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节的习俗
来源:
时间:2009-11-1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宰牲节,顾名思义宰牲,成了这一节日的重要功课之一。去朝觐的人宰牲,不去朝觐在家里的人有条件的也要宰牲,而且每年每人一只。宰牲的时间是教历12月10、11、12这三天内均可。按要求一人拿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也可。最好是肥而美的黑头白羊,其次是黄色、古铜色、棕色、斑白色和黑色。不需要给屠宰者费用,剥下的皮不能卖掉。宰得后将肉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出散贫穷的人,一份馈赠亲友。因为安拉并不需要这些牲畜的肉。如《古兰经》说:“它们的肉和血绝达不到真主,而你们的虔诚可能达到他”。
节前,伊斯兰民族打扫庭院,制作节日食品,如油香、馓子等各种油炸果子。
节日拂晓人们起床沐浴,燃香。然后衣冠严整地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去时还在沿途诵经赞主。穆斯林们齐集清真寺后,由阿匐或教长率领步入礼拜大殿,会礼时面向圣地麦加方向鞠躬、叩拜,阿匐宣讲“瓦尔兹”(教义),最后,大家相互拜会道萨拉姆。
会礼毕,有的游坟扫墓,诵经祈祷,缅怀先人;有的如维吾尔族还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有的如牧区的哈萨克族则进行叼羊、赛马、摔跤、姑娘追等活动;悉行宰牲仪式:凡家境好一点的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或骆驼。所宰牲畜必须头角端正、体窍完整、健壮,没有任何缺陷。经挑选的宰牲若是幼畜,羊羔一般须满二岁,牛犊、骆驼羔一般须满三岁。宰牲时其主人必须在场,并由阿訇念“清真言”。所宰之肉分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亲友邻居,招待客人;一份济贫施舍。如今随着生活的普遍提高,“施舍”趋于淡化,但是,对来家里拜年的客人,仍然热情款待,端出大块的清炖羊肉请客人吃。
宰牲典礼结束后,开始访亲问友,馈赠油香,主人按照传统礼节,摆出宴席,同食牛羊肉、糕点和瓜果等。
节日期间首先要给长辈拜年。寺里敲“纳格拉”(维吾尔族打击乐器),吹唢呐,唱跳舞。过节时,人闪还互相登门贺节,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维吾尔民间的拜节,是维吾尔族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