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译注》译者的话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古兰经导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古兰经译注》译者的话

来源: 时间:2009-11-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

  《古兰经》是世界文化中有重大影响的图书之一,尤其在语言、文学、法律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故各国均有译本,中译本也有多种。这部约80万字的《译注》,则是根据埃及阿文版《古兰经学》的要求完成的汉文译注本。我以古稀之年的绵力,在翻译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反复推敲,使《古兰经》这一伊斯兰教的大法典让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和了解。

  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力求译注详尽,以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特别使我国各族穆斯林对《古兰经》内容的认识,从而激发广大穆斯林爱国爱教的热情,投身于中华民族振兴的祖国建设事业中去。《译注》的出版,也可提高各族穆斯林的精神素质和文化水平,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还可防止许多不正确的言论流入穆斯林中间,引发不正确的理解和不安定的因素,避免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受到破坏。  

  我1913年生于山东济南,自12岁起就开始在成达师范学校学习阿拉伯文,后随校迁往北平,毕业后被派往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4年,于1936年回国,在成达师范学校担任阿拉伯语的教学工作,一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于1950年担任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教长,于1953年调至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教研室担任讲师、副教授,负责阿拉伯语的教学工作,并曾先后向朝鲜和越南留学生讲授阿拉伯语。一生从事阿拉伯语教学、翻译工作60年,工作中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建国十周年时曾作过周总理的阿拉伯语翻译。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阿拉伯语教材、《阿汉词典》、《汉阿大词典》和《成语词典》的编写工作。1985年,所译着的《伊本.白图泰游记》,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还翻译出版了《衮衣颂新译》和《穆圣传记》等著作。  

  我致力于这部《译注》工作的基础条件,一是翻译工作是在《古兰经学》所规定的原则下进行的。基于我毕生对《古兰经》进行系统研究的积累,翻译时抛开了各种非阿语译本,并对过去译本的不当之处予以纠正,力图使之成为当前最具权威的《古兰经》汉译注释本。二是译注中所依据的注释参考书,都是从多种阿文版本中选出来的,是伊斯兰世界公认的经典著作,有些还是中外清真寺教育的教材,以确实保证译文的质量。三是目前北京大学这一高等学府藏有许多可供参阅的珍本书籍,各种中文和阿拉伯文的工具书也很多,这是翻译《古兰经》一书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四是经过努力,完成译解注文11000条余,尤其对有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一些词语的含义及典故等均有注释。同时,为方便读者,译文中如需要阿拉伯文原词时,都用汉语做了注音。译文还吸取了国内清真寺中许多译语(经堂用语),以尽可能适合各界读者阅读。

  《译注》的出版,不仅有利于《古兰经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各族穆斯林的文化科学素质。

  (一)个人经历  

  那次谈话后,我思绪万千,曾多日失眠。回忆童年时期应着母亲对我抱有的"顿亚上为众求饶,生活中对人公正,教育中培养圣贤"希望,我考入了济南穆家东门清真寺内的私立成达师范学校念经、念书6年。学习期间生活很艰苦,一天能吃上两顿小米稀粥,玉米面饼子和一两根水盐萝卜,就是这些也都是穆斯林大众捐助的,这是我牢记不忘的。毕业后,由于一位捐助者的善意"赛哇布",学校把我和其它三位同学派往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经过4年的学习,我的阿拉伯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深切体会到学阿拉伯文就应当担负传播阿拉伯文的责任。

  1936年回国后在成达师范学校任教,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我跟随学校先到桂林,后又到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是三年解放战争,学校在战乱中挣扎。

  1949年,全国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回民获得了民族平等的待遇,在建国盛典中,我参加了开国典礼,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内心充满了希望。

  成达师范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三长教育",即使受业的学生毕业后能担任回民小学校长、回民群众团体的会长、尤其是能胜任清真寺的教长。就我来说,就应该通过具体实践去检验成达师范学校的教学成果。于是,1950年我出任了上海福佑路清真寺的教长,一任三年。我体会到当时回民自己办的三所师范学校都是成功的,所以我的老师马松亭归真后,学术界人士都称赞他不只是一位大教长,而且是"三长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教育家。我在上海学到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宗教方面的知识。

  1953年,应北京大学之聘,我又回到北京大学担任阿拉伯语教学工作。在北大,我感到大学的教学要求很高,所以必须急起直追,才不致于落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阿拉伯文经书很多,原先设在北京东四清真寺内的"福德图书馆"与之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北大的学术气氛很浓,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

  我在北大的三十年间,所借阅过的阿文书籍,何止万册,而且都是大部头、多种版本的。借阅方便,可以借回家,更有阅览室。至于大部头的阿文字典、各种百科全书,六大圣训集、各种诗集、各种文学巨著,甚至《膳食指南》应有尽有,像是供人采用的鲜果。我在翻译《伊本.白图泰游记》下册时,因有原本及有关元史、蒙古人历史的资料,才顺利译出,付梓出版。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伊斯兰教的道理,应当尽力向穆斯林介绍,尤其是应努力学习、研究、翻译《古兰经》。

  (二)我学习《古兰经》  

  《古兰经》是安拉降给至贵圣人穆罕默德的经典。我家历代信奉伊斯兰教,父母均具有虔诚信仰。母亲像"尔穆兰"的夫人那样,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去为穆斯林服务 。所以,在家境贫穷,子女多人,全家由父亲一人负担生活费用的情况下,也是在安拉的安排下,父母仍然把我送进了济南私立成达师范学校,即念经又念书。那时我12岁。

  1. 《古兰经》光临我的家

  在一个聚礼日里,校长唐柯三,董事穆华亭,老师马松亭,召诸生立殿下,发给每位学生一本装帧庄严、烫着金字的影印《古兰经》,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古兰经》,心里十分高兴。

  聚礼拜后,我立即捧着经跑回了家。父母看到《古兰经》都十分高兴,赶快把堂座中方桌上的东西移去,像往常请阿訇前把清真寺里保存的手写30本的经木盒子放在堂屋的上方一样,把《古兰经》放在正中的最高处,母亲点上了芭兰香,吩咐我说,把你所学的《古兰经》首章念一遍吧,以感谢安拉把《古兰经》送到咱家!

  2. 教我学习《古兰经》的启蒙老师们

  第一位启蒙恩师是济南私立成达师范学校创办人之一的马松亭阿訇。他是北京牛街人,历代是念经人。他幼年时曾跟着国内阿訇们学过阿拉伯文,又跟着当时奥斯曼帝国海里发派来的两位谢赫学习了《古兰经》读法。穿衣挂幛后曾任过许多清真寺的教长。后来应聘到我的家乡济南穆家车门清真寺任教长,创办了成达学校。我是该校第一班的学生。他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也是我引向翻译《古兰经》等经书和阿拉伯文书籍的指路人。

  成达师范学校迁到北平以后,很多有名望的大阿訇如王静斋、李云亭,马善亭等,被请到学校讲课和讲授《古兰经》原文。他们和马松亭给我们学生们所作的讲解,都是根据各种《古兰经》注,用经堂语讲授的。他们都是我的恩师。

  3. 经堂教育的功过

  中国清真寺内的教育,是以学习《古兰经》等"十三本经"为教材的。对《古兰经》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们懂其大意,不求对其诵读,所以当时流行这样的传说:"南京到北京,沙目(即昏礼拜)下来看经"。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搞一辈子阿拉伯文,竟不会用阿拉伯语口语表达。所以我到开罗后,虽说在国内学习过六年阿拉伯语,却是不会用阿拉伯语说话的。这说明了经堂教育虽然起到了维持信仰、民俗的作用,但却没有改进穆斯林的阿拉伯语文化水平,尤其是阿訇们的文化水平。这种情况,今天依然存在,是应该改进的。

  4. 学好阿拉伯语的手段之一就是高声诵读和听念《古兰经》

  我在成达毕业时,已能背诵11卷《古兰经》,在开罗正道会上的一次诵读中,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埃及的穆斯林对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于是我从字母发音学起,学习《古兰经》诵读法,每天晨礼后边诵读、边了解经义,不到一年,安拉打开了我舌头上的"结",能用纯正的阿语表意了。

  另外,要不放过一切向别人学习。如每星期五(主麻日),到清真寺里听那些有名的诵读者诵念《古兰经》。如果在街上遇上丧主为纪念亡人设立的纪念棚,可进去静听有名诵读者的诵念,丧主认为人们的参加,会给亡人们带来吉庆。

  再如某个社团举行某种纪念会,或某个大学举行学术讲演,都是加强听力的好机会。我认为,只要自己处处留心,随时都有学好阿拉伯语的机会。

  5. 还需要什么

  做学术研究,除了下定决心和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外,所必需的就是工具书和数据了。工具书和资料要靠自己搜集和积累。我在埃及学习时,每月的助学金只是两个埃磅,一个埃磅作为生活费用,另一磅作为购置生活用品和书籍的费用。每月下来,如安排不好,则是借贷无门的。尽管这样,我还是省吃俭用,购置了不少的经书,如拉则着的《古兰经注》、《沙米教法》、《麦布苏特教法》、《四家教法集》,以及酥优图着的《古兰经学精研》。

  另外还收集了爱资哈尔大学五年间发行的该校学报等,这些都是在国内很难得的。所以我回到故乡时,带回的阿文书籍,已达五箱。

  (三)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回国后,在母校成达师范学校担任阿拉伯语的教学工作,有时也帮着埃及派来的两位谢赫做些工作,总是离不开阿拉伯语,却也收获不少,俗话说,"教学相长"确是经验之谈。

  解放后,由于社会的变化,更需要学习了,如马列主义、社会进化史等,这是在经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所以必须要学。于是解放初期我就参加了政治学习。学习的领域扩大了,许多事物也逐渐理解了。这是对自己、对民族、对国家都有利的好事。

  1950年,一是由于家庭的困难,二是想验证一下"三长教育"的实际功效,我去上海担任了福佑路清真寺的教长职务,一任就是三年。三年中有机会学到伊斯兰教的教法,大量阅读阿文经书是更好地掌握阿语的主要途径。同时,我还一直在上海市政协办的学习班里学习(后来回北京后,先在怀仁堂学习,后因北大与怀仁堂相距远、北大校内课程有时与政治学习时间撞车,经申请批准转到北大的学习小组里学习)。

  1953年应北大的聘请到东语系担任阿拉伯语教研工作。北大的阿拉伯语教研室,不但为国家培养了青年人才,而且丰富了教师们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阿语和汉语水平。我在校任教30多年,参与培养阿拉伯语人才三千余人。

  翻译,古时称为"通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同一时间里,要考验译者对两种语言方面的知识和素质。我在未下决心翻译《古兰经》之前翻译的著作有二十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大学者安扎里的《优素夫故事中的情海内情》(10万字),伊本·努巴的《讲演集》(6万字),《衮衣颂诗》(赞圣名诗,约5万字),海展迪的《穆罕斯五行诗》(修道者常念的赞圣诗,约4万字),《麦大扎哈》(约3万字),安和里着《天赋论》(约3万字),安扎里晚年所著《修道派著作提要》(约2万字),伊本·阿拉比的名作《修道者必备的条件》(约2万字),哈乃非底的《庶论白俩尼》(教法经,约10万字),阿里·杜雷马和穆斯塔法·艾敏的《简明阿语语法》(6册30万字),穆素特法·西巴尔的《穆圣史中的鉴戒与教训》(约5万字),《德高望重的妇女们》,《伊本·白图泰游记》(50万字)(1),埃及著名作家陶非格·哈克姆的《觉悟归》(散文评论集,10万字)。

  除以上的翻译,我还根据自己多年研读《古兰经》的体会写了一篇研究《古兰经》的论文《对 中二十章之七种译汉比较》(2)(约10万字)。同时参加了北大组织的《中阿字典》、《中阿分类词典》、《中阿大辞典》和《中阿字典》的编写校订工作。

  由以上可知,我在决定翻译《古兰经》之前,就在安拉的安排下,为译经做了不少准备,尤其是对《古兰经学》的反复学习,认为只有按照《古兰经学》的有关规定,才能排除干扰,完成译经的神圣使命。

  (四)按照《古兰经学》办事  

  1.《古兰经学精研》编者简介

  该经的编者是哲俩伦丁·艾布·凡祖里·阿布杜·拉合曼·本·凯玛伦丁·艾布白克·稣优图,简称稣优图

  他说:"学问的种类和它的传播很多很广,它的终点是深沈莫测的海洋,是不可攀登的峻岭。所以,在前人尚未涉足其间的许多门户将被后继的学者相继打开。前人所未编辑的学问,在后来会以更好的装饰被打扮了起来,那就是像圣训术语一样的《古兰经注释学》,这是哲俩伦丁·贝洛根尼所编的,他的作品名叫《学术的从星辰升处的学术升处》,该书经过他的校订和分门别类以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品味,他把该经内容归纳成六大类,对每一类都详为解释。所以伊玛目艾布·赛阿达特·伊本·艾团西尔(3)在他的序言结尾里说:'每桩自发的事,它原是少的,会成为多的;原来是细小的,后来会成为巨大的'。'要知道,这些种类中的任何一种,一个人要究其根源,虽尽毕生之力,也是难做好的……工程是漫长的,受命是短暂的……这是宰尔凯史在其序言中所说的话'。我看过宰尔凯史编着的《古兰经的左证》一书后,衷心欣喜,于是再三地赞颂安拉,加强了我的信心,并决定我的编辑工作,使它成为既高尚、又具有左证,既富有益处、又含有精细研究的作品,我使该经的次序,比《左证》一经的次序不但更好,而且还增加了许多种对应说明的予以说明,使它更为有益,我名之为《古兰经精研》"(4)

  2.《古兰经》注释者应有的志向

  "伊玛姆艾布·(5)塔里布·泰伯雷,在他的经注序言中谈到经注者们应具有的资格时说:"要知道其条件,首要的是志向正确和遵守宗教的法规,所以凡是人们对他的宗教操守怀疑的人,人们对尘世的事务,既不相信他,则在宗教方面怎会让人相信呢;既不在传述某位学者的情况来取得信任,又怎能在他传播安拉的机密时会受到人们的相信呢?这是由于他免不了在私心的支持下,有宣传异端学说之嫌,正如反宿命论派之所为……'《古兰经》注释者,应当依据来自圣人及他的弟子们和再传弟子所传达的穆圣时经文的解释。要避免一切新生异端。"(6)

  这是我译经的志向。

  3.《古兰经》注释者

  圣门一传弟子中以注释《古兰经》闻名的是十人,即四大海里发和伊本·买斯欧德、伊本·安巴斯、吴板由·本·凯尔卜、宰德·萨毕特、艾布·穆萨·艾史阿勒、阿布顿拉·本·朱贝尔。

  四大海里发中,传述圣训注释经义的是阿里·本·艾布·塔里布。其它三位所传的注释是很少的,其原因是逝世较早。如艾布·伯克尔,由他传的圣训注释,不超过十条,而阿里则传述了很多,所以有人传说阿里在一次讲话时说:"你们可以问我,以安拉发誓,只要你们问我什么,我都会告诉你们的。你们可以问我有关安拉的经典,以安拉发誓,任何一节启示我都知道它是黑夜下降的,或是白天下降的,抑或是在平原、或是在山上下降的。"

  据传伊本·买斯欧德曾说过:"《古兰经》是按照七个字下降的,每个字都有表面和内里的(意义)。"

  据伊本·哲雷尔传说:"他(指伊本·买斯欧德)说:'指着除他以外再没有主的安拉发誓,安拉的经典中只要有一节下降,我都知道那是在那里下降的和为谁而下降的,如果我知道某地某人比我更知道古兰经的,只要骆驼能到的地方,我都去见他。'"

  至于伊本·安巴斯,他是穆圣为他祈求安拉时曾说:"求你使他通晓教门和授他以注释的《古兰经》通。"

  据穆扎习德传说:"伊本·安巴斯说:'安拉的使者对我说,你这位古兰经通真好哇!'(7)

  我认为除了穆圣和穆圣的这十位圣门弟子及他的再传弟子外,只能根据穆圣《古兰经》经义进行注释,也就是说,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应该贸然从事的。

  4.《古兰经》的注释和翻译者应具备德知识

  《古兰经》原文是阿拉伯文,要想正确理解经义,就必须对经文相关的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用汉语进行翻译,经过两种语言文辞德恰当对照,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否则,不但无益,反而遗害无穷。

  所以《古兰经学精研》为此作了详细说明。编著者稣优图引证《古兰经学的左证》上的话说:"对于想学习《古兰经》注释者,要有一些依据,最重要的有四:第一是来自穆圣德传述,这是教师型的依据,但要对那些软弱的或伪造的提高警惕,因伪造的很多。"艾哈默德说:"三种经书是没有根基的,战地传说、战史诗歌和《古兰经》的注释。"第二是要以圣门弟子的话为依据,因为他们的解释等于传述系统中缺少一位传述者的圣训。第三是以文字的一般意义作为依据,因《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下降的……所以马立克说:"只要有人告诉我,某个人不懂阿文的人竟在注释《古兰经》时,我便认为那是天大的祸害。"第四是根据经文的语文含义加以注释,减少教法的份量,这正是穆圣为伊本·安巴斯所祈求的。穆圣曾为伊本·安巴斯祈求说:"哎,我的主哇,求你使他通晓宗教吧!求你教给他注释吧"!(8)

  有人说,凡具备经注者所必需的十五项学问,方可对《古兰经》加以注释:第一项是阿拉伯语文,因只有懂得它,才能在一定场合中认识单词的解释和含意。所以穆札习德说:一位归信安拉和后世的人,在他不懂阿拉伯人各种语言的情况下,对《古兰经》的事妄自发言是非法的。"伊玛姆·马立克就此种情况说:"那种人,只了解其中的一点是不够的,因一个此或许含有两个意义,如所知的仅为一个,实际上所要的意义却是另外一个。"

  第二项是阿拉伯文语法,因为文字的含意是因词格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他须懂得语法。艾布·欧贝代曾提到哈桑被问到的问题,即一个人学习阿语是为了获得发言良好,朗读正确。哈桑回答说:"很好,让他学阿文吧!一个人读到一节启示,而只记住文字的表面,会因而伤亡的。"

  第三项是要懂得词变,因借词变可懂得词是定格的,或是变格的。伊本·法尔斯曾说:"凡未学过词变得,则失掉大多学问,如果发现一个不清楚的词,只有按照词变的模型背诵一下,就会找到它的词根,从而就会懂得它的含义。"

  第四项是名词的派生,因为一个名词如果是从两个不同词条来的,由于两个词的不同来源词所派生的同样的一个名词,像"麦西哈"一词,查到其词就可知道"麦西哈"一词是表示什么含义了。

  第五项至第七项是阿拉伯语修辞学的三个部分,依次是词意修辞、选词修辞 、美化用词修辞。这三种统称之谓"白俩艾",是经注释者的主要支柱,必须重视。是研究经文所必需的。

  第八项是《诵读学》,是说明怎样朗读《古兰经》的原文和用各种读法分辨出最正确含义的学问。

  第九项是宗教原理,即用一节启示的表面含义证明不可用于安拉的学问。所以宗教原理学者,对此加以解释,引证出哪些是不可用于安拉的,哪些应当或可用于安拉的。

  第十项是教法原理,即据此而引证出和研究出一切教法法规的。  

  第十一项是《古兰经》降示和故事的原因,因为根据降示原因,可以知道启示的确切意义。

  第十二项是废除和被废除的经文,借此可以认识严密经文的含义。

  第十三项是要懂得那些对概括和朦胧的经文加以说明的有关圣训的了解。

  第十四项是要懂得教法的规定。

  第十五项是要有天赋的才能。

  天赋才能也是圣训中所说的:"凡照其所知而行者,安拉使他知其所未学的。"伊本.艾布.杜诺亚说:"《古兰经》的学问,及由它而探讨出来的,是无边无沿的大海。"他又说:"这些学问,它就像是经注作者的工具,只有取得这些的人,才是经文的注释者,凡不依此而妄自对经文进行注释者,那就是被禁止的以一人之见对经文进行的注释。"(9)

  由以上对《古兰经》经义注释工作者的要求看,对译注者除了上述十五点有关阿文的要求外,还应该具备相对上述十五条的相关知识,才有资格进行译注工作。我国历代穆斯林学者们深知这一共作的艰巨,又因缺乏参考书,所以不敢进行,这是应该谅解的。祈求安拉饶恕他们吧!

  (五)选用《古兰经注释》中最好的注视范本  

  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决心,在开始译经工作之际,应该选定《古兰经注释》范本,才有所依据,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古兰经》的注释是很多的,我在经过思考以后,决定选用《泰伯雷注释》、《贝达威注释》、《奈赛菲注释》和《两哲俩伦丁注释》四种《古兰经注释》作为译经的范本。

  穆斯林最重视的注释经文,莫过于《泰伯雷注释》,所以稣优图所著的《古兰经学精研》下卷里说:"伊本·哲雷勒·泰伯雷所著的《古兰经注释》是《注释》中最宏伟、品位最高的《注释》。"《泰伯雷注释》共30卷,三卷合订一册,共十大册。

  《贝达威注释》是一部中型的作品,共分5册,上卷为1、2册,下卷为3、4、5册。该《注释》是国内外穆斯林经堂教育中的重要《古兰经》教材,在我国西北经堂教学中很受重视,在国际上,也受到各国穆斯林的重视,如开罗爱资哈尔大学的最高学会,把这一"注释"定为该大学九年级学生学习《古兰经注释》的必修教材。

  《奈赛菲注释》的著者耐赛菲,全名是哈菲祖丁·艾布·哈赖卡特,1232年生于耐赛夫,曾就学于许多谢赫,曾旅居巴格达城,逝于1310年。他是一位认主学学者、《古兰经》注释者,又是哈奈非派的教法学家。着有《教法原理指南》一书,他在该书中总结了哈奈非教法学派的原理,并在《揭示奥秘》的一书中加以阐述。他按照耐智门丁·耐赛菲的方式着有《信仰》一书。他最后的作品是对降示和对注释实况了解的《古兰经》注释。这是一部中长的作品,谈到了《古兰经》中的语法、读法及经中有关修辞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他都是依照正统派和多数人的见解写的(10)。我所以选择这部《注释》作为依据,一是耐赛菲是教法中的哈奈非派,这不但符合伊斯兰多数地区的穆斯林们,尤其是中国穆斯林全是哈耐非派,这是适合我国情况的。二是我国穆斯林发现该《经注》有许多独到之处,如解释"尔朱尼"时把新月的细小弯曲描写得极似纤细的弯曲海藻茎状。再如解释"普慈主升高在他的阿尔史"时,都是依照穆圣一传弟子、穆圣的妻温穆·赛赖麦和伊玛目·马立克的传述解释的。耐赛菲的这部经注,历代学者们对它都有微辞,所以我没有把它作为主要依据,只作为参考。

  《两哲俩伦丁的注释》,这是一部初学《古兰经》者的必读注释,在伊斯兰世界家喻户晓。这部经注是由两位名叫哲俩伦丁的学者完成的,一位名叫哲俩伦丁·穆罕默德·本·艾哈麦德·麦汗里,他从《古兰经》第二章起,注释到《古兰经》第十二章的一部分,后来由著名的学者哲俩伦丁·阿布杜·赖哈曼·本·艾布白克·稣优图,按照前面的风格补齐了全部《古兰经》的注释,故称作《两哲俩伦丁的注释》。两位哲俩伦丁的注释,贝鲁特的版本不如印度德里的版本好,印度版本除了保持两位作者的先后次序(即前者未注释的《古兰经》首章,由后者注释后放在经尾)外,还增加了对注释的说明,这是很难得的。

  另外还有一些作为参考的《古兰经》注释:一是《麦法提侯·额布》,意为《未见之钥》,以《大注释》出名,是伊玛目·法赫伦丁·伊本·堆亚翁丁·欧麦尔·拉则编着的。这部注释,在伊斯兰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是很受阿訇们重视的,但由于其中谈到认主学的话过多,以致有人对该注释持不同意见。所以我把该《注释》当做重要参考。二是《敖祖哈·台法西尔》即《简明注释》,其编者是穆罕默德·阿布杜·赖推夫。是一部简易而重要的读物。三是《甩夫吾图·台法西尔》,意为《注释菁华》,是沙特学者刷布尼编着的,编著者对每节经文都从词法、语法和修辞学等方面,向读者提供说明,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是较好的《注释》教材,所以我时常参考它。

  (六)其它工具书和参考书  

  1.圣训书:《布哈雷圣训集》,《穆斯林圣训集》,《圣训珠玑》,《清廉人士的花园》等。

  2.穆圣史书:《努尔·耶给尼》,校订本《伊本·习沙月穆圣史》,《伊斯兰民族史讲座》(穆圣史部分)。

  3.教法书:首推《麦布稣图》译名是《教法总汇,》这是哈耐非教法学派的主要参考,全书共30册,分订为10卷.其次是《沙米教法》,也是哈耐非教法学派的重要巨著.再就是《四家教法学派总汇》,这是一部介绍四大教法学派对教法某项条文作出不同规定的圣书,已在开罗出版了三大卷,是应该知道和参考的。

  4.工具书:

  甲、阿语工具书:

  (1)《艾洛·穆尔哲姆·洛吾习图》,意为《中型字典》,上、下两册。

  (2)《艾洛·卡姆斯·穆赫图》,意为《辞详》,上、下两卷,每卷两册。

  (3)《扪即得》,全书一厚册。

  乙、阿语、汉语词典:

  (1)《中阿新字典》,系王静斋阿訇由阿文编译的。

  (2)《阿拉伯语汉语词典》,系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教研室编。

  (3)《汉语阿拉伯语词典》,系北京大学阿拉伯语教研室编。

  丙、汉语词典:

  (1)《新华字典》(1979年修订重排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现代汉语词典》,中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编。

  丁、百科全书等:

  (1)《毛稣阿·阿拉比叶·穆彦赛赖》,意为《阿语简易百科》,埃及开罗出版。

  (2)《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编。

  (3)《米素巴哈·伊赫瓦尼》(弟兄们的明灯),是《古兰经》章节索引。

  (4)《回历纲要》,马坚编译,北京大学出版部印行。

  (七)奉献于世的两项成果  

  感谢安拉襄助以及各方面的支持,《译注》和《译经偶拾》经过十个春秋已经定稿了。

  之所以题名为《译注》,这不但是根据《古兰经学》办事,也是依据自己的阿、汉语文水平,实事求是的去实践,绝不是择轻就易。我已86岁了,加上多种疾病缠身,在阿文方面缺乏助手,孩子们的帮助又限于汉语方面,所以译经工作对我来说是迫不及待、困难重重。知感主!译经工作已经完成,这是可以告慰的。

  《译注》80多万字,经文与注释分列。注释词条11000多条,全部是从各种"注释"本上选择的,我不敢妄加注释。一部分是从各种参考书上摘取后注解的,以"译者"署名与所译注释加以区别。

  译注过程中,尽量使用我国清真寺经堂用语,并加以说明。也注意为以后制定"勘误表"积累材料,为搞好"勘误表"工作创造条件。

  在译经过程中,有许多热心的青年阿訇表示愿意帮助,也有不少忠实的多斯蒂们,在拜后祈祷和赠笔、揭纸,都成了推动工作的动力。甚至有的"多斯蒂"用"激将法"使我下决心负担起这一任务,都是对我的帮助。所以我以完成工作答谢他们。

  《译经偶拾》即《勘误表》,是在《古兰经》汉译过程中参照已经出版的《古兰经》汉译本,根据《古兰经》的原文或注文提出来的一些见解,只选了其中的三十条,近10万字,是供参考的。

  总之译经工作是一件大事,任何一个人即使有了注释者的条件也会有失误的,何况其它······呢?本《译注》虽然参照了上述多种权威性的经典,但翻译中仍难免有不足,甚至是错误,还望读者指正。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交往日渐增多,期望有更多新版本《古兰经》注释引进,盼望国内有更多《古兰经》新译本出现。

  我仍希望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尽快成立"《古兰经》译注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依照《古兰经学》的规定开展译经工作。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穆斯林信仰者众多,作好译经工作,对提高广大穆民的素质,加强民族团结,无疑是一件善事。

  附注:

  (1)原著者是西非人士,曾游历了亚、非许多地方,元朝末年到过我国的汗巴里(今北京)。后来又到中非一带游历,回到丹吉尔故乡后,由他口述,伊本·朱赞记录,完成了这部当时闻名世界的游历巨著。汉译本在图书展示会上露面,广州发行的十九集电视片《中国瓷器》每集片首上,都列着张星烺 先生的《中西交通史资料》和《伊本·白图泰游记》的汉译本的封面图,可见,伊本·白图泰游记的价值。

  敬爱的周总理北非之行时,在摩洛哥会见了哈桑,哈桑谈到中摩友谊是悠久的,便提起这一游记。当时周总理对随从人员说,应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译成汉语出版印行。

  另据许多友人告知,学术界对《游记》的汉译本,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些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希望再版。

  (2)1995年初,埃及爱国·舍姆丝大学的一位女博士,为研究我国内已发行的《古兰经》(进行"洞穴"章的比较研究),来我家访问,除把马坚、王静斋的译本给她一本外,我觉得我写的比较论文或许对她有些帮助,便给她供参考。

  (3)他是伊本·艾布哈桑阿里(1160-1234年),一位历史学者,阿文翻译家,着有《历史大全》和《圣徒史》见《阿文简易百科全书》第9页。--译者。

  (4)原文见该经作者所作的序言。

  (5)……塔里布…… ,应是"贾凡尔"--译者。

  (6)见《古兰经学精研》下卷,第176页。

  (7)以上引自《古兰经学精研》下卷,第187-190页。

  (8)以上见《古兰经学精研》下卷,第176-179页,摘译

  (9)原文见《古兰经学精研》下卷,第180-181页,

  (10)见《阿文简易百科全书》,第1833页。

  1998.03.30抄完

  1998.08.01校完

  1999.07.23再校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