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里叙友谊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走近雷公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南洋风里叙友谊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9-07-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南洋风里叙友谊(最终修订稿)

 

          ——再赴马来西亚展画有感

 

                     阿里·雷公

 银燕换航吉隆坡,客家心热胜天热。

谊传六百又卅载,邀咱展画意多多。

张骞郑和今伴我,寿鹤祥鸽显诚诺。

封泥布范述古远,翰墨达情谱新歌。

 

 

《和平使者》传友谊

 

200494日下午15时,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当!当!当!随着马来西亚中央直辖市省管部长哈吉·匝哈南先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钱币委员会主席瑞赤·鲍勃先生敲响的铜锣声,由“郑和与回教文化基金会”等团体主办的“庆祝中马建交30周年、伟大航海家郑和首下西洋600年暨国际钱币集邮展”隆重开幕。

由于画展的展位就在主席台边,也由于组委会工作人员事先通知我佳宾们要先看画展,让我千万不要走开,所以在电视台摄像机和摄影记者闪光灯的簇拥下,我陪着哈吉·匝哈南部长,本次活动组委会主席拿督(爵位名称)阿曼、基金会主席拿智卡西姆、拿智陈德泉、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一等秘书、马来西亚国家银行钱币基金会负责人等,一起参观和讲解了部分画展的作品,并依次介绍了易卜拉欣·杨兆三画的《西安清真寺》、《眺望麦加》。哈吉·王殿文的阿文书法和画《牛街清真寺》,告诉贵宾们这作品是王老人84岁时为庆祝贵寺1000年时所作,还有他特意为此次画展冒酷暑所创作的《郑和清真寺》(该寺在印度尼西亚)和李文彩先生的阿文书法。当介绍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少年英姿勃发地在草原上欢乐地在打马球的这幅《欢乐的草原》作品时说:“this my son’s painting ”(这是我儿子赛义德·雷传翼画的),接着又指着《祈祷和平》上那接都阿依的少年男孩说this my son(这是我的儿子时),大家高兴地称赞。一位贵宾说:“阿里先生把儿子也带来马来西亚了,大家一阵笑……不但带了他,还带了他的画。

看完了青海书画家马国良、马小迪、沙雨农、王维仁的作品后,就是我的学生马玉林的工笔人物画。以上我都是用简单的英语介绍的,到我的“学生”时,这一单词竟然“蹦”不出来了,拿智陈德泉先生接了过去,大家又是一阵会心地开怀大笑。我把所带来的国家民委原办公厅主任哈吉·刘隆和摄影家白学义 的几本有关中国穆斯林和回族风俗的摄影集及我的画册送给匝哈南部长和贵宾们。

 说笑 着来到《和平使者——郑和》和《张骞出使西域》两巨幅工笔画前,贵宾们对这两幅大画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拿智陈德泉先生向大家介绍:这幅《郑和》大画,是阿里·雷公先生特意为这次展览赶制出来的,这里面充满了对郑和先生的敬意和阿里先生及中国穆斯林、中国人民对马来西亚穆斯林和人民的深厚友谊;他还说:我们今天是两国建交30周年,其实我们从郑和的伟大时代就建交了,不是30年,我们是建交600年了。

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郑和》这幅大画中的六幅小组画。从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出来的“受命于天”,经“马来结谊”、“印度换礼”、“西非传道”、“波斯叙旧”到“朝臣赴命”,大家不住地点头称赞。看到《张骞出使西域》,我详细向大家介绍了这幅画借鉴伊朗细密画的装饰手法,不单刻画了张骞和波斯皇帝及宫女人物,还装饰性地在画面上贯穿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类别的如:中国的伏羲女娲,汉代石刻狮子,波斯猫,波斯波利斯的圆雕牛头、马鸟,武士的浮雕,中国的古老银杏树,用连理枝连着的两国的彩陶,中国的漆器、铁器、丝绸,古波斯拜火教的太阳神,中国的龙凤和飞天,以及石榴、黄瓜,波斯地毯等等。经讲解,大家听的津津乐道。我说:这次我带了那么多中国穆斯林书画家的书画,为了就是要表达我们对贵国的友谊,而“张骞”和“郑和”两位伟大和平使者随我而来,就是要通过他们告诉友好的朋友和世界,中国自古就是主张友谊与和平的,从两千年前到六百年来,到今天,到明天……

拿智陈德泉说:马哈迪尔先生说过,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如果他称霸,早在六百年前郑和那个时代就把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吞并了,所以不管是现在和将来,中国的和平崛起都不会威胁别人。一片掌声中,我目送他们到了钱币和邮票展馆。

 

传递友谊  实现承诺

 

我此次应回教与郑和文化基金会之邀,到吉隆坡参展,往返机票和在马来西亚的必要的吃住行,都由该组委会担负,这充分显示出对方对我的艺术,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谊。所以在组织作品,尤其是赶制创作《郑和》时,我也是极其重视,且认真求快求精。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突然接到好友马来西亚中央艺术研究院院长郑浩千先生的电话(上次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办展时经刘炳森先生介绍认识),他来京住在华侨大厦,见面后郑先生对我说9月初在吉隆坡有一个大型纪念郑和的画展,问我有没有关于郑和方面的作品或构思设想,而且郑浩千先生说,作为本次展览顾问之一,他已推荐我参展,20日以后组委会有人到北京来鉴定作品,并把邀请函给了我。我说正好有一幅准备放大的小色彩稿,一定画好参展。

分手后按照对方的要求,我电话邀请北京的杨兆三、王殿文、李文彩先生等,青海河湟穆斯林书画研究院和甘肃等地的回族书画家,请他们准备作品寄来参展。我便紧张地搜集资料放大稿,该稿高约6尺,长约丈二,除郑和绣像立于舰船甲板的栏杆处,两边还有6幅有故事情节的约1尺半直径的圆光工笔画面,还有祥云和龙的图案环绕6幅画之外。722日下午我提前完成了该画的放大白描稿(6小稿未来得及完成)。24日中午,我带着画稿和王殿文先生的10幅轴画,按约定见到了马来西亚的几位组委会朋友,当拿智陈德泉、展览公司经理洪宝洁小姐和同行者见到画和大稿时,一致称赞,当时定板。陈先生说,书画作品就都拜托你了,郑和一定要以最好的水平带到吉隆坡,我说,中国穆斯林一诺千金,一定做到。

之后的一段时间是那六幅小圆画的重新构思和创作,此稿实际是我在2000年春天所创,当时请我的恩师潘絜兹先生指导过,对此画的设想和构图方式他老人家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我从此方式中多变换几种形式,搞出一套作品。

8月初开始以小时记算创作进程,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张小画,为争取在20日前完成整个巨幅,给裱画师留出足够的装裱时间,我请师弟袁祥前来帮忙三天,13日完成六幅小工笔组画。为满足对方要求,我请清河清真寺的王吉惠阿訇(他曾留学巴基斯坦,毕业于中国伊斯兰经学院,是海淀区政协委员)将《和平使者》和6幅小画的画题译成阿文,我再描摹到画上落款处。

819日,我落完篆书“和平使者,阿里雷公画郑和”墨款,盖完四角和所必要的图章,已是深夜,望着这极短的时间赶出来的巨制,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并到社区楼群里轻松地散散步后才进入梦乡。(近4个星期没回家,日夜吃住奋战在画室里,没人给我发奖金和工资,为了什么?为了伟大的郑和的精神,为了我的诺言,为了中马友谊!)

20日上午又进行最后整理和调整,下午空军指挥学院的政委和一位主任来看我,看郑和,我便同他们一道将画送到北京画院(雨儿胡同13号)去装裱。此后的两天,我觉得浑身里外都疼痛,实感身体虽好,确是中年不少年了。而吉隆坡方面,陈拿智一周两三次问询画的进展情况,一再说:阿里,我心里很着急,急得直冒汗,你一定要按时完成,不要辜负吉隆坡和马来西亚穆斯林的期待呀!我们搞个约定好不好,我们以安拉的名誉。我说:一定,我们以安拉的名誉,请你相信中国穆斯林的承诺。

听说《郑和》一画完成了,对方终于放心了。

91日上午1040分,经历了所乘马航MH371班机右发动机在跑道上起飞时冒烟急停的有惊无险(具说是从来没有发生过此类事故),终于在下午440分左右换新加坡航班起飞,夜里在新加坡换乘马航专机于凌晨安全抵达吉隆坡。

 

坐在展厅第二展馆(所约各地朋友的作品及我和儿子的部分作品展位),看主席台两侧和集邮展位的背板上的作品,以及第一展馆(只有《张骞》和《郑和》占四个展位),陈拿智非常自豪地对几位和正在编辑出书的作家朋友温莲丞说:“你就应当像阿里雷公先生一样,说到做到,他作到了!他用最短的时间创作了这么大的《郑和》,怎么样,你们看阿里先生的展出多有气派!他创造了中国穆斯林画家的三个第一:第一他是当今第一位在马来西亚国际会展中心办大展的中国穆斯林画家画;是在国际大展中占展位最大最多的第一位中国穆斯林画家,要20个展位,8000元马币一个展位一共多少钱?他是第一位在世界级国际钱币邮票展中“办画展”的中国画家,占展厅的三分之一。阿里先生这样作了,他就风光了,陈拿智自豪地对着我向大家说。我风趣地说:是!陈拿督让我冲,我就端着刺刀冲啊!冲的身体里外都疼,冲到了吉隆坡,在场的萧友、郑浩千、梁伟宏等先生都笑了。

短短的几天,经媒体的宣传,吉隆坡各界观众都来了,有的中学和小学校组织学生来此开会并参观,还有三三两两的年轻的士兵,也有些阿訇带着朋友来参观,并在《张骞》、《郑和》大画前合影。许多的马来西亚男女老少争着在《郑和》大画前合影留念,有的年轻人还模仿郑和的姿态,把左手搭在郑和扶栏竿的左手上,右手叉腰,作出英气勃发的样子,真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还有一家马来族人拿把椅子,放在我那《祈祷和平》的画前,把自己四岁的男孩和两岁女孩放在上面,让他们学着画面上的角色接“都阿依”的祈祷动作,为他们拍照留念,这些无不激动我的心(我及时抢拍到了这情景)。还有观众,当然也包括组委会成员和陈拿智,洪小姐等不只一次地问我,如有人要留下《郑和》得多少钱,我直言,少几十万马币不能,这是因为你们喜欢《郑和》,我们国人也很喜欢他,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少了岂不降低了他的身份和我的艺术价值,他们都赞同。激动之余,我又酝酿了两首诗:

 

 

郑公搏浪七涉洋,华夏文明睦友邦。

昨传佳话今犹在,我展宏图续辉煌。

 

巨制显风光,妇孺争观赏。

三保泱泱态,慰我胜奖章。

 

 

沐浴南洋风

 

画展期间本次活动的赞助者温金源先生,特意安排一个晚上用大巴士将我们20多位参展的客人(画家只有我一个),接到他的府上,美美地请我们大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温老板在马来虽不算顶富,但他有三部汽车,别墅有四层楼,外加游泳池,顾了三个保安,四个女佣。温先生46岁,5个儿子,长子已告中,小的刚会走,夫人虽然生过这多孩子,还是很显年轻漂亮。只是在温先生请我们参观他那一层层豪华的内宅时,让我有些失望,他摆的瓷瓶都是大陆普通货,挂的瓷画更是乡下水平,没有一幅高档次的中国画或马来画,想进言又怕他疑我而作罢。

返程前一天,组委会安排我们上了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云顶山,它建在离吉隆坡数十公里外的深山老林中,海拔1400多米,昼热夜凉,古木参天,奇花异鸟,时云时雨,时又阳光普照。坐在号称亚洲第一长索道(14华里)的缆车上,热带雨林尽收眼底,实有登仙之感。到山上始知那游乐设施是参照好莱坞、有水上世界、激流勇进等等建成的。那赌场却是当年(1974年)第一任马来西亚的首相和政府破伊斯兰国家之先例,特批华侨丹斯里林梧桐先生在此建园,工程中的艰辛无法形容,原始森林只有羊肠小道,地质情况也异常复杂,林先生有次就被塌方所埋,好在挖出及时且无恙。今天这里成了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和世界的一个重要旅游场所,来这里的游客有中东的、伊朗的、印度的、欧洲的、美洲的,最多的是中国和印尼人,尤其是中国大陆人最多。所见所感又让我记上一首:

 

《游云顶山有感》

 

 

喜随缆车上云端,古木奇花迷望眼。

鬼斧神工人间有,天方夜潭在身边。

男女老幼趋若鹜,五洲游客无种族。

其乐各择真仙府,谁晓林翁造此福。

 

由于林先生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马来西亚10位首富之一),首相和政府授予他“丹斯里(相当于公爵)”这一爵位。现今80多岁的林先生已退休,由他的儿子接管这一事业。但马来西亚人没有忘记这位华人创业者,每位到此旅游的客人都会从导游那里了解丹斯里林梧桐先生的事迹,了解马来西亚领导为让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勇于冲破禁忌,大胆改革的胆识。下山时大雨如注,满眼迷朦又引发了我的诗兴,拿出纸笔记下这美丽迷人的景色:

 

雨中下云顶,醉眼更朦胧。山道明如镜,照我满归程。

20041022日斋月中“知天命诞日”完 111日定稿于鹤风堂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