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集世界各国历史文献最多的一个库藏基地是普林斯顿大学﹐如今在它的数据化图书馆中﹐开辟一个新的伊斯兰文献馆﹐把现有的馆藏历史文献分批编入数字化程序﹐使世界各国学者查找数据更加便捷。
在大学图书馆的珍本与特殊文献部﹐藏有9500卷伊斯兰历史文献﹐分为阿拉伯文﹑波斯文﹑奥斯曼土耳其文﹐以及其他语文。 根据该图书馆馆长杜恩?斯凯麦说﹐普林斯顿大学所珍藏的伊斯兰文献﹐在整个西半球首屈一指﹐在世界上属于第一流藏书单位。 在建立伊斯兰文献数据化图书馆之后﹐从珍藏的文献中第一批选出二百种编制成数字化数据﹐公开对外服务。
这是从2005年开始的新规划﹐即伊斯兰文献的分类与数字化工程﹐受到本校专家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第一期规划完成之后﹐下一步工作是把全部文献进行数字化编程﹐再用数字化对全部文献编写目录﹐补写简介﹐上网面向广泛研究者。 外地读者可以从网上看到最新数据信息﹐来信购买缩微软件或直接来馆阅读。
斯凯麦说﹕“我们把伊斯兰文献编写成数字化程序﹐对于图书馆和馆外读者都有利益﹐便于从文献的巨大烟海中搜寻所需要的图书或文件﹐可以方便全世界的专业学者。 但愿在这个工程完成之时﹐能够对世界上最敏感的话题提供历史依据﹐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我们的贡献﹐是出自我们的良好愿望。”
麦克尔?库克博士﹐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资历最老的近东研究所教授﹐也是全美国研究伊斯兰最知名的学者之一﹐他对数字化伊斯兰文献馆的建立非常高兴。 他说﹕“普林斯顿珍藏的万卷伊斯兰文献﹐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对于居住在北美洲的学者较为方便﹐而对于伊斯兰世界或欧洲的学者﹐就不那么容易了。 绝大部份文献都有图书登记卡内容简介﹐但真本不外借﹐学者们只能看到微胶卷的投影资历。 传统图书管理技术都有局限性﹐例如图书登记的说明传播的范围不广﹐而微胶卷的投影的字迹和形像不很清晰﹐阅读很吃力。 利用现代数字化上网查寻技术﹐克服了过去所有的缺点﹐没有了距离的障碍﹐也不必借阅真本﹐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上网查寻﹐看到清晰的文献真迹。”
普林斯顿大学当代穆斯林文化研究所的副教授萨拉赫?哈桑说﹕“这些文献﹐所表现的形式不限于宗教知识和历史文献﹐也包括与伊斯兰有关的其他文化传统﹐例如诗词﹑艺术﹑建筑﹑文学﹑科学研究﹐代表了伊斯兰世界多种民族的集体创造和民族社会文化。 我们将在网站上﹐呈现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明形像。”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殖民时代建立的最古老的高等学府﹐1746年建校。 现存的伊斯兰文献﹐第一批数据源是1942年接受了1897届老校友罗伯特?加莱特向母校的献礼。 这批历史资料成为伊斯兰珍贵文献库的基础﹐是现存资料的三分之二。 这些资料的历史跨度一千三百年﹐从伊斯兰早期直到奥斯曼帝国结束﹐而在内容上覆盖面极广﹐从莫洛族统治的伊斯兰西班牙﹐跨越中东﹑印度﹑中亚﹐直到东南亚。 全部文献如同一部完整的大百科全书﹐有宗教﹑历史﹑传记﹑哲学﹑逻辑学 ﹑古兰经学﹑法学﹑法制﹑语言学﹑文学艺术﹑天文学﹑医学﹑数学﹐无所不包。 这些都是伊斯兰世界稀有的珍贵数据﹐除文字的文献外﹐还有大量产生在十八世纪印度和波斯的近代绘画﹑书法和艺术作品。 (数据源﹕Princeton University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