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心底有爱天地宽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中国历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心底有爱天地宽

来源: 时间:2009-02-2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 
   

      新疆青河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多年来,各民族朝夕相处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 现年69岁的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同收养了10个不同民族的孤儿,1960年起先后收养了10个孤儿。10个孤儿分属汉、回、维、哈4个民族,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有6个民族组成。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哈萨克谚语

  在青河县提起阿尼帕夫妇博大的父母之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以博大的慈父母之心,演绎着人间至真至纯之情,滋润着孩子们的心,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阿尼帕夫妇收养10个孤儿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

  1963年,阿尼帕夫妇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了3个半大孩子:吐尔达洪、库尔班和托乎提,大的19岁,小的14岁。

  阿尼帕想把这3个孩子接回家。但是有些犹豫:就对丈夫说“咱们一家加上我的3个妹妹已经有10口人了,如果再接回3个孩子,就靠你一个月47元的工资,能行吗?”

  “孩子没父母了,我们不能不管!”阿尼帕也是孤儿,深知没有父母的辛酸和孤单,她对丈夫阿比包说:“那就接回来吧,只要我们有饭吃,就有这3个娃娃的。”

  一家13口,日子过得虽然很清苦,但孩子们在阿尼帕妈妈和阿比包爸爸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1977年10月的一天,阿尼帕妈妈家又来了一个11岁的回族小女孩王淑珍。

  王淑珍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王淑珍和哥哥、妹妹4个人去继父金学军家生活。不久,王珍淑的母亲去世,她开始流浪街头。

  10月的青河冷了,阿尼帕的妹妹哈里卡姆在医院门口发现了冻饿交加的小淑珍,便将她领回家。家里的其他孩子一见王淑珍都跑开了,因为王淑珍身上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一把揽过可怜的小淑珍,眼泪哗哗地流下来。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给小淑珍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还做了香喷喷的拌面。小淑珍狼吞虎咽的样子,让阿尼帕心生怜惜。从第二天开始,阿尼帕就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

  为了让孩子从小能够接受教育,阿尼帕妈妈又从家里有限的生活费里,挤出学费,让小淑珍踏进了校门。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找来破棉絮搓成条,放在羊油碗里点亮后让他们学习。阿尼帕妈妈给小淑珍取了维族名字叫哈比扎。意思是为“维护、保护之意”,可怜的孩子到了阿尼帕妈妈家就找到维护,得到了保护,就找到了依靠,从此不再流浪。

  一年后,小淑珍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又来到了阿尼帕妈妈这个家,从此感受到家的温暖,1989年, 小淑珍的汉族继父金学军也去世,留下金海、金雪莲、金花三个汉族孤儿,阿尼帕又敞开母性温暖的怀抱接纳了他们,收养了他们。之后将他们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在成家后也一直关心、帮助他们。

  王作林是让阿尼帕夫妇最操心的孩子,也是最孝敬两位老人的孩子。 1989年,初中毕业后的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严打期间,被判了3年刑。听到这个消息,阿尼帕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成觉,不停地责怪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为了打消王作林顾虑,让他安心服刑,阿尼帕挤出生活零用钱,和丈夫阿比包一起买上衣物坐了400多公里的车去看望哥哥,还说服家里所有的兄弟姐妹不要歧视这个兄弟。

  “1992年,王作林刑满回家,阿尼帕和丈夫不顾有病的身体四处东跑西找,为他解决了城镇户口,并把他安排到水泥厂工作。王作林夫妇从水泥厂双双下岗,日子过得很艰难。阿尼帕又拿着钱、肉和面粉跑了几十公里送上门。回来后,老两口商量着在城里给找块地方卖羊杂碎。又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买回了一辆旧车,跑出租,王作林和妻子依托国道216线改道途经省道228线的机遇,在路边承包了乡政府废弃的办公室,开起了旅社和饭馆,生意红红火火。

  收养3个维吾尔族孩子到收养7个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时候他们自己也有11个孩子,因为丈夫阿比包的工作和环境,不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自己的亲生孩子只好忍痛放弃了学业。为了尽心照顾抚养这些孩子,为了让领养的儿女们也能够健康成长,阿尼帕没能出去工作。那时,丈夫阿比包把所有的工资全换成了可以吃的东西,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肉,经常到屠宰厂要一些羊肺之类的动物内脏,灌上面粉改善伙食。常常下班后跑到后山上拣骨头、打土块,帮着别人宰羊换些粮食,阿尼帕不顾一切劳累,挖野菜、捡麦子、拾土豆,只要能换一小袋面粉,再把这些面粉换成玉米粉,家里养了奶牛,产奶很多,但是每天挤出牛奶都舍不得喝,全部出售给别人,换点零钱购买生活必需品。为保障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阿尼帕除了干完繁重的家务活外还要再到食品厂干一份临时工,每年夏季洗羊头,冰冷的小青河水浸透她的手脚,忙碌一天,她顾不得休息一下,生最小的孩子阿尼帕妈妈产后还不到一个月,她就下到河里去洗东西了。这样辛苦,每月只能挣回36元,长期恶劣的工作环境,加之辛勤的劳作,使阿尼帕患了严重的风湿病。

  骏马要看它的眼睛——哈萨克谚语

  除了抚养孩子, 阿尼帕夫妇还要做了很多的好事,有人形容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2003年,阿尼帕妈妈在市场上碰到来青河县寻亲无望差点自杀的哈萨克姑娘古丽,她及时劝说姑娘打消了念头,看她没地方吃住,叫她到家里来,安排和自己的女儿一起住,先安顿下来,寻亲的事情从长计议,日久生情,姑娘将阿尼帕妈妈和阿比包爸爸一家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她道出寻亲的原委:姑娘在石河子,爱上了一个小伙叫巴哈提,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她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小伙,小伙只说自己在阿勒泰,也没有说在具体的地方,古丽一路打听过来,才知道,在阿勒泰叫巴哈提的人太多了,找这个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她来到青河县,她想如果再找不到心上人,就决定一死了之,听到此,阿尼帕妈妈心疼地一把抱住姑娘:“好姑娘,千万别干傻事,好小伙,还多得很,只要大妈大伯在,就不许你走这条路。” 阿尼帕妈妈害怕古丽姑娘闲下来再想不开,把她安排在自家的亲戚餐馆打工,并想法设法和她的家人联系上把她送回到石河子,现在,回到石河子的古丽姑娘生活的很开心,已和当地的哈萨克小伙子组建了家庭。她感激地说,如果不是阿尼帕妈妈一家人,她决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003年,大龄孕妇江阿古丽生小孩了要提前住院,家里贫困,为了节约开支,阿尼帕让她住在家里,还给她筹集了1000元钱,到临盆生产,江阿古丽大出血,要剖腹产手术,当晚,通知在家所有的儿女到医院里验血,随时需要就献血,出院后,又让把江阿古丽接到家里照顾了一个月,也是那一年的5月,乌拉斯汗怀孕时在青河县医院检查胎儿脑积水,必须要“引产”,否则这孩子就会死在肚子里,乌拉斯汗家很贫困,她又不会汉语,阿尼帕妈妈帮助送到阿勒泰地区医院,顺利做了手术,身体恢复的乌拉斯汗又怀孕了。

  阿尼帕妈妈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很多牧区的哈萨克同胞有事都到家里聚合,交流信息,商量生产情况、牧业转场等事宜,阿尼帕妈妈从不嫌弃,总是热情帮助他们,还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给他们免费提供吃住,大家说,阿尼帕妈妈家成了牧民的“牧业办”了。

  阿尼帕妈妈的丈夫阿比包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对党的感情很深,从来不让自己给国家增加负担。以前每月有1000元工资,一家人生活基本就靠丈夫的这点工资,所以用起钱来丈夫从不大手大脚。就是家里的房子裂开了,也是用钢管拉住,勉强维持,但是,当有人需要帮助,当为了社会公益事业,总是倾其所有,不计回报。这次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阿尼帕和丈夫向县出捐出1000元,阿尼帕妈妈每天在家里看电视,看着失去父母的地震孤儿她总是泪水盈盈,她说,一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我的心就软了,如果再给我10个孤儿,我也愿意抚养,只要我有口吃的,就有他们的。

  实际上,阿尼帕就像是幼儿园园长。

  阿尼帕的侄女热孜万古丽是青河县希望小学的老师,她说:“我就是喝姨妈的奶长大的。”

  小妹妹哈丽卡姆深有感触地说:“大姐阿尼帕和姐夫结婚后不久,我的父母相继去世,我们6个姐妹全在姐姐家住,当时姐姐22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姐姐和姐夫实际上承担的就是父母的角色,把我们全部抚养成人。”

  很多人说,阿尼帕妈妈是最具有美好品格的人。他儿子阿奔1996年去世,撇下了怀孕的妻子,残疾妻子母亲和一个精神失常的小叔子,很多人说直接将儿媳妇接回来,别的就不要管了,看着媳妇这么破败的家,阿尼帕妈妈一阵心酸,为了不让老人伤心,就一直没提让媳妇回来的事,平时只要媳妇家有事,她立即打发家人去帮忙。

  老干部阿克木克沙政策没平反前,没有工作,没有钱,在等待的日子,心情十分烦躁,阿尼帕和丈夫总是好心地安慰他,给他宽心,帮助去落实政策,一年多的时间过去,阿克木克沙就住在阿尼帕妈妈家,直到落实政策。现在回到精河养病的阿克木克沙时时和阿尼帕联系,阿比包去世了,他非常牵挂,还坐车过来看阿尼帕。

  在青河林场工作的张爱国不能忘记,他出生时,妈妈就没有奶,是好心的阿尼帕妈妈省出自己喝的牛奶送给他家,张爱国深情地说,不是阿尼帕妈妈,我早就饿死了。

  切克斯是青河阿尕什敖包乡的贫困户,他的手有严重的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差,从1984年以来,他一直把阿尼帕家当成自己的家,家里的面粉常年都由阿尼帕妈妈一家来供应的。

  英雄要看他走过的脚印——哈萨克谚语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妈妈不是诗人也不是哲理家,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她和丈夫阿比包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和企求,唯一的就是精心养育好这些孩子,让长大成人。因为这些孩子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

  阿尼帕夫妇十分地豁达和坦然,对生活要求得很少,觉得平安、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以前,阿尼帕为抚养孩子受的苦最多,但对孩子门总是要求得很少,她一个劲地说,我们的日子很好,什么也不需要,前年,她的在伊犁的亲戚专门来看望她,30多年没见,寒暄中困惑阿尼帕吃了这么多的苦,身体还这么硬朗,阿尼帕告诉她爱和亲情是疗病的良方,看到她家一家人这样自在和平,她深受感动,觉得自己不缺吃穿却心情和身体都不好,每天连饭都吃不下,原来是自己对生活要求太高了。心态摆平,病就好了,平淡生活、满满的爱就是治病的良方啊!在阿尼帕家生活的日子,她如获至宝,能吃能喝了,心情和身体都好了。

  现在,辛苦操劳的日子都已经过去,养子们也都全部成家立业。他们有的当干部,有的当工人,有的经商,种地,虽然都不在老人身边,但每到过年过节,总会想法设法地赶回来跟老人住几天,唠唠家常。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当提起不在身边的哪个孩子,老人总会泪水涟涟地担心孩子们生活不好,担心孩子们在外吃苦受累。而孩子们也同样对老母亲充满牵挂,家里只要有个事,不管大小,哪怕请假,哪怕生意扔下,总会第一时间感到老人身边。

  阿尼帕妈妈亲生的子女有9个,其他 10个是收养的孤儿。尽管这样,他们坚持说:“我们家19个孩子,个个都是亲生的。”

  亲生的子女们反复强调:“不要把我们分成亲生的和收养的,我们都是父母疼爱的孩子。”

  被收养的子女们也一再坚持:“这就是我们的家,维吾尔族妈妈爸爸对我们恩重如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青格里河畔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今年9月,阿尼帕妈妈的丈夫阿比包去世了,老年丧伴,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了,所有的儿女都到赶来了,安慰着阿尼帕妈妈,而坚强的阿尼帕妈妈忍住眼泪, 让儿女们不要担心她, 她能挺过去,因为心底有爱天地宽。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