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派的随笔联想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学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关于教派的随笔联想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9-06-0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写《什叶派的伊玛目制度》这篇文章时,笔者浮想联翩,从事伊斯兰学术的学习与研究凡60多年,深感教派林立,各执一说。伊斯兰教早期分为两大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其他几个早期的伊斯兰教派别,如哈瓦利吉派、穆尔太齐莱派、吉卜利叶派等随着伊斯兰学术思想的发展,或因离经叛道,或因太极端,或因缺乏政治和理论的支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淹没,已不复存在。现存的两大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又分化出许多派别,教派之间的斗争往往被政治利用,或教派利用政治求发展,经常发生流血冲突,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也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甚至发生战争。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先后传入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两派在中国长期竞争、发展过程中互有消长。在元蒙时期什叶派占优势,共同语言是波斯语,后来逐渐趋向融合,逊尼派占了优势,但仍然有明显的什叶派色彩。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又分为四个派别,苏菲派传入中国,尤其传入中国的西比地区后分化为四大门宦。四大门宦又分化出几十个支派。
    笔者曾阅读过中国各伊斯兰教派的一些资料,也跟各派的学者、阿訇、门宦领袖交流过,发现在认真独一、默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六大信仰、五项天命功课等原则问题上没有问题。笔者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学习、研究、工作、访问、参加学术会议期间跟各派的学者进行过交流,都认为,念了“清真言”、两个作证词,并内心诚信的人就是穆斯林,履行了“五功”就是完美的穆斯林。在伊斯兰世界逊尼派的四大法学派已不十分明显,各派一起礼拜,一些非天命的礼仪不同,但互不干涉,互相尊重,不予重视,不予讨论。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特点虽比较明显,但也一起做礼拜。伊玛目霍梅尼曾做出教法判例: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里的什叶派穆斯林可以跟随逊尼派的伊玛目做礼拜。笔者曾跟一个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学者(他有不少著作)进行过交流,我首先申明我属逊尼派,但我没有宗派偏见,与穆斯林兄弟可以交流,可以倾听不同的观点,有经、训依据的可以接受。这位什叶派学者学术渊博,观点客观,他说,“什叶派与逊尼派在伊斯兰的基本信条上没有分歧,主要分歧在阿里是先知的合法继承人问题上即哈里发问题,这是个历史问题,已经过去了。还有教法上的一些分歧,不是逊尼派的四大法学派别之间也有分歧吗?”我说,我在中国从小听到什叶派诅咒吉卜勒利,因为他把启示降错了。这位学者笑了,他说这个神话故事在阿拉伯世界也流传,它是伍麦叶王朝时代故意编造出来的。至到今日宗派偏见仍在作怪。譬如什叶派穆斯林礼拜时在叩头的地方放一小块用圣地上的土制成小土块,把头叩在上面做为圣行,因为圣人时代清真寺内是土地,圣人和穆斯林们在土地上叩头,现代清真寺的地面上铺上了木板和地毯。但是在阿拉伯国家一些教派偏见强烈的人把这个小土块(上面有经文或花纹)说成什叶派向偶像叩头。
    全世界穆斯林无论什叶派、逊尼派应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犹太复国主义侵略集团,他们的间谍钻到伊斯兰教派内部,挑拨离间,煽起教派之间的仇恨与敌对情绪,制造流血事件与恐怖主义,以削弱穆斯林的力量,丑化穆斯林的形象。
    笔者跟伊朗的中国留学生交谈过,我问他们对什叶派怎么看?一个硕士生说:来伊朗学习前家中老人和亲友们担心我变成什叶派,来到伊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观察,发现我们在国内听到的什叶派与我们亲眼看到的什叶派完全不一样。成不成为什叶派并不重要,都是穆斯林,重要的是对什叶派有个真实的、公正的、客观的看法,否则,把穆斯林弟兄可能当成敌人。其他同学有同样的看法,还说“这里的穆斯林对伊斯兰的热情比中国穆斯林强,对‘五功’遵行也比中国穆斯林好,比如每年朝觐的人很多……。”这是当代中国穆斯林青年的客观看法,因为他们热心于探索真理,少带偏见。

    据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圣训辑录,先知曾说过:“我的教民将分为73伙,其中的一伙进天堂,其他72伙进火狱。”据此各派都说自己是进天堂的那一伙。那么,其他派别都进火狱吗?由谁来裁判呢?只有真主和他的使者,即真主的经典和先知的“逊奈”,谁遵循了《古兰经》与逊奈(圣行、圣道),谁就是得救的那一派。“逊奈”不只指某一件圣行而是圣人的道路,包括圣人坚持和遵循的伊斯兰的信仰和“五功”以及伊斯兰的伦理道德等。并不是某派多遵行了圣人的一件圣行,而别的派没有遵行就说自己遵行了“逊奈”而别的派没有遵行,就认为自己是进天堂的那一伙。有些“逊奈”如礼拜中的抬手,接“杜阿”等,圣人有不同的做法,故传述的圣训有不同,教法学家们对传述系统的认识不同,采纳的圣训有所不同。凡有正确圣训为依据的仪式都是圣行,不能说与自己的派不同的有圣训依据的仪式不是圣行,或撇了圣行,所以不算是进天堂的那一伙。
    笔者所接触过和交流过的中国的许多教派在伊斯兰的基本信条、“五功”等没有分歧,只是遵行的程度不同,接受的圣训不同,都是非原则性的问题。笔者接触和交流过的伊斯兰世界的不同教派也在伊斯兰的基本信条、“五功”、“清真言”、“两个作证词”方面没有分歧。在圣人时代和早期的对外开拓运动中高举的旗帜是“清真言”,只要对手接受了“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就放下宝剑成为穆斯林兄弟,不能在杀戮,至于教义、教法、功修慢慢在教授、学习和遵行。笔者认为先知指的进火狱的72伙指的是脱离伊斯兰的基本信条,或其中一部分的那些派别,如白哈仪教信仰白哈翁拉是新的圣人、艾海麦迪亚教相信乌拉姆?艾海麦迪是新的圣人。还有其他类似的派别。至于在伊斯兰的基本信条上没有分歧的派别本来不称其为派,而是他们自称派别罢了。
    一种宗教、一种学术往往在兴旺的时期和地区出现派别。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穆斯林多而集中,朝觐者多,与伊斯兰世界的联系也比较多,所以教门细而兴旺,教派也多,而内地,由于穆斯林少而分散,与汉族人杂居,受汉文化影响较多,教门相对粗而淡薄,大多数人把不吃猪肉作为穆斯林的标志,对伊斯兰的认识也淡薄,所以没有教派。教派的出现,或一种学术出现支派,本来是件好事,除离经叛道者之外,可以竞争、辩论。真理越辩越明,有利于教门的发展与兴旺,但是有些地区教派之间的隔阂很深,对立情绪很严重,这是由于互相批判,无限上纲,把不同观点的穆斯林弟兄当成敌人,开除教籍,宁可与非穆斯林交往,不与穆斯林兄弟交往,内心憎恨、不说话、不通婚。尽管有缺点错误,应善意地规劝、交流,不能当成敌人制造流血冲突。伊斯兰允许娶基督教的女子,但是穆斯林教派之间不来往、不通婚,岂不是把穆斯林弟兄当外教人了?
    一旦教派形成,想消灭已不可能,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应当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通过直接对话、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保持自己的教派观点,求大同存小异,淡化派性,逐步达到教派之间的接近,穆斯林队伍的团结,“你们当共同抓紧真主的绳索,你们自己不要分裂。”(《古兰经》3:103)
    伊斯兰教派内部和教派之间的对立、斗争、冲突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内部原因
    在中国尤其西北地区,由于离伊斯兰世界较远,交通不便,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联系较少,经典的进口也较困难,中国穆斯林主要依靠有限的手抄本经典学习、理解伊斯兰教义、教法。由于在中国环境里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比较困难,能学好阿拉伯语、波斯语,并借助它学习、理解伊斯兰教义的阿訇、学者凤毛麟角,加之不学中文,没有获得其他文化知识的语言工具,知识面窄,思想水平、理解能力较差。伊斯兰世界不同教派传入中国,或朝觐者带回不同的教派,主要是苏菲派,回国后各自传播自己带回的教派,实际上是枝节上的分歧,不顾客观环境,不顾穆斯林群众的接受能力,不讲方法,不讲策略,互相排挤,争取信徒,结果发生冲突。清廷支持一派打击一派,扩大矛盾,激起穆斯林的起义,清廷进行残酷镇压,不管哪一派。这时两派的穆斯林才醒悟过来,联合起来抵抗共同的敌人——反动的清政府。譬如1781年的河湟穆斯林起义。当时奈格什班丁叶苏菲派中的高念赞颂词与低声念赞颂词之间发生冲突,清廷趁机镇压,激起穆斯林的起义,清廷镇压、屠杀了十几万穆斯林,把妇女儿童押解到省府,然后发配到内地非穆斯林地区为奴,丧失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其代价何等的高昂!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教派之间的冲突,主要是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经常发生的流血冲突与战争,除了内部原因,如被政治利用等之外,主要是西方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在背后煽动。18、19世纪,东方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沦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自那时起,英国殖民主义者与犹太复国主义者勾结,派遣大量的间谍到东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印度等国,以控制他们的殖民地。这些间谍经过培训,学习阿拉伯、波斯、土耳其等语言,学习伊斯兰历史与知识,以及如何做穆斯林等。他们到东方后假信伊斯兰,在殖民地国家里做政府官员、军官,表现虔诚,娶穆斯林妻室,生儿育女,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中有些成为高官,高级军官,有些成为大企业家,有些成为教授,有些成为学者、大阿訇,在清真寺里当伊玛目,在星期五聚礼日向穆斯林群众讲经布道。他们受伦敦总部的控制与指挥,每个时期指定具体的政治、军事政治战略,他们早期的战略是对殖民地国家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即把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分为许多小国,或组成英联邦,把殖民地分为自治领、托管地等,由英国统一领导,当时把巴勒斯坦定为英国的托管地,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殖民主义者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国,把大量的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实行“分而治之”的最好办法是首先分裂穆斯林们的思想信仰,为此,他们利用教派,或创立新教派,煽起教派情绪,使穆斯林内部分裂,不能团结一致对付殖民主义者。这些间谍有些娶了穆斯林妻子,生男育女,他们长期在穆斯林社会生活,与虔诚善良的穆斯林共处,得到他们热情的对待与帮助,受到感染,同时他们更深入的学习了《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发现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许多共同之处。穆斯林们尊敬先知穆萨和耶稣,信仰亚伯拉罕、大卫、所罗门等为先知,共同信仰一个安拉,信仰后世……都是天启的宗教。于是他们的良知受到启发,由假信伊斯兰变成真穆斯林,不愿意再搞危害穆斯林的间谍活动了。这种人往往遭到暗杀。
    以色列建国后,主要由以色列间谍肩负起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实施“分而治之”的方针,分化阿拉伯国家,迫使一部分国家承认以色列,窃取政治、军事情报,利用教派和政治上的分歧,挑起阿拉伯与阿拉伯、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战争。据有些资料称,由西方犹太大财团资助的一个间谍网散布在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两伊战争、海湾战、入侵伊拉克、伊拉克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流血冲突、库尔德族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等中东地区的一切流血冲突都由这个间谍网煽起、操控。两伊战争打了八年,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说,双方死伤二百万人,以色列获渔人之利。两伊战争的起因是阿拉法特访问伊朗,伊玛目霍梅尼向阿拉法特保证将开辟对以色列的东部战线。以色列十分惊惶,敦促美国暗示萨达姆,愿意提供武器对伊朗开战。萨达姆不过是犹太大财团间谍网棋盘上的一个小棋子。后来美国又暗示萨达姆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干预后美国纠集了几十个国家的军队,其中包括九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打伊拉克,达到削弱伊拉克、分裂阿拉伯国家的目的。以色列又获渔人之利。据传,9·11事件也是以色列间谍策划的,以激发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仇恨,下决心发动战争。以色列的间谍是世界第一流的,他们无空不钻,难道他们不打进危险的基地组织吗?犹太大财团豢养的以色列间谍对自己的盟友美国也搞间谍活动,担心美国政策变化,他们在美国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媒体舆论力量,影响着美国的对外、对以色列政策。目前,以色列一再敦促美国打伊朗。早在打伊拉克之前,以色列前总理鼓动美国先解决伊朗,他说伊拉克问题是萨达姆个人问题,而伊朗则是一个国家的信仰问题,更危险。自出现伊朗核问题以来,以色列一再鼓动美国进攻伊朗,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黎巴嫩的阿拉伯媒体特意采访过伊朗总统内贾德。问:为核问题,美国、以色列进攻伊朗,其代价值吗?内贾德总统回答:“美国没有能力进攻伊朗,所以不敢进攻伊朗。即使进攻我们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面对以色列的鼓动,安抚以色列的焦虑,美国国防部长和国务卿赖斯表态说:我们目前不打伊朗,但以后要打。

    美国领导人并不傻,这次没有上以色列的当,他的确不敢轻易攻打伊朗。因为伊朗不是伊拉克。
    1、伊朗是个大国,幅员辽阔,如果像伊拉克那样地面部队打进去,面对全面地、殊死的抵抗,使美国陷入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之中,有伊拉克的教训,如果只空袭,解决不了问题。
    2、伊朗不像伊拉克,没有反对派,即使打进去扶植不起傀儡政府。
    3、伊朗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一旦遭到美以进攻,它立即封锁海峡,并切断波斯湾的输油管道,它是西方的经济命脉。
    4、一旦美以发动进攻,伊朗立即进攻以色列,伊朗人民不像伊拉克人,他们有强烈的信念,不怕牺牲,宁死不屈。战争的结果很难预料,美国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奥巴马总统聪明,他想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伊朗政府和人民要保持高度地警惕,谨防狡猾的以色列间谍制造类似9·11那样的事件,把美国拖入对伊朗的战争。美国政府和人民也应提高警惕,勿上以色列间谍的当。
    面对如此险恶的现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全世界的穆斯林应该猛醒、团结、联合,共同对付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和阴谋,不要再窝里斗,使亲者愁,仇者快。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