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2007年12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盛大古尔邦节招待会,同时举行了“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首发出版”仪式。2008年12月8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暨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第二批教材的出版发行仪式,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到会祝贺,并给予鼓励和高度评价。
中国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伊斯兰教教育经历了传统的家庭教育、经堂教育、新式学校教育等历史阶段。而教材不统一、不规范,以及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的深浅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伊斯兰教教育的发展,从而使中国伊斯兰教的现代教育至今没有新的、突破性的进展。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领导和组织下,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之中现已成功出版八本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广大穆斯林的好评。
主持人:尊敬的全世界网友尤其是穆斯林网友大家好,色兰! 今天, 中国清真网<新闻会客厅>走进了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育最高学府----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访谈我国著名穆斯林学者,回族学专家,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统编教材编审办公室主任,《新月华》杂志主编高占福教授。请高院长就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的成功出版以及中国伊斯兰教教育的发展谈谈他的感受。 ?
主持人:高院长,您好!艾赛俩目而来空目!我受中国清真网和广大网民的委托,非常荣幸地对您进行一次专题采访。高院长,请您先向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
主持人:2007年12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盛大古尔邦节招待会,同时举行了“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首发出版”仪式。2008年12月8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暨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第二批教材的出版发行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广大穆斯林的好评。这些教材的出版,标志着全国经学院无统编教材的历史已经结束。教材编写是一件大事,是关系到培养我国伊斯兰教接班人的百年大计,这中间肯定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和心血。请您谈谈教材编写工作漫长而艰辛的跋涉之路?
高院长:比斯敏俩辛热核麻宁热黑米。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借中国清真网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说实话关于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的编写问题,如果我们把历史放的远一点,从公元651年也就是唐永徽2年开始,标志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从那以后,一直到明代的时候胡登洲创办的经堂教育,标志着中国穆斯林伊斯兰教育的开端,在这个历史进程当中,从胡登洲再到21世纪的今天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我们的伊斯兰教教育应该说是在全国各地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历程,而且发展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就全国统一的伊斯兰教经学院或者说伊斯兰教育而言的话,胡登洲的经堂教育大家知道,胡登洲的经堂教育培养主要是靠十三本经,在这十三本经里面有几本经是波斯文的,有的是阿拉伯文的,它主要是在语法、学习语言和诗歌等用的比较多,但是系统地对伊斯兰教教育进行编写,然后供中国的穆斯林来学习,这是以前所没有的。那么我们现在做这个工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认识到伊斯兰教育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重要,但是全国的经学院大家都是各唱各的调,没有统一教材来进行学习,就开始着手准备编写一套全国经学院适用的教材,但是这个工作从2001年召开全国伊斯兰教教育工作会议后开始执行,目前就全国而言除了全国性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以外还有北京,宁夏、新疆、兰州等十所经学院,那么这十所经学院没有一个统编的教材,大家各取所需,各自按照自己的需要选编阿拉伯语教材,选编宗教课教材,如果全国的经学院统一起来做一次学术交流或者学术评比,学术经验的交流都没有办法进行,所以造成我国伊斯兰教育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我们编统编教材也是从一、二年级的宗教专业课入手,从汉文开始然后是三、四年级的阿拉伯文这样形成一个系列,三个系列,总共是45部。从2007年开始,我们现在是以每年四部教材的速度来增加,2007年12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盛大古尔邦节招待会,同时举行了“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首发出版”仪式。2008年12月8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暨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第二批教材的出版发行仪式,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到会祝贺,并给予鼓励和高度评价。受到大家高度关注和广泛赞扬。以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在中国伊协每年的古尔邦节招待会上,同时举行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的出版发行仪式。教材进课堂,结束了中国伊斯兰教育没有统编教材的历史,标志着全国经学院教育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对于我本人来讲,做为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编审办公室主任,主抓这项工作的我也是感慨万千,我觉得人的一生可以经历很多事情,但人的一生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将是终生无憾事。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教材编写工作是一项大工程,周期长,难度大,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领导把这样一项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的工作,交由您来负责,说明首先是领导充分的信任,其次是您个人卓越的才能和在学术界的极高的造诣,在事业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委此重任。请您向广大网友们谈谈您个人奋斗经历和感受??
高院长:主持人过誉了,从事这项工作可能跟我个人所走的学术之路,有很大的关系。我生长在被穆斯林称为“中国小麦加”之称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从我的记忆当中,因为家靠着清真寺,可以说我是听着“邦克”的唤礼声长大的,所以从心灵上来讲,这种信仰的种子不是靠书本,不是从外界的原因,是从小在这个穆斯林家庭长大的很自然的继续了我们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当时的记忆中对宗教信仰仅仅是懵懵懂懂地知道我们是回族,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具体伊斯兰教是怎么回事,回族这个民族的艰难历程是怎样的,一无所知。坦率地说,一直到今天,从以后接触的师资教育来说,我的信仰和伊斯兰教的基础是我的家乡的这片土地恩赐给我的!在这片土地的成长是我的福份也是定然。后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应该说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学习,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很大的基础,使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少年,成为懂得自己民族历史民族信仰,进而探索研究伊斯兰教历史的青年学子,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民族研究所从事伊斯兰教的文化研究和回族学研究工作,可以说甘肃省民族研究所是我学术起飞的地方,在那里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几乎走遍了凡是中国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地区,在我走访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地区的过程当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伊斯兰版块文化在各自土地上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使我更有信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研究过程当中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收获,我认为一个民族的兴盛不仅仅是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应该说发达的标志更多的是文化教育的渗透,一个发达的教育水平很高的民族我认为才是世界上发达的民族。一个富裕的人,不能说他是一个先进的人,有智慧的人。有知识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仅仅是思想上,从他的言谈举止,外在表现,待人待物待事乃至对自己的信仰都有影响。鉴于此,我一直走坚持学术研究之路,后来到甘肃省民委调查研究室,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心,最后落脚到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这些历程说明我热爱我的专业,为自己的民族为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做点事终生无悔。正由于这个信念的支撑,在这二十几年是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战战兢兢的从事我的学术研究。因为在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化面前,我们的这种水平,这种智慧,显得很渺小,有时又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收获差距是很大的。鉴于此,我们只管耕耘不管收获,让秋日的收获在自己的思想中淡去,更多地是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土地上。
主持人:2008年5月25日香港《文汇报》和印度尼西亚的〈国际日报〉都整版报道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学者莅临印尼访问交流,在印尼中国伊斯兰研讨会上您和张广林老师的演讲受到当地穆斯林的高度赞扬,得到了热烈回应。您对中外文化交流及中国伊斯兰研究走向世界作出了相当的努力,能否给网友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感受? 在研究工作当中,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少年的张狂到现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转变,实际上也是伊斯兰文化研究对自己深刻的影响有关系。因为你看到了目前的伊斯兰世界,看到了不同国家的穆斯林生活和他的信仰状况以后,对你的影响很大。这些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荷兰、比利时印尼、伊朗,台湾和香港地区,两次去沙特朝觐,完成自己的宗教功课也对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进行考察,这样的结果让自己感觉到外面的伊斯兰世界与自己读到的书和报刊上的报道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去伊朗的时候,伊朗的主要城市德黑兰、马什哈德、库姆等,去了之后感到我们看到的宣传伊朗的报道和实际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影响中的伊朗好像是被伊斯兰文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什么都干不成,实际上伊朗人的生活还是很活跃的,包括伊朗德黑兰大学,男女青年生活很丰富,他们在伊斯兰教的总的原则下还是按照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我们的媒体的报道在某些方面有些偏颇。我去了不少的国家,去年去印尼的访问,应该说是最隆重的一次,整个各大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我在会上主要讲了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的社会文化,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实际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你们是共产主义国家,你们的伊斯兰教信仰有保证吗?利用这种场合,我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研究者,而是来宣传我们国家对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宗教政策的实惠和广大信教群众满意度,中国的历史当中曾经走过一段对宗教极左的过程,我举了一个我家乡的例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文革时期,斋月里夜里家中不敢点灯火,外面有民兵巡逻,谁家里有封斋的就要被抓走,现在我家乡的斋月里整个城市2点的时候灯火通明,开斋节的三天广大穆斯林沉静在节日的喜悦之中,从早晨的聚礼,然后到回民公墓祭祀祖先,然后到走亲访友每个街道都是“朵斯提” 互道“赛俩目”的声音,整个城市都用彩旗装饰起来。如果这个都不能证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享受自由的话,再没有其他的说服力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首先是中国人,以中国人的宣传让印尼的穆斯林知道在中国,现在的伊斯兰教宗教政策是穆斯林最满意的。在伊朗访问时,我们受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依的接见,看到伊朗的整个国家的状况,也看到波斯文化对伊朗民族深刻影响。在西方国家做讨论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捍卫我们中国穆斯林的尊严,捍卫中国伊斯兰文化不仅完整地保存着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而且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的文化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主持人:现在教材编写工作的进展如何,截止目前,统编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能说说您的打算和深远考虑吗?
高院长:统编教材工作也许是我以后的岁月中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我现在感觉到无论自己的成果有多少,出多少书,多少专著,它对中国穆斯林的贡献和对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作用来说,它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要是广大中国穆斯林通过统编教材通过接受经学院教育这种形式培养出更多的我们穆斯林自己的人才,这个工作是人生值得一做的大事。按目前的想法,我们一、二年级的第一批我们就今年就可以完成,总共12部。整个规划当中我们将从一、二、三、四年级的不仅仅是汉文的教材,而且把阿拉伯文的教材也要编进去,一面编写,一面推动这些教材进课堂,这一方面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每一年这些教材出版以后,马上让这些教材进课堂,把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的课堂里面。从现在我们的设想来说,我们不仅要把教材编好。每年争取有新的统编教材问世,还要大力推进这些教材进课堂,真正的把这些教材做为全国十所经学院统一的课程设置。这一方面,近两年我们先后在银川、郑州召开了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的工作会议,今年3月下旬我们将要在兰州召开第三次全国经学院统编教材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教材进课堂,通过进课堂使我们经学院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到伊斯兰文化,了解穆斯林民族的历史,了解我们国家对宗教方面的各项政策,使大家无论是中文水平还是阿拉伯文水平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但是我们自己本民族有更多的人从事到当代社会先进的行业当中,而且对中阿传统友谊和中阿文化交流发挥更大作用,而且我们的学生还要担负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国穆斯林聚居区做“伊玛目”责任。也就是说,真正延续伊斯兰教的文化“火种”是由这些“伊玛目”来做的,他们必须懂得伊斯兰教的历史,懂得伊斯兰教的文化,懂得回族以及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从历史到现状的基本情况,这样在他们弘扬伊斯兰文化的时候,能有更好的素材,更好的水平向广大的穆斯林宣传,实际上也促使广大的穆斯林群众在文化教育方面更进一步,这就预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预示着中国穆斯林民族的进步。(续)
主持人:您刚才说,在您事业取得的成就中最感自豪和意义最深远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统编教材的编写,另一个是《新月华》创刊,《新月华》创刊至今,已走过 5年多的路程,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成为学术研究者,老师和学生的良师益友。您作为这一学术刊物的创刊人和主编,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对这本杂志的办刊思路,取得的成果和今后发展方向,是否能谈谈您的体会和想法?
高院长:我是2002年调到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当时担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副教务长,兼任经学院图书馆馆长,我发现每个高等院校无论大小每个大学都有《学报》或者《院刊》,而全国的十所伊斯兰教经学院居然没有一部学术刊物,因为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缘故,自己对这一方面比较敏感,所以有了一个想法,没有一本穆斯林自己的刊物来宣传伊斯兰教育,而且历史上在民国时期乃至更早期,我们在伊斯兰刊物的兴办和报刊的兴办方面曾经有过辉煌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要反映中国伊斯兰教育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宣传阵地总比没有要好,我建议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当时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领导都非常的支持,具体办刊就我一个人来做,全国已有很多民间的穆斯林刊物 ,那么我们刊物的定位放在什么位置,后来我们想到我们的责任是学校,学校的责任是培养人才,我们的学术刊物就是八个字“弘扬正道,励志成才”,这也成为励志我们的校训,弘扬正道我们弘扬的是伊斯兰教的正道,励志成才我们培养和让学生励志成为有用的人才,在它的内容上,我们更偏重于伊斯兰教育和伊斯兰文化的学术问题和现状问题的探讨,这样有别于民间办的刊物,定位于伊斯兰教育文化的学术刊物,取名时我们考虑到民国时期所有穆斯林兴办的一百多种刊物里边坚持时间最长、名声最大、交流最广的是当时由成达师范办的《月华》杂志,我们应该继承先辈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我们又是在新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办得刊物 ,所以当时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振贵教授提议我们干脆就叫《新月华》吧,《新月华》就这样诞生了。经过5年的发展,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继续坚持我们的定位“弘扬正道,励志成才”,以伊斯兰教育文化的内容做为这本刊物的主导方向,经过兴办我们今后努力争取把它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育的学术刊物 。
主持人:作为当代一位有影响的穆斯林学者,您对青年人的培养特别是穆斯林青年学者的培养付出很多心血,具有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情怀,您对穆斯林青年科学研究者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和想法?对穆斯林青年有何期望和要求?请您谈谈。
高院长:对于广大网友特别是穆斯林网友来说,首先大家关注像《中国清真网》这样的新的媒体平台,因为大家只有关注这些穆斯林的媒体,关注这些穆斯林的刊物才能真正了解穆斯林民族,真正了解伊斯兰文化。我们对于伊斯兰文化的研究,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们对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是感性的、表面的,真正对伊斯兰教本身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半个世纪以前白寿彝先生在他第一次出版的《中国回教小史》说过,研究伊斯兰文化不但要懂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波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回族人的精神,懂得回族人的心。这种精神就是伊斯兰教的精神,从这种要求来讲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真正穆斯林社会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对伊斯兰教本身的研究。我们是从历史文化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真正穆斯林大众需要的是对伊斯兰教义、教法的研究,对穆斯林人生观的研究,对穆斯林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引起的两种文化冲突的应该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怎样和谐等等问题,无论是网友也好,还是青年研究者也,更多的关注对伊斯兰教本身的研究,使伊斯兰教真正地为构建穆斯林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主持人:我们中国清真网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门户网站,伊朗驻华大使馆与中国清真网携手开通了伊朗中文频道,就此请您谈谈您的看法?,您对我们网站的发展有何期望和建议。
高院长:中国清真网近几年做为中国穆斯林自己兴办的网站已经崭露头角而且不断地按照自己的很清晰的思路在来做穆斯林很规范的而且比较能够文化味比较浓厚的这种出现在广大网民和穆斯林中间在中国清真网开通的伊朗中文频道,对中伊两国的文化交流是很有意义的。我对伊朗还是比较感兴趣,曾去伊朗做学术访谈,三次参加伊朗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大学东方学系举办的“伊朗学在中国”,也提交了几篇论文,其中包括“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社会的影响”,后来被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伊朗学文集里出版收集。对伊朗伊斯兰文化的了解对中国穆斯林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国的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当中是两大文化影响了穆斯林一个是阿拉伯文化一个是伊朗的伊斯兰文化,伊朗伊斯兰文化在穆斯林中间包括在语言中间的流传应该说是更多一些,对伊朗问题我也一直都是比较关注的,我去伊朗看到他们的一些“拱北”和一些圣贤的墓地以后跟中国西北的太相似了,对伊朗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而且伊朗文化的研究对丝绸之路对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大动脉,到底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宗教文化当中,伊斯兰文化究竟是怎样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传入中国。我想伊朗中文频道的开通是有非常好的价值,而且目前中伊两国的关系也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在我们出访伊朗期间大使给我们讲中伊两国人民和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很广泛,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比较多,大使主张你们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到伊朗进行一些接触,这个作用有时候比经济的作用更大。希望中伊两国穆斯林有更多的接触。所以我认为在中国清真网开通伊朗中文频道也在此,首先让中国穆斯林了解伊朗,让伊朗穆斯林了解中国,通过了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共同把伊斯兰文化的种子传遍世界各地。我想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主持人:高院长,您对我们网站的发展有何期望和建议,请您指导指导。谢谢! 高院长:现在兴起的网站很多,包括穆斯林的网站也很多,中国清真网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寻找自己的定位,我知道兴办网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而且依靠一些具有民族热情的年青人来做,其难度可想而知。既然网站已经办起来了,我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网站的定位在众多的网站中树立起来,中国清真网主要内容要宣扬什么要把自己的定位搞好,其次中国清真网更多地关注世界穆斯林和中国穆斯林社会的前言的动态和一些消息,因为这是大家所关心的,比如义乌是国外穆斯林在中国聚居的地方,义乌市的小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现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义乌的现状是怎样的?我想此类问题应该是大家所关心的?因为许多懂阿拉伯语的年轻人如西北的穆斯林包括一些经学院毕业的学生好多年轻一代在那里生活,第三,我希望我们的网站有文化的品位再更高一些,当然是以伊斯兰文化做为主要载体,弘扬伊斯兰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辉煌,而且要探讨为什么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在世界历史的赛跑当中它落伍了。我看过一篇马来西亚前总统马哈蒂尔在世界伊斯兰会议上的讲话,为什么我们阿拉伯国家十几亿穆斯林对一个小小的以色列几百万人口毫无办法,打一次输一次因是什么,我们对新生事物接受地慢把伊斯兰本来是一个宽容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这样一个很包容的宗教弄得举步维艰。他说人们要开放要坚持伊斯兰正道的前提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清真网站尽量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
主持人:高院长,衷心感谢您花了这么长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中国最大的穆斯林门户网站,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学术领域的发展动态,继续关注报道经学院统编教材的出版动态。为广大的穆斯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最后,希望高院长您在保重身体的情况下,为广大穆斯林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全球网友的观看!再见!
(编辑:热比亚·文春)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