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灯
斋月来临前,埃及首都开罗的大小商店和超市以及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开始悬挂斋灯了,这一习俗源自中世纪,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整个斋月里,造型各异、五颜六色的斋灯齐放光芒,流光溢彩,不但街道被照得亮同白昼,而且也把穆斯林斋月特有的喜庆祥和渲染得淋漓尽致。
斋灯最早出现在伊斯兰教历358年(今年是伊斯兰教历1428年)9月即斋月5日。当时法蒂玛王朝第四代哈里发穆仪兹进入开罗,居民们举着火把和彩灯欢迎他的到来。自那时起彩灯便与斋月联在了一起,斋灯的称谓也由此而生,其功能也从原来的夜间照明器具变为庆祝斋月降临的庆祝和娱乐工具。斋月期间,夜幕降临后,孩子们便手持斋灯穿梭奔跑于大街小巷,向自己的家人或街坊邻居索要糖果和甜点。
尽管关于斋灯的传说五花八门,准确的起源也难考证,但在埃及,斋灯现在确已成为斋月的一个突出特征。埃及传统的斋灯是用薄箔和玻璃制成,里面点上蜡烛,多少年来当地的斋灯式样无变化。斋灯与中国的圆形灯笼不一样,通常是四边形、六角形和菱形的。传统上,独具匠心、工艺精湛的斋灯都是阿拉伯国家自己制造的。近年来,中国制造的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的斋灯以其便宜的价格、优美的外观等优势在埃及大受欢迎,特别是各种动物造型的斋灯,装上电池后,彩灯闪烁,歌声悦耳,能行能走,集照明、音乐、玩具等功能于一身,令孩子们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