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本‧马格迪西 (Ibn Qudamah Al-Maqdisi)公元1147年生于巴勒斯坦﹐幼儿时能背诵《古兰经》﹐青年时外出求学﹐曾到大马士革﹑巴格达和麦加寻访当时的大学者﹐最后归属于罕伯里学派﹐成为著名的法学家。 后半生从事教学和写作﹐桃李满天下﹐著作甚丰。 公元十三世纪﹐欧洲十字军肆虐穆斯林国土﹐他毅然投笔从戎﹐跟随穆斯林领袖萨拉哈丁作战﹐直到解放耶路撒冷﹐1223年归真。 以下他对朝觐论述的择译﹐取诸于他的著作《Mukhtasar Minhaj Al-Qasidin)﹕
凡是准备朝觐的人﹐首先应做“讨白”(向真主忏悔自己的过错)﹐然后规划行程﹐包括还清债务﹑准备全程盘缠﹑把家庭生活安排妥当﹑向可靠的人委托家事﹐其中一切开支都必须来自合法的收入。 不要单独一人出发﹐应通过信得过的亲友介绍与可靠的朝觐者结伴而行﹐出发前﹐在旅行伙伴中推选一名队长﹐以便意见集中行动统一。
一旦决心去麦加朝觐﹐一切言行都须根据伊斯兰的优良规范﹐向周围邻舍告别时请求亲朋好友为他的旅行做好都阿宜﹐求主护佑。 出发前﹐认真学习圣训﹐从中查出先知穆圣当年朝觐期间向真主表达的祈祷词﹐可以借鉴模仿﹐并且认真学习先知穆圣为朝觐确立的各项定制。
出发前和在旅途中有必要坚持学习伊斯兰和朝觐知识﹐结合旅行实践加深理解﹐克制私欲﹐为取悦于真主坚持舍弃个人的安逸和享乐。 在伊斯兰之前的许多宗教﹐都要求信徒把自己孤独起来以苦行僧的方式进行修炼﹐而伊斯兰则要求信士与同伴合伙而行﹐在走向真主的大道上共同功修﹐互相勉励。
朝觐就是全体穆斯林稳麦的一个重要功修方式﹐可以接近至大的真主。 在整个旅途中﹐从思想上完全放下了家务和俗事大包袱﹐亦步亦趋服从真主的命令﹐顺服真主的指引。 穿衣简朴﹐不修边幅﹐从外表上毋须有任何趾高气扬的表现。 根据贾比雅的传述﹐先知穆圣说﹕“至大的真主﹐曾对众天使说﹕‘你们看﹐我的仆民﹗ 他们向我走来了﹐来自那遥远的谷壑﹐其貌不扬﹐浑身尘土。 我要你们作证﹐我对他们都宽恕了。’”《伊本‧海扎玛圣训集》
至高无上的真主﹐对他的房子颁降了荣耀﹐使它神圣﹐成为朝觐者的旅行目标。 在朝觐圣地﹐每一步都会有所领悟﹐使明智者受到忠告。 一路走来﹐处处是课堂﹐对于好学者﹐可以满载而归﹐终身享用不尽﹐一直到复活日。 经历了朝觐之路﹐应当想到通往复活日之路更加漫长﹐充满艰险﹐而只有对真主的虔诚和敬畏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能量。 在成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挫折和失误﹐虔诚的敬畏和善功足以鼓起勇气达到目标﹐只有虚伪和眩耀才会对成功产生破坏。
朝觐的功修﹐从未出发前产生意念时开始﹐要有走向复活日的打算﹐一路上保持虔诚和敬畏之心﹐完成朝觐往返的全部路程。 当你脱下了常服﹐换上戒衣的时刻﹐应当想到人生最终要穿的裹尸布﹐去面见真主﹐是人人必行的不归路。 《古兰经》说﹕“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或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22﹕27)
朝觐口中高声赞颂着“应召词”进入环绕克尔白的禁寺﹐立即意识到这就是世代在穆斯林心中的真主房子﹐满怀希望获得真主的宽恕。 站立在克尔白之前对它抚摸﹐对它崇敬﹐如同紧紧拥抱着它﹐四周人海如潮﹐仿佛全人类都在复活日拥向了真主。
(原文较长﹐在以上概述之后﹐是对朝觐中各项礼仪的详细解释﹐如绕行克尔白﹑瞻吻黑石﹑两山间奔走﹑入朝阿拉法特山﹑米那山谷宿夜﹑对象征性的魔鬼投石等。 因网页篇幅有限﹐对各节礼仪部份译文从略。 ----- 编译者)
二﹐谢赫优素夫‧盖拉达威博士﹐是当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现任国际穆斯林学者联合会会长﹐以下是他对朝觐的简短评述﹕
朝觐﹐其中有丰富的内涵﹐充满了智慧。 通过朝觐中的各项礼仪﹐使朝觐者感受到在真主面前的臣仆地位。 在朝觐过程中的所有礼仪﹐都必须执行周到﹐一丝不苟﹐表现对真主的服从和敬畏﹐参与这些行为﹐促使朝觐者深思人的能力局限性﹐感受到顺从真主的快乐。 譬如说﹐每个朝觐的人都会想﹐在举行绕行克尔白礼仪“塔瓦夫”时﹐为什么必须要按逆时针方向﹐绕行七圈﹐而不是三圈﹑五圈﹐ 或更多对圈数﹖ 在“投石”礼仪中﹐为什么要自己捡起七颗石子﹐向三座代表恶魔的石堆投去﹖ 我们为什么要在天色微明中站在阿拉法特山进入正朝礼仪﹖
这些问题﹐凡是有头脑的人都会提出类似的疑问﹐千百年来一贯如此。 如果你去向一位学高八斗的大学者咨询﹐他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复。 聪明的学者的答复是﹕这些问题超越人类的思维﹐这些礼仪只是规定﹐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 “真主啊﹗ 我如此得知﹐我服从你的命令。 我的使命﹐只有服从真主。”
有一点﹐我们可以很明确理解﹕朝觐使我们感受到真主对全人类的公正﹐如同梳子的齿一样整齐。 先知穆圣说﹕“人们啊﹗ 你们的主宰只有一个﹐你们的祖先也只有一个。 你们都是先知阿丹的子孙后代﹐阿丹是真主用土造化而成的。” 人们在家乡礼拜﹐可以穿任何形式的民族服装﹐但是来到了麦加圣城﹐一律都必须穿上戒衣﹐人人身披两片布﹐彼此无区别。 这两片布完全像裹在尸体身上的寿衣﹐使朝觐者感受到生命的最平等境界。
在朝觐的过程中﹐生命进入了圣洁﹑尊严和宁静的状态﹐没有忧愁和伤害﹐没有悲怆和欺诈﹐周围都是善良的心。 朝觐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人性涵义﹕不论来自地球的何方﹐都来朝拜真主﹐赞颂独一无二的真主不分种族﹑家世和地区。 人与人之间消除了隔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大家庭﹐彼此认同是平等的兄弟姐妹﹐我们同属一个信仰﹐我们心连心﹐结成一个机体。
朝觐﹐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常规﹐是生命中发生的一次革命。 大多数朝觐者都是第一次离别家乡和亲人﹐但是简朴的生活使他无比愉快﹐品尝到《古兰经》所许诺的朝觐收获。 朝觐是对复活日的一次演练﹐那时的愉快和收获必将更为高级。
先知穆圣说﹕“去朝觐的人﹐凡是在路途中不犯罪孽而且避免邪恶的人﹐返回时心灵洁净如同新生的婴儿。”
先知穆圣说﹕“为真主所接受的朝觐功修﹐真主必予天堂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