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表示,维持年初对亚洲经济圈本年度总体增长3.4%的判断,主要依据是亚洲经济复苏具有地区内需支撑属性,并非完全依赖美欧市场。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国家启动财政扩张政策,积极落实公共投资和产业振兴计划,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都会有积极影响。韩国经济也出现积极迹象。日本政府和央行近期相继上调了经济预测,日本央行6月中旬表示“景气历经大幅下沉后,进入止跌阶段”。其次,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亚洲股市全面回升,如印度、越南等市场股指与2月最低值相比,回升40%至70%。日韩两国股指也开始回升。危机后一路下跌的韩元等部分亚洲货币的汇率开始全面回升,3月后总体升值近三成,基本摆脱了货币危机风险警戒线。这与中东欧、波罗的海国家货币急剧动荡局面形成鲜明对照。第三,区内贸易、资金流动相对活跃,世界资金渐趋回流新兴市场。4月以来,日本对华生产资料出口快速恢复,出口价格也全面回升,带动国内相关材料价格上浮。韩国的贸易收支在2月后连续表现顺差。作为东亚的资源国,印尼的出口增加,经济呈现连续的正增长。此外,4月底以后,蛰伏于美国的资金开始重新出笼,流向新兴市场和资源国,亚洲地区再次成为主要的资金吸纳地。外来资金的流入,也成为推动亚洲股市回升、汇率趋稳的主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