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舍里和《西迁图》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爱新舍里和《西迁图》

来源: 时间:2009-12-0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如今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几乎都是两百多年前从东北迁徙而来的,其中很多生活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两百多年后,这些当年锡伯族八旗兵的后代,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故乡了。爱新舍里是察布查尔县一个偏远的乡镇,当地人习惯称呼这里为“金泉”。

  新疆的地域文明有着鲜明的地理特色,以天山为界,南疆更多体现的是绿洲文明,而越过天山向北走,草原文明的特色就愈加明显。伊犁因为自然条件的优越,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相互交融,在飞机上俯瞰伊犁,既有百里平畴的广阔农田,又有绿毯如织连绵不绝的草场森林。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鞭指之处即是家园,因此过去游牧在伊犁这片土地上的哈萨克族牧民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只有阿吾勒(游牧期间的聚居地),真正的村庄都分布在伊犁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察布查尔在锡伯语中意思是粮仓,二百多年前的伊犁,当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徙到这片土地上时,伊犁河边还到处是林莽沼泽,经过百余年的开垦才有了今天良田万顷的景象,因此爱新舍里这个地名的由来便有着锡伯族的色彩。

  爱新舍里在锡伯语中的意思是“金泉”,这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我曾经多次路过爱新舍里镇,但真正深入这个锡伯族聚居的村庄却是因为要找当地一个画匠。锡伯族屯垦伊犁二百年后,许多扎根在这里的锡伯族人后代仍然不能忘记祖先当年西迁的壮举,在爱新舍里镇便有一个农民画匠何兴谦创作了反映锡伯族西迁历史的《西迁图》,用绘画来弘扬祖先西迁的精神。

  在察布查尔县,只要你说是来了解锡伯族历史文化的,当地人都会非常热情。在“金泉”,何兴谦是个名人,就因为他绘制了反映锡伯族西迁历史的《西迁图》。在何兴谦简陋的书斋里挂着一副对子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来历莫忘本”。在何兴谦身上带着某种传奇的色彩,当年何兴谦因为绘画两次被当作“特务”抓了起来,幸亏被人保了出来,但在“文革”期间还是被扣上了破坏分子的帽子。《西迁图》的绘制断断续续经历了40年,这对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绘画训练的农民来说,已经不单是一种兴趣,更多的是一种对祖先壮举崇拜所产生的宗教虔诚。如今《西迁图》已经被当地政府作为弘扬锡伯族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关于他绘《西迁图》的故事也被当地旅游局编进了介绍察布查尔县的宣传册中。

  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完我们的来意,从那间简陋书斋的一个木箱底部取出一幅油画,在正午的阳光下,摊开在桌面上,向我们介绍画中表现的故事。画面中的人物个个体格健壮,面带坚毅的笑容,赶着牛车,骑着骆驼,在冰天雪地中跋涉前行,万里迢迢向西进发,前方是一片未知的天地,无数艰辛正等待着他们。老人略显激动地为我们这些冒冒失失来到村庄的人讲解比画着,寻找到何兴谦老人后,我们却不知道该问他些什么,是关于《西迁图》的创作过程,还是《西迁图》要表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也许都有,对于大西迁这样一个壮阔的历史故事,再文采飞扬的文字都显得贫乏。隔着几个世纪,如今我们要想象当年锡伯族西迁的历史景象已经很困难了,只有听他说的份了,西迁精神已经融进一个民族的血液里了,这种感情很复杂,你能够从庄子里的很多老人身上感受到,但要真正理解它却不是容易的事。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