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武术] 百年“何家棍”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回族武术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武术] 百年“何家棍”

来源:中国回族网 时间:2009-06-2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何家棍”第六代弟子在习武。

  何家棍已祖传至第五代,流传至今有180多年的历史。何家棍由第一代宗师何登魁1824年左右创立,其子何生洲、何盘兴在宁夏金积堡回民反清起义中以此棍法屡建战功,何家棍就此扬名,回族民谚从此有“何棍张枪,盖世无双”之说。

    何金德老人的曾祖父何登魁采纳众家之长,将何家棍带汝更高的境界。他当年曾投师过百,后遇高人,立即请入家中。此人学费要三百两银子,他才能传授四路刀、久练锤和单头模子棍等独门武功。这三百两银子对一个农户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幸得何姓上下全力支持,整个家族才凑齐了三百两银子,刀、锤、棍法尽数学到手之后,又悉数融于本家棍法,一时何家棍声名大噪,当地无出其右。

    到了何金德老人这一代,何家棍法得到了当地民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何金德老人更在实战之外,创编了有着浓烈回族特点的武术表演项目,并一举在2002年8月第五届宁夏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表演项目的金奖。

    [相关链接]一:  已有180多年历史的回族民间传统武术“何家棍”,进入了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记者采访了“何家棍”第五代传人何建功。

    “何家棍”创立于1824年左右,直今已流传五代,已成为宁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何家棍集各地棍法之长,采西北棍术之精华,以单头棍闻名于世,基本棍法概括为八个字“搁、掠、拨、削、扫、劈、搬、翻”。其特点为:棍长齐眉,风格刚劲,灵活多变,明快直接。在技击方面,进攻主动,防守严密,守中有进,进中有守,全身之力用于一点,讲究速度惯力,并以阵法排列组合表现出了鲜明的对抗实战的民族特色。何家棍不仅有较高的健身强体功能,而且有很强的实战性,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自治区全运会以及各种武术大赛中获奖。

  [相关链接]二:

  只用单头出击的何家棍,最大的特点是出棍速度快、讲究实用,数招之间就能制敌,因而风格刚劲勇猛、棍法明快直接。另外,与双头棍法迥异的是,由于只用一头,非常讲究手法变化,棍中有枪,枪棍结合,讲求速度、创造惯性,通过“搁、掠、拔、削、扫、劈、搬、翻”的基本棍法,将全身之力集于一点,发挥无穷威力。

  过去,何家棍不传外姓,也不轻易外露,多年来深藏民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何家棍提供了一个舞台,何金德改变了祖训,开始将何家棍传授给习武爱好者,并支持儿子何建功开办武术培训班,使何家棍传播开来。仅在宁夏吴忠市,听说就有上万当地回民学习,将它当作健身强体的大众锻炼项目。

  何金德说:“何家棍是回族传统武术的代表和缩影,充分体现了回族群众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特点,在民族地区发展延续的一百多年中,不断吸收精华、摈弃残次,我有幸成为它的传人,就一定会把它发扬光大!”



第五代传人何建功、何建勋在研究探讨何家棍法。



“何家棍”以独特的棍法,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相关链接]三;几百年来,西部地区流行着一句民谚:“何棍张枪,盖世无双”。吴忠市的“何家棍”曾树帜反清、力拒八国联军,声名赫赫,在回族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向世人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6月26日,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将举行,“何家棍”弟子正紧张准备着、排练着。6月10日,记者走进了“何家棍”弟子的排练场。 

  第四代传人何金德 

    1人在中,周围十几根棍劈头盖脸砸下来,中间那人左攻右守,1人打的众人手忙脚乱。这是记者在吴忠市朝阳小学操场上看到的一幕。12名身手不凡的少年舞着棍花正在练习,他们就是备战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何家棍”的队员。随着与“何家棍”第四代、第五代传人的交谈,记者对“何家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年近7旬的何金德老人(“何家棍”第四代传人)在训练场上观看指导弟子们演练,他给记者讲起了“何家棍”的历史。 

    何金德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矍烁。何金德老人说:““何家棍”是回族传统武术的代表和缩影,充分体现了回族群众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民族地区发展延续的历史中,不断吸收精华、摈弃残次。我有幸成为她的传人,就一定会发扬光大!”他还说:“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人们终于可以看到“何家棍”了,“何家棍”从古老神秘封闭中走了出来,为民族传统体育发一份光,我感到很欣慰。 

  第一代宗师300两银子学艺 

    何建功先生讲,“何家棍”流传至今有180余年的历史,已祖传至第五代了。目前,他已继承了“何家棍”的全部精华。“何家棍”由第一代宗师何登魁1824年左右创立,其子何生洲、何盘兴在宁夏金积堡回民反清起义中,以此棍法屡建战功,“何家棍”就此扬名,回族民谚从此有“何棍张枪,盖世无双”之说。在历史进程中,“何家棍”、张家枪声名赫赫。被中原武术界尊称为西域嵬仑。 

    据第五代传人何建功介绍,何登魁采纳众家之长,将“何家棍”带到更高的境界。他当年曾投师过百,后遇高人,立即请入家中。高人学费要300两银子,才能传授四路刀、久练锤和单头模子棍等独门武功。当时,300两银子对一个农户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后来,何登魁倾家荡产筹了150多两,又得全乡何姓上下全力支持,凑齐了300两银子,将刀、锤、棍法尽数学到手之后,又悉数融于本家棍法,一时“何家棍”声名大噪。 

    “何家棍”最大的特点是只用单头出击,出棍速度快、讲究实用,数招之间就能制敌,因而风格刚劲勇猛、棍法明快直接。另外,与双头棍法迥异的是,由于只用一头,非常讲究手法变化,棍中有枪、枪棍结合、讲求速度、创造惯性,通过“搁、掠、拔、削、扫、劈、搬、翻”的基本棍法,将全身之力集于一点,发挥无穷威力。 

    到了何金德老人(第四代传人)这一代,他以文武双全齐名,又将“何家棍”文字化、理论化。“何家棍”法得到了当地民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何金德老人更在实战之外,创编了有着浓郁回族特点的武术表演项目。中国回族大词典记载了“何家棍”法,“何家棍”还被列入多部大典。何建功将“何家棍”发扬光大,使“何家棍”在沉寂百年后,通过民运会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何家棍”在多次大型文体表演活动中,用回肠荡气的英武之姿赢得满堂彩。在2002年8月第五届宁夏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表演项目的金奖。2003年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三等奖,2005年8月获宁夏青少年武术比赛第1名。“何家棍”将传统武术的“刚烈”与民族舞蹈的“柔美”结合起来,达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融。 

  何金德老人改变祖训 

    过去,“何家棍”不传外姓,不传女子,也不轻易外露,多年来深藏民间。何金德老人说:““何家棍”不传外姓是民间武术衰落的标志。”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何家棍”提供了一个舞台,何金德老人改变了祖训,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将“何家棍”传授给习武爱好者,并支持儿子何建功开办武术培训班,使“何家棍”传播开来。仅在宁夏吴忠市,就有上万当地回族群众学习,将它当作健身强体的大众锻炼项目。可惜的是当今缺乏正宗传人。 

    何建功先生说,自从1991年“何家棍”代表宁夏参加在广西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民运会以来,“何家棍”先后参加了第三届、第七届全国民运会之后,“何家棍”也正一步步向世人展示神秘的面容。目前,何建功已辞去公职,在吴忠市朝阳小学对师生进行素质教育和文化熏陶。他说:“要想武术发扬光大就要从娃娃抓起。” 

    在聊天中,记者得知了一些何建功小时练功的故事。何建功说,他小的时候喜欢看武打片,后来从父亲那里得知“何家棍”的事后,知道了历代宗师习武的艰辛,于是迷上了武术,随父学艺,潜心研究。何建功的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是在练功中度过的。那时每天都是闻鸡起舞、一日三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到现在在严寒的冬日,正当别人还在睡觉时,何建功早已练完早功了。练完后,他的双手一直往下滴汗水。何建功说:“每天晚上,父亲都要观看指导我练功,夏日里总是摇着蒲扇,冬日里总是提着一个火炉。”在何建功练功的2个水桶里,记者看到桶中的各个豌豆都被汗水浸透。为了练习纵跳,他每天练习纵跳上房,时间久了,家里房屋上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脚印。几年之后,何建功上自家房屋只是一个纵步而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在何家门下学过几招的老头,在银川打工,偶然在公园闲逛,看到一些武术队员在练功,便开玩笑说:“你们学的是挨打的功夫。”队员们不服气,便与老头比试起来,谁知老头竟然将队员的器械砸飞。从此,“何家棍”在银川地区名声大噪,有许多年轻人慕名来学习“何家棍”。 

    据何建功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国内第一步国产武打片《少林寺》上映之后,宁夏各界的一些武术爱好者慕名学习“何家棍”。 

    吴忠市相关部门正在向自治区申报,将“何家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相关链接]四;

    当年,“何家棍”、张家枪等都与马化龙结缘,谱写了一段血泪抗清史。 

    发生在同治元年(1862年)至九年(1871年)的西北回民起义,其代表人物就是马化龙。“何家棍”、张家枪、教门拳的创始人以及他们的后人都先后投奔了马化龙,马化龙将其列入标路十三营。其中何登魁及其儿子率领烈虎营作战,与张家枪、教门拳屡屡重创清兵。此后,“何棍张枪盖世无双”一说传遍大江南北。 

    1869年,左宗棠以金积堡藏匿1000多支洋枪为借口,将马化龙父子以及何登魁、张明德等300多人凌迟处死在金积四七梁子。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