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穆斯林国家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拉克

来源: 时间:2009-12-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正式国名:伊拉克共和国。
位 置:阿拉伯半岛的东北,濒临阿拉伯湾,与土耳其、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约旦及叙利亚为邻。
面 积:434,924平方公里(167,925平方英里)。
人 口:约12,324,000人(1980年)。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其祖先是7世纪时,为了传播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来的各部落。伊拉克还有一个少数民族——库尔德族,是来自波斯的印度雅利安人。在北部的一些城乡,尤其是摩苏尔生活着一些基督教徒。现在还有几千名犹太人居住在伊拉克,他们是从摩西五经时代就生活在这里的。传说易卜拉欣就是幼发拉底河流域中部地区乌尔站人的后代。
首 都:巴格达。
主要城市:巴士拉、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尔站、纳贾夫、卡尔巴拉。
政 体:共和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革命指挥委员会由22名成员组成(19名文职人员、3名军人)。自1968年以来,执政党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总统是萨达姆·侯塞因。
经 济:虽然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但国家的主要财源是石油。主要农产品是椰枣(占世界产量的80%)、大麦、小麦、稻米、棉花。近年来,由于实行农业机械化,农业产量增加。政府把农田分给农民,鼓励建立农业合作社。工业方面,开始制定现代化的工业计划,建造了一些服装厂、化工制品厂等。最大的 工程是1981年被以色列空军炸毁的与法国合作建造的核反应堆。
货币单位:伊拉克第纳尔。
国 庆:7月14日(共和国成立日)。
国 歌:《共和国国歌》。
历史简介:

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已有了以城邦、手工业、行政管理、宗教和书写为基础的文明。苏末尔人的城邦有埃里杜、 奥克、乌尔站、基什、拉加什。一个城邦包括其周围的土地,就是一个国家。居住在这些国家里的人民是来自南方和西方的闪族人。其最古老的最早的巴比伦人,后来的是阿拉伯人。先于他们之中来此居住过的有阿卡德人、阿摩利亚人、亚述人、迦勒底人。
伊拉克的部分历史就是在这沃土上相互倾轧、竞争、厮杀的故事。最后是闪族人在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占了上风。
可以说,公元前6世纪之前,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或从这里开始,建立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乃至帝国,它们占领了阿拉伯东部的广大地区。比如说,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在文明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汉穆拉比法典》就是当时及以后几个世纪许多法律制度的依据。公元前9世纪中期到7世纪的亚述帝国,其势力直抵尼罗河谷,在许多皇家宫廷图书馆里至今收藏着记载帝国文明和在天文、数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的铭文。
公元前530年, 波斯人占领了迦勒底国(新巴比伦国)的首都。从那时起直到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伊拉克是这个幅员辽阔的帝国的—个省。萨珊王朝的首都(马达茵)就在离现在的巴格达不远的地方,而且伊拉克还是东西两大国厮杀的战场:拜占廷国继承罗马帝国后,萨珊王朝也继承了波斯帝国,它们又继续对峙。争斗的战场就是伊拉克和叙利亚。它们之间的敌对和战争;我们能从阿拔斯王朝末年,在布韦希人先与穆阿台绥姆的土耳其人,后与塞尔柱人的斗争中看到与此相同的局面。
公元635年的卡迪西亚大战对于伊拉克来说如同636年发生在沙姆地区的雅穆克大战,两次大战均使战败国向阿拉伯人敞开了大门,区别仅在于紧接着卡迪西亚大战的641年的尼哈温大战彻底结束了萨珊王朝的统治,而雅穆克大战后,虽然沙姆地区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但拜占廷国继续存在着。阿拉伯人征服伊拉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库法城和巴士拉城,使之成为阿拉伯拓疆波斯,信德(今巴基斯坦)和中亚的大本营。
在伍麦叶王朝时期,伊拉克是它的—个省区。但它给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制造了不少麻烦和动乱。因此,哈里发派大军前来征服,并派一群得力的人来统治。750年阿拔斯帝国建立后,伊拉克成了帝国的心脏,这种地位在理论上保持到1258年蒙古人捣毁巴格达城时才结束。但实际上,巴格达这个世界文明之城、哲学家的圣地、诗人的故乡、学者的乐园、歌者的舞台、这个充满活力的富庶的集合之地、伊斯兰文明之城,在那以后很长时间里还一直盛名不衰。
在阿拔斯王朝时,阿拉伯的东方和西方建立过一些小国。它们中有的挣脱了阿拔斯王朝的统治,有的只是口头上服从哈里发,有的把税收作为礼物,当然也有真正纳税的。阿拔斯王权对这些国家来说是徒有其名。在东部,有820年建立的塔希尔王朝,878年建立的萨法尔王朝,和大约892年建立的萨曼王朝;在西部,有756年建立的安德鲁斯王朝,788年在摩洛哥建立的伊德利斯王朝, 800年在突尼斯建立的阿格拉布王朝,868年在埃及建立的图伦王朝。此外,就在哈里发的眼皮下,发生了好几次起义。如869——883年的黑奴叛乱和公元10世纪的盖拉米塔教派起义。甚至有些王朝还控制了巴格达,而只保留着哈里发的空架子。如932——1062年的布韦希王朝和1038——1194年的塞尔柱王朝。在远离阿拔斯王朝首都的地区也有这样的王朝,它们控制着政权。但又承认哈里发,如11——l3世纪的阿尤比王朝。塞尔柱王朝和阿尤比王朝是历史是和十字军东征的历史相关联的。
1258年蒙古帝国的旭烈兀占领巴格达,把它洗劫一空,付之一炬。巴格达的荣耀、财富、科学和文学著作被毁于一旦,损失惨重。旭烈兀消灭了阿拔斯王朝。1256——1353年在伊拉克和波斯建立了伊尔汗王朝。1336——1432年成吉思汗的后裔也统治过伊拉克。1401年蒙古人再次进攻伊拉克,帖木尔洗劫巴格达,杀害了许多居民。若不是帖木儿1405年逝世,伊拉克和沙姆地区再次在劫难逃。
1501年伊思迈尔国王(1501——1524年在位)在伊朗建立萨非王朝。这期间,恰逢赛里木一世苏丹(1512——1520年在位)执政。赛里木一世在埃及登基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第一位哈里发。于是,萨非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伊拉克打起来。1534—1535年苏莱曼·卡努尼苏丹(1520——1566年在位)率大军消灭了萨非王朝的势力,把伊拉克收归奥斯曼帝国,但战斗一直继续到1639年,两个国家才讲和。
在势强力盛的苏丹执政时,奥斯曼人就认为治理伊拉克并不容易,因为耗资巨大。到了奥斯曼帝国衰落时期,治理伊拉克更成问题。1625——1668年在巴士拉建立了半独立的政权。 1704年侯赛因被任命为巴格达地方长官,开始了地方长官世袭制。1723年奥斯曼帝国和萨非王朝重又开战。伊拉克被分割,也就是说,有些地方由酋长、埃米尔等自己管理。马木路克王朝也曾统治过伊拉克,它的统治延续到183l年。
赛里木三世(1789——1807年)和马哈茂德二世(1808——1839年在位)在奥斯曼帝国进行的改革,对伊拉克也有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在1831年达乌德帕夏被废黜,马木路克人的军队被消灭之后,结束了马木路克王朝对伊拉克的统治。
简而言之,从1831——1914年,伊拉克通过接触外部世界,得到不少好处。首先是1800年,英国在巴士拉设总督,1802年在巴格达设领事。法国在巴士拉和巴格达也有总督。1831年后,欧洲人的渗透日益严重。1836年,轮船进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1861年建立电报局并开始考虑修筑铁路。奥斯曼帝国企图强行统治库尔德斯坦(1831——1850年),后来米德哈特帕夏当了省长(1869——1872年)。他创办了第一份报纸,建立了兵工厂、医院、学校,架设了有轨电车,引进了义务兵役制,设立了地方议会,修筑了公路。这里欧洲式的改革,虽然进城缓慢,但不断地在伊拉克进行。邮政服务是连接柏林——巴格达的柏林铁路工程的一段。这条铁路是分段修建的,最后一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成的。1910——1913年,重修欣迪亚大坝。虽然这些改革措施搞得晚且不完善,但它毕竟是根本性的改革,是任何统治者都无法抵挡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土耳其作为轴心国一员参战。英国军队从印度出兵,攻打伊拉克南部、占领阿拉伯河地区。英军为了自身利益,把巴士拉建成了一个正规的良港。1915年英军向巴格达进军,到了库特后又退了回去。1916年4月,英军向奥斯曼帝国投降。1917年3月,英军占领巴格达,1918年占领基尔库克。在英军占领摩苏尔前,土耳其要求讲和。1917——1920年,英军总司令在民政代表的帮助下,治理伊拉克,行政管埋的基础就在那时奠定了。
在这期间,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遭到挫折,它本来期望建立一个阿拉伯帝国。但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最后建立了许多国家。1920年4月,协约国在圣雷莫阴谋把伊拉克交给英国托管,引起了伊拉克人对英国人的仇恨(当然也有其他原因)。同月,伊拉克南部爆发了革命,并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1920年11月,这场革命结束了对伊拉克的军事统治,进行公民投票。选举结果,费萨尔·本·侯赛因为伊拉克国王(他1920年夏从叙利亚被赶了出来)。1921年8月23日,他在巴格达登基。
本应由英国托管伊拉克,但是革命使托管成了泡影,1922年伊拉克河英国签署了一项有效期为25年的条约。条约不再强调托管。还起草了全国性的选举法。据此,成立了组织机构。1924年该机构批准了两国条约。该机构还制定了基本法。基本法认定伊拉克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1925年,国际联盟推荐伊拉克为成员国。1930年修改了伊拉克和英国的条约。1932年伊拉克正式成为国际联盟一员。伊拉克加入国联向全世界宣布它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因为按国际联盟的规定,其成员国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一个国家有宪章、有按宪章选举出来的议会、有恪尽职守的政府机构、有750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有能力保证国家的安全,还有一支装备精良的警察部队。
根据1930年修改后的条约,伊拉克调整了和英国的关系。根据1922年胡宁沙赫尔条约划定了与沙特的边界,建立了一个中立区,以便贝都因人在往来两国时,免遭非法越境的指控。
1933年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一世逝世,暴露了使历届政府头痛的分歧,这对伊拉克是个沉重的打击。1933年亚述人暴动被镇压;1935——1936年,幼发拉底河中部地区发生的骚乱被扑灭;库尔德人也有反政府的活动。此外,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派别和政党,它们打着保卫人民的利益和权力的旗号,却各有野心和
想法。1933年加齐继承其父的王位。1939年他遭暗杀。费萨尔继位,阿卜杜拉埃米尔为摄政王。
1936年贝克尔·西德基发动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次政变,接管政权。1937年夏,他也遭暗杀。在此期间,伊拉克首次发现石油。1927年在基尔库克发现石油。1925年、1932年、1938年伊拉克发放专利权。1934年建成两条通往巴勒斯坦的海法和黎巴嫩的的黎波里的输油管。1937年伊拉克加入萨德巴德公约,其他成员国是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
30年代末,由于英国的巴勒斯坦政策,伊拉克和英国的政治关系恶化,德国在伊拉克势力加强。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在伊拉克发生了旨在摆脱英国统治的拉希德·阿里·盖拉尼运动。运动失败,伊拉克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伊拉克是1945年3月成立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缔造国,也是1945年4月成立的联合国的缔造国。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伊拉克士兵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作出过贡献。
1955年伊拉克和土耳其缔约。后来,英国、巴基斯坦、伊朗也入盟,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巴格达条约国组织。阿拉伯各国对该组织反对态度。1958年是阿拉伯东方的多事之秋。1958年2月,埃及——叙利亚结成联邦;同年同月,伊拉克和约旦也结成联邦;1958年7月,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发动政变,邦联解体;费萨尔二世和阿布杜勒·努里·赛义德等被杀(埃叙联邦一直坚持到1961年10月)。
1958——1963年,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执政。1961年库尔德人开始起义。1963年卡赛姆被处决,库尔德人起义依然如故。由于外来的支持,这次起义持续了好几年。1966年双方达成停战协议。1968年复兴党发动革命,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执政,库尔德人又起骚乱。
1967年伊拉克参加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间的“六月战争”,并同东方的阿拉伯国家一起与英美断交。1975年库尔德人获得了自治,库尔德语受到尊重,学校开了学,各项工程在进行,库尔德问题解决了。1979年萨达姆·侯赛因取代贝克尔任总统。伊拉克历史上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正在进行的两伊战争;二是1981年夏以色列轰炸巴格达附近的原子反应堆。
1980年9月17日,在伊朗一系列破坏活动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候赛因宣布废除1975年3月6日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伊拉克与伊朗开战。在战争的头几个星期里,伊拉克军队节节胜利,占领了大片伊朗领土。两伊战争数天后,美国总统卡特提议召开西方六国会议(美国、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讨论保障位于波斯湾口的霍尔木兹海峡安全问题。运往世界各国的石油大约有半数以上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为结束这场战争,调解工作在不断地进行着。但伊朗方面态度顽固,所有的斡旋均告失败。这场毫无道理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战争仍在进行。
伊拉克当局在战争中如同在战前十分注意不沦为两个大国的势力范围。1982年,执政党第九次地区代表大会的政治公报中重申了这一点。1983年1月底发表的公报说:“党将在伊拉克社会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继续加强伊拉克的政治和经济独立”。伊拉克将摆脱对苏联武器的依赖,继续寻找新的武器供应来源。公报认为这项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海湾战争爆发后,苏联停止了对伊拉克的一切武器供应。
1986年9月,两伊战争进入第七个年头。还没有迹象表明这场战争何时结束。伊拉克和伊朗,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也没有和平的愿望。两伊战争是本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从库尔德斯坦的群山到伊拉克南部沙漠的战场上,游击战和坦克战交替进行。4年中,从联合国到不结盟运动,从伊斯兰会议组织到世界上所有与两伊有良好关系的国家,进行了无数次斡旋,提出了无数和平倡议,然而都失败了。唯一取得些微成果的斡旋是联合国出面的。1984年10月,联合国有消息说,巴格达和德黑兰尊重1984年6月通过联合国达成的协议,即禁止轰炸城镇和民用设施。截止到1986年底,两伊战争已造成100万人死亡,物质损失约2,000亿美元。
这场战争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事例是1983年10月,伊拉克获得了5架法国制造的超级军旗飞机。紧接着,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突尼斯,他在突会议发表讲话时说,伊拉克不应被打败,中东和近东的力量均衡取决于伊拉克。1984年3月末,伊拉克首次使用这种装有飞鱼导弹的飞机。一个月后,一些油轮和海湾的港口遭到袭击,战争进入新阶段。人们议论着种种可能:战争继续扩大,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世界发生石油危机,外国进行干涉。伊拉克威胁要摧毁哈尔克岛以回击伊朗的极端做法。伊朗坚持要把战争进行下去,以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而萨达姆·侯赛因却能牢牢把住国内局势,保持巩固的内部阵线。国际形势分析家们认为,只要伊拉克内部稳固,伊朗的目的便不能得逞。安理会研究了油轮战,并不指名地谴责伊朗袭击科威特和沙特的油轮。伊拉克重申它有权使用其港口。美国和苏联达成对两伊不加干涉的协议。
在对外关系方面,1984年由于伊拉克执行其外交政策,取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与苏联的关系恢复到原来的程度;二是1984年11月在断交17年后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美国宣布,在海湾战争中恪守中立。1984年5月,在苏联宣布在海湾战争中保持中立4年后,苏联利用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信任危机,决定支持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抵制美国,不向其干预部队提供后勤上的方便。苏联和伊拉克在1984年4月签订了加强双方在石油工业和能源方面合作的新的协议,采取长期的步骤,以保持双边贸易的发展。
还有两个重大事件:第一,1984年11月,伊拉克人民选举有200席位的议会。这是两伊战争爆发后进行的第一次大选,也是1958年推翻君主制后的第二次选举。伊拉克直到1980年还没有议会。大选是在伊朗轰炸巴格达以东120公里的赛义夫·萨阿德地区时举行的。第二件大事是伊拉克政府和以贾拉勒·塔利巴尼为首的库尔德斯坦民族联盟谈判破裂。这次谈判进行了10个月,因双方对扩大库尔德自治区范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告失败。这仅是库尔德问题的一个小障碍。伊拉克过去曾成功地解决了库尔德问题。
1986年最严重的事件是,在海湾战事日益升级的情况下,美国通过以色列向伊朗出售武器的丑闻败露。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