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违背历史事实、严重伤害穆斯林情感的动画片《郑和下西洋》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斯兰社会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一部违背历史事实、严重伤害穆斯林情感的动画片《郑和下西洋》

来源:伊斯兰之光 时间:2009-03-2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前天,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朋友知道我多年从事郑和研究,故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据我所知,郑和是云南的回族穆斯林,可是在动画片《郑和下西洋》里,郑和却骑着猪。这有历史依据吗?

  根据我研究郑和几十年的经验,我当即告诉他:

  这绝对不是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的动画片也绝对不会这么拍!

  然而,根据他言之凿凿的建议,我带着将信将疑的疑惑,打开中央电视台“银河剧场”的视频一看,的确如他所说,在52集大型系列动画片《郑和下西洋》第50集“蝙蝠图腾”里,确实有“郑和骑猪”的画面(参见附图1)。

  一、台湾大陆携手合拍

  据媒体介绍,动画片《郑和下西洋》是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自1998年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台湾微太阳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人民币共同拍摄的。该片:

  其宗旨和主要任务是从学术和艺术层面上,深入挖掘、细致研究、大力弘扬华夏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增进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大业。

  (央视国际:《海峡两岸携手推出纪念郑和下西洋动画片》,转引自《放心医苑》)

   二、她是一部反映“三种精神”动画片

  《中央电视台》在开播介绍中指出:

  《郑和下西洋》运用卡通手法、卡通语言、卡通意趣以及现代人的眼光,从动画的新颖角度、新鲜手法去重新开掘历史,将历史感、传奇性、卡通化以及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故事融为一体,通过郑和下西洋的曲折历程,反映了郑和及其船队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开拓精神、和平精神,重现航海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引领动漫爱好者们共同穿越历史长河,去体会历史曾经的辉煌。

  三、严重的败笔——“郑和骑猪”

  ㈠严重伤害着国内外穆斯林的情感

  该片以其创作宗旨和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其中第50集“蝙蝠图腾”里“郑和骑猪”的画面,却完全与其“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大业”的宗旨和主要任务背道而驰。首先,我们即便抛开郑和出生于一个父亲被称之为“哈只”(哈吉,去天方朝觐者)穆斯林世家的事实不论,至少还应当顾忌东南亚、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海、波斯湾、非洲一线几十个伊斯兰教国家已经统称郑和是“世界伟大的穆斯林航海家”(印尼称郑和为“哈吉·穆罕默德·郑和将军”)这一共识。即便是现在远在东部非洲肯尼亚的拉穆群岛,也依旧有着600多年前郑和船队触礁沉船后留下的后裔(居住地被当地称为“中国村”),他们都是——穆斯林。其中一个郑和水手的后裔——“中国女孩”夏瑞福(穆斯林名为沙里夫),现在就在郑和当年下西洋的出海口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习1。

  ㈡“偶然”与狭隘偏见

  诚然,我们也不能够否认“郑和骑猪”的画面是出自“偶然”。但是,从筹划初期就公开“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华侨华人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措施,以及在第1集“光荣启程”里对于郑和父子谈论“天方”2(参见附图2)的描写来看,作者(或许是创作组)肯定知道郑和是回族,也相当熟悉穆斯林的风俗习惯。究其这种“郑和骑猪”现象的出现,与个别人骨子里:“为什么指挥这只(帝国)舰队的偏偏是个太监?”“为什么郑和偏偏又是回族穆斯林?”的狭隘偏见和陋识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不带有这种狭隘的偏见,完全可以凭借历史事实编写郑和骑麒麟(长颈鹿)、骑大象、骑犀牛、骑骆驼等故事,为什么偏偏要骑当地不存在或不多见的猪呢?当年郑和下西洋,其随员马欢著有《瀛涯胜览》、费信著有《星槎胜览》、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等,能够参考的史料并不匮乏。纵览郑和所途经的沿途各国,从古至今有“骑猪”的风俗习惯吗——绝对没有!

  ㈢合理适度的夸张与“艺术的扭曲”之区别

  我们也还可以说,动画片《郑和下西洋》是“艺术片”,不是纪实传记片,适当的夸张应当是必要的。的确,纯艺术的动画片,可以从艺术角度进行夸张。然而,动画片《郑和下西洋》是以历史真实事件——“郑和下西洋”为背景,是具有纪实性质的动画片;换句话来说——这是一部以动画的艺术形式反映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实动画片”。因此,其间的艺术夸张就不能违背主要历史事实,必须掌握一个“合理适度”。合理适度的“夸张”是一部文艺作品成功的亮点;而不合情理、不能把握适度、违背历史事实和常规、不顾广大受众感情的“夸张”,只是“艺术的扭曲”(或者是歪曲)的败笔!即主观的夸张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绝对不是与此相反。就“郑和骑猪”来说,这种“夸张”既不符合历史真实,又不符合郑和——回族穆斯林的身世。这种极不恰当合适的、毫无根据和不存善意的“夸张”,对于中国穆斯林、乃至世界穆斯林都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情感伤害。对于“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大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