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
来源:
时间:2009-12-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正式国名: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位 置:大西洋沿岸的西非,与贝宁、尼日尔、乍得、喀麦隆接壤,濒临几内亚湾。
面 积:923,768平方公里(356,668平方英里)。
人 口:约7,292万人(1980年)。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居民分别属200余个部族。每个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独特传统。一些大的部分部族分布在尼日利亚各个省份。北部有豪萨、富拉尼族、南部和西部有约鲁巴族,东部和南部有伊博族。提夫、伊卓、伊比比奥、努佩、卡努里、埃菲克、埃多等也是主要的部族。14世纪末叶,伊斯兰教在尼日利亚北部传播开来。因此,豪萨和富拉尼族至今仍有80%的居民为穆斯林。该地区还存在着当地原始宗教。东南部居民受欧洲基督教影响信奉基督教,但也有些保持着原始宗教的小部族。约鲁巴族地区除少数原始部族以外,绝大多数也是基督徒。
首 都:拉各斯。尼日利亚政府曾于4年前宣布过建立新都的计划。
主要城市:伊巴丹、卡诺、扎里亚、博尔诺·哈尔科特港。
语 言:官方语言为英语,此外还有豪萨语、伊博语、约鲁巴语和约200余种部族语言。
政 体:共和制。1966—1979年,尼日利亚一直处在军人政权统治之下。1979年,经普选建立了文官政府,并参照美国宪法颁布了新宪法。依据该宪法,国家总统为执法机构负责人。现总统是易卜拉欣·巴班吉达。立法机构是参议院和众议院。尼日利亚是联合国、英联邦、非洲统一组织和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
经 济:农业是尼日利亚的经济基础,大约有75%的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北部沙地盛产棉花和花生,南部(赤道地区)有果实硕大的椰树,可榨油和提取多种醇。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还盛产棕榈仁、橡胶、木材等。尼日利亚拥有锡、煤等矿产资源,石油亦是国家财富的基本来源,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哈尔科特港周围,该地区现已开始兴建大型工厂。
货币单位:奈拉。
国 庆:11月(独立节)。
国 歌:《我们歌颂你,尼日利亚》
历史简介:
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尼日利亚最早的居民是为了寻找可耕地、为了捕鱼迁徙而来的北非人(从撒哈拉而来)。
尼日利亚人民最古老的著名文化是诺克文化。诺克是居住在尼日利亚中部的一个部族。前些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了一些小型的泥塑。史学家认为,这些泥塑证明了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这里曾有过繁荣的文化。
尼日利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见于阿拉伯图书馆的文献,自公元9世纪初期卡奈姆—博尔努国的诞生而开始。博尔努国是北尼日利亚最大的国家,是由来自沙漠和北非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建立的。在后来的5个世纪里,卡奈姆—博尔努国成了穿越沙漠的旅行者的重要驿站。
在博尔努国西部,分散着7个豪萨人城邦。这些城邦是在数世纪(100一1200年)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当时重要的贸易中心。各城邦之间纷争不断,但每当遇到外来威胁时,则联合以待。
伊斯兰教在传播的过程中,来到了豪萨诸城邦(首先将伊斯兰教传入尼日利亚的是埃及商人),给予这些城邦以深刻的、决定性的影响。很快,豪萨城邦便皈依了伊斯兰,并建立了相应的国家制度:行政、司法、税收、军事(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等。
19世纪初期,富拉尼族的宗教领袖奥斯曼·登·福迪奥宣布对豪萨城邦进行圣战。使之回到伊斯兰正路上来,恢复伊斯兰原教旨,保持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福迪奥打败了豪萨城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任命富拉尼族人担任各城邦的总督。
在尼日利亚南部森林里,14世纪时曾有3个强大的王国:伊费王国、贝宁王国、奥约王国。伊费王国是约鲁巴族最古老的王国,后来逐渐衰落。约鲁巴的传说中说:上帝在这里创造了人类。约鲁巴的这三个王国以其艺水品闻名于世。这些王国与卡奈姆—博尔努王国和北部豪萨城邦不同的是一直未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现今尼日利亚的沿海地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随后接踵而至。欧洲人到达这里没有多久就开始了远渡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这一贸易大约持续了350年。殖民者从这里运走了大约2000万黑人,作为“商品”出卖。1807年禁止贩卖奴隶,但是,英国人对尼日利亚更为重视。当英国人企图深入尼日利亚腹地的时候,遇到了当地首领和商人所领导的顽强抵抗。直到20世纪初他们还在不断地发动军事进攻,以期使整个尼日利亚屈从于他们的统治。在此之前,英国人已于1861年宣布拉各斯为英属殖民地,1885年对几内亚湾沿岸地区也实行了保护制度。
英国殖民主义对尼日利亚重新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两大保护区:北部保护区和南部保护区,再加拉各斯殖民区。1914年12月1日,英国殖民主义又将两个保护区置于一个总行政长官弗雷德里克·卢加爵士的管辖之下。这一决定意味着尼日利亚民族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尼日利亚民族属性高于部族属性的知识阶层中,产生了一股民族主义思潮,所有尼日利亚非洲人开始要求全面参政。
1954年的宪法加强了地方政权(北部、东部、西部各地区)的作用,从而削弱了中央政权。宪法规定组成尼日利亚自治政府。1960年10月,尼日利亚获得独立,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
但是,英国人把这一联邦制建立在绝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刚一独立,三个地区的政党就开始了权力之争。北部地区(居民最稠密,立法机构中席位最多)推出了阿布·贝克尔·特法瓦·巴勒瓦担任联邦政府总理。
1966年2月15日,东部地区(多数居民为伊博族人)伊博族军官发动政变,联邦总理巴勒瓦被暗杀,北部、西部的两名首席部长也被暗杀,伊龙西(伊博人)掌握了全国政权。开始时,他支持联邦制国家体制,约各省任命了军事长官,并挑选伊博人奥迪米路·奥朱古上校担任东部地区军事长官。几个月后,伊龙西意识到为避免地区争端,有必要强化中央政权。然而,局势已经十分紧张,特别是在北部地区。
1966年是个多事之秋。在北部散居的伊博人屡遭杀戳。同年7月,一部分豪萨族士兵暗杀了伊龙西总理。9月和10月,又有3万名伊博人被杀害,多数伊博人逃往南部地区(伊博族的老家)。
雅各布·戈翁上校(北方人)接管了政权,他马上力图稳定人心,宣布支持联邦制和制定新宪法草案。但东部(伊博族)军事长官奥朱古上校要求赔偿伊博族的巨大损失,惩办流血事件的肇事者。双方矛盾尖锐,日趋激化,当联邦政府决定将全国分为十二个州(以减弱地方势力)之时,伊博人认为这一决定旨在剥夺伊博人从哈尔科特地区石油生产中所获得的财富。剥夺他们在海上的利益。于是,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奥朱古上校决意脱离联邦,于1967年5月30日宣布建立独立的比夫拉共和国,取代尼日利亚东部地区。他这样做基于两个基本因素:联邦正规军不足万人;伊博族所处地区丰富的资源足以保证他军事分裂活动的供给。
1967年7月6日,比夫拉—尼日利亚战争爆发。开始阶段,比夫拉军队向前推进,占领了中西部伊博族聚居区。然而,联邦军队终于得以进入比夫拉。占领了其首都埃努古。比夫拉比任何一个州都更多地尝到了战争的苦头,特别是它接纳了百万以上的伊博族难民。1969年,比夫拉的临时首都乌木瓦希亚陷落,比夫拉仅控制着8,000平方公里(3,000平方英里)的土地,即不到原有领地的1/10。尽管如此,他们仍坚持战斗,并宣称如不承认其完全自治,绝不再加入尼日利亚联邦。由于双方态度强硬,一切旨在解决冲突的和谈都归于失败。直到1970年1月15日,比夫拉才宣布投降,奥朱古离境流亡国外,由他的继承人菲利普·伊夫勇将军签署了取消比夫拉国、接受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管辖的文件。这场持续了约30个月的战争,是近代史上最残酷的战争,死者逾百万,财产遭毁灭性破坏。尼日利亚政府颁布了大赦令,并恢复了伊博族职员的公职。从此,东部地区(分裂时的比夫拉国)由于有居民的热情参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振兴。但是,尼日利亚的民族主义仍不断地遭到反对,而且,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军事政变。
自从伊龙西将军领导的军官颠覆了合法政府后,尼日利亚由于政变不断,处于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阶段。伊龙西以及伊博族军官只执政了几个月,就被戈翁上校领导的中北部军官的政变所推翻。1975年,代表穆尔塔拉·拉马拉·穆罕默德将军利益的加尔巴上校发动政变。1976年2月,再度发生未遂政变,穆罕默德总统在政变中丧生。由奥巴桑乔将军继任国家元首。每当军人接管政权时,总要表示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还政于民。穆尔塔拉·穆罕默德总统不仅仅是许诺,而且在庆祝尼日利亚独立15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宣布:尼日利亚政权将在5年之内由文官接管,并确定了这一过渡时期的几个阶段:任命宪法起草委员会;重组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的基础上,选举筹备委员会;于1978年10月审定宪法草案;允许政党活动;1978年起进行普选。同时,穆尔塔拉为宪法草案确定了基本的原则:宪法应立足于尼日利亚联邦制,禁止曾使尼日利亚深受其害的任何部族纷争。政府确实按此原则执行了,筹备委员会接受已通过的宪法草案。宪法于1979年10月颁布。此后,穆尔塔尔的全部计划几乎都提前实行了,如军人内阁部长开始辞职,由文人部长取而代之,还进行了数次选举,各政党也开始了活动。
从此,尼日利亚这支非洲重要的经济力量开始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期间只发生过少数事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次伊斯兰教派发动的暴乱。这个教派的大多数是来自喀麦隆和乍得的移民。1980年12月,这个教派成员逃至卡诺市各区, 与企图进入卡诺市一清真寺的警察发生冲突,部分警察被扣作人质。冲突持续了三天,总统沙加里命军队干预,并动用了空军。教派领袖莫罗·穆罕默德·米塔兹被杀,约4000人丧生。
为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沙加里总统要求联邦众议院授予他特别权力(在1982年4月众议院特别会议上)。他提出这一要求,是为了采取紧急措施,同由于许多外国公司拒绝购买尼日利亚石油而造成的经济危机作斗争,总统认为:“这是工业化国家扼杀欧佩克的新企图。这些国家以为,由于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口稠密成为这一组织的薄弱环节。”他说:“如不采取压缩开支的果断措施,尼日利亚的经济可能恶化。”在此之前,他曾提到过:“尼日利亚政府的支出已是收入的两倍。我国人民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无尽无休,这种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
1982年秋,穆斯林在北部三市——迈杜古里、卡杜纳(前首都)、和卡诺再度发动骚乱,死亡约600人。卡诺市的暴乱与其它两城市有所不同,一伙哈吉莫罗(死于1980年动乱之中)的追随者烧毁了四座教堂,其原因仅仅因为有一座教堂与清真寺相邻而建。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又在筹备1983年7月大选的拉各斯政府担心这些骚乱将成为全国暴力浪潮的开端。
由于石油生产锐减而导致经济局势恶化,由于教派骚乱和违法现象增多,1983年1月7日,尼日利亚政府决定驱逐所有非法居住在尼日利亚的外国人,并限期当月底前须自行出境。约有300万非洲人返回故土。加纳是这一决定的最主要受害国,约有百万加纳人被逐。
针对经济危机问题(其核心是石油价格问题)尼日利亚于1983年2月20日宣布:尼日利亚的优质油将降低5.5美元出售。这一决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第一次公开突破该组织的统一油价。这反映了尼日利亚对外汇的迫切需求(其外汇收入的90%靠石油出口),也反映了尼日利亚对欧佩克在1983年1月日内瓦会议上未能就新的生产定额达成协议的绝望情绪。
主要依靠穆斯林的尼日利亚民族党领袖沙加里于1983年8月重新当选总统。同年12月,尼日利亚再度发生政变。前石油部长穆罕默德·布哈里接替沙加里担任联邦军政府首脑。该政府又一次废除了宪法,禁止党派活动。1984年2、3月间,尼日利亚东部地区发生暴力事件(约死4人),这是由3年前在北部卡诺市暴力事件中被杀害的宗教领袖莫罗的追随者发动的.政局的发展导致易卜拉欣·斑巴吉达接任总统,在经济方面,尼日利亚于1984年4月宣布关闭陆上边境, 以更换货币,从而制止由于邻国和某些地区的黑市交易致使尼日利亚货币疲软。另一方面,1984年10月,尼日利亚决定效法英国、挪威(非欧佩克成员国),违反欧佩克的决定,降低石油价格,理由是正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后又于1986年恢复执行欧佩克决定。
最近的一次政变发生在l985年8月17日凌晨,是由易卜拉欣·斑巴吉达将军领导发动的。政变推翻了执政只有20个月的穆罕默德·布哈里将军的政府。这是一系列政变中的第六次,今后政局如何不得而知。
布哈里在接管政权时(1983年12月31日)声称其前任哈吉沙加里的文人政府无力实现民族团结,未能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解决所面临的巨大经济困难。而新的政变者在以自由军官名义发表的第一份声明中强调:“他们夺取政权,是由于布哈里政府脱离人民,没有使经济步入正轨,使自然资源再度为非生产部门所消耗。”
如果经济问题导致了高喊“拯救经济、复活经济”口号的军人执政,那么,无疑由反复政变带来的不稳定状态正是造成经济问题产生和恶化的首要原因。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富的国家。不仅仅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1%,储量约2000亿桶,而且还盛产可可,橄榄和橡胶等。然而,随着石油生产的突飞猛进,农业完全被忽视了,从而使拥有丰富农牧业资源的尼日利亚不得不进口部分粮食。
经济问题的最突出现象之—是外债累累(约2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0亿美元下降到1982年的160亿美元,国家无力偿还债务及利息,而仅利息到1986年就达约45亿美元。
新政变者在最初的声明中表示准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会谈,答应布哈里将军曾拒绝接受的条件,以获得25亿美元的贷款来解决经济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贷款的常规,提出以当地货币奈拉的贬值和为国际贸易开放口岸作为条件。
除经济问题以外,尼日利亚还面临着由于幅员辽阔(923,000平方公里、划分为19个联邦地区),人口众多(达7300万、分为250个部族,拥有200多种方言)而带来的多种政治问题。
而且,穆斯林(据估计约占人口的75%)尤其面临着可以追溯至英殖民主义探险考察及其统治时期遗留的宗教问题。英国殖民者曾竭力将大权交给信奉基督教的少数部族,千方百计剥夺穆斯林的一切参政权,并且经常制造派别纠纷,以清洗穆斯林领袖和敢于同情他们、与他们合作的仁人志士。
基督教徒在独立前后一直致力于用外国语言来取代穆斯林所喜爱的古兰经用语——阿拉伯语,而且声称外国语可以代替方言统一全国。而曾几何时,他们也曾鼓励过使用各种方言,以取代阿拉伯语。
尼日利亚绝大多数政变都由基督教徒参与策划。1966年1月15日爆发并致使北部首席部长艾哈迈德·贝洛丧生的第一次政变就是由伊龙西所领导的,他本人是个基督徒。
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应该关心他们的尼日利亚兄弟,他们占多数,然而在政界却没有他们的实际地位。特别是伊斯兰教是一种世界性而非区域性或民族性的宗教信仰,这一点已经得到确认。伊斯兰教代表着希望,象征着全非问题的最终解决。因而,每一个关心非洲问题的人都应该意识到:只要政变不是为了谋取饥饿人民的真正利益,相反却以损害赤手空拳的多数人利益换取拥有武装的少数人的利益,那么政治动乱,无论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都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