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成,(1888——1943),中国伊斯兰教著名阿訇。又名国桢,陕西人,回族。本世纪初,曾到麦加朝觐,在埃及游学多年,1924年归国。1925年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长,与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回教学会,任副干事长。同时创办会刊《月报》,阐扬伊斯兰教义。随后主持翻译《古兰经》,译就三卷,刊载于学会月刊。1928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和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日军占领上海后,赴重庆,又至云南蒙自沙甸,组织马坚等人致力于《古兰经》翻译和伊斯兰教文化事业。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中国四大阿訇。逝于沙甸。
哈德成(1888~1943) 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名阿訇。名国祯,以字行。经名希拉勒丁(即宗教的新月)。原籍陕西南郑,早年随父哈希龄移居上海。幼年曾读儒书,并由其父学阿拉伯语。16岁时,到江苏镇江和河南投伊斯兰教经师深造。后担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俗称外国寺)教长,仍孜孜深研经义,自修阿拉伯语、英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1913年赴麦加朝觐,翌年回国,与教内同仁共谋筹款、兴学大计,发起成立协兴公司,经营海外贸易,以赢余为培养人材之资。1919年出任驻锡兰(今斯里兰卡)、埃及经理,以博学多闻而深得外邦穆斯林敬重。1924年回上海,与马刚侯等筹组“中国回教学会”,并发行该会《月刊》,翻译《古兰经》,相继刊出第1~3卷译文。1928年与达浦生等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并选派优秀生赴埃及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租界筹办慈善事业。1941年拒绝日寇利诱威胁,化名马国成,只身辗转逃抵重庆,并谢绝国民党政府聘任,到云南边疆穆斯林村庄沙甸,协助其学生马坚翻译《古兰经》,并任教于养正阿拉伯语专科学校高级班。1943年10月25日因病归真于沙甸,终年56岁。
哈德成 爱国爱教,毕生献身于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对教义研究较深,对《古兰经》微言大意,理解尤精。在上海时,对耶稣教会刊印的《回教考略》一书中对伊斯兰教诬蔑不实之词,一一辨误,引经据典,义正辞严,使作者李佳自理屈辞穷,焚书毁版以谢。他在上海外国寺任教期间,每逢主麻聚礼或尔德会礼宣讲“卧尔兹”,面对各国操不同语言的穆斯林,当场交替用汉语、英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宣讲,博得称赞。曾在寺内设《古兰经》讲座,一时中外穆斯林执经求教者络绎于途。他桃李满门,所选送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的优秀生马坚等,在学术、教学上均有显著成就。在学术上,早年参与主持编辑《中国回教学会月刊》、《上海伊斯兰师范校刊》和普及读物《回教初步浅说》等。20年代上海《申报》总主笔伍特公等翻译的文言本《古兰经》,40年代马坚翻译的白话文《古兰经》,均由他口授指导,为之诠释。抗日战争期间,他赤诚的爱国气节和行动,忧国忧民的精神,抵制日伪当局威胁利诱、拒绝官位厚禄而清贫自守,倾心于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的高尚情操,深受中国穆斯林的赞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