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坐标——访全国政协委员达庆利教授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代表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寻找自己的坐标——访全国政协委员达庆利教授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9-03-0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访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东南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达庆利教授


    “系统工程”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字眼,频频见诸文件报端;但一般人很少知道,系统工程也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有多少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皓首穷经。达庆利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颇有影响的系统工程专家,达庆利教授不仅有着自己专业范畴内的一系列头衔——东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科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等;而且,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他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着学者参政的重要作用,彰显出新一代高级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报国情怀。

坐在第一排的学生

    达庆利教授1945年出生于江苏六合,幼时开蒙较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常常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正是这第一排,不仅使他近距离地接受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从中领悟到了学习的技巧和乐趣,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61年,年仅十六岁的达庆利进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学习,入学后第一次高等数学考试,两小时的考试,他仅用了一个小时就交卷,并得了满分100分,一时竟有“神童”之誉。在此后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敏而好学的他一直保持着“坐在第一排”这一习惯,并将这种执着专注的治学精神延续至今。时至今日,已上研究生的女儿记起父亲的教诲时,印象最深的也是这一句:“听课坐到第一排!”

    1966年,达庆利从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分配到水电部南京水文仪器研究室工作,后随单位内迁到重庆水文仪器厂。经过十年多的颠簸动荡之后,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达庆利以高出录取线100分的优异成绩考回母校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达庆利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的道路上。从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书生到现在两鬓斑白的教授,历经沧桑的东大校园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他的辛勤和奉献。

“热爱自己的工作”

    “系统工程”这个字眼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大而化之的概念,事实上,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和社会事业的规模、层次与复杂性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有目的地用整体化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来对待客观事物,产生了系统的思想与方法,并进一步形成了系统科学。人们利用这一先进的方法与技术,对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进行组织管理,就称之为系统工程。起初,系统工程主要用于工业、军事和科学研究,后来又逐渐扩展到企业管理和经济工作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科学的理论日趋成熟,系统工程的方法日渐完善,特别是随着运筹学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技术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一名在校研究生的达庆利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学科综合的趋势,认识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正是当代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于是,他积极投身于社会系统工程的研究,探索用大系统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系统的规划决策,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他在模糊规划及其在生产计划中应用、水环境经济系统建模和优化、虚拟企业和供应链等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的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多年来,达庆利教授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长期承担国家课题的研究任务,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融入了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大潮中。“六五”期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达庆利就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苏南太湖地区主要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中的主要子课题“无锡市‘人口—经济—环境’模式”研究。他和课题组成员一道,通过对无锡市14年来人口、经济和水环境方面近30万个数据的处理,建立了由12个子模型组成的、包括170多个变量和100多个方程的大规模系统模型——无锡市“人口—经济—环境”政策仿真模型。来自全国各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0多位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制定地区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方案提供了定量的、比较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同时在研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建模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此,《新华日报》在头版予以专题报道,达庆利由此脱颖而出。

    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二级课题“太湖水系水质保护研究”中,作为课题技术组专家,达庆利承担和参加了其中专题“苏南太湖水系水质保护总体方案研究”和“以吴江县为典型的小城镇水污染控制研究”等任务以及课题中各专题的协调工作,提出了两步预测校正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苏南太湖水系水环境——经济系统三级递阶模型,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

    “八五”期间,达庆利作为MIS分系统负责人参加国家863高技术CIMS项目“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应用工程”,该项目获得1995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的CIMS应用工业领先奖、1995年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之后不久,达庆利教授又参加了“九五”国家重中之重项目“减少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研究”,建立了气候灾害所引起的农作物受灾和成灾、以及经济损失的预测模型,为我国减灾、救灾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定量依据。此外,达庆利教授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科委计委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如“南京市工业结构现状分析”、“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等等。在上述项目中,获得14项部、省级以上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有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达庆利教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之时,很注意理论上的提炼和总结,著述颇丰。除《大系统理论与方法》和《水环境经济规划与决策中的系统方法》两本专著而外(前者作为研究生教材为多所院校相关专业采用),曾在《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和《中国软科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IFAC、INFOMS等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围绕所研究方向发表论文140多篇。作为成果显著的科技工作者,1990年,达庆利受国家公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至西德(波鸿)鲁尔大学进修,并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对于卓越成绩的取得,达庆利教授自认为最大的长处在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热爱,才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事实上,求实与严谨,这几乎是所有人对他一致的评价。1991年就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的他,至今仍坚持逐篇修改学生的论文。当学术泡沫入侵高校这一象牙塔时,达教授只求实绩,不务虚名。年前,颇有权威的《英国剑桥名人录》专函邀请他加入,他一笑置之。

参政议政

    达庆利教授1995年12月入盟,于2001年当选为民盟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2002年再次当选为第九届副主委。同时,他还是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身兼学科带头人和党派领导人两重角色,达庆利更忙了。在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上,达庆利坦言在时间上更侧重业务这一块,他认为,业务是基础,也正是因为自己有了业务范围内的影响力,才更具有政治界别的代表性,才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党派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也为他走出书斋关注社稷民生提供了途径,他没有丝毫的懈怠。

    作为长期致力于用大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索并解决社会问题的系统工程专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的诸多热点,早已是达庆利的“份内之事”了。他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平时注意观察,加上学者的独到眼光,所撰写的提案往往是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在2001年的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建议成立国家综合减灾中心的提案。该提案分析了目前我国按专业开展灾害监测、预测、评估、防灾、救灾、安置恢复、保障援助、立法教育和减灾指挥工作的现状,提出为综合利用减灾资源和统一协调全国各专业各地区减灾工作,统一整合,统筹安排,建议成立国家综合减灾中心。这个提案,早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前半年就提出了,再结合今年以来全国动员防治非典来看,不难看出其远见卓识。在翊年的九届五次会议上,达庆利又提出了有关规范高校学科建设行为的提案。在提案中,他以对我国高等教育高度负责的务实精神,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回函予以采纳,并已付诸实施。此外,他结合业务工作,在保护建筑遗产、企业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撰写大会发言,因其切中肯綮而又内容翔实、论理有力,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

    达庆利认为,建言立论,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多”是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求精”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体现,是参政者的职责所在。他的每一份提案和大会发言,都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有感而发。就拿《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这份大会发言来说,他就经过半年多时间,通过对江苏范围内一百多家大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在三万多字的研究报告中精心提炼出来的。

    虽然有着主任、副主委、博导的头衔,生活中的达庆利教授却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谦和淡泊。在不足六十平方米的家中,是公认的模范丈夫和好爸爸;在学校,和四五位老师共用一间大办公室,是个好脾气的“头儿”……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系统,相对独立于社会环境中,因其学识、阅历、秉性不同而呈参差多态;而社会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系统,如何在社会大系统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将一已之力融入社会大系统的宏伟工程中,应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思考的问题。无疑地,达庆利教授的为人、治学、从政,给出了一个完满的答案。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