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
来源:
时间:2009-12-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正式国名:阿曼苏丹国(前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
位 置:阿拉伯半岛东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南也门接壤,滨临阿拉伯海和阿曼湾(通过阿拉伯湾)。
面 积:212,457平方公里(82,030平方英里)。
人 口:约150万人(1986年),均为阿拉伯穆斯林。
首 都:马斯喀特。
主要城市:马特腊、苏哈尔、苏尔、萨拉拉。
语 言:阿拉伯语。
政 体:世袭苏丹制。阿曼(自1971年起)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现任苏丹为卡布斯陛下。
经 济:约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据估计可耕地面积约为33.6万公顷,其中一半种植椰枣;其它农产品有苜蓿、柠檬、芒果、西瓜、香蕉、洋葱、蔬菜和小麦。国内有5个政府办的试验农场。在佐法尔地区养牛和种植椰子,阿曼水产丰富,政府致力于发展捕鱼业,已向南朝鲜一家公司提供每天20吨的捕捞专利,还有一些与科威特合作的捕鱼项目。至于石油,则于1937年提供了第一个勘探专利,1953年又提供了第二项,1964年宣布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蕴藏量,并于1967年开始生产。估计现在年生产1.25亿桶。在阿曼,除继续重视传统手工业和轻工业外,已有一个印染厂和一个水泥厂。在这个国家,还有铜、铬、铅、锌、锰、煤等矿产资源。
货币单位:阿曼里亚尔。
国 庆:11月18日(苏丹卡布斯诞辰)。
历史简介:
阿曼自古以来是商队必经的重要一站。因为阿拉伯湾、阿曼湾及其海岸、印度洋沿岸历史上都是通商之地,因此,阿曼乃古代贸易之邦。
自从发现苏末人和巴比伦人的古砖及解读古文字之谜以来,海湾地区的历史就初露端倪了。这些研究可以概括如下:
1.马肯国曾经将铜出口到两河流域,马肯国就是阿曼。阿曼的铜还运到过印度。
2.公元前2520年的石刻提到,在拉加什(两河流域南部)国王乌尔——南希时代,迪勒蒙(巴林)的船只从遥远的国家运来木材:不是远自印度,便是来自东非。对两河流域来说,阿曼正是处在这两个地区的通道上。
3.有关大商贾阿布——纳赛尔(公元前1813一—1790年)的文献中提到了迪勒蒙,马肯和进口商品及其清单。除此之外,埃及同朋特曾经有贸易关系。现在、学者已经宣布,朋特地区是自阿拉伯海岸和非洲海岸至曼德海峡以南。应当提及的是埃及帝国的陷落(公元前12世纪)后,腓尼基人便成了红海地区贸易的主人,并持续到了亚述王国建立。
因此,学者们一致认为,大量的商人、船主、船夫都是阿拉伯海岸的居民,他们彼此进行合作。当巴比伦、埃及和腓尼基的贸易在这个地区萎缩的时候,北印度洋的贸易就掌握在阿拉伯人手里了。当阿拉伯人垄断贸易时,阿曼许多人经商,乳香、没药、香料、宝石都由他们经手。除了亚丁、基纳、索科特拉岛外,
苏尔(阿曼)是一个巨大的海上贸易中心。
斯特累波说,哈达拉毛以东900公里处有个肉桂和桂皮国,这个国家就是阿曼。在斯特累波看来,当时这个国家经营这两种商品。这位与基督同时代的地理学家还提到了提洛斯港,它就是阿曼的苏尔港(在这里,斯特累波表现了他那个时代希腊人传奇般又经实践的科学地理学识)。
4、5世纪,印度和远东的贸易集中到了锡兰岛(今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通过海路运到西亚、北非,因为波斯人和罗马人之间的战争和争夺致使陆路大多数时间不能通行。在这种状况继续期间,很多阿曼商人和船只从事这种贸易,特别是在马里卜大坝等被毁、农业生活崩溃,也门的港口,城市面临危机之时。
如果伍麦叶人时代是与大马士革和地中海的政治联系在一起的话。那末阿拔斯人(其首都为巴格达)的活动则与东部的海洋联系在一起,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强国,有能力从事有组织的对外贸易往来,以满足其国内市场的需要。因此,在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与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大宗的海上贸易。事实上,我们对阿拉伯伊斯兰时期阿曼的了解是充分的,因为阿拉伯地理学家对阿曼予以关注,因为天文历表的著述者已经提到了阿曼,早期的地理著作(类似官方文书)的作者在阿曼之后记录了巴士拉等。10世纪的地理学家还对阿曼作了许多细致的描绘。
阿曼继续从事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南部与印度等东方国家之间的中间贸易,马斯喀特城遂崛起,阿曼的阿拉伯人显然在经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用现出一批知名船长,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艾迈德·伊本·马吉德。
后来,阿曼及其邻邦遭大难,葡萄牙人通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8年,接着经阿尔布奎克(1506年到达)之手烧毁了卡里哈特和卡里亚特,并夺取了马斯喀特。尽管葡萄牙人(1526年在卡里哈特和马斯喀特)遭到了许多反抗,但他们还是在阿曼和阿拉伯湾立足达一个多世纪之久。为了站住脚,新的扩张者横施暴虐,极尽捣毁、破坏、战争、掠夺之能事。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人(曾于1516——1517年统治沙姆地区和埃及)反抗葡萄牙人,并(于1550年)在马斯喀特战胜了他们。
葡萄牙人进入印度要打破了印度洋的力量均衡,因为奥斯曼人控制着印度洋贸易。葡萄牙人一来便将贸易从奥斯曼人手里夺了过去,以苏哈尔和马斯喀特为据点,那儿建立两大要塞(1587年和1588年)。英国和荷兰商人在葡萄牙人之后到来。1650年纳赛尔·本·穆尔希德教长被驱逐出马斯喀特和阿曼。在他那个时期蓬勃德复兴已经开始,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1650年葡萄牙人被逐出是阿曼生机勃发的开端。1730年阿曼人占领了包括摩加迪沙、蒙巴萨和桑给巴尔在内的葡萄牙的东非港口。但是,这个国家(在18世纪前半叶)激烈的内战接连不断,直至建立阿勒·布·赛义德家族的艾哈迈德·本·赛义德(1749年)政权才止。这个家族迄今仍然统治着阿曼。国家在这个家族的领导下繁荣起来,其海上力量再次崭露头角。1786年迁都马斯喀特。
赛义德·本·苏丹(1804——1856年)掌管国家事务。他是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赢得了外国商人的信任。1839年同英国(此前1798年和1800年已订有两项条约)、1833年同美国、1844年同法国、1877年同荷兰缔结了条约。同时,他重视发展阿曼与桑给巴尔的关系,因此在他统治的后期曾在那里度过了很长时间,并在那里的许多大农庄中开始种植丁香。后来,桑给巴尔因此而获益不小。他在那里建立的一个家族统治持续到1964年(1856年赛义德逝世后桑给巴尔脱离阿曼,但统治这两个国家的两个家族则是阿勒·布·赛义德家族的分支)。
在赛义德时期,阿曼国力昌盛,因为佐法尔归并到了阿曼(1892年)。19世纪下半叶阿曼面临着不少困难,桑给巴尔的分离减少了国家的财源(还有人口),马斯喀特的贸易衰落了。
英国同阿曼(在前述条件之后)先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891年、1939年、1951年的友好条约、贸易条约和航海条约。
国家劫难,内战不断。内战影响了国家的发展。直到1959年苏丹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之后局势才稳定下来。赛义德·本·泰穆尔统治时期(1932——1970年)在某种程度上恰是最糟糕的时期,因为国家几乎完全与世隔绝,最终导致1970年的宫廷政变。赛义德·本·泰穆尔的儿子卡布斯发动了这次政变,并于1970年7月24日当了阿曼的苏丹,现代阿曼从此复兴。
卡布斯奉行的对外部世界(特别是阿拉伯和西方世界)开放是阿曼的现行政策之一。阿曼从统治、社会诸方面开放边界。开放产生的影响在卡布斯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进行正式访问之后到来。其中有1982年3月对英国的访问,并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价值5.2亿美元的若干协议,用于向阿曼军队提供各种武器,兴建包括一座发电站在内的工业设施和包括一所大学在内的社会设施。1982年5月访问埃及是苏丹国积极的海湾和阿拉伯政策的一部分。同月对约旦的访问是一项支持伊拉克的计划(撤回阿曼驻德黑兰的代办、并向伊拉克捐款)。1983年4月11日访问美利坚合众国,同里根总统讨论了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问题,阿曼同美国之间有军事协定。在阿曼苏丹国同南也门的分歧方面,由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斡旋成功,敌视15年后两国外长于1982年10月24日在科威特第一次会晤,三天会谈结束时两位外长签署了“原则公报”,亚丁电台便立即停止了反对马斯喀特政权的解放阿曼人民阵线的每日广播。10月签订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声明“不允许任何外国军队利用一个缔约国的领土侵略和征服另一个缔约国”。同南也门的基本分歧是由于南也门在阿曼苏丹国挫败阿曼的左派革命者之前曾支持过他们。
关于阿曼苏丹国同南也门关系,苏丹卡布斯1984年3月说:“我们谋求建立两国的外交关系,但尚未互派使节。”1984年10月苏丹声明,霍尔木兹海峡如遇不测,他将求助于美国。于是他就在1980年5月同美国达成一项协定,依据协定,一旦发生意外美国向阿曼提供援助以从阿曼土地上获得方便而说这番话的。
从一些遗址进行的发掘证实,采铜、炼铜大约在4,000年前便是阿曼的一大行业。在岩石和占阿曼面积大部分的起伏山脉之间,阿曼人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完全依靠农业、放牧的社会中。引进的著名“艾富拉杰”灌溉系统使土层变得更松软。
传说也门的一些部落在伊斯兰教之前远离马里卜大坝地区来到阿曼,后来,现在的统治家族所属的阿兹达部落也来到了阿曼,当时阿曼处在波斯人统治下。后来,阿兹达部落将阿拉伯势力扩大到了整个阿曼。
7世纪到15世纪,阿曼的海上贸易兴旺发达,阿曼船只定期航行于波斯、印度和东南亚的港口之间。12世纪,一些阿曼人长期定居在东非和后来归顺阿曼的桑给巴尔。
8世纪初,历史为我们记载了阿曼航海家阿布·欧拜德·阿卜杜拉·本·卡西姆的光辉业迹。他奠定了科学航海的基础,他的船从阿曼航行7,000公里到了中国的广州港。
阿曼人通过航海和贸易传播了伊斯兰教、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语言。
阿曼苏丹国是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第二大国。阿拉伯半岛最东南部地形差异明显。
境内的哈贾尔山脉就象一幅多彩迷人的织品。蜿蜒于平川、高原、沙丘的山脉,其最高峰是高达3,075米的绿山。
阿曼苏丹国各地地形差异分明:北起呈海上窄道荒滩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穆桑达姆半岛,南至马斯喀特东南部肥沃的巴迪纳平原。越过山脉是浩瀚的鲁卜哈利沙漠,南部是萨拉拉绿川。阿曼的海岸线长达l,700公里。
阿曼各地区气候不同。海岸地区夏季炎热潮湿,与此同时除常年气候温和的部分高原地带外,内陆地区炎热干燥。南部地区气候最适中,阿曼苏丹国一般雨水很少且无规律。尽管如此,有时也大雨滂沱,而南部地区由于季风6月至10月雨量充足且有规律。
古时候和发现石油之前的很早时期,农业和捕鱼业是阿曼经济的支柱,现在仍是半数左右阿曼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和捕鱼业将来仍然是阿曼的经济支柱之一。政府特别重视这两个部门,使之不断更新和发展,以便使农业和捕鱼业将来能发挥其作用。政府尽力改善为农民和渔民服务的设施,关心开发畜产资源。与此同时,发展水利资源,修筑水坝,将从前流入大海的雨水利用起来。还将修缮在阿曼应用了若干世纪的“艾富拉杰”灌溉系统。
“艾富拉杰”灌溉系统是农作物用水的主要来源。“艾富拉杰”灌溉系统即是人工挖掘的水渠网络,利用虹吸现象将提升起来的泉水和井水通过网络输送到乡村和农庄。网络经过若干地区,将水按各取所需原则分给农民。在阿曼苏丹国的水渠约有4000条,每条渠长度在0.5公里至12公里之间。
阿曼的可耕地分布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的地区:从气候适中的绿山地区到丽量充足的萨拉拉平川。这种气候差异使农民们能够种植象椰枣、香蕉、西红柿和莴笋等各种不同的农作物。
改良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己经引进,农作物和畜产资源的大型研究站分布各地,农业中心的专家定期访问农民,提供有关农作物和农业新技术的技术咨询和指导,遍布阿曼全境的兽医站为近50万头牲畜防治各种疾病提供服务。为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政府正在建立若干销售网,并建设配备冷库和冷车的集散中心。
阿曼靠近海岸,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大量的鱼类待捕,阿曼渔民有8万人,捕鱼量为6-7万吨。还制定了一项年捕鱼量为30万吨的增产规划。
鼓励渔民基金会的负责人将数千台马达和渔船以价格补贴的方式分配给渔民,渔民可以获得基金会的赠款,并从农业渔业银行获得贷款,该行每年将数千台马达和船只分发给渔民。
在马特腊、萨拉拉、马西腊、布赖米修建了渔业中心,提供各种服务,如冷冻库、制冰、冷藏车、修理厂。在海岸全线增建了锚地和向渔船提供零配件、从事免费修理服务的海上工厂。同时在许多地方建立冻鱼出售点,以增加销售渠道。阿曼苏丹国的长远方针旨在发展农业和渔业,以实现基本食品的自给自足。
1984年阿曼苏丹国成为阿拉伯半岛第一个出口铜的国家,炼铜厂生产的铜板年销售收益达72.51亿里亚尔,而且将逐年增加。1984年阿曼的第一座炼油厂建成投产,日炼原油5万桶,从而使阿曼实现了石油产品的自给自足。
卡布斯苏丹已经制定了阿曼苏丹国经济开发展的战略和蓝图,强调必须集中力量加强经济建设并使之多样化,以减少对唯一财源——石油的依赖。
由于阿曼政府十分注重经济多样化,阿曼苏丹国的工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初苏丹国境内只有10个工厂,资金总额为50万阿曼里亚尔,而1983年末工厂已有2300家,资金总额达到2.278亿里亚尔。在此期间,工业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由210万增加道6,220万阿曼里亚尔。
按照经过论证的科学规划,阿曼仍在作出这种努力,并将取得成功:在阿曼历史上将建起一个配套的工业区,即鲁塞尔工业区。
在贸易领域,1970年恢复了贸易在阿曼经济中的地位,阿曼的港口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
现在,各种不同国籍的船只驶进阿曼港口卸货,然后这些货物又通过陆路安全地运往西亚各国。
阿曼苏丹国的对外贸易已实现平衡增长,去年非石油品出口总额为1.19亿阿曼里亚尔,其中阿曼当地出口产品总额占2,200万阿曼里亚尔,再出口产品总额占9,700万里亚尔。
鱼类居阿曼出口之首,出口额约达870万里亚尔,占本国出口总额的40%,其次是铜产品,出口额约达620万里亚尔。
阿曼柠檬出口额为220万里亚尔,面粉年出口额为620万里亚尔。除此之外,阿曼还出口水果、蔬菜、椰枣和烟草。
非石油产品出口的增长依赖于水产资源的扩大、鱼类出口打进新市场和铜出口到世界市场。
1985年阿曼苏丹国的原油出口量为1.468亿桶,比去年1984年的1.25亿桶增长22%。
农业方面,阿曼苏丹国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产品实现了自给自足,如椰枣和柠檬。阿曼苏丹还实现了洋葱、大蒜、烟草、椰枣的自给有余并出口。
目前,阿曼苏丹国可耕地的总面积为41,023公顷,最主要的农作物是椰枣、柠檬、香蕉、苜蓿、西红柿、洋葱、石榴、葡萄和椰子。
有一些向外出口并走俏的农产品,如熟枣、烟草、柠檬精、香瓜、西红柿等。
由于农业受到政府的重视,农业收入由1980年的3,720万增加到了1984年的5,710万阿曼里亚尔。
在住房方面,总的方针是避免以不同的住房条件来显示各种公民间的社会差别,执行有计划的住宅建设政策,以保证每个阿曼家庭都有合适的住房,因为合适的住房是个人生活的第一支柱,同时努力做到使每个家庭团聚,不因住房问题而使同一个家庭分散。这一方针还以建筑美观又保持阿曼苏丹国建筑特色为基础。住房部始终努力在阿曼苏丹国各地建设尽可能多的住宅区。
在新闻方面,由于坚信新闻象一面镜子起着反映国家文明和复兴面貌的重要作用,起着把阿曼的历史和遗产、现在和光辉的未来介绍给世界人民的重要作用,因此,自国家开始复兴起,新闻就得到了高度重视。
新闻领域随着国家其他领域的日益兴旺而发展繁荣,它以视、听、读不同方式来报道国家诸领域的持续发展。
1970年7月23日前,阿曼苏丹国没有广播,此后仓促装备了一个小电台。两年后广播大厦竣工,1972年8月开播,新电台平常每天播放节目14小时,假日播放18小时。
1975年萨拉拉电台也开播,供南部地区收听,1979年马斯喀特和萨拉拉两座电台通过卫星并网,增加了阿曼全国广播覆盖面。
电视台于1974年11月17日开始发射投入使用。从下午3时到次日凌晨1时播放节目。现在正在新建的广播电视台将装配有最新技术设备的播音室和电视摄影棚。
1986年5月29日,卡布斯苏丹颁布了建立阿曼通讯社的法令。这家通讯社是阿曼的官方通讯社。
卡布斯苏丹1970年以来为之奠定了基础和模式的阿曼外交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赞赏,阿曼在海湾、阿拉伯和国际范围内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致使阿曼苏丹国的驻外使馆已有60多个。阿曼外交部正通过相互尊重与合作、不干涉别国内政、和睦相处、尊重国际法和准则为实现世界公正、和平、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卡布斯苏丹声明:“当霍尔木兹海峡通航由于伊拉克——伊朗战争而受阻时,不仅仅是阿曼,而且是海湾国家和国际社会都要负起责任。因为霍尔木兹海峡是所有海湾国家的通道,它不但是石油出口,而且是所有进出口货物的通道,何况阿曼苏丹国的出口货物并不一定非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不可。”
阿曼苏丹国支持约旦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因为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是实现阿拉伯团结的积极步骤(值得提及的是阿曼苏丹国是1979年巴格达首脑会议后唯一没有同埃及断绝外交关系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阿曼苏丹国还支持约旦——巴勒斯坦接近,因为这种接近为公正解决阿拉伯—以色列冲突至关重要。卡布斯苏丹一再强调竭尽全力,谋求公正解决,将阿拉伯权利归还其主人。苏丹国支持呼吁召开由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和平国家会议的日内瓦公报,同时要以色列承担导致这个地区战争和紧张状态的责任。阿曼苏丹国一贯谴责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自决和建立一个主权国家的权利。阿曼认为以色列侵略黎巴嫩,占领其领土、践踏国际法准则,向全世界证明一色了在穷兵黩武,破坏和平。
阿曼苏丹国相信,外交方式是制止伊拉克——伊朗战争的最佳途径,认为应当继续进行和平努力,尤其是以尊贵的谢里夫丁·比尔扎达为秘书长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和以冈比西尼亚总统达乌达·贾瓦拉为首的调解伊拉克——伊朗战争的伊斯兰和平委员会。阿曼苏丹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1983年540号、1984年552号关于保护世界航道和保证海湾地区中立国港口船只安全的两项决议。
阿曼苏丹国奉行不结盟、不卷入大国争夺政策,因而受到所有国家的尊敬。阿曼苏丹国经常对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表示忧虑,主张必须全面禁止核武器,不断呼吁生产这些毁灭性武器的国家停止生产,因为它威胁着全人类。
阿曼国防部队参加实弹演习如同参加其他军事行动,为提高海湾阿拉伯军队的士气作出了贡献,并使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军队在使用最新武器进行防卫方面获得了新的经验。
阿曼苏丹国有14支警察部队,其基本任务是维护法律和法令,阻止并惩罚犯罪。机场警察部队和海岸警卫队还担负着海关、阿曼石油设施、港口设施及霍尔木兹海峡领海的警戒,负责公安、消防、看守监狱。阿曼妇女参与男子的一些工作,如在警察部队,她们勇敢地参加西卜机场海关的部分工作,她们的勇敢为其他女性所称羡。
卡布斯·本·赛义德苏丹已为马斯喀特市哈瓦迪区的卡布斯苏丹大学揭幕。开学典礼上,他提到除现有的各理科科学院外还要新建一所专门的文化社会学院。卡布斯苏丹在这所新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说,设计和建设这所大学时已经考虑到了要把现代科学院体系的长处吸收到符合阿曼实际、并能反映阿曼人民文明的体制中去。
卡布斯苏丹大学于1986年9月30日在阿曼苏丹国的历史上首次开学。它设有医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农学院、伊斯兰教育学院5个学院,有学生532人。
大学开设上述五个学院,其宗旨是满足社会对这些专业的急需和培养各领域需要的阿曼科技人才。
医学院已有41名学生,其中20名女生。工学院有96名学生,其中12名女生。理学院有76名学生,其中女生34人。农学院有学生72名,其中女生6人。
伊斯兰教育学院有学生248人,其中128人,该学院设9个系:伊斯兰学系、阿拉伯语系、英语系、历史系、地理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家庭经济系、数学系。
根据各学院委员会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大学不仅接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而且接收工农业中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
大学为男女生学习期间住宿准备了宿舍。这些宿舍的建造及其内部陈设都考虑到了满足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住校学生397人,其中女生124人,她们住在专门的女生宿舍。
大学教学委员会由从阿拉伯和外国的大学挑选来的富有真才实学的教授组成。已经开始规划分阶段由阿曼人担任大学教学任务。为实施这一规划,已开始选派一些优秀的阿曼青年到国外攻读基础学科的博士学位,以便进入大学教学委员会。
卡布斯苏丹是在1980年11月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中宣布建立卡布斯苏丹大学的。大学建在首都的哈瓦迪区,占地面积为11.8公里,设有5个学院,一座有500张床位的医学院附属医院,4个教育技术中心,1个伊斯兰教研究中心,1个计算机中心和1个语言中心。
大学的建筑包括男女生宿舍、教职工宿舍、1个清真寺和几个运动场。
根据大学的发展规划,供未来扩建、增建的几个学院及学校的用地面积已经划定。这所大学配备了最新的实习工厂、实验室和科技设备。
卡布斯苏丹大学享有相对独立办学的资格,阿曼法律规定大学不受民事法条款的约束,教职员服从于大学中心制定的条例和章程。
大学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已经考虑到了大学体制的建立应基于对阿曼社会教育、心理、社会、经济的深刻认识,大学通过既结合阿曼国情,又结合外部的技术、经济、科学、文学的研究,同时保持阿曼社会的特色、传统、文明,以及道德和社会价值,为阿曼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
列举阿曼苏丹国独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那将是言不胜言的,因为涉及的是真正的全面复兴。我们几乎可以说,16年前在卡布斯·本·赛义德苏丹领导下的复兴是从零开始的。他在1970年7月23日执政后作的第一次演讲中许诺,他将尽快组成一个现代政府,并竭力保障大家的幸福生活和最美好的未来。
可以说,阿曼苏丹国从1970年7月23日至今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是一个创举,因为阿曼在有限的时间内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强国。阿曼的成功是各国人民成功与尝试的榜样,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