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来源:
时间:2009-12-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正式国名: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位 置:亚洲中心,与中国、苏联、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为邻。
面 积:647,497平方公里(250,000平方英里)。
人 口:1,715万(1980年)。大多数是逊尼派穆斯林,少数是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犹太教徒。
首 都:喀布尔。
主要城市:坎大哈、赫拉特、马扎里沙里夫、贾拉勒阿巴德、加德兹。
语 言:普什图语和波斯语。
政 体:共和制。1978年军事政变以来,成立了一个由35人组成的文官革命委员会,行使行政权。阿富汗是联合国成员国。在巴布拉克·卡尔迈勒辞去一切职务后,前秘密警察头子纳吉布拉统治国家和阿富汗共产党。
经 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占出口总收入的80%,农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人数的80%。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羊毛、棉花、水果、皮革、药草等。境内有许多矿产和自然资源。最主要的是:天然气、煤、盐、铜和大理石。工业以手工业为主,如制毯业,0.7%的劳动力从事这项劳动。
货币单位:阿富汗尼(每个阿富汗尼重10克白银)。
国 庆:8月19日(独立节)。
国 歌:《苏鲁蒂梅利》。
历史简介:
由于阿富汗地处亚洲中心,位于东西方交界处,所以自古以来,它一直是多次迁移、侵略的必经之路。18世纪前,入侵阿富汗的有波斯人、希腊人、萨特人、匈奴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等,因此阿富汗历史无连续性可言。
自公元7世纪伊斯兰拓疆时起,阿富汗进入了一个迅速变化的时期:先是阿拉伯人占领了北部地区,后又向东部挺进;公元9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伊朗人渐渐控制了这些地区;公元10世纪初,突厥人的势力控制了整个阿富汗地区;后来,鲁尔王子又把突厥人赶出阿富汗,保证了他的部下对阿富汗的统治,直至公元13世纪。
1221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入侵阿富汗。蒙古人所到之处,实行烧光、杀光的毁灭政策。1380年帖木儿统治了阿富汗,他视阿富汗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粪土,其暴虐也不亚于成吉思汗。16世纪初,阿富汗沦为萨非人统治下的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1747年,阿富汗的巴丹部落终于成功地说服并统一了其他几个部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19世纪,这个年青的国家被迫与当时正在争夺中亚的俄、英两大国交战。较量结果英国取胜,于是1879年阿富汗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3年,阿富汗与英国签订了一项条约,并根据该条约确定了它与俄国和印度的边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富汗保持中立。但在1919年,它在英国之间再次爆发冲突。最终,阿富汗赢得了完全独立。
二次大战期间,阿富汗再次保持中立。然而到了1947年,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发生了重大分歧。巴基斯坦声称它对巴丹部落居住的阿富汗地区拥有主权,而阿富汗则认为这些地区是阿富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应该继续保持独立。1963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同年(1963年)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国王(1933年登基)制定新宪法。新宪法于翌年为立法委员会所采纳后正式颁布。根据新宪法规定,行政权由国王任命的首相掌握,立法权属于由两院组成的议会。但是,1973年发生了一次军事政变,政权落到穆罕默德·达乌德汗将军手中,他宣布阿富汗为共和国。1978年4月,阿富汗共产党的两派在阿富汗再次发动军事政变。这是一场流血斗争。达乌德汗和他的支持者们被处决。不久,政权落到了由穆罕默德·努尔·塔拉基为首的创造党手中。苏联的努力日益深入穆罕默德政权及阿富汗国内。而此时的反对派仍然处于分崩离析、软弱不堪的境地。但它向“叛教徒宣战”,它认为在伊朗,巴基斯坦、中国、美国有它的天然同盟者。1979年9月中旬,穆罕默德·塔拉基政权被颠覆,他本人被杀。12月底,哈菲祖拉·阿明政权被推翻,他与全家人均遭杀害。于是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从东德被召回国内掌权。
1980年初,“应卡尔迈勒政府要求”,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遭到了国际舆论尤其是来自美国及伊斯兰世界(其中包括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谴责。国际预料(根据阿富汗圣战者之勇猛以及他们笃信宗教)。阿富汗这次将成为苏联的“越南”。随着阿富汗圣战者反苏、反政府军攻势的日益加强,阿富汗难民涌入巴基斯坦的人数日益增长(1983年初已达300万左右),国际舆论继续谴责苏军入侵。1983年春天,苏联暗示阿富汗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寻求一种“能使我们撤军”的解决方案。1983年4月11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日内瓦开始非直接的协商(两国首次双边协商在1982年进行),当时大家认为俄国人正在寻求阿富汗危机的政治解决。1986年又一次重演苏军撤走的把戏,而实际上却是一场部队换防、武器更换的丑剧。
部落问题:
阿富汗边界是在英国人断断续续统治阿富汗时期划定的、这一划定在阿富汗国内和阿富汗与邻国之间造成了极其复杂的问题。最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约占阿富汗人口60%的巴丹部落;另一个问题涉及人数约300万左右的俾路支部落。
二次大战后,印度分裂,巴基斯坦国建立,巴丹部落旋即被分布到两个国家,大部分在阿富汗,另一部分在巴基斯坦。对于操同一语言,有着共同历史和传统的群体遭受如此分割,历届阿富汗政府一直都持反对态度,从而导致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疏远。到1975年,危机达到了顶峰。后来,在一些国家的干预下,其中大部分是阿拉伯国家,这场危机才算平息了下来,但是两国间冲突的隐患并未消除,只是紧张状况得到些缓和而已。
至于俾路支人,他们占据了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即占据了离阿曼湾(印度洋)500英里的一片土地。因此,阿富汗统治者常梦寐以求建立一个包括巴丹族和俾路支族的《俾路支巴丹斯坦》的同盟国,以使阿富汗拥有通往阿曼湾的出海口。但是,中央条约组织反对俾路支独立运动,1973年达乌德汗夺取政权后,该组织曾出面拉拢阿、巴两国。
1984年过去了,阿圣战者反对苏军占领的斗争仍在继续,他们有时也攻打首都喀布尔。同时联合国通过其特使继续在伊斯兰堡和喀布尔之间进行穿梭外交,每次他都宣称3年前开始的会谈在继续。1984年8月阿、巴两国外长间的穿梭会谈开始。在联合国主持下,旨在苏军最终撤出阿富汗的谈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卡尔迈勒把他的权力让给了纳吉布拉。
阿富汗穆斯林圣战者与苏军之间的战斗一直不断,直到1986年10月,苏联人才宣布撤出部分部队,以减轻国际舆论的压力。但是,实际上苏联占领军依然赖在阿富汗,并不断得到增援。而与此相抗衡,阿圣战者决心要把战局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扭转。几年前,他们就成立了一个统一的伊斯兰联盟,指挥反抗苏军入侵的军事行动。
文 献
阿富汗七党联盟的联合声明
鉴于我们笃信伊斯兰教的人民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已经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正在经历着庄严的决定命运的时刻。敌人尽管在过去的七年中屡遭失败,但他们仍然企图粉碎我自由人民的斗争,不断增兵、加紧进剿,残酷破坏,进行集体屠杀,消灭受苦受难的阿富汗人民,他们飞扬跋扈,犯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罪行。
鉴于我们笃信伊斯兰教的人民的历史性的抵抗运动在国际社会和国际舞台上应该取得其应有的地位,抵抗力量应该从人民那里获得正式的代表权,作为其事业的唯一代表,并在国际舞台上为它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七组织领导人一致同意统一反抗其共同敌人的力量,建立强有力的统一阵线,求大同、存小异,以进一步协调战斗部署,给敌人以毫不留情的打击。为此,上述组织的领导人作出如下决定:
一、七组织将在《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名义下,手携手、肩并肩,继续不断地、毫不留情地进行解放祖国的斗争。上述联盟是以下七组织的统称,它们是:
(1)以穆尔维·穆罕默德·尤努斯·哈利斯为首的阿富汗伊斯兰党;
(2)以古尔布丁·希克马蒂亚尔为首的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
(3)以阿卜杜勒·拉比·拉苏尔·萨亚夫为首的解放阿富汗伊斯兰联盟;
(4)以布尔汗丁·拉巴尼为首的阿富汗伊斯兰协会;
(5)以穆尔维·穆罕默德·纳比·穆罕默迪为首的伊斯兰颠覆运动;
(6)以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为首的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
(7)以塞义德·艾哈迈德·盖拉尼为首的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民族阵线。
二、上述七组织遵照达成的一致原则,将采取统一的联合行动,但都保持各自组织的独立性,组织机构及其特色。
三、上述联盟组成一个协商委员会。该委员会拥有范围广泛的职权。它将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各组织之间的联合,统一全体人民的队伍,制定全面的纲领和计划。
四、从上述七组织领导人中推选出一名发言人,作为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正式发言人的推选方式及其任职期限,将由协商委员会作出决定。
五、由上述七组织选派的代表组成的七人委员会,是作出决议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将就如何组成协商委员会,委员会的权力和只能,如何选举委员会委员及其组成比例等问题作出相应的决定。
六、将采取认真的步骤,作出共同的努力,以使圣战者进一步相互支持和团结战斗,在我伊斯兰斗争的各条战线上对付敌人的进攻。
以此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采取行之有效的步骤,改进圣战者的指挥及其机构,统一圣战力量的队伍。
真主保佑我们成功!
1.尤努斯·哈利斯。
2.古尔布丁·希克马蒂亚尔。
3.阿卜杜勒·拉比·拉苏尔·萨亚夫。
4.布尔汗丁·拉巴尼。
5.纳比·穆罕默迪。
6.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
7.赛义德·艾哈迈德·盖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