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穆斯林向缅、泰的迁徙
来源:
时间:2009-11-0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18世纪以后,云南与东南亚邻近国家的的陆路贸易商道所经过的缅甸、老挝、泰国山区,己出现了一些个体经营的回回穆斯林。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被镇压,穆斯林的对外迁徙才形成大规模的浪潮。这次起义始于1856年回回金矿工人反对清当局的斗争,一般认为是受西部“班塔人起义”⑩影响的爆发。事实上,这次起义原本起因于汉人向云南的扩张以及清政府在云南的横征暴敛。斗争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起义领袖杜义秀1857年攻占了滇西亚领大理,并以之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来他打着明代的旗号反对清廷的统治,还根据西方穆斯林的习惯,给自己命名“苏丹•苏莱曼” 起义后不久,杜文秀就在云南成功地组建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穆斯林王国(1857—1873年)。最后清军围攻大理,杜文秀服毒自杀。起义期间的军需和给养,全部依赖商队与东南亚的贸易来补充。随着1873年这个“苏丹政府”的夭折,对外贸易的商道就成了回回士兵和平民为了逃避清兵的反攻例算而外逃的唯一途径。从这时起,大批世居云南的回回开始在缅甸的掸邦和其它地方出现了(13)。“班塔人”移居于缅甸大都是从起义失败开始的,他们的定居点主要是在萨尔温江东岸腊戌东北佤邦的班弄。以后这些“班塔人”又沿萨尔温江河谷地区开辟了其它几个聚居区,值得注意的是靠近腊戌的丹廷,其它如仰光、曼德勒、东枝、八莫,珠宝中心曼库克,掸邦的景栋等大都市也有他们的零星居落,并很快发展到北泰的清荚省(14)。
前文已说明,云南穆斯林的商业贸易与其对北泰山区的不断迁居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情况早在穆斯林起义失败后就已出现。杜 文秀自杀后,部众四散,清廷大举报复,大批回回避于缅甸,比老挝和泰国灭多,一般都被统称为“班塔人”。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回回啸聚山林,骚扰百姓,使老、泰北部不得安宁(15)。与此同时,云南同东南亚贸易的主要商道在杜文秀失败后10年间也受到了这股难民武装的冲击而趋于衰落。
19世纪末叶,云南的思茅和北泰之间就有两条商路。简而言之,一条穿过缅甸国境,另一条通过老挝。前者偏西,由缅甸 经景栋进入泰国的清莱省,抵达湄塞西部;后者靠东,经过老挝的丰沙里省,再向南穿过琅勃拉邦,转向西横过夜功进入泰国的清孔地区。这两条商路上的贸易活动,实际上也是前已描述的云南——东南亚南队运输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商人们还把留人的丝绸转运到北泰地区。
正是这个商业运输网,以及那些在云南起义失败后经缅甸到北泰定居的云南穆斯林,使得19世纪末期颇具特色的霍人小聚居的社会开始在清迈市渊坪区形成,渊坪因云南穆斯林的移后而出名,当地人称那里的穆斯林为“班霍”。由此看来,其它那些类似的霍人聚居区(有的更小一些),差不多也都是这一时期先后建立起来的,尤其是象清迈、难府、清盛和清堪这些地方。农村的霍人也同样如此,由西双版纳(十二勐)迁往清盛东北的云南人在山区从事农耕。
19世纪90年代以后,云南穆斯林在北泰的几个主要都市里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最突出的是在清迈。同时那些各自为政的散居云南穆斯林推动了边远乡村地区的进步与发展。那些生活在城镇的霍人穆斯林,在很大程度上仍同远距离贸易商队保持着联系,又在其它一些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商号。早期定居清迈的霍人居民可以被看做是当地工厂和云南穆斯林的代理商或经纪人—一缅甸方面也要依靠中国穆斯林的这种商业联系(通常属于冒险性质的走私活动),也可以把他们看做是周旋于当地工厂和霍人商队之间的穆斯林中间商,同时他们又是旅店货栈的老板,后来有些还成了穆斯林社区的宗教领袖。据苏瑟普•松森帕萨切说,第一批迁往清迈渊坪区的霍人领袖是一个名叫“琼林”的回回。 “起初,琼林曾随着商队从云南府(今昆明)经掸邦的景栋到过湄塞、南邦、达府、南奔和清迈。在迁往清迈之前,琼林夫妇还忙于进行从清迈西北的湄湛向缅甸的贩运活动。1915年他经暹罗王子的恩准迁进清迈市。”
苏瑟普考证琼林是迁居渊坪的那批商人穆斯林的领袖,而且他们“最初赖以栖身的地方大都是原来云南商人用来卸货和让牲口歇脚的简易房会。”
20世纪的前30年,北泰的霍人穆斯林社区逐渐繁盛起来,并缓慢向外扩展。除了进行商队贸易以外,他们也开始在一些大的都市,特别是清迈、清莱、南奔等地从事各种零售商业,出售水果蔬菜,经营茶庄饭馆,推销各种谷物杂货等等,也从事翡翠交易。
在一些阅历丰富的经纪人的带动下,北泰的清迈及其它几个主要都市的霍人穆斯林,成功地充当了往来于霍人商队和泰国谷地之间的贸易中介,其中一些人已相当富有,琼林就是其中之一。苏瑟普认为,除了经营贸易,琼林还与泰国官方签订合同,承担了以畜力向清迈边远地区运送牛奶的业务;1920年,他又经泰国政府批准,负责采办修建南邦——清迈铁路需要的建筑材料。当铁路修到清迈以后,他又捐赠大约40英亩自己的田产以便于铁路的修建。赠地就在靠近渊坪到清迈车站那一带。考虑到他长期以来与泰国政府合作,并且为公共事业做出过不少贡献,泰国王室嘉奖了他,许其本姓坤,赐名为温略凯,所以后来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坤•琼林•温略凯,很少提及他的本名。直到1964年他93岁高龄归真于赴麦加朝觐途中为止,都是清迈市民公认的富商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