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
来源:
时间:2009-12-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正式国名: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位 置:非洲之角,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与吉布提、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为邻。
面 积:637,657平方公里(约246,200平方英里)。
人 口:360万(1980年)。全都是穆斯林。
首 都:摩加迪沙。
主要城市:哈尔格萨(原首都)、梅尔卡、贾马梅。
语 言:索马里语、阿拉伯语和一些当地方言。有一些索马里人精通意大利语和英语。
政 体: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现任主席是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少将。最高革命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索马里是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
经 济:世界上10个最穷国家之一。82%劳动力从事农业。农田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2%。最主要的农产品为高粱和玉米。该国的真正资源是畜牧业。有骆驼、山羊、绵羊,主要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占索马里出口品的85%。索马里至今尚未发现矿藏。但索马里主席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1981年3月曾宣称:“索马里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铀矿。”索马里是接受外援最多的国家。
货币单位:索马里先令。
国 庆:7月1日(独立节)。
国 歌:《索马里万岁》。
历史简介:
历史学家说索马里人的祖先是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阿拉伯半岛来的阿拉伯部族。索马里人为此感到自豪,尤以祖先是古莱氏人为荣。他们也为由同一语言、习惯和宗教组成的统一社会而骄傲(虽然尚有一些方言)。这种特征在新独立的非洲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那些非洲国家部族众多,语言纷繁。
索马里的现代史是从1880——1890年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统治开始的。此前,即17和18世纪,阿曼、马斯喀特的教长们和葡萄牙曾激烈地争夺过索马里沿海港口。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曾对摩加迪沙港口进行过详尽的描述:“该港接待从印度和中国来的船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16世纪该港由一个家族管理。从19世纪起,索马里为英国和意大利所觊觎。
1855年英国探险家伯顿来到巴勒巴勒地区。后来,英国把它作为自己的保护地。在伊斯梅尔总督时代,埃及人继承了土耳其的衣钵,在索马里北部沿海地区扩展势力。而法国人则在塔朱腊湾站住了脚。1882年,英国征服埃及后,索马里沿海港口自然落入其手。1887年英国建立了索马里保护地。意大利人插足厄立特里亚,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加紧对内地的控制。
1899年宗教领袖穆罕默德·阿布杜拉·哈桑率众起事,反对英、意殖民者。他仿效苏丹的马赫迪宣布圣战,宣传要恢复伊斯兰的正统教义,要为索马里人的统一而斗争。这次革命一直延续到1920年,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命令动用空军、轰炸圣战者控制的地区以后,才被英、意殖民者扑灭。
1935年意大利一举征服埃塞俄比亚。墨索里尼宣布建立包括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意属东非帝国”。索马里的疆域扩大到了欧加登和豪德地区。1941年欧加登并入埃塞俄比亚。1949年联合国决定把意属索马里交给意大利托管,10年托管期满,承认其独立。195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选。索马里青年联盟在大选中获胜,组成以阿布杜拉·伊萨为首的第一届民族政府。英属索马里人民提出民族统一的要求,1957年伦敦承认英属索马里独立。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迅速统一,选举青年联盟的两位领导人阿布杜拉·欧斯曼为总统、阿布杜拉希德·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加勒任国防部长,阿布杜拉·伊萨任外交部长。独立、统一的索马里历史就此开始。
但“被分割的土地”——法属索马里问题尚未解决,这使历届政府深感不安。索马里各党派均拒绝接受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要为“大索马里”而斗争。这在1963年,于埃塞俄比亚首都召开的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大会上明显地表现出来。随之而来的是索马里与一些国家,尤其是与埃塞俄比亚和英国关系紧张。迫于外部压力,60年代的各届政府不得不采取和解与妥协政策,致使索马里议会地位下降。1969年立法选举刚过几个月,1967年当选为总统的阿布杜拉希德·阿里·舍马克被一名警察刺杀。5天后,政权落入军方手里,军政权解散一切政党。武装部队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少将为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新政权成立,对内对外均实施左的政策,把大部分外国公司和企业收归国有,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美国因此中止对索马里的援助。1971——1972年,索马里和邻国关系大大缓和。
1973年,因欧加登地区问题,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之间又发生争端,成为非洲之角冲突的焦点。1974年埃塞俄比亚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海尔·塞拉西皇帝,两国关系愈加紧张。在此期间,索马里和苏联关系更加牢固。1974年7月,索马里首脑和和苏联缔结友好条约,允许苏联在巴勒巴勒建立海军基地。而索马里和美国几乎没有关系。1974年索马里申请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同意接纳其为成员国。1976年,索马里政权宣布实行“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一党制,向莫斯科和马列主义又迈进了一步,并以共和国主席为首的该党领导代替最高革命委员会。
埃塞俄比亚帝国垮台以后,索马里的主要目标集中在收回欧加登地区,两国因此又起军事冲突。由于埃塞俄比亚军队忙于和厄立特里亚阵线作战,埃军将领之间又有分歧,索马里军队和解放西索马里阵线逐步占领了欧加登地区。1977年3月,古巴主席卡斯特罗访问非洲。他呼吁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埃塞俄比亚新主席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和他一起在亚丁,举行秘密会议。卡斯特罗建议两个对手建立联盟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两国元首拒绝了他的建议。1977年5月,门格斯图访问莫斯科。这次访问后,由于苏联倾向于人口众多,战略地位重要的埃塞俄比亚,于是对这一地区的立场及和谁结盟等方面作了调整。因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赶走了在索马里工作的苏联专家,并和古巴断交,开始接近西方,尤其是向美国靠拢。1978年初,索马里人从欧加登地区败退,形势对埃塞俄比亚有利,全世界开始议论埃塞俄比亚大举进攻索马里的可能性。美国警告苏联不得让埃塞俄比亚入侵索马里。索马里的失利,导致了一场未遂政变,反对派势力渐增。1979年1月,穆罕默德·巴雷被迫召开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特别会议,重申社会主义选择,宣布要与苏联关系正常化。
1980年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和因素,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边境大量集结军队。索马里国内形势再呈紧张状态。那些因素和变化中最主要的是在亚的斯亚贝巴的索马里反对派—拯救索马里民主阵线加强了军事行动;索马里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大量欧加登难民的到来更增加了经济压力;索马里同意向美国提供
军事上的方便(这是美国当局在伊朗和阿富汗事态发展后,加强其在印度洋、阿拉伯海和西南亚军事实力的一个方面);苏联则在美国尚未在索马里站住脚跟时,想从索马里政权面临的困境中渔利,继续支持埃塞俄比亚政权。
索马里主席就苏联(通过埃塞俄比亚)给非洲之角造成的危险向西方国家发出警告,继续把宝押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其的支持上。1982年7月,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战事扩大,巴雷要求美国直接提供军事援助,声称他面临着华沙条约国部队的威胁,因为这些军队是用来对付反对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和厄立特里亚革命者的。8月,巴雷发布政治大赦令,取消在北部自由往来的限制;这项限制是在上述那些事件后实施的,反对派曾利用北部居民的不满情绪,加强了他们在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军事行动。1983年3月,反对派—拯救索马里民主阵线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了一个由24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以阿卜杜拉·优素福·艾哈迈德上校为首的9人执行委员会。最近,虽然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遇到了一次严重事件,索马里的形势仍对他有利。
在对外关系方面(尤其是和埃塞俄比亚),1984年,其对外政策是温和的,准备与埃塞俄比亚和平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索马里和埃及就此在1984年(尤其是1984年春)进行过数次互访。目前埃塞俄比亚在索马里领土上仍驻有部队。埃及设法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非洲之角的两个邻国之间进行斡旋,1984年2月底,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出访时顺访了索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