇拜偶像、求签相提并论。《古兰经》说:“信仰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5:90一91)穆圣说:“谁要是向自己的朋友建议:‘来吧!我们一块赌博。’那么谁必须以施舍来赎罪。”在伊斯兰看来,赌博不但不能使人放松,收到娱乐乐的效果,反而会导致神经紧张,增加心理负担;而且会使人养成好逸恶劳,依赖他人的习惯,造成人的空想与侥幸心理;不但不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反而会使人们彼此仇视,互相为敌。更为甚者,赌博的人由于整天整夜沉湎于赌博,而忽略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鉴于赌博的这种一般性特征,伊斯兰也禁止人们玩彩票、摸奖券,
-------------
①新华通讯社主办《环球》,1996年第4期第29页。
②《西方社会病》,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53页。
-------------
号召人们脚踏实地,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谋取财富,放弃一切侥幸心理。
3.娱乐文化的特点。从以上娱乐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伊斯兰娱乐文化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健康性。伊斯兰对娱乐文化内容和项目的选择,处处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果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则取之,如赛跑、箭艺、骑术、游泳、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等;如果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如吃喝嫖赌、靡靡之音。裸体舞蹈等等,则弃之。注重娱乐活动内容的健康性、积极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第二,适度性。伊斯兰在注重娱乐活动的健康性、积极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又强调娱乐活动的适度性。即便是内容健康的娱乐活动,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迷恋,以至上瘾,比如看电视,即便内容健康,也不能整日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以致旷拜旷工旷课,或置家庭的义务于不顾,任老人生病,孩子挨饿,妻子劳累。再如下棋,只要不含赌博,本是一种健康的娱乐,可是如果下棋上瘾,整日爱不释手,造成玩忽职守或夜不归宿或延误拜功,那么,事情又走向了它的反面,好事变成了坏事。适可而止,不偏不倚,方为至正之道。
第三,伦理性。世界上的娱乐活动五花入门,而伊斯兰要求人们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反对人们涉足那些以创办旅游业为名而进行的各种伤风败俗的活动,反对人们出入于夜总会、酒吧等场所,禁止人们以娱乐为名,过那种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一切都体现了伊斯兰娱乐文化的伦理性。

三、丧葬文化

1.伊斯兰的生死观。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哀,生老病死出乎自然规律,喜怒哀乐发于人之常情。最辉煌的人生与最悲惨的人生,都有一个开始,也都有一个尽头——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总难免一死。长生不老,虽是人们一个古老的梦想,但也毕竟是梦想,不能实现。中国明代著名伊斯兰学者王岱舆说道:“圣人云:‘有今世,毕竟有后世;有浮生,毕竟有暂死。’生死之机难言也。生死之谓有无,有无之义盖有不同,又有三品:曰‘无始无终之有’,乃真主独一之有也;曰‘有始无终之有’,乃天仙人神数一之有也;曰‘有始有终’之有,乃水陆飞行,草木金石倚赖之有也。生长乃草木之性,能扶草木生长。草木枯败,性亦消灭;知觉乃鸟兽之性,能扶鸟兽生长,而又赋之以眼、耳、鼻、舌、身、心,能视、听、闻、尝、知、觉,至死其性亦灭矣;灵慧乃人之性,更兼生觉二性,能扶人长养,乃使人知觉,而更能推论事理,此身虽灭,其性长在,不必倚证于身,自能用事。故身形虽灭,依然能用其神,此其所以与禽兽、草木异也。”①在伊斯兰看来,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旅程的终结,死亡只是连接今世与后世的桥梁,是今世的结束和后世的开始。人的肉体死后,其灵魂不灭,人还要复活,接受末日审判。信主行善者上天堂,成为天堂永久的居民,昧主作恶者入地狱,成为地狱的居民。《古兰经》说:“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以财产和子孙的富庶相争胜;譬如时雨,使田苗滋长,农夫见了非常高兴,嗣后,田亩枯槁,你看它变成黄色的,继而零落。在后世,有严厉的刑罚,也有从真主发出的赦宥的喜悦。”(57:20)就是说今世的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人的最终归宿还是在后世。《古兰经》说:“我从大地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复活。”(20:55)又说:“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2:155)因此,中国穆斯林称人的死亡为“归真”,意
------------
①《正教真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6页。
------------
即归依真主了。所以,穆斯林对于死亡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不回避,不忌讳,不恐惧,一般都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在此基础上产 生了它的丧葬文化。
2.丧葬文化的主要内容。伊斯兰丧葬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病人临终前。为其提念“清真言”。伊斯兰要求人们,当一个病人临终时,再不要以各种世俗的事务打扰他(她),而应该让他(她)安静;如果病人一时忘记念“清真言”,在旁的亲友轻声提醒他(她),最好让病人在念“清真言”中离开人世,正如旁人在念“清真言”中他(她)来到这个世界一样。病人咽气以后,应瞑其目,闭其颌,理髭须,顺手足,并停尸于木床,用洁净的白布单覆盖,点燃香支,以驱秽气。
亲友去世后,悲痛难忍,居丧哀悼,实属人之常情;但伊斯兰反对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认为生老病死,是真主的前定,是真主的旨意和安排,人们理应正确对待,顺应天命,克制、节哀,并从速办理丧事,让亡人入土为安。亲人也不为死去的人披麻戴孝。
第二,讣告亲友邻里。人去世后,亲友应尽快发丧,讣告其他不在场的亲友邻里。朋友和邻里应念此时的亡人亲人正沉浸于悲痛之中,赶紧帮忙办理后世。不送花圈、挽幛之类,而送一些钱物等实用的东西,帮助亡人家属尽快安葬亡人。
第三,给亡者净身。人死后,其亲人尽快为其净身,意在干干净净去见真主。净身的具体方法和洗大小净一样。男性给男性亡者洗涤,女性给女性亡者洗涤。
为主道而战死的殉教者(舍黑得)不用为其净身,穿上血迹斑斑的衣服安葬即可。这是对殉教者尊重的一种表示。
第四,穿“卡凡”(尸衣)。将亡人洗好后,再不给穿生前穿过的衣服。而让他(她)穿“卡凡”(尸衣)。“卡凡”用普通的白棉布,而不能用绫罗绸缎和其它昂贵的布料。男性亡人的“卡凡”是三块白布,裹住亡人全身即可;女性亡人的“卡凡”是五块白布,比起男性亡人多了裹胸布和盖头布两件。总之,除了普通的“卡凡”布外,没有任何陪葬品。
第五,举行殡礼(者那则)。将亡人净身穿好尸衣以后,没有什么遗体告别仪式就移至灵枢(即尸匣)内,以便将遗体运到殡礼之处。殡礼既可以在清真寺举行,也可以在其它干净的地方举行。殡礼不同于追悼会,不致悼词,不鞠躬,不叩头。只是大家洗好大、小净后,由伊麻目带领,跟随伊麻目站立,举意,抬手,赞美真主,并为死者祈祷。整个过程简单、朴素,不超过10分钟。
第六,埋葬。伊斯兰的埋葬方式一般都是土葬(特殊情况者可以水葬)。这种土葬与非穆斯林民族的土葬不同,不用什么棺材,尤其坟的底部绝对不允许有什么木板、石板、铁板等非土物质。意思是人出于泥土,归于泥土。坟坑一般深2米多,长约2米,宽约1米。在坟坑底部西侧挖一偏洞,为亡人的安身之处。亡人足南首北面西,以示朝向圣地麦加。用土坯砌好偏洞口以后,再将坟坑填满,通常也不留什么坟头。埋葬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只是诵读《古兰经》的若干章节而已。
值得指出的是,人死后,一般都是速葬,若是半夜或清晨死亡,下午就入葬,若是下午去世,第二天就安葬。如果亡者至亲出门在外,顶多也等3天,不超过3天。穆圣曾对他的堂弟阿里说过这样一句话:“阿里啊!三种事要忙办,不要蹉跎:礼拜的时间到了的时候;人死了的时候;独身女郎找到对象的时候。”为了实现速葬,伊斯兰还规定,就地就近安葬,不强调亡人必须回到故乡与祖宗一起埋葬。如果亡故于航海途中,3天之内靠不了岸的话,就可以置入 海中水葬。
3.丧葬文化的特点。显而易见,伊斯兰丧葬文化确是与众不同,相比之下有以下特点:
第一,土葬。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传统对死者的安葬方式千差 万别,自古以来,主要有悬棺葬、食葬、瓮葬、天葬、水葬、火葬、岩洞 葬、高架葬、塔葬、二次葬、合葬等,其中火葬、天葬(又称乌葬)、塔 葬等葬式比较流行。比如中国的信仰佛教的一些民族,像藏族的 活佛及达官贵族死后,举尸而焚,焚尸完毕,拣起骨头灰烬,举到高山之巅顺风簸撒,或者撒到大江大河之中,让水流漂走。印度教徒中的有钱人死后也火化,然后将骨灰撒入被他们视为圣河的恒河中。1963年,罗马教皇允许天主教徒也实行火葬。从此天主教徒 中火葬的也越来越多。而穆斯林根据伊斯兰教规,自古以来,始终坚持土葬(特殊情况下的水葬除外),而且这种土葬方式也与众不同,不用棺材,把尸体直接放入土中,坟底也不铺什么木板、石板。水泥等非土物质,实行彻底的土葬,以体现真主用泥土创造人的原理,使之出于泥土,归于泥土,与泥土化为一体。
第二,速葬。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在人死后,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往往停尸的时间比较长,少则3天,多则十几天,有的甚至更长,而穆斯林则根据伊斯兰教规,实行速葬,一般早晨去世的下午就入葬,下午亡故的第二天就下葬,如果亲属不在场,也顶多等3天,3天之内必须埋葬,以此表达对死者的尊重,体现亡人入土为安的意义。这种丧事速办,不搞马拉松式的悼唁活动的作法,一方面节省了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减轻了死者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尸体因长期停放而腐朽变质发出恶臭和排泄秽物等情况的发生,充分维护了死者的尊严与体面,也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显得既经济又卫生。
第三,薄葬。如何安葬死者,这在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传统中,是大不一样的。有些民族实行厚葬。送葬的时候,请来一些吹唢呐的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丧葬礼仪多得非行家不能尽数。而且根据各人的财力还要在墓坑中尽可能多放一些金银珠宝等陪葬品,所以历史上往往有盗墓者。上海师范大学的高惠珠先生针对中国汉族的丧葬礼仪说道:“在中国传统社会葬礼往往成为炫耀宗族或家庭力量以及家属和宗族间相互攀比争斗的机会了。铺张浪费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殡仪与其说是为亡人,不如说是做给活人看的。这种状况至今人们仍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踪影。有人统计,国人近年为出丧、奠基、修坟花的钱够投资六个亚运会。”①近来报刊电视也陆续报道了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掀起的大造坟墓的运动,有的人甚至为刚生下来的孩子修好了蔚为壮观的坟墓。与此相比较,伊斯兰的丧葬文化则大异其趣,穆斯林根据伊斯兰教义,实行厚养薄葬。伊斯兰认为,人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享福还是受罪,完全取决干死者生前信仰的虔诚程度和所做所为。信仰虔诚并且行善干好者必定上天堂,没有信仰和作恶多端者必定下地狱。因此,要求人们生前多做造福人群的好事,要求子女,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好赡养,多尽孝心;父母死了以后,不必花很多钱为他们办丧事,不必造用棺材,不必放陪葬品。因为这些对死人无济于事,如果父母生前有积蓄或者儿女想再尽点孝心,那么把父母的积蓄或自己的一部分钱财直接用于周济穷人或其它社会公益事业中,如办学校、建医院,等等,这是更好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穆斯林社会,无论死者生前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入葬时都毫不例外的用3块白布裹身(妇女5块),埋在同样大小,同样深浅的墓地里,墓内不放任何多余的东西,哪怕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也不放,更谈不上放什么陪葬品。即便死者是国王或总统也是如此,也不留什么坟头。这又一次显示了真主面前
-----------
①《阿拉伯人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14页。
-----------
人人平等的精神。身无分文者不必因贫穷而自卑,自认下贱,而应该相信通过自己虔诚的信念与良好的行为获得真主的喜爱与恩 赐;腰缠万贯者也不能因富裕而自大,因为金山银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离开人世的时候,跟穷人一样,同样是3块白布,多余的一 针一线都带不走,带走了也无用,有用的是生前的信念与所做所为。因此,富人不必嫌弃和鄙视穷人,不应为富不仁,而应该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将钱多多用在公益事业上,用在造福人群上,这样才不致于丧失金钱的价值。
第四,强调节哀。伊斯兰认为,生老病死,乃主之定然。人应该服从主的旨意和主的安排。当亲人去世后,感到悲痛,。泣不成声,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嚎陶大哭,不能捶胸顿足,不能有任何过分的举动。守丧时间也不必过长,几个月后,仍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死的人已经死去,一去不会再返,活的人还要活着,而且要很好的活着。
第五,强调丧葬的警世意义。当一个穆斯林听到别人死亡的消息以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惊讶,也不是为亡人说一些好话,而是念一句《古兰经》中的经文:“的确,我们都属于真主,我们都归于真主。”(2:155)意思就是说,人人都要死,只不过有先有后而已。你先去了,我随后就来。为死者送葬的时候,活人应从中吸取教训,应该想到不知哪一天,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归宿——一个土坑,一片漆黑,孤身一人,无人陪伴。是福是祸,全凭生前。趁死期未到,多做善功,多做好事。看开功名利禄,看开浮华世界,放弃惨淡经营,放弃投机钻营。《古兰经》警告世人说:“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地。”(102:1)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