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结合
来源:开远阿专
时间:2009-06-2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近几年来,随着有关方面人士对传统经堂教育持续、认真地研究,加之传媒的宣传,人们已从过去对传统经堂教育的片面否定转变为理性的、客观的、实际的评价,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伊斯兰在中国的延续、传播,对穆斯林大众进行基本的、普及的伊斯兰功修礼仪教育,经堂教育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关心穆斯林文化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也在认真、深刻地,反思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全国各地兴办阿拉伯语学校,再以阿拉伯语为工具,理解、研究《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相关学科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模式的碰撞、磨合,使办学者乃至求学者清楚的看到,只有将传统经堂教育的有机成份与现代教育的强项融合起来,互为补充,才是完善中国伊斯兰教育体系的最佳途径。
笔者以在开远阿专任教时的观察和调研,凭管孔之见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以下几方面略计分析:
一、 经堂学生与阿校学生的个案及教材对比
教学期间,通过对清真寺经堂学生与阿拉伯语学校学生的课堂反应、作业状况、考试成绩对比调研分析,经堂学生普遍字法、语法功底扎实,单词信息量大(但大多为经堂语气),只要是阿语经籍,无论新作还是古版,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最主要的不足有两点:一是阿拉伯语吐字发音不太准确,二是经堂语单词晦涩难懂,翻译古板单调;而阿校学生在发音普遍标准,翻译较通俗易懂的同时,却由于语法功底欠佳,加之阿拉伯语的社会性与经训的宗教性在某些字词的意义上存在差异,这样就出现了许多学生能读现代阿语课本、经典,对伊斯兰古籍的阅读,讲解感到吃力的问题。
可不可以放弃传统伊斯兰经典而采用当今阿拉伯国家所出的教材,笔者认为,自圣人去世后到三传弟子时期,由于战争的缘故和外界非伊斯兰思潮的渗入,穆斯林内部有了纷争,这些纷争的派别都有各自不同的,并非来自经训的,但自认为正确的思想理论,这些纷争过去有,到现在更是愈演愈烈,因而在每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政党纲领不同,政治见解不同,教法派别不同,各自所编写的教材所传播的思想也会不同。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思想传入中国所造成的明显的、隐微的负面影响,早已为穆斯林大众,特别是学术界所共识。然而,早期经堂教育的先贤,以《古兰经》、《圣训》为准则,过滤了各种思想体系,选定以变字学、语法学、语言学、修辞学为工具知识,以教义学、教法学、经注学、圣训学为实用知识的八大学科,确立了正统伊斯兰大众派信仰、教法、学术为根本的一体大同,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驰名世界的早期伊斯兰正统学者的名著为课本的全国通用教材,如《阿语基础知识》、《满俩》、《白亚尼》、《太福西尔者俩来尼》、《太福希尔嘎最·白达维》、《伟嘎叶》、《尔嘎伊得乃斯菲》等,无论全国各地,这些教材在清真寺是必修的主课,并且不分教派,不分区域,这与当今国家统编教材一样,学生不会因转学而产生从头另学或变换教材的麻烦。确定一套能通用的教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人提出,但因多方面原因,迄今各阿校未能象经堂那样,有统一的教材,这种弊病造成一旦学生转学,大多数不能从其学历划分年级的困难,给老师的授课也带来不便。
二、 两种教育模式互接的尝试
前面所谈的问题,今年已有几所学校在大胆地做尝试的解决,笔者所在单位云南开远阿语中专已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首先明确学校的性质是由广大穆斯林资助,在清真寺开办的;其次是以巩固信仰,学习阿拉伯语及各科伊斯兰知识为主的学校,再就是以培养教长、老师、留学生为主要办学目的的学校。为达到教学目的,学校合理安排工具知识和实用知识的讲授,从一年级开始,按教学大纲要求,设基础信仰、古兰诵读、教法常识、圣训选读等课程。二年级开设信仰学、《古兰经》明文讲解、简明教法、简明圣训等。三年级开设信仰学、《者俩来尼经注》、《伟嘎叶教法》《廉洁者的乐园圣训》等,这些课程和阿语一样是必修的主课。
授课方式一年级除阿语外,其余各科以中文讲解为主,旨在让学生明确基本的信仰概念,宗教功修的礼仪,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辅以相关的阿语词汇,发音学习;二年级阿语比重加大,信仰课以《教义学大纲》主题为纲,辅以大量《古兰经》明文及相关圣训,教法课选用大多数学校、清真寺通用的大伊玛目教法主张的《太斯黑力》,并且加强语法课,以《基础阿拉伯语》和《阿拉伯语语法》所列的语法为主,参考传统语法经内容;三年级则要求老师尽量用阿语讲解,鼓励学生用阿语提问、回答,用阿语分析语法,把阿拉伯语的单词、句型、听力练习等方式引入讲经课,在老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力求做到“读标准音,写规范字,讲普通话”。四年级再增加教法原理、修辞学、历史、字教比较、教育学。
对教学的合理安排和教材的适量选择,开远阿专教学活动收效明显,学生的不同程度地从各方面有较大提高。从开远阿专的尝试中明确地感受到,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起关键作用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办学者主导思想明确,对传统与现代都有切身实际地体会和主张。
二是有一支既通经堂又懂阿语,兼备良好中文素养的全能型教师队伍。老师中有开学多年的正任教长,有留学归国的留学生,校长本人更是几乎历遍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受西北、西南经堂学风洗礼,兼备管理与教学与一身。没有高素质的老师,计划多么周到,教材多么实用,都是纸上谈兵,建立一支稳固的教师队伍,开远阿专已获得了成功。学校每周一次教学研讨会,为各科教师交流、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机会。为提高教学水平,针对老师听课,教案检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作业、笔记评比等办法的实施,使学习风气大盛。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第三个关键是以事实赢得穆斯林大众的支持。开远阿专是以清真寺为办学单位,清真寺提供一切教学设施,学生吃、住、学都在寺内,采用传统经堂教育的“哈里发”供给制(即由某教友固定承担某个学生的伙食费用,开远称“功德”)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结合适当收取费用的办法,学生按清真寺生员必备的习性和品德,严格要求,全面接受广大穆斯林监督。这样做,一方面培养学生立志为教门服务的崇高理念;另一方面用事实向穆斯林群众证明,学习阿拉伯语,开设电脑及其它现代社会需求的相关学科,是为了把经典学的更好,将来能为各阶层的穆斯林大众服务,激发了穆斯林大众办学的热情,使长期持久办学有可靠的经济保障。
四百多年前,先贤胡登州及其门弟子,为伊斯兰在中国的留传独辟了一条蹊径,而今从外因到内因的各方面有利条件,远非过去可比。认真借鉴前人的经验,虚心的接受现代教育的有机成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伊斯兰教育,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基础上,必定稳步地向前发展。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但尽量少走弯路。
(以上文字做为个人的心得体会,以期和广大同仁探讨。写于开远阿专期中考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