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訇,穆圣的继承者,传播正道者,是穆斯林的精神领袖,是受人尊敬的光辉典范……等等,其名称相当高贵。但在中国其地位相当低下,不吃皇粮,得不到住房公积金不说,清真寺也没能力给阿訇们办理统筹,让歇业之后的阿訇,拥有一份养老保险糊口,拥有一份医疗保险去治病。由于工作地点的经常变动,往往还会耽误儿女的学业。
阿訇,在普通穆斯林看来,阿訇们的形象只能是义无返顾的。可是,阿訇确实有诸多的后顾之忧的,即便他们强迫自己不去考虑那些烦心的事儿也罢。吃喝拉撒睡,锅碗瓢盆茶,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的事情不只是普通穆斯林的后顾之忧,它同样也是阿訇们的烦心事情。
阿訇,三年一换,五年一轮是清真寺的基本惯例,所以说当上了阿訇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为了这个烦人的事,阿訇摧眉折腰献殷勤的活也是时常发生的。
阿訇,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人请时称之为阿訇老人家,无人请时则沦为失业者,清真寺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阿訇便首当其冲地垫背人。
近几年来,阿訇的生活、经济拮据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此振臂高呼,很多乡老、穆斯林多斯弟也高度重视,甚至有很多地方正在一步步摸索方案——摸索一个让教门正常发展的方案,也有的地方正在和政府紧密结合,让阿訇机制完善起来,把阿訇的生活保障纳入社保的范畴,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人们的对教门的认识在逐步提高。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早就有开明之士提出呼声,但是依然不见有所转变。当今,每年各方阿訇的接送和清真寺落成典礼上的费用,如果用于改善阿訇的生活状况,每年每个方的贺方费用加上自己方阿訇流动接送上的费用,足够给清真寺添置一台电脑;如果用于阿訇生活费的提高的话,阿訇也不至于清苦的看不起病、买不起菜。如果用于走访本方的病人、贫困户的话,将会使本方的穆斯林兄弟倍感温暖、不再受难。如果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果真如此的话穆斯林的形象和清真寺礼拜者在回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将会增色不少,宣教也会事半功倍。但是偏偏没有用于这些正途不说,反而所谓的伊斯兰的精英、教门的栋梁对于迎送阿訇、大肆贺方是千里百里趋之如潮、跨市跨省乐此不疲啊……
但是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现象的滋生蔓延呢,归纳起来不外乎几条:1:好名沽誉:所谓的面子,尤其是所谓的大阿訇、大方;为了自己的面子,广散请帖、大肆挥霍招待;浪费了自己方上乡老的辛苦虔诚捏帖不说,又给别方造成车辆费、贺礼、误工等等诸多方面的很大的浪费。不少被邀请方,想显显实力摆摆威风,派出高级轿车,贴上经字标志,到该寺里潇洒走一回。可见,好名爱誉是一大弊端。2:坏风俗:就是阿訇的流动性太大,阿訇在这个方有点不顺心,不如意就动了移心;方上看阿訇一点不顺眼,还是阿訇走人,乃至于有这么一句话“树嫌斑鸠斑鸠飞,斑鸠嫌树斑鸠飞。”就是说无论怎样说,是阿訇嫌方上或者说方上嫌阿訇都注定了阿訇漂泊的宿命。换句话说阿訇的频繁流动、调动给教门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尤其是与阿訇闹矛盾有磨擦的方更是给清真寺带来了灾难,本身宣教就难,如此一来穆斯林对清真寺、礼拜乡老和社头的看法更坏,“看看清真寺净是啥人,哪一任阿訇都是这几个货给撵走的!”。“清真寺里没有好人,看清真寺里有几天安静哟?”所以说阿訇的调动越频繁,群众对该寺的乡老看法越坏。换句话,就是对本方的损害越大!3:缺乏慎重考察:阿訇就任当阿訇也好,方上选阿訇也好,就是一份承诺,一个约会一份责任,就像在今世做生意一样,上任何一种生意,如果半途而废,上货不到一年半载就转产或转让的话,是注定要赔大钱的。教门也是一样甚至更甚,不仅仅是教门受损,后世,我们毁坏那么多的约会,也要受到审查的!4:宣传误导:总认为请阿訇的场面是个宣教的场所,其实大部分阿訇庆典不都流于形式?来的参加的都是那么几个老熟人。再说来的大都是管阿訇的官,选阿訇的聚会,上面是学生,下面是评委:‘这个阿訇的口才好,回去商量一下,嗨,定住了’。况且再说讲演的也都是那几个常讲阿訇。内容主题也是你听一个字就不用再听了,记性好的就能背得出。
如今是网络时代,而且各个清真寺里都有电脑,就算没有,各个寺的管事们也该给寺里装部电脑,不就两三千嘛,如果请阿訇,两个主办方(请方于送方)加上附近方的参与足够矣。在互联网上把你们请的某大阿訇或你们任的某大方的特大喜讯公布一下,不要说别的方能知道,整个世界都会看到的。阿訇到任后专心发展教门,社头管委会加以辅助,替阿訇解决好困难照顾好生活,适当的提高阿訇的待遇,把阿訇当成阿訇,阿訇就不会调动那么频繁,如此一来,群众对我们的印象也好了不是,发展教门不就容易了么?
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在真主的相助下,期待着千千万万个特殊群体阿訇的正确引导,以古兰圣训为核心,走向光明的未来。方民及社首要维护阿訇,支持阿訇的工作。既不能无理取闹,更不能呵来斥去,在实际工作中如出现一些不是原则性的失误,不要步步上纲上线,紧追不放,更不能让阿訇卷铺盖——走人。
当今广大穆斯林群众对阿訇的要求和企望过高,对阿訇的谴责、贬低、轻视也不少,为此不少年轻阿訇流失了,都到南方打工了,老阿訇退休后生活无着落,艰难的过着晚年。
当你谴责阿訇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阿訇这个群体,中国的伊斯兰不可能留传到现在,众所周知,中国的阿訇比起伊斯兰国家的阿訇辛苦多了,因为我们中国的清真寺不仅仅是礼拜的地方,而是中国伊斯兰的教育中心,所以阿訇承担着各方面的责任,为此阿訇很劳累,很辛苦。
我们承认阿訇有水平之分,层次之别,对于那些不负责任,言行不一,误导于人的阿訇我们即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要尽到一个穆斯林兄弟的责任,对其善意的提出要求,客观的加以监督,多一些关心和支持,少一些批评和谴责。因为阿訇也是普通之人,他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强化自身的知识能量,以便在这神圣的岗位上做好穆斯林的表率。
希望我们广大穆斯林兄弟姐妹们对阿訇这个既高尚又悲壮的角色予以平常心的理解。祈求安拉引领,让我们共同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