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城歌曲集》序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张宝城歌曲集》序

来源:中國清真網 时间:2009-04-1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诗因被之管弦故称为诗歌。后来诗沿着文学内在规律向前发展,渐与音乐脱离。但仍不时地与音乐联姻,如后来的汉乐府,宋词与元曲。

    诗,上溯其源就是歌辞。至于诗的另类体裁词与曲,所谓词调与曲牌其实就是曲谱。为了叶乐应歌,古代诗人应是情通音乐的歌辞的作者。
 
    音乐伴随着人类诞生而诞生。成为人类的童年文明的主干。它的实用功能, 娱乐功能,教化功能相依共存,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成为人类最古老,最有效, 最普遍的交际工具,娱乐方式,是人类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互动,理性相知的形象化的手段。诗人,歌辞的作者们是成全了音乐多功能的主体之一。
 
    音乐是人民心灵的纯真的表述,至善的向往,大美的营造。这真、善、美, 都应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它鄙夷造作的虚伪,敌视无耻的邪恶,拒绝低俗的丑劣。

    音乐不应是个人欲望的排泄,应是对造就历史污浊,民心失准,社会纷乱的奸小们的拒绝与声讨。它抚慰着受创的心,鼓舞与着失意的志,燃烧起冷却的情感,激活休眠的理性。

    音乐不应是纯粹自我的独白。只属于你个人的快乐感伤,不过是鸟儿求偶的兴奋,寒蝉忍饿的无奈。如此的个人悲与欢与别人有甚么相干。

    歌,飞出心底,它应是时代的回声。透过歌编织的出的声的梦幻,让歌者听者的灵魂在震颤中提升或坠落。歌,无论优劣,从来都不会漠然地面对人生。《乐记》云"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教化。"我们必须清醒地关注音乐, 尤其是声乐的歌。歌,并非一唱了之。它与风俗,教化密切相关。深层次地影响着国家及民族的命运。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若没有了音乐,世界也就不存在了。这句话有些极端, 倘我们把大自然的交响乐一一天籁,也包括在音乐之内。试想失去了音乐这个世 界该多么枯燥,丧去了听觉享受的人类,又怎么可能在失去昕觉营养的的乏味中 苟活。

    有人说音乐无国界。音乐是国际语言。这是基于人类共同性即人性而言。正 像我们听了贝多芬的《英雄》而昂然,西方人昕了阿炳的《二泉映月》而戚然。 那旋律虽未于遥远的地方,却直入心底。音乐的语言冲决了各自文化的堤塌,消 弥了一切知觉上的陌生。

    音乐的根本属性必定是民族性。这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典命题,其全部内涵便是对民族性最好的注解。

    中华民族是诗的大国,但我们还是个音乐的大国,却被人们忽略。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就有了堪称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专著,即《乐记》。其中一段文字, 是对音乐质的规定性的最权威的论断,至今颠扑不破,其文如下"凡音者,生 人心者也。情动于衷,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古人一直把音乐和道德教化及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音乐及音乐教育始终是在政 治的架构之中受到重视。政府的推动,民间的努力,日积月累,因而我们的音乐 品种之繁,乐器种类之多,音乐财富之厚,当为世界之最。仅以现存戏曲来说, 共有三百多个剧种,每个剧种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各有独特的音乐体系。这从属于 舞台表演的音乐体系,是一种具有地方个性的音乐语言。

    由于历史的,文化的、民族个性的诸多原因,导致了56个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有的民族可用歌山舞海来描述,有的民族则相对沉寂。这绝不代表 整体上文明程度的高低。

    回族是只有7百多年历史的年青的民族。远不如几千年来扎根华夏文化沃土中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傣族、藏族等民族的文化积淀丰厚。每个民族都要 有自己的歌,回族也需要自己心灵的放歌。但是,回族小集中大分散生态格局, 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音乐。特有的音乐旋律那是多样文化元素的美的合成,回族创 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民族个性的歌的旋律,那需要无数回族音乐人,追随着时 光老人的脚步,向回族文化深层去发掘,用心血去谱写。上个世纪从民间开始, 西北地区回族人用花儿曲调唱着自己的歌。文人的回族歌曲,  《成达师范校歌》 应是空前的第一支。

    改革开放以来,春光乍泻,歌涌如湖。回族人要唱出自己的心声。不少回族文人开始撰写回族题材的歌词,我的友人冯福宽、杨峰涉入其间较多。令人欣喜的是河南省西平县一位农民穆斯林,张宝城先生情依华夏,心系母族,凭着坚定 的信念,崇高的信仰,几年来创作出了500多首歌词。其中多首在诸多报对发表, 并多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

    我与宝城并不相识,至今尚未谋面。2008年春天在开封召开的《张宝城现象讨论会 ,我毫无知晓,其实,我刚从郑州返京,与一次学习机会夫之交臂。

    与宝城相交至今只是以电波为传媒。同道为朋,倘皆有一颗爱国、爱教、爱族的回回心,并努力地去做!自会消解陌生,挤压掉心距。 宝城2009年初寄来歌曲集两本,并求我为他作序。写序者需是精通于诗, 谙熟于曲,如此诗情曲韵方能在自家心底沉积而荫发心苗,进而讲出自家感悟。但于我实难描管畅言。仅就以下三点,略作分析。

    歌词不同于诗。诗是诗人散文结构的构思后,浓缩为叶韵的短句,短章。歌词作者必须把握住作曲的三睐,歌词是从自家心灵旋律中激荡而出。我一直认为歌词创作难于写诗。好歌词必定是诗,而好诗未必是好歌词。对于诗法与曲律皆 应由熟悉至于精通才能写出好的歌词。好的歌词,应成为作曲家度曲的发条。离 开曲谱徒读宝城的歌词,也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与律动。

    白居易说: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宝成的歌词,虽未与管弦合鸣,读着平面的文字,却给人以情的冲击。《纤夫谣》以一过串排比句。写片片云,写一线天,写声声呐喊,写那跋涉艰难的一道道湾。景与情倍,己是先声夺人。在《天风》中,诗人乘清风邀游。从丝绸古道驼铃、泉州圣墓、怀圣寺碑、 直至凤凰寺里声声诵古兰。所晃所闻只抓住一点,每一点上浓缩着作者的深情, 让人读来,情思飞扬。

    宝城的歌词凝情于回族题材,几于涉及到了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观察细 致,体悟较深,民族深情推动着他的创作热情。才使他日之所见,耳之所闻,是 处皆可措,是处皆有歌。这一首首回族自己的歌,较完整地立体塑造了回族的文化形象。这恰是因族在这面失语的所在。

    一个农民,为了再现代治者,耕耘者两世的崇高形象,勇敢地拿起了笔口一个回民,为使回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合唱中,不倦地写着回族的歌。一个草根怀着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从容地走进音乐的殿堂,为一个民族而引吭高歌,唱出的对伟大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最深挚的爱。伟大时代艺苑中,映射着时代灿烂的花儿杂杂,必将永远灿烂。美歌传入耳中,佳卉开在心底。

    我呼吁从山沟,村镇,市井走出来的各色回学者们。你们的头上顶着光环, 身居于象牙之塔,不要忘了草根大众之所需。当你们用各种费解的西方术语或古奥的东方语言装点下而展示学问时,勿忘了你们的使命。真正的回族学者,应是回族大众的喉咙。敢于在他们在当中,分担,化解他们的沉重。回族的学者不应为学问而学问,为名利而学问。那些以写回为谋生为职业的学者,不是为以写回为奉献为事业的学者。大众与之亲与疏十分分明。

    宝城没忘了脚上的泥巴,我引为知音!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佩伦

2009年3月26日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