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回族姓氏及家谱考略(五)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钩沉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山东省回族姓氏及家谱考略(五)

来源:济南穆斯林 时间:2009-11-1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山东省回族姓氏及家谱考略(五)

——山东省回族杨氏谱序谱碑考(下)

◆伊牧之

 

  4、碑文中几点特殊之处

  1)碑首的题名,一般均为“流芳”或“万世留芳”之类,而这方碑铭却在碑首上竖写“孝思维则”四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姓族人应以杨公为典范,以“孝思”为家族的道德准则。可见“孝”这方碑铭的中心和主题。

  2)生卒年月很清楚,由此可知杨公为清嘉庆至同治年间人,其出生年月为公元1796年,至今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样丁杨村杨氏近二百年的历史应该是清楚的,再向前推三世(恒辈)的话,那么丁杨村的杨氏在该村居留起码在300年以上,应在1696年前即康雍时期了。

  3)碑上有经文和泰思迷。这是这方碑的一种重大的特色,与教门联系紧密,我们有些回族碑文甚至一点点教门的踪迹也不显露,不仅经文,正文中甚至连一点教门的意思都不露。若说是一篇汉族碑记,也不为过。而这篇经文记录在碑阴上部,今把全文译录于后。

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一切权利唯归于他,一切赞颂唯归于他,他掌握生死。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1123-4

  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318

  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319

  你说:真主啊,国权的主啊!你要把国家赏赐谁,就赏赐谁;你要把国权从谁手中夺去,就从谁手中夺去;你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福利只由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326

  主啊,求你赐福给穆罕默德及其家眷门徒吧!

  另外碑阴的碑帽(碑首)上还有三段经文(阿文),其汉译内容如下:

  ①川流不息的施舍。

  ②善良的语言。

  ③长川(经常)的赞念。

  4)碑文中的家族世系记录。

  在碑阴经文的下面,碑作者记录了杨氏世系表。

  这个世系表有如下五点需要考辨的。

  ①一世“己仁”二字不清,是否是杨氏有小营迁来的第一代,待考。

  ②二世兄弟二人,三世兄弟三人,谁与谁是嫡系父子不甚清晰。恒公为学武之子的可能性较大。三世中“快”公(可能是老三)快字与否,也不一定。

  ③四世有“勤”“俭”二公,“勤”为谁之子并不清楚,四世中应为“福、禄、祯、祥”排列,福为长子“福、祯、祥”为谁之子也不甚明白。

  ④根据此碑文应为“恒—俭—元禄—辉成、辉远”直系,是十分明确的。

  杨公后人的记录也很详细。

  ⑤从辉成公上溯至恒公为四代,碑文中说“数世至恒”,再从恒公上溯至“己仁”公仅两代与“数代”不符,数代一词至少五代,“己仁”公上还应有三代——这是说杨氏从小营村迁来丁杨村的时代。

  5)碑文阴面还有一段记叙。

  “杨氏谱系失于明季兵燹,今即可考者录本文于左。”

  这里有两点是明确的,杨氏谱于明末战乱时丢失,这是其一,第二,在清同治年间,只能追溯到“己仁”公,再以上已无从考。

  6)碑文的撰写人

  丁玉全据说是大路村人,他是杨辉成的姻亲(儿女亲家)。他于同治五年曾为大路清真寺撰写过“完志碑”——实际上是为其族兄丁玉良撰,在济阳“丁氏族谱”中有记载:“丁玉全,清代武官,字完璧,山东济阳人,文庠生。附贡援例候选训导,河南军功,赏六品顶戴,享年八十岁。”

  四、关于杨氏谱史几个疑点的考辨

  杨氏谱史资料贫乏,仅从杨公碑记录,给我们一些历史的真实,也有许多疑窦,难以解释,今就下述几个方面加以考证。

  1)碑文中辈字与小营村杨氏辈字的属别

  丁杨村杨姓自小营村迁来,已是不争的史实,除口传外有杨公碑为证:碑文曰“世居邑西小营,后徙杨家村。”而今小营村杨氏与丁杨村杨氏辈字并不全同。

  小营村辈字:

  明、凤、承、泰、云、教、化、振、万、方。

  丁杨村辈字:

  元、辉、国、永、云、教、化、振、万、方。

  关于两对辈序字的不同,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①由于至今未见小营村杨氏族谱,详情不知,据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小营辈字从“明”字辈始十字,应是丁杨村杨氏支迁出后确立的,丁杨村杨姓前四辈,或前八辈未用小营辈字,永(泰)辈后,才归宗小营。

  ②丁杨村在“元”字辈前还有四代(见碑文)“己仁—学—恒—俭”,估计从“己仁”公时杨姓从小营迁出。

  ③“己仁”公为何不用小营辈字,原因不可考,也不必深究。不过“恒”“俭”二公都无辈字可言,单从这一点就可能他们对辈字并不十分重视,家贫大概是主要原因。

  2)关于杨氏迁入丁杨村的年代考

  如上文所言“辉成”公生活在嘉庆道光间,约为17961863间,折其中为1826年的话,那么以二十五年为一代计“己仁”公应为1726年左右人,即康雍年间。如果按碑文“世居邑西小营,后徙杨家庄(在丁家庄东)数世至恒”的记载,己仁公至“恒”仅三世,中间隔着一个“学文”“学武”公,“己仁”为“恒”的祖父,与“数世”一词不符。一般数世约在五代以上,上面还应有两代,那么应再上推50年,即杨氏迁丁杨村应在1650年间,那就是清康熙年间,看来合理一点。

  3)杨氏迁入时间应为康熙甚或雍正朝为妥

  因杨公碑阴有“杨氏谱系失于明季兵燹”的记载,说明“明季”,即明代晚年杨氏还未到丁杨,又据称丁杨村原为丁姓张姓表兄弟二人始迁于此,而“丁氏族谱”民国三十一年序中记载丁姓“于明末复自孟村迁居山东济南府济阳县城西南四十二里之丁家庄及大路庄”。杨姓迁来晚于丁姓,那么杨氏迁徙时间绝不会在明末以前,也即绝不会早到1628年,应在顺治、康熙年间为妥。明末为1628,国家战乱未休,丁姓迁来建庄,繁衍至少30年至50,丁家庄才成气候。杨姓迁来,傍丁庄而后,应在1650年后,即1678年左右,康雍时间为妥。1650-1678年中间有近30年的误差,也仅作推断而已,杨氏迁丁杨村时间应在清康雍年间,“己仁”公父辈或祖辈迁来,丁杨村杨姓应以“己仁”公为三世祖或一世祖均可说得过去。

  五、丁杨村杨氏世系图表

  根据杨公碑杨世谱系“己仁”公为杨姓(丁杨村)一世,二世有学文、学武二人,三世为快、岱、恒三人,四世为勤、俭二人,五世有福、禄、祯、祥四人,今知五世元禄为四世俭之子,其他三人不知所宗,今将福、祯、祥三支五世至八世世系表列于后:

  表一:

  五世二支元禄支,为杨公辉成之嫡宗,其五世至十三世(元、辉、国、永、云、教、化、振、万)世系如下(见表二):

 

  丁杨村杨姓是从小营村迁来,那么小营村有否杨氏谱牒呢?小营历史上是一个贫困的回族小村,村内几乎有1/2人口流落到东北安家立业,近日我调查了小营村情况,小营村约300多人,其中金姓20多户,杨姓20多户还有六七户是钦天监杨姓(大营村迁来),村内无杨姓谱牒,七十岁以上老人只知“明凤承泰云”等十字辈字,其他一概不知。惜哉!杨氏先人,他们未给后人留下只言片语。因之,我们只有依靠这方“处士杨公碑文”来推断杨氏族谱了。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推断明中叶杨姓已在小营落户,明季兵乱,旧谱已毁,杨氏生活无着,大多去东北谋生,其中一支于清康熙年间迁徙丁杨村。悲哉!我回族先人因生活颠沛,无人修谱续谱,又因贫困而无文化,至今连口传之资料均无一点存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活不能温饱何谈其他。我们的回族先人在旧社会,贫困潦倒,此苦此难,真是难以言表,因之我们回族后人更应急起直追,发展经济,重视文化,创造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有文化,有道德的一代新人。

  我为丁杨回族杨姓,在我的耄耋之年,尽到我的心意写了这点东西,为其家族作此考证,也只能如此而已。此文的写成,承蒙小营村白国春阿訇、杨教芳乡老、丁杨村杨法德阿訇、杨教廉、杨化堂乡老、多斯蒂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谢过。

  愿真主赐福他们,赐福杨姓族人兴旺发达。阿敏。

  六、结束语

  从上述三个杨氏宗谱来看,山东回族杨氏宗派之繁纷,源流之扑朔,虽近一二百年,即无人识辨,无人可述。当然也就不是几篇考析文能概言其详的了,因之戏作一首打油于下:

  回族杨氏宗派多,部部谱史类川河。

  但愿子孙万千载,渊远流长永滂沱。

  仅以此作为本文之结。

  注:今接阳信杨兴平电,知本文中阳信“西营”系为“六营”之误。特此更正。另惊悉老友杨广志故去,实为憾事,于此祈求真主擢拔广志弟天堂品级。阿米乃。

表二: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