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伊玛目的职务很不容易﹐因为伊斯兰与欧洲文化有历史性差别﹐传统习惯迥然不同﹐思想理念也相去甚远。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穆斯林必须适应欧洲人的社会﹐但又不许可违背伊斯兰基本原则﹐并且每个欧洲国家都有敌视伊斯兰的传统势力。 《伊斯兰在线》网站专设了“欧洲穆斯林专页”﹐出于对欧洲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兄弟姐妹们的关心﹐也必然对欧洲清真寺中担负主导使命的伊玛目特别关注。 我们计划对各国伊玛目进行采访﹐向他们提出一些一般化的问题﹐要求他们谈谈个人体会﹐如他为什么要选择在欧洲当伊玛目﹖ 他对穆斯林社会有多大影响﹖ 他是否受过在欧洲工作的专门训练﹖ 是否具备适应艰难环境的思想条件﹖
今天我们采访的一位伊玛目﹐哈姆扎?苏巴希克。 他是波斯尼亚人﹐在德国斯图加特清真寺担任伊玛目。 他在采访中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和在工作中的体验。
记者提问﹕你对在欧洲担任伊玛目生活条件感觉怎样﹖
哈姆扎说﹕很艰苦﹐因为在德国﹐同在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国家没有正式承认伊斯兰是合法宗教﹐清真寺只是以民俗传统的地位存在。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许多事很难办﹐例如宣教的使命和清真寺的社会职能。
以伊玛目的生活待遇为例﹐不能同基督教牧师相比﹐伊玛目所得到的政府公共服务津贴非常微小﹐而且必须以合法公民身份为条件。 穆斯林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依靠民众捐款和伊斯兰组织补助﹐生活都不富裕。
此外﹐政府对清真寺中任职的伊玛目﹐不闻不问﹐似乎与他们无关。 最近首都柏林市政府感觉到清真寺对穆斯林小区的影响﹐因此提出要对伊玛目办德国文化培训班﹐要求他们配合政府工作﹐协调社会关系。 政府同柏林伊玛目协会合作﹐目标是对伊玛目进行德国社会知识教育。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他们承认了伊玛目的社会影响﹐而且开展文化沟通﹐希望推广到全国。
记者提问﹕ 你是怎样成为伊玛目的﹖ 你为穆斯林小区做过哪些工作﹖
哈姆扎说﹕我从艾资哈尔大学伊斯兰基础系毕业之后﹐就回到了我的家乡﹐波黑共和国。 在那里担任了几年伊玛目﹐因为德国穆斯林的需要﹐被派遣到此担任这座清真寺的伊玛目。
在1980年代的时候﹐波黑的穆斯林大量移民到德国来打工﹐萨拉热窝穆斯林协会经常受到求助的呼吁﹐要求从波斯尼亚选派伊玛目来﹐为在德国的波黑穆斯林宗教生活服务。 斯图加特是德国重工业区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这里的波黑劳工特别集中﹐因此我被选派到这里来了。 我来到德国之后﹐就努力寻找在德国各地工作和居住的波黑穆斯林﹐甚至挨家挨户去访问。
生活在德国的穆斯林很团结﹐感赞真主相助﹐大家捐款和共同集资在斯图加特市中心购买了一处地皮﹐建造了这座伊斯兰文化中心。 有了清真寺﹐穆斯林就有了活动的场所﹐不但每个主麻举行聚礼﹐而且每周办起了定期的伊斯兰学习班﹐周末来学习的人最多﹐有成人班﹐也有儿童班﹐大多数穆斯林都显示了学习伊斯兰的热情。 清真寺属于大家﹐穆斯林不分种族﹐学习伊斯兰也没有民族的区别﹐支持清真寺的人哪个民族都有﹐除了波黑人﹐也有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非洲人和德国穆斯林。 人越来越多﹐赞助和捐款也快速增加了﹐我们不断扩建了清真寺(伊斯兰文化中心)﹐而且经常举办各种穆斯林文化活动。
记者提问﹕你怎样面对欧洲社会的“反恐”形势﹐他们扬言要把所有“宣传极端思想的伊玛目”驱逐出境﹐你是否也受到过冲击﹖
哈姆扎说﹕大多数伊玛目都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对社会渲染的“反恐”不担忧﹐并且在这样的国家宣教﹐都须懂得一些策略。 遭到“驱逐出境”的伊玛目曾经有过﹐据说他们利用清真寺召集了一些不适当的人﹐而且公开对西方社会表示卑视和抨击。 绝大多数伊玛目都知道的圣训是﹐用优美的语言和高雅的行为进行宣教﹐我们不去羞辱不同意见的人﹐对其它宗教从不加以贬低。 我们宗旨是团结穆斯林社会﹐团结社会大众。
记者提问﹕ 在德国的清真寺是否受到国外政府的操纵﹖ 欧洲国家的政府是否干扰清真寺的正常活动﹖
哈扎姆说﹕来自国外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因为任何地方的清真寺都有自主权﹐只遵循《古兰经》和圣训﹐不从国外领取指示。 欧洲政府对民间的活动坚持自由主义原则﹐不干涉教堂或清真寺﹐但是在“9-11事件”之后﹐欧洲的安全和情报机构显然对穆斯林小区加强了监视﹐但是对正常的宗教活动﹐还算不上干涉。
在德国﹐官方对伊玛目在每个主麻聚礼仪式中的卧尔兹有过关心﹐他们要求各清真寺伊玛目都能用德语发表演讲﹐而不要用外语。 他们并不限制清真寺的各种宗教礼仪和活动﹐他们要求更加透明化﹐公开宣教和伊斯兰教育﹐要与国家法律没有抵触。
记者提问﹕穆斯林民众对伊玛目有什么要求﹖ 他们是否希望伊玛目对他们详细指导如何在西方国家保持穆斯林的生活﹖
哈扎姆说﹕这是必然的﹐因为伊斯兰就是指导现实生活﹐脱离了指导现实意义﹐伊斯兰等于死亡的宗教﹐没有了生气。 有些地方的伊玛目﹐十分保守﹐只宣传他们老家的陈旧概念和习俗﹐很不受穆斯林的欢迎。 生活在这个国家﹐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必须帮助穆斯林根据伊斯兰的原则适应新环境。
在欧洲国家宣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从国外招聘来的伊玛目﹐绝不能把家乡一套成规都搬到这里来﹐必须对传统的宣教内容进行修正和改造﹐成为当地穆斯林生活的指南。 伊斯兰的基本原则丝毫不能改动﹐但又必须帮助穆斯林适应和融入德国的社会﹐这是对伊玛目的最大考验。 特别是对新一代的穆斯林﹐对他们已不可能保持祖国家乡的老传统﹐而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他们在学校﹑在街道上﹑在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都与家庭父母完全不同﹐伊玛目必须帮助年青一代达到心理平衡﹐既要保持伊斯兰和穆斯林传统﹐又要融入社会﹐成为真正的德国人。
我们现在的弱点是﹐还没有编辑出版全套德国语文的伊斯兰知识教材﹐对青年一代进行全面教育。 我们只能从少数的德文伊斯兰知识丛书中﹐每次复印几页发给听课的年青人﹐帮助他们对伊斯兰深入了解。 伊斯兰有高度的适应性﹐可以用任何民族的语言来理解﹐适应那里的社会和民族文化。
记者提问﹕你采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适应在德国宣教﹖
哈扎姆说﹕不论什么方法﹐作为伊玛目﹐最根本的知识来源是《古兰经》和圣训﹐因此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认真学习。 把学习的心得和体会﹐转变成德语的表达﹐以便在宣教中发挥作用。 在德国工作过几十年的老前辈的著作是很好的参考数据﹐例如已故的老学者谢赫穆罕默德?哈萨里(祈主福安之)的著作﹐对我们很有帮助。 通过刻苦的学习﹐时刻都在想办法﹐怎样面对现实﹐怎样宣教﹐这是很艰苦的工作。
我们目前还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在欧洲国家穆斯林宣教和教育人才不够﹐面对着很大的年青的人群﹐我们没有能力对他们开展普及伊斯兰的教育。 我们虽然一直重视教育﹐年年都有新人来加强我们的师资力量﹐但还是不能满足要求。
在当代﹐清真寺里的伊玛目不是唯一的宣教者或教育者﹐穆斯林社会应当总动员﹐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功能﹐广泛接触穆斯林青年﹐如伊斯兰书籍﹑穆斯林报刊杂志﹑伊斯兰网站和电视卫星频道。
哈扎姆说﹕ 在传统的清真寺里﹐宣教和伊斯兰教育都偏向于男性化﹐这种现象应当改变﹐即使在穆斯林国家﹐女学者和女阿訇﹐也都很普遍了。 我们在培训规划中不可忽略了对女生的招收和培养﹐她们是穆斯林社会重要的半边天。 男性的阿訇和学者﹐代替不了她们﹐无法进入她们的领域﹐如中年妇女和年青的姑娘们。
记者提问﹕你怎样理解在非穆斯林国家的清真寺功能﹖ 是闭门祈祷还是敞开大门﹖
哈扎姆说﹕在非穆斯林国家﹐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堡垒﹐社会活动中心﹐因为清真寺是穆斯林社会团结和文明的象征。 因此﹐清真寺的首要任务是为当地的穆斯林服务﹐但是﹐不能把清真寺办成大海中的孤岛﹐与社会老死不相往来﹐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清真寺还担当着社会文化桥梁的作用﹐代表穆斯林与社会广泛交流和沟通。 在德国的穆斯林﹐未来发展的唯一方向是融入这个社会﹐那么﹐清真寺就应当扮演这个领头的角色﹐在对外开放中﹐做出融入社会的榜样。
(阿里编译自Imams in Grtmany﹕A Live Scenario) 如今穆斯林在欧洲的人口迅速增长﹐尤其在传统意义的“西欧”国家﹐那里的许多城市出现文化现象不同的穆斯林小区﹐其中必有清真寺。 清真寺中必有伊玛目﹐根据伊斯兰历史传统﹐他是穆斯林小区的精神领袖。 伊玛目必须是一位伊斯兰学识很深的人﹐并且道德品行高尚﹐为人师表﹐他除了领导礼拜和寺内教务﹐还应根据教法原则指导穆斯林小区事务。
在欧洲﹐伊玛目的职务很不容易﹐因为伊斯兰与欧洲文化有历史性差别﹐传统习惯迥然不同﹐思想理念也相去甚远。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穆斯林必须适应欧洲人的社会﹐但又不许可违背伊斯兰基本原则﹐并且每个欧洲国家都有敌视伊斯兰的传统势力。 《伊斯兰在线》网站专设了“欧洲穆斯林专页”﹐出于对欧洲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兄弟姐妹们的关心﹐也必然对欧洲清真寺中担负主导使命的伊玛目特别关注。 我们计划对各国伊玛目进行采访﹐向他们提出一些一般化的问题﹐要求他们谈谈个人体会﹐如他为什么要选择在欧洲当伊玛目﹖ 他对穆斯林社会有多大影响﹖ 他是否受过在欧洲工作的专门训练﹖ 是否具备适应艰难环境的思想条件﹖
今天我们采访的一位伊玛目﹐哈姆扎?苏巴希克。 他是波斯尼亚人﹐在德国斯图加特清真寺担任伊玛目。 他在采访中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和在工作中的体验。
记者提问﹕你对在欧洲担任伊玛目生活条件感觉怎样﹖
哈姆扎说﹕很艰苦﹐因为在德国﹐同在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国家没有正式承认伊斯兰是合法宗教﹐清真寺只是以民俗传统的地位存在。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许多事很难办﹐例如宣教的使命和清真寺的社会职能。
以伊玛目的生活待遇为例﹐不能同基督教牧师相比﹐伊玛目所得到的政府公共服务津贴非常微小﹐而且必须以合法公民身份为条件。 穆斯林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依靠民众捐款和伊斯兰组织补助﹐生活都不富裕。
此外﹐政府对清真寺中任职的伊玛目﹐不闻不问﹐似乎与他们无关。 最近首都柏林市政府感觉到清真寺对穆斯林小区的影响﹐因此提出要对伊玛目办德国文化培训班﹐要求他们配合政府工作﹐协调社会关系。 政府同柏林伊玛目协会合作﹐目标是对伊玛目进行德国社会知识教育。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他们承认了伊玛目的社会影响﹐而且开展文化沟通﹐希望推广到全国。
记者提问﹕ 你是怎样成为伊玛目的﹖ 你为穆斯林小区做过哪些工作﹖
哈姆扎说﹕我从艾资哈尔大学伊斯兰基础系毕业之后﹐就回到了我的家乡﹐波黑共和国。 在那里担任了几年伊玛目﹐因为德国穆斯林的需要﹐被派遣到此担任这座清真寺的伊玛目。
在1980年代的时候﹐波黑的穆斯林大量移民到德国来打工﹐萨拉热窝穆斯林协会经常受到求助的呼吁﹐要求从波斯尼亚选派伊玛目来﹐为在德国的波黑穆斯林宗教生活服务。 斯图加特是德国重工业区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这里的波黑劳工特别集中﹐因此我被选派到这里来了。 我来到德国之后﹐就努力寻找在德国各地工作和居住的波黑穆斯林﹐甚至挨家挨户去访问。
生活在德国的穆斯林很团结﹐感赞真主相助﹐大家捐款和共同集资在斯图加特市中心购买了一处地皮﹐建造了这座伊斯兰文化中心。 有了清真寺﹐穆斯林就有了活动的场所﹐不但每个主麻举行聚礼﹐而且每周办起了定期的伊斯兰学习班﹐周末来学习的人最多﹐有成人班﹐也有儿童班﹐大多数穆斯林都显示了学习伊斯兰的热情。 清真寺属于大家﹐穆斯林不分种族﹐学习伊斯兰也没有民族的区别﹐支持清真寺的人哪个民族都有﹐除了波黑人﹐也有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非洲人和德国穆斯林。 人越来越多﹐赞助和捐款也快速增加了﹐我们不断扩建了清真寺(伊斯兰文化中心)﹐而且经常举办各种穆斯林文化活动。
记者提问﹕你怎样面对欧洲社会的“反恐”形势﹐他们扬言要把所有“宣传极端思想的伊玛目”驱逐出境﹐你是否也受到过冲击﹖
哈姆扎说﹕大多数伊玛目都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对社会渲染的“反恐”不担忧﹐并且在这样的国家宣教﹐都须懂得一些策略。 遭到“驱逐出境”的伊玛目曾经有过﹐据说他们利用清真寺召集了一些不适当的人﹐而且公开对西方社会表示卑视和抨击。 绝大多数伊玛目都知道的圣训是﹐用优美的语言和高雅的行为进行宣教﹐我们不去羞辱不同意见的人﹐对其它宗教从不加以贬低。 我们宗旨是团结穆斯林社会﹐团结社会大众。
记者提问﹕ 在德国的清真寺是否受到国外政府的操纵﹖ 欧洲国家的政府是否干扰清真寺的正常活动﹖
哈扎姆说﹕来自国外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因为任何地方的清真寺都有自主权﹐只遵循《古兰经》和圣训﹐不从国外领取指示。 欧洲政府对民间的活动坚持自由主义原则﹐不干涉教堂或清真寺﹐但是在“9-11事件”之后﹐欧洲的安全和情报机构显然对穆斯林小区加强了监视﹐但是对正常的宗教活动﹐还算不上干涉。
在德国﹐官方对伊玛目在每个主麻聚礼仪式中的卧尔兹有过关心﹐他们要求各清真寺伊玛目都能用德语发表演讲﹐而不要用外语。 他们并不限制清真寺的各种宗教礼仪和活动﹐他们要求更加透明化﹐公开宣教和伊斯兰教育﹐要与国家法律没有抵触。
记者提问﹕穆斯林民众对伊玛目有什么要求﹖ 他们是否希望伊玛目对他们详细指导如何在西方国家保持穆斯林的生活﹖
哈扎姆说﹕这是必然的﹐因为伊斯兰就是指导现实生活﹐脱离了指导现实意义﹐伊斯兰等于死亡的宗教﹐没有了生气。 有些地方的伊玛目﹐十分保守﹐只宣传他们老家的陈旧概念和习俗﹐很不受穆斯林的欢迎。 生活在这个国家﹐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必须帮助穆斯林根据伊斯兰的原则适应新环境。
在欧洲国家宣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从国外招聘来的伊玛目﹐绝不能把家乡一套成规都搬到这里来﹐必须对传统的宣教内容进行修正和改造﹐成为当地穆斯林生活的指南。 伊斯兰的基本原则丝毫不能改动﹐但又必须帮助穆斯林适应和融入德国的社会﹐这是对伊玛目的最大考验。 特别是对新一代的穆斯林﹐对他们已不可能保持祖国家乡的老传统﹐而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他们在学校﹑在街道上﹑在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都与家庭父母完全不同﹐伊玛目必须帮助年青一代达到心理平衡﹐既要保持伊斯兰和穆斯林传统﹐又要融入社会﹐成为真正的德国人。
我们现在的弱点是﹐还没有编辑出版全套德国语文的伊斯兰知识教材﹐对青年一代进行全面教育。 我们只能从少数的德文伊斯兰知识丛书中﹐每次复印几页发给听课的年青人﹐帮助他们对伊斯兰深入了解。 伊斯兰有高度的适应性﹐可以用任何民族的语言来理解﹐适应那里的社会和民族文化。
记者提问﹕你采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适应在德国宣教﹖
哈扎姆说﹕不论什么方法﹐作为伊玛目﹐最根本的知识来源是《古兰经》和圣训﹐因此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认真学习。 把学习的心得和体会﹐转变成德语的表达﹐以便在宣教中发挥作用。 在德国工作过几十年的老前辈的著作是很好的参考数据﹐例如已故的老学者谢赫穆罕默德?哈萨里(祈主福安之)的著作﹐对我们很有帮助。 通过刻苦的学习﹐时刻都在想办法﹐怎样面对现实﹐怎样宣教﹐这是很艰苦的工作。
我们目前还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在欧洲国家穆斯林宣教和教育人才不够﹐面对着很大的年青的人群﹐我们没有能力对他们开展普及伊斯兰的教育。 我们虽然一直重视教育﹐年年都有新人来加强我们的师资力量﹐但还是不能满足要求。
在当代﹐清真寺里的伊玛目不是唯一的宣教者或教育者﹐穆斯林社会应当总动员﹐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功能﹐广泛接触穆斯林青年﹐如伊斯兰书籍﹑穆斯林报刊杂志﹑伊斯兰网站和电视卫星频道。
记者提问﹕你对培养女性伊玛目有什么看法﹖
哈扎姆说﹕ 在传统的清真寺里﹐宣教和伊斯兰教育都偏向于男性化﹐这种现象应当改变﹐即使在穆斯林国家﹐女学者和女阿訇﹐也都很普遍了。 我们在培训规划中不可忽略了对女生的招收和培养﹐她们是穆斯林社会重要的半边天。 男性的阿訇和学者﹐代替不了她们﹐无法进入她们的领域﹐如中年妇女和年青的姑娘们。
记者提问﹕你怎样理解在非穆斯林国家的清真寺功能﹖ 是闭门祈祷还是敞开大门﹖
哈扎姆说﹕在非穆斯林国家﹐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堡垒﹐社会活动中心﹐因为清真寺是穆斯林社会团结和文明的象征。 因此﹐清真寺的首要任务是为当地的穆斯林服务﹐但是﹐不能把清真寺办成大海中的孤岛﹐与社会老死不相往来﹐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清真寺还担当着社会文化桥梁的作用﹐代表穆斯林与社会广泛交流和沟通。 在德国的穆斯林﹐未来发展的唯一方向是融入这个社会﹐那么﹐清真寺就应当扮演这个领头的角色﹐在对外开放中﹐做出融入社会的榜样。
(阿里编译自Imams in Grtmany﹕A Live Scen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