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八世纪哲赫林耶穆斯林的起义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斯兰在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论十八世纪哲赫林耶穆斯林的起义

来源: 时间:2009-12-0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行亏的官吏把我充军到东。又充军到西,总有一天。他们的势力要消灭,一丝不存。须知!他们的国土上起了风暴,威严没有了,只有战争;地位没有了,只有尘土。自豪没有了,只有贫穷;高贵没有了,只有低贱。
  ——清嘉庆年间,哲赫林耶穆斯林马达天在充军途中对儿子的谈话。①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哲赫林耶穆斯林,包括回回、撒拉各族的农民和城镇各阶层人民,为反抗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今甘宁青地区吹响了向清王朝进攻的号角。一场穆斯林农民起义的狂飓迅速席卷了西北大地。他们以英勇奋斗的精神,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在我国民族革命史上谱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章。它表现了各族穆斯林的团结勇敢、不屈不挠的高贵品质,揭开了各族人民反清运动的序幕;同时也揭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腐朽,显示了“乾隆盛世”时期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它也标志着清王朝将由盛世转向衰落。封建统治阶级仇视农民革命,诬蔑起义的穆斯林为“番回”、“回贼”,诬蔑穆斯林起义是“罪不容诛”的“叛乱”。总之,他们千方百计掩盖起义的真实原因,竭力歪曲起义的性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哲赫林耶穆斯林的起义已经过去二百年了。今天我们有必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揭示历史的真相,评价历史的功过。这时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当前回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有意义的;同时,它对于写好中国回族、撒拉族伊斯兰教史,回族、撒拉族历史,农民运动史,回族、撒拉族民间文学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
①见穆罕默德·曼苏勒·马学智《哲赫林耶道统史》。《哲赫林耶道统史》原著为阿技伯文,本文引自马忠杰、王有华、苏敦理的中文摘译稿。
--------------------------

乾隆中后期的甘肃社会

  十八世纪哲挪耶穆斯林的起义不是偶然的,它是清朝政府实行政治压迫、民族压迫、经济剥削的必然结果。回族穆斯林和汉族人民交叉居住,经过长期的历史生活,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结为一体,有着共同的命运。清兵入关,回族穆斯林积极地参加了汉族人民“反清复明”的斗争,因此清朝政府对回族穆斯林更加歧视,对他们的统治极其严酷。

甘宁青地区是穆斯林地聚居区,从清初以来,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使这里“百里断烟,地不生禾”。①以放牧为生活手段的各族穆斯林,在清初受尽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清朝的文官武将巧取豪夺,为所欲为,“各衙门散买皮张,武职滥受民词”。②各族穆斯林赖以为生的皮毛,大量被夺走,无事的人民陷于重罪。至乾隆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满州大臣和昆专权,贪污成风,人民所受的剥削急剧加重。正如乾隆四十年王杰的奏折中所称:“州县有所营求,即有所馈送,往往以缺分之繁简,分贿赂之等差。此等赃私初非州县家财,直以国帑为 寅缘之具。上司既甘其饵,明知之而不能问,且受其挟制,无可如何。间有初人员天良未泯小心畏咎,不肯接受,上司转为之说合。懦者千方抑勒,强者百计调停,务使之虚出通关而后 已。一县如此,通省皆然;一省如此,天下皆然。于是大县有亏空十余万者,一遇奏销,横征暴敛,挪新掩旧。小民困于追呼而莫之或恤,靡然成风,情不为怪。”③王杰讲的是全国情 况,而在甘宁青西陲之地,那些封疆大吏们,上下盘结,夜郎自大,威福自出。侵吞国库,渔肉乡里,情况就更严重了。乾 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布政使王箪望侵冒赈灾银两一案就是一例。案中牵连布政使以下的各道、府、州、县官员一百一十三人,追缴赃银二百八十一万一千余两。这个数字等于甘、宁、青地区每年正额粮赋的十倍、查抄王箪望家资,仅绸缎一
--------------------
①②《明清史料》丙篇,第八本,757页。
③《清史列传》卷二六《王杰传》。
---------------------

项就有五万余件。“得金银逾百万。①再以镇压穆斯林起义的大贪官和昆为例,1799年他被抄家时,“得窖藏金七百,银二十八万”。“夹壁墙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藏埋银两三百余万”。他家中设有玉器库,绸缎库、皮张库、瓷器库、锡器库等,据估计他的财产可折级八万万两。②这时全国的田赋已为清朝初期的二倍以上。③而甘宁青地区已是“水旱不收,盗贼峰起”。在青海循化地区,为了加重对撒拉族穆斯林的剥削,在那里清查土地,确定赋额,规定水地每下籽一石征粮一斗五升,旱地每下籽一担,纳粮一斗。兵、刑、钱、谷各项均加重敛。《循化志》记载说,清朝强迫回回、撒拉穆斯林纳粮“较鸿化各族为重”。 统治把各族穆斯林看成是“从来叵测”,“犷尽”④成性的“奸民”。清朝官书把“回”字加以偏旁,以示穆斯林“不侔于人类”。三人以上的穆斯林持兵器走路,罪加一等。每遇诉讼,官府受贿,串通讼棍,强词夺理,诬蔑穆斯林为盗。在法律面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不平等,穆斯林犯罪则“加等科罪”。“杀一汉人,十回抵命;杀十回民,一汉抵命。”穆斯林内部,新旧两派不平等,对旧教处刑轻,对哲赫林耶处刑重。流徙犯人普通犯人可以声请留养,穆斯林则不
------------------
①《清史稿·王箪望传》。
②转引自郑天挺《请史简述》。
③《清史》卷一二二《食货二赋役》及卷一二六《食货六征榷》。
④《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677页。
-------------------

得声请。还规定流徙地点不得在甘肃等穆斯林聚在地区。穆斯林罪犯刺字时刺“回贼”二字,表示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等民族的侮辱。连《循化志》的撰修者也说:“按新教之乱,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予闻前同知善达用法严,回民畏之。”① 清朝政府非常鄙视和压抑伊斯兰教,有的官员企图运用禁绝伊斯兰教的手段,来消灭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进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压迫各族人民的目的。而穆斯林聚居的西北地区,于“承平”年代则扶持经济富有的“门宦”,打击贫苦农民追随的教派。一旦发生农民起义则“禁查”“邪教”、“严惩”起义农民。这更加激化了这一地区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早在康熙、雍正时期,一些清朝政府官员对穆斯林就极力排斥,藉端滋扰。他们把伊斯兰教说成是一种所谓“不敬天地,不祀神诋,另定宗主,自为岁年,党羽众盛,济恶害民”的“左道”。诬指“斋月”时早起封斋活动是“夜聚明散”,定性为“回回谋叛”。法律规定“左道惑众,律有应斩”。所以山东巡抚陈世倌向朝廷上流献策。强制穆斯林“概令出教,毁其礼拜寺”。安徽按察司鲁国华也奏请拆毁礼拜寺,禁止用回历,禁止戴白帽。其奏折称:“回民居住内地,随处皆有考试营业,与居民无异,自宜凛遵历度。乃伊不分大小建,不论闰月。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始记某旧为岁首,群相庆贺,名日拜年。又平日早晚皆戴白帽,设立礼拜、清真等寺各色。不知供奉何神。每立把斋名目。伊等既为圣世之民。应遵一统之正朔,服朝廷之
------------------
①龚景瀚《循化志》卷八《回变》。
------------------、

衣冠,岂容私记年月,混戴白帽,作此违制异服之事。请令回民遵奉正朔、服制。一应礼拜等寺。尽行禁革。倘怙终不悛,将私记年月者照左道惑众律治罪。戴白帽者以违制律定拟。如地方官容隐,督抚徇庇,亦一并照律议处。”而清朝皇帝为维持封建国家之大局,求个长安久安,不能轻举妄动,冒然从事,以免引起社会的动乱。但官方的这种舆论,给穆斯林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这从当时穆斯林学者金天柱所写的《清真释疑》的“自序”中看出,“遂有谓不遵王朔,私造宪书,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而群相庆者;有谓异育异服,拣择饮食;甚者谓斋仍茹荤,白日何故不饮食;又谓礼拜不知所拜何神,而夜聚明散,男女杂;更谓齐髭以毁父母之遗体而庞貌为之异样者,种种疑案,皆莫能释。”为了防范各族穆斯林,清朝政府在甘宁青地区驻兵最多,史书记载,“查甘省系西陲要地,所设两提五镇额兵较他省为多”。①又说:“皋兰,甘肃省城,枢机陇陕,控制新疆南北路万余里,额设重兵弹压,故甘肃哪天下为最多”。②在撒拉族穆斯林居住的循化,“乾隆牌厂乃立循化营,设游击一员,其地名革滩坝工,适居十二工之中。据其腹心,以制其手足,固亦虑其犷悍,以为扼要之图也。”③循化营驻兵八百,
--------------------
①福康安《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奏稿》.
②《道光皋兰县续志》卷六《武卫》。
③龚景瀚《循化志》卷四《口外撒拉回子八工》。
-------------------
并不准撒拉人人伍。

在清朝政府军事高压政策下实施的政治压迫、民族压迫、经济剥削,已使甘宁青地区的阶级矛盾,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而祸不单行,频临的自然灾害更使贫苦的农民陷于悲惨的绝境。从《清史稿·高宗本纪》中大致可看到当时灾情严重程度: 乾隆二十年,皋兰二十厅州县霜雹灾。
乾隆二十一年,皋兰等二十六厅州县水雹灾。

乾隆二十二年,碾伯等三十人州县厅水雹灾;皋兰等二十二厅州县霜雹灾;安息等三厅卫风灾。

乾隆二十三年,皋兰等二十四州县厅旱灾;张掖等四县厅水冲;狄道等二十二厅州县水雹灾。乾隆二十四年,河州等处旱灾;狄道等二十三厅州县卫旱灾雹灾,皋兰等四十厅州县旱灾。甘肃全省旱甚。

乾隆二十五年,皋兰等州县早灾;洮州等二十七厅州县卫水灾。乾隆二十六年,皋兰等三十二厅州县水冲;山丹等五县水冲;安定等十州县雹灾。乾隆二十七年,皋兰等二十厅州县水雹霜雪灾。

乾隆二十八年,狄道等三十厅州县水旱霜雹灾;皋兰等十二厅县旱灾。

乾隆二十九年,金县等县旱灾;皋兰等三十二州县厅旱灾;皋兰等十五厅州县水雹灾;河州等三十六州县厅雹水早霜灾。

乾隆三十年,皋兰等二十九厅州县旱灾;靖远等十一州厅县旱灾;宁远等州县地震;狄道等十二州县雹霜灾。

乾隆三十一年,靖远等九州县旱灾。\

乾隆三十二年,平凉等三十四厅州县雹灾。乾隆三十三年,皋兰等二十九州县厅灾;陇西等三十县水旱雹霜灾。

乾隆三十六年,甘肃比年偏灾。

乾隆三十七年,皋兰等二十五厅县旱灾。乾隆三十九年,皋兰等七厅州县水旱灾。

乾隆四十年,皋兰等十七州县厅水雹霜灾。

乾隆四十一年,皋兰二十九州县厅旱灾。

乾隆四十二年,宁夏等七厅县灾;皋兰等三十二厅州县旱灾。

乾隆四十四年,庄浪等十七厅州县灾;皋兰等三十五厅州县水灾。

乾隆四十五年,皋兰等十八州县厅饥馑。

乾隆四十六年,皋兰等十五厅州县霜灾。

从乾隆二十年至四十六年的二十七年中,甘宁青一带的灾害持续时间长、面积广,是全国的重灾区。连《清史稿·高宗本记》于三十六年也承认“甘肃比年偏灾”。而这次穆斯林起义的河州、皋兰、六盘山地区又是甘肃的重点灾区。、对于清朝政府和当地地主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压迫;农民的忍耐是有个最大限度的。当广大贫苦农民丧失了一切,最后活不下去的时候,农民暴动会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哲赫林耶穆斯林正是在官吏贪污侵冒,地主豪华淫逸,庄稼连年歉收,城乡饥民充斥的情况下被迫起义的。
穆斯林的起义

  先是甘肃河州汉族人民在王伏林等的领导下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冬,设教聚众,立有教主,聚集多人竖幡念经,抗拒官府。总督勒尔谨带领官兵前向剿捕,“该州已拿获从匪石忠信等七名,讯明倡教首匪名王伏林,自称弥勒佛转世,聚集二千余人,拟攻河州。先令石忠清等赴河州探信,……石忠信系邪教中四教主;郝天祥系其伪军师。”①后经双方激战,王伏林牺牲,“生擒余犯五百余人”。汉族人民的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了。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苏四十三终于在循化撒拉族中发动了哲赫林耶穆斯林的反清起义。而起义的导火线则是哲赫林耶与华寺门宦的斗争。
缘甘宁青的回回、撒拉各族都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通常都是在一块土地上聚族而住,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形成许多分散的但又是独立的村庄和集镇,反映在宗教上则是各个互不隶属的教坊,每个教坊独立的进行宗教活动。随着穆斯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日益集中,阶级分化的日益严重,各教坊的伊玛目由聘请制转化为世袭制,“门宦”应运而生。
-----------------------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五。
-----------------------

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派的某些支派在甘宁青地区的传播,发展成为门宦,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使宗教与世俗势力的结合。门宦既有团结回民的一面,也有封建性的一面。门宦首先盛行于甘肃的狄道、河州地区。至乾隆时河卅回族穆斯林马来迟创建清真寺于河州八坊,仿汉族庙堂绘以丹青,故名花寺,亦书写为华寺,该教派故称“华寺门宦”,官书称其为“老教”。马来迟被称为华寺太爷。该派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地方势力。官府藉问宦势力维持对各族湖林的统治,门宦中的封建势力藉官府以加强对穆斯林的控制。

时有甘肃阶州(今武都县)回回马明心,经名易卜拉欣,又名穆罕默德·召裴,道号维戛耶·、顿拉赫,殁后追尊为束海达伊。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雍正六年(1728年)年方十岁,随其叔父赴阿拉伯朝觐求学,①受业于也门道堂大伊玛目伊本·载厄人,从《哲赫林耶道统史》记载看,马明心在也门学习的是乃格什板丁耶的苏非教义,学成时其师授给马明心两本经,即《穆罕曼斯》、《曼达耶亥尔》。②乾隆九年(1744年)明心始回国,时年二十六岁。马明心怀着改革中国伊斯兰教的信念回到故乡,归来仅携带《古学经》,《穆罕曼斯》、《曼达耶亥尔》三部经典。别无长物。回到家中时,老人均已谢世,举目无亲,生计无所依靠。
----------------------
①金吉堂《中国回教研究》称马明心留学布哈拉,《清实录》记载其留学叶尔羌、喀什噶尔:哲赫林耶门宦内部传说其留学也门。哲赫林耶道统史《热什哈尔》中也记载明心在也门求学。
②《穆罕曼斯》、《曼达耶亥尔》是两部赞美先知穆罕默德的颂诗。
----------------------、

先在河州讲学,宣传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哲赫林耶教义,因讲学观点分歧,被逐出河州。马明心之被逐出河州,穆斯林中有着生动的传说。一个曾经是马来迟的老教穆斯林转人马明心的新教后,受到了残酷的打击,他自述自己的遭遇经过:“第二天礼完早拜,在我前往艾布·福土哈(马来 迟)的街上,真主啊!一伙人向我扑来,用长棒短棍以及鞭子打我,女人们也站在门上向我们泼污物。由于安拉的襄助,不知我从哪里来的勇气和力量,把他们一个个都打翻在地,我毁了他们的工具,战胜了他们。这样就加深了仇恨,艾布·福土哈的四子带着一伙人到法官家去告状, 说我们立下了新教,要收买人心等等。法官得了贿赂就准了状子,把我们领到公堂上,判了我四十大板,又判维戛耶三大板。打维戛耶时……板子就裂成了两半。……当我们由公堂回来时,路遇一个白胡子筛海,手中提着—捆鲜韭菜。他见我说:“唉:这个酷吏多坏呀!你知道这板子 的名称吗?’我说:‘不知道。’他说:‘中国话叫卧牛板,要是今晚你不治疗,就活不到明天。’我说:‘老爷 爷怎么治?’他说:‘你雇上两个人扶你到水磨房去,让磨轮水反复冲洗你地伤口,等伤疤掉了就好了。’我回去 雇人谁都不敢去,害怕艾布·福土哈和他的两个瞎兄弟。

我就一人去了,照着筛海教的办法去作,水把我冲晕了,我找了两根树枝挟在腋下靠着,至日落时伤疤还没有冲洗掉,忽然刮起了大风,下起雨来了,脚下成了河,衣服都 淋湿了,“天冷得很,我忍着痛苦念:‘我的养主啊!…… 你让我远离压迫者。’……第二天晨拜后,我又到艾布·福土哈的街上去,从上街到下街反复写了好几遍。仇人都很惊讶地说。‘这个人怎么这样勇敢。’第二次又去告状,官长判断:‘各自回自己的老家去。’于是我们的维戛耶又迁到金县地区的马坡去了。①马明心旋赴皋兰南乡的马坡,又迁至安定(今定西)之官川定居,人称“官川阿济兹”(贤者),纂《卯路经》,重伊斯兰教之道乘,传“托勒格提”该派称哲赫林耶,官书呼其为“新教”,马明心为哲赫林耶之道祖。根据甘肃、宁夏穆斯林的传说和《热什哈尔》的记载看,马明心是一个有操守的传教者,清贫度日。自奉俭朴。其在官川的“道堂”遗迹是黄土断崖下的三孔窑洞,在马坡时也是住在一孔土窑洞里,在循化时住在—个“稍麻”②内。马明心传教时劝戒为人不能贪财,勉励穆斯林要互相周济。斋月期间曾有人送给他两块白面饼,请其夜间封斋食用,而他却随手给门外讨要“乜贴”的人;人有馈送金银者,他即施散给贫苦穆斯林;他平生没有养过一头毛驴,其妻亲自抱磨棍推壤;清朝政府抄他家时,有麻钱不足五百个,除随身穿的一件白色褐衫,没换洗的衣服。当他与华寺门宦斗争激烈时,曾将其门徒平凉穆大阿訇、灵州马达天约至马坡,嘱其后事时说,“贪恋财帛者,不是我的“多斯达尼’。”谆谆以清贫自持告戒。“维戛耶弟子在拜功后闲暇时,都带上
--------------------------
①《哲赫林耶道统史》。
②稍麻,即小礼拜寺。
-------------------------

绳子、镰刀到山里打柴,以维持生活,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是富贵不能迷惑腐蚀他们。挨饿受冻仍守正道。”、①从上述传说和记载中还可以看出马明心是一个典型的苏非派的苦修者。

不只是他的宗教苦行品德赢得了穆斯林对他的尊敬,更主要的是他的哲赫林耶宗教宣教,接触到了苦难人民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反抗封建统治的热情。
首先,他提倡“束海达伊”道路,宣扬“提着血衣前进”的精神。“束海达伊”意为殉道者的领袖。“束海达伊”道路和“提着血衣前进”的口号,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宣教。为理想为宗教战死的道路是“束海达伊”的道路,战死者便是“会希德”“舍希德”“提着血衣”就能顺利地进入来世的天堂。因此说“束海达伊”的道路是通向天堂的“捷径”。正如官书《平回记略》所载:“遂有马明新者,……倡言人得金光下死者,托生好处。”谢林耶的教义中把“征战”的“舍希德”思想提到了非常突出的地位,他们说:真主以最大的“白俩” (灾难)考验穆斯林的心。穆斯林就应凭着自己的“伊玛尼” (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决心承受各种“白俩”的考验。在他们说来经受“白俩”是一种宗教功德。他们还为这种“征战”的“舍希德”思想传述了一个遥远的道统,说马明心从也门道堂讨来了“辈辈举红旗(即流血牺牲)”的“口唤”(命令)。哲赫林耶的掌教要被清朝官府处死,或寿终正寝之后被
①《哲赫林耶道统史》。
--------------------------

清朝官府掘墓暴骨,这也是掌教们的一项宗教功修,哲赫林耶的一般穆斯林中也流传着一句民谚说:“为教门流血一点滴,胜过礼拜一来回。”因为殉道者的品级高于一般教徒。老年人传说。前清时哲赫林耶阿訇讲“瓦尔兹”(演讲)时,都有一段共同的经堂语的结束语说:“唉!众多斯达尼们!今儿我讲的这一段“阿耶提’你们如果遵了的话,明一日到了‘格亚买替’,我们手提血衣,归在了圣人的绿旗之下,阿里巴巴将领着我们进入重恩不朽的天堂。”马明心宣传的哲赫林耶的宗教宣教要贫苦的穆斯林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天堂理想,就得抛弃那一种屈从现实、隐忍苟活的怯弱态度,用鲜血和生命去夺取生存的权利,为改变当今苦难的处境而斗争。这种宣教客观上符合了灾难深重的穆斯林反剥削、反压迫的强烈愿望,它对穆斯林的反清起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其次,他被穆斯林承认为修勒什德”(导师、引领者),是“替主扬法,替圣传道”的人,哲赫林耶穆斯林称颂他是 “寻道者的方向,善人的克尔白,殉道者的首领,替安拉行道的革新者。”①按伊斯兰教苏非派的说法“穆勒什德”是接近 真主的人,穆斯林接近了“穆勒什德”,从他的身上就能得到真 主的恩泽。在来世“穆勒什德”将把皈依他的有善行的穆斯林 导入天堂,同时也将为皈依他的有恶行而坠入火狱的穆斯林向真主求情,搭救他们脱离火狱。哲赫林耶十分尊崇“穆勒什德”。 这样便于以马明心为核心把散居四方、素不相识、毫无联系而
------------------
①《哲赫林耶道统史》。
------------------

又散漫保守的群众,组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彼此以“多斯弟” (弟兄)相呼,而群相称为“多斯达尼”(弟兄们)。使散漫的农民把个人行动纳入为共同目的而斗争的集体行动之中。使农民感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增强信心。甘心为反清斗争赴汤蹈火。连官书也不得不承认。“愚众被感,奉为明师,以为圣人复出矣。”①“附之者愈众,更盛于马来迟之教。”②乾隆在其上谕中也说:“看来此等回匪改立新教,煽感人心。牢不可破。”③
第三,马明心主张教派的掌教应择贤而传,他反对华寺门宦的世袭制度。他“慨然欲革除门宦制度,意谓道者公有,岂为一家所私有。”④他更为反对强加给穆斯林的繁重的经济负担。阿桂、和昆于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五日的奉稿中也说:新教徒贺麻六乎(贺麻路乎)等曾反对老教总掌教韩哈济等“要的布施多”和敛钱惑众”。而哲赫林耶却对于“入其教者,皆有周济”。⑤凡诵经力主俭朴,提倡以梨枣果品飨客,反对牛羊宴席。马明心通过布道宣教,组织了信仰大军,扩大了信仰阵 地,较大限度地动员了苦难中的农民。恩格斯说过,“创立宗
------------------
①《平回纪略》。
②《甘宁青史略》卷十八。
③《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六。
④《甘宁青史略》卷十八。
⑤《循化志》。
------------------

教的人必须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的需要。”①马明心正是一个自身感到需要而又懂得群众需要的创立教派者。马明心拨动的哲赫林耶的宗教宣教这根琴弦在文化落后灾难深重的穆斯林心中引起了共鸣。乾隆也承认,“盖此等教即系邪教。所到之处,最易煽惑”。②这种积极追随马明心的热潮,从穆斯林的传说中也可以看到。齐阿訇说:“我原是艾布·福土哈(马来迟)的教下;我父亲属老教。有一天父亲对我说:‘孩子啊!我从来没有见过像维戛耶这样的人,你以为如何呢?’我说‘对安拉发誓!我心里也这样认为。’然后,我父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筵席,在府内外都点上了香,请来了维戛耶,和他握手(拿“锁来瓦提”)后,跟着他,并要求入他的伊斯兰教,他答应了。因而我们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我们偷偷地作,不让人们知道,怕惹是非。”③明心声播四方,荒山土窑,下自成溪。各省学者。阿訇,负笈求教,对其执弟子礼。故老相传至今犹能道其名号者,有循化的苏四十三阿訇;河州的高山阿訇;临洮的丁阿訇、鹞子阿訇、而乡老;平凉的穆阿訇;陇西的三阿訇、李阿訇;礼县盐官的刘满拉;甘谷银拐子的丁阿訇;洪乐府的甘南旦若阿訇;海原的田五阿訇;同心的米爷;安定官川的关里二阿訇(即哲赫林耶第一部《热什哈尔热》的作者);云南古城马三爷阿訇;贵州的金氏弟兄;山东的陕西的陈阿訇、买阿訇、白乡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十九卷,329页。
②《清高宗史录》卷一一三一。
③《哲赫林耶道统史》。
----------------------

老;新疆的没胡子阿訇等。更有宁夏灵州马七巴巴者(马化龙之曾祖)挈其子马达天同学于明心门下,传为佳话。其门众之济济,为华寺门宦所弗及。马明心培养的这一批富有苏非派献身吉行精神的门弟子,成为哲赫林耶在各地传播的骨干力量。因此,哲赫林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快形成了“甘肃一省,皋兰、狄道、河州、巩昌、安定、会宁、今县、渭源、秦州、固原、西宁、平凉、灵州、伏羌、凉州、肃州、盐茶厅等处数十州县回民,甚多新旧杂处”①的局面。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马明心进入循化之后,很快得到了撒拉人的广泛信仰,撒拉十二工中有九工改信了哲赫林耶其中得力信徒为贺麻路乎和苏四十三、赛立麦、韩一卜拉、韩二个等。这是因为当时撒拉族人民在户长、土司、掌教的封建统治的压迫剥削下,生活极其痛苦,他们有着反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愿望,而马明心所传的暂赫林耶,正符合他们的愿望。由于哲赫林耶在当时带有反封建剥削的性质,它的宣教对官府和门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当地官府和门宦对哲赫林耶的传播十分恐慌。清代保甲法规定:“寺观僧道,责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如有游方僧道形迹可疑及为匪不法者,禀官查逐。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②所以官府惧怕新教势力继续发展,就怂恿老教掌教马国宝控告哲赫林耶为“邪教”。
------------------
①阿桂、李侍尧《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六日奏稿》。
②《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一》。
-------------------

结果官府判决马明心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驱逐出境,永不准再生事端。马明心遂回安定官川传教。马明心被逐后,哲赫林耶继续在撒拉族中传播着。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两派又在官厅互控,对哲赫林耶判罪特别重,将贺麻路乎一顿枷打,充军到乌鲁木齐(迪化)给兵丁为奴。同时,挝闭了暂赫林耶的三所礼拜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有二十多家转入了哲赫林耶,老教人又会控告,在路上遇见哲赫林耶的人,双方打起来,哲赫林耶被打死一人。此后,斗争持续近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本年三月内旧教回民韩哈拉勿等,以苏四十三请来教师马明新,韩二个等另立新教,因伊叔韩哈户长不从,互相仇杀。”①韩三十八的儿子跑到兰州总督衙门控告,陕甘总督勒尔谨派兰州知府杨士玑同河州副将新柱前往查办。三月十八日苏四十三等率领哲赫林耶穆斯林假装老教出来迎接新柱,以便打听官府的意图,而新柱竟当众扬言:“新教若不遵法,我当为汝老教作主,尽洗之。”苏四十三等哲赫林耶穆斯林“闻是言,反志益坚。”②当夜率领一千多人,奔赴白庄,把清副将新柱和外委刘汉时等杀死。同时提出了消灭土司的口号。第二天清晨,又赶到旗台堡把知府杨士玑和守备徐彦登、外委陈伏得、土司韩成磷等都杀死了。③又据《道光皋
-------------------------
①《清真宗实录》卷一一三○。
②《循化志》卷八《回变》。
③《道光兰州府志》卷八《杨士玑传》。
-------------------------

兰县续志》卷六《边绩》载,当新柱宣布要尽歼哲赫林耶穆斯林时,苏四十三“遽起,目逆党,作番语晓晓不可晓,抽刀杀柱、尽歼从兵。”从此哲赫林耶穆斯林由反对华寺门宦的斗争,转入了具有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双重意义的反清运动。“自此贼势张,旧党悉附。汉回胁从者千余人。”①这正好说明苏四十三的反清斗争,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热烈支持,纷纷参加起义队伍,共同奔赴反清战场。连阿桂、和昆的秦折中也写道:“勒尔谨并不查明强弱众寡情形,即派副将带兵前行,激而生变,实勒尔谨办理不善所致。”②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二十一日,苏四十三率男妇二千余人,携带马匹枪械,由旗台堡沿大道直扑河州城,杀死清朝知州周植和都司李琦③与千总朱为奇、外委杨天得、徐烈。④并“将监犯全行放脱。”⑤同时,给他们的枪支配备了充足的火药。⑥当苏四十三攻占了河州城之后。勒尔谨一面五百清兵扼守狄道,一面调固原、凉州、甘州、西宁、肃州五提镇兵二千人,西安提督马彪也带兵二千名前往“剿捕”;同时,根据兰州府同判谢桓的献策,勒尔谨成布政使王廷赞札安定县知
---------------------
①《平回纪略》。
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三○
③《道光兰州府志》卷六《历代兵事》。
④《道光兰州府志》卷九《历代阵亡将士》。
⑤《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二九。
⑥《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三一。
--------------------

县黄道明在官川逮捕了马明心及其子婿,把他们拘禁在兰州的监狱里。这时苏四十三决定甩开勒尔谨,攻取兰州,便带着两三千名起义队伍,夜渡洮河。当他们渡洮河时,洪济桥、唐家川数处东乡族人民纷纷响应。“二十四日到在洮河西边,渡船已被官役打坏,不能渡河,即有洪济桥、唐加川等六处的回民扎筏,渡他们过河。”①“其四月中旬以前,洪济桥、唐家川等处从逆回民有 驮运粮食为贼匪接济者。”② “查苏四十三肆逆,从其撒拉尔各庄新教逆回起事者皆其死党,……即洪济桥、唐家川等六处党恶从逆随至兰州者……是以立志死守,难于解散。”③
“钦差大学士公阿桂、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奏:臣等
饬拿洪济桥、唐加川处从逆余党及缘坐家属到省,亲加严鞠。逆犯马六六等,或为贼扎筏济渡,或熬茶接待,或抗拒官兵;其缘坐之犯,非父兄从逆即子弟党贼。”④ 人民群众面对苏四十三的起义部,箪食壶浆以迎义师,不仅帮助起义队伍顺利地渡过了洮河,而且还壮大了起义队伍。苏四十三“侦知制府行营在狄道,省城空虚,即自马泉为
---------------------
①阿桂、李侍尧《乾隆四十六年五升初五百奏稿》。
②阿桂、李侍尧《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初三日奏稿》。
③阿桂、李侍尧《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一日奏稿》。
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
--------------------

小路直捣兰州。”①起义队伍甩开由定羌驿到兰州的大路约三百三十里,而抄洪济桥小路,只二百里的小道,出其不意,乘其不备,快速挺进,于二十五日直捣甘肃省城兰州西关。苏四十三等“预恐甘、凉、西宁兵援,分遗人烧断河桥,遏河西越援兵,然后尽锐攻城,枪炮俱发。”②传说,苏四十三和赛立麦二人,一个负责攻打南关,一个负责攻打西关。攻打西关的有一部分是撒拉和当地的穆斯林妇女。另有少数起义队伍乔装进人西关内放火内应。当时兰州西关南关居住着许多回族穆斯林,尤其西关的海家滩有一千多户穆斯林,当苏四十三的起义队伍到来时他们起而接应,纷纷加入到起义队伍的战斗行列中,于二十六日攻入西、南关,直逼内城西门。在进入南关的战斗中,杀死清朝把总张廷栋、惠君遴,外委宋廷才、张文斌、马士望、魏永悦及清兵四十名。③庄浪土司鲁瑶以土兵三百来援,全军覆没。④而录瑶本人亦腿带枪伤。⑤起义军破关斩将的行动,使甘肃官吏士绅惊恐万状。乾隆圣旨一道接一道,迅调陕西、四川、新疆、河南、山西各路援兵待命出击,并令户部拨款一百八十万两充作兰州军饷,还飞旨儆告住在兰州的布政使王廷赞“督率坚守”。命大学士诚谋勇公阿桂佩钦差大臣关防并尚书和昆赴剿;命领侍卫内大臣海
------------------
①②《道光皋兰县续志》卷六《边绩》。
③《道光皋兰县续志·武卫》。
④《宣统甘肃新通志》卷四七《回变》。
⑤《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九。
------------------、

兰察、护军统领额森特驰往;又赦因贪污入狱的前云贵总督李传尧,以三品顶戴赴兰州总军饷。兰州城内王禀望、王廷赞这一贪污集团的官员,纷纷出笼,带罪立功。或登城守御,或采办粮食,或捕捉起义者家属。
二十七日,起义队伍再次猛攻西门,围城要求释放马明心,这时兰州只有标兵八百名,抵挡不住起义军进攻。布政使王廷赞欲用“缓兵之计”,乃迫令马明心登城劝谕苏四十三等弭兵。马明心不听清朝官吏的命令,他“俯向城下翻译数语,色甚厉,俄挽头上巾掷城下”。①表示了对清澈治者的愤恨和愿为大众之斗争事业献身的决心,给起义队伍以很大的鼓励。起义军在城下看到马明心时,则“滚马下地,口称圣人,挥涕如雨。”②“数千人望见明心,皆伏地跪拜,诵新教经,作番语。”③接着是“怒啸而起,攻城益急”,“群贼集木植器具,堆积城门,纵火焰以扑。烈炮冲霄,岌岌乎存亡呼吸。”“贼有乘云梯扒城者。守御连杀数人,并倒其云梯,压死跌死者数十人。”④就在这时固原镇总兵图钦保率援兵赶来,经过一场激战,苏四十三率领一支起义队伍转入龙尾、华林二山据守;另一支由赛立麦率领过黄河至金城关。金城关的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了肉搏战,女英雄赛立麦手持双刀,砍杀
----------------
①②《道光皋兰县续志》卷六《边绩》。
③④《平回纪略》。
----------------

无数清兵。农给敌人重大杀伤之后,起义队伍全部壮烈牺牲,赛立麦在清兵重重包围下自刎而死。①正当兰州城下战事激烈进行的时候,勒尔谨与西宁镇总兵贡楚达尔带领官兵分头截杀起义队伍的归路二收复了河州城,擒获苏四十三弟、侄,并屠杀起义骨千的家属子女多人。还在循化地方捕获起义队伍的家属三百余口。勒尔谨所遣清兵进入循化地区捕获起义者家属时,撒拉妇女、小孩子持棍棒、怀揣石头,埋伏在两面山坡上,等到清兵进人山谷中,他们突然袭击,以石头、棍棒打死打伤不少清军。甘肃哲赫林耶穆斯林中间流传着四句口歌,其一曰。“但见桃花一时落”,是说姓陶的军官率领的清军被击败的惨况。
后苏四十三等主动放弃龙尾山,缩短战线,把兵力集中在华林山。华林山居高临下,形势甚为险峻。他们很快地在这里修筑了作战工事,部署了战场。“贼巢东北临崖,西南设大卡,守卫甚固”;②“贼于沟壕之外,安设卡栅数重”;“贼匪已将前次进攻之路砍断,并多掘坑,令我马兵不能驰骋”;即于华林山前孥立大卡一座,……砌筑碉房,内安孔
------------------
①赛立麦牺牲后穆斯林在兰州金城关给她修建了“舍希德拱北”,以示悼念。时经一百三十七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马元章始率众进入兰州,公开凭吊乾隆四十六年穆斯林战斗的各个地点,并瞻仰了赛立麦的拱北。适逢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元章即景口占一联。曰:“一声震雷忽作雨,真思显后受香烟。”上联吟眼前景赞赛立麦的精神的气节,下联说后人对她的敬仰之情。后被刻作拱北之楹联。
②《宣统甘肃新通志》卷四七《回变》。
-------------------

穴,又于卡边刨挖深沟两道,……其大卡前又有小卡四座,希图接应联络,负固死守”①“贼匪又于沟边连夜收拾木卡,三面共抓十余处,……因更填筑坚实,且将木植纵横排立,密布如鹿角,以为贼卡外护。”②使进入华林山的清兵,“眼光既不能及,手足更无法舒展”。③清军多次进攻不能扑进,无法越过,均帕内卡上枪势所阻,不能得利,给清兵以极大的打击,使“官兵万余……每夜辄惊扰。” 清政府岭路调来官军,甘肃河西各路官兵三千首先并集,凉州总兵德宁、城守尉额尔恒德抵兰,以军把守黄河桥口。“四月,西安将军伍弥泰、提督马彪、仁和,先后赴援”。马彪带满、汉官兵二千六百名于四月初二日驰抵兰州,又派潼关协副将马镇国带兵三百名接济马彪厂都统萨炳阿带满兵一千六百名,总兵周鼎带领官兵一千名,总计清军增援部队陆续达二万之众。
自四月初八日开始,清军大举进攻华林山,受到起义队伍的迎头打击。连海兰察、舒亮、萨炳阿、鄂辉等大员也受枪箭伤;固原镇总兵图钦保,被伤身亡;凉州都司王宗龙亦被击毙于战场。一时使得官员够不前,士兵不敢临阵,勒尔谨困坐危域一筹莫展。乾隆皇帝连连发火: “本日阅和昆等所奏抵兰后剿贼情形一折,是此半月有余,勒尔谨等之迁延观望,果不出朕之所料。此事本勒
---------------------
①阿桂、李侍尧《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奏稿》。
②③阿桂、李侍尧《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初五日奏稿》。
---------------------

尔谨办理里所致,又平日不能实行训练绿营兵了,以致临时懦怯,不能得用。且勒尔谨安坐省署,以致伍弥泰等皆逡巡推诿,卑贱匪得延残喘,未能及时擒灭,其罪甚大。况绿营兵既见贼即慌,势难其得力。”①

“至贼匪千余人占据山梁,亦已半月有余,勒尔谨等袖手不动,所办何事?……勒尔谨如此迁延观望,将来即当明治其罪。” ②“昨阅伍弥泰、仁和等奏到各折,是勒尔谨之安坐省署。一筹莫展,已可概见。”③

“此时官兵已逾一万,贼匪仅只千余,何难—举歼灭?……看来伍弥泰止知带兵前往兰州,其实毫无主见,不免意存怯懦。至仁和前此带兵渡河打仗,似属勇往,而近日气渐不振,必以勒尔谨既到兰州,即随同驰懈,不复上紧出力。而勒尔谨竟安坐署中,一筹莫展,一徒劳朕于数千里外,晨夕是盼,试问伊等于心安乎”④“至朕盼望剿贼之信甚切,该处各路官兵,既已调集,自应即速进剿,一鼓成擒。况贼只千余,而官兵已逾一万,是以十人而擒一贼,更欲何待”⑤
“至现在督办一切,阿桂、和昆尤须同心协力,迅速筹办,……朕于数千里外,因此深为廑念,日夜不宁,伊二人亦应深体朕怀也。”⑥
①②③④⑤⑥《清高宗史录》卷—一二九。
------------------------

“至朕为此次逆回之案日夜焦劳,筹计于数千里外,阿桂须仰体朕怀,悉心督办,随时奏闻,以慰廑念。”①

“又,据和昆奏:‘贼人以打牲为业,本有火药鸟枪,至攻破河州后,所抢火药又多,是以现尚未缺乏,且施放脱兵为准’等语。……而绿营兵转不如其纯熟,实属不成事体。”②

“阿桂、和昆的奏折中也说:‘查各路调到官兵,因无总办之人,声势既不联络,纪律又不严整,不能使敌人望而生畏。且绿营兵丁因从前贼势猖撅时,未经揣量多寡强弱,催令零星打仗,死亡实多。兼之新补兵了未经临阵,心志不固,遇贼即行惶遽’。”③

起义队伍发挥顽强战斗精神,扼踞着有利的地形,使清军连吃败仗,乾隆以“师久无功”、“办理谬误”等罪名,将总督勒尔谨拿交刑部治罪,以李侍尧代替总督职务。发京师火器、健锐两营兵丁二千名来援。亦无效。乾隆在其上谕中说:“日内盼望佳音,甚为悬切,及披览阿桂奏,此次进 剿,又未能即刻擒获,殊增愤满。看来逆匪拼死抗拒,颇为凶悍。”④

当各地方部队与京师劲旅均攻不下华林山时,老谋深算的乾隆皇帝又施出了“以贼攻贼”的毒计,曾多次向阿桂等授此
-------------------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三○。
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
③《清高宗史录》卷—一二九。
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三。
-------------------

回走,经和昆将马彪等产行申饬,并用刀鞭砍打,方始立定”。”①“以贼攻贼”的结果,旧教穆斯林败下阵来,“年岁已老”、“历练戎行”的回回穆斯林提督马彪饱受了和昆的

一顿刀鞭之苦。清军的接连失败,使乾隆皇帝万分恼火,对起义人民极其仇恨。在他的上谕中一再写道:“彻底根求”②“剿洗净尽”③“一鼓歼擒”,④“严断根株,……痛加惩治,以儆凶顽,不可姑息了事。”⑤“迅就歼除,明彰国宪。”⑥“唯在扫除净尽,不致漏网为要。”⑦“甚增愤懑”,⑧“终夜反复思之,实为愤懑。”⑨ 苏四十三所占据的华林山区,“崖止容一人一骑,鱼贯上下。”“崖坑陡深数十丈,斜径上下,仪通一人。”官兵多不习战,日久难克。清廷又施出“以夷制夷”的计策,“调来善于攀登山崖的一千名四川藏兵和善于追袭的七百名宁夏阿拉善蒙古骑兵,又有“洮州四品上司杨宗业派令头目带领番兵一千余名至兰州军营。”⑩配合官兵再度把华林山重重包围起来,全力猛攻。
---------------------
①《清高宗史录》卷—一三一。
②③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八。
⑤⑥《清高宗实录》卷—一三○。
⑦《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五。
⑧《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九。
⑨《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三七。
⑩《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三。”
--------------------

“谕军机大臣曰:‘就现在剿贼情形而论,阿桂之意,似欲候川兵及阿拉善兵到齐,以川兵攀险阻,直捣 剿巢;以阿拉善兵防其窜逸,乘骑追捕,一鼓而前,可以巢洗净尽’。”①六月十五日,“因派满、汉奋勇官兵由中路进扑;屯练降番由华林山东攀上扑;老教士兵由华林寺西觅路上攻。”② 同时,断绝了华林山水源,逼得起义队伍派人到水磨沟及华林山后身去汲水;清军还抛射火箭火弹烧毁起义队伍的粮草。

情势危急,起义队伍“尚于沟内放枪抵御,拚命死守。”③ “虽死亡颇多,尚拼命支持,不肯溃散”,“虽负伤甚重,苟有残喘,俱尽力抵拒,不肯束手就缚,有中箭五六枝尚持石奋击者,于官兵焚烧营垒时,犹复会死前来抢夺粮食雨水,实属 剽狡强悍。”④连乾隆皇帝也在他的上谕里表示惊奇,“贼人 当此穷蹙垂毙之时,尚皆负隅死守,实是奇事,出于情理之外。”⑤六月十五日清军终于攻入华林山,双方展开肉搏格斗,苏四十三身先士卒,手持大刀,亲自指挥反击,表现了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和大无畏精神,不幸壮烈牺牲。清政府将“苏四十 三首级,当照康熙年间办理噶尔丹之例,传示各省回民居住地
---------------------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三○。
②③《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四。
④那彦成《阿文成公年谱》卷二四。
⑤《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四。
---------------------

方,每处悬示数日,使之共知儆戒。”①起义剩余二百余人,由苏四十三之徒弟小木撒等率领退入华林山中的华林寺内死守,犹屡伤官兵,乾隆皇帝在其上谕中说:“贼党垂毙之时,尚敢抵死抗拒,伤我官兵,实堪痛恨。”②又说:“此时余党无多,且要犯首犯,已皆歼毙,所余不过败残贼众,何以尚能如此死守?实不可解。”③战斗持续到七月初。”钦差大学士公阿桂、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奏:本月初五日,臣等带兵直至华林寺墙边攻打,贼抵死抗拒。午
后,退窜寺屋及围墙内藏匿,我兵用树枝等物焚烧寺基。_酉刻,屋檐坍倒,打死焚毙之贼甚多。余俱窜至后墙及两 厢墙圈内,用枪石抵御。时已黑夜,暂将官兵撤回。初六日卯刻,我兵扑至寺后,缘墙而上,向下放枪掷石,毙贼几尽。有贼百余,从西边滚下直砌,我兵追至平坦处,并在外预备堵截官兵,一时奋勇,将贼重重围裹,擒杀净尽,无一名漏网。”④“余贼遁华林寺,火之,无一降者。”⑤

华林寺墙被炮轰到,无法防守,经短兵相接,白刃相击,义军血洒疆场,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这是多么崇高的气节!这次起义,参战的穆斯林不过三五千人,而清兵调集逾二万。历时二十年的矛盾斗争,经过五个月的激烈战斗,方能克之,于此可见哲赫林耶穆斯林战斗精神不高涨。
-------------------
①③《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五。
②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六。
⑤魏源《圣武记》卷七《国朝甘肃再征叛回记》。

华林山的战事结束后,清军“分剿洮河以南余党”,镇压了留守洮河以南的起义队伍,官书宣扬说“悉被擒诛”、“贼尽死”。 苏四十三等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在乾隆皇帝亲自部署下搞了个“善后案”。“至此等回匪,将来办理时,见随同逞凶肆逆、抢占河州、围逼省城者,均应剿洗,不得稍存姑息,使邻近番人知所畏惧。”①“况新教即系邪教,著传阿桂、李侍尧,务须熟筹妥计,将新教一类,使之不留余迹,以期永不滋事。”②“从逆回民,露有形迹证据者,必须全行搜查,不可稍存将就了事之见。”③”又,据奏:‘甘肃新旧教回民杂处义各州县,不下数十处,统俟事竣后,立法查办,革去名目,等语’亦诋可如此办理。但如唐家川、洪济桥等处从逆回民,则剿洗不可不尽,断勿稍存姑息,以致养痈贻患。”④ “著李侍尧办理撒拉善后事宜内,将总掌教名目,不动声色令其裁去,并各省有无似此等回教名目者,
---------------------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八。
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
③《清高宗史录》卷—一三六。
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二。
-----------------------

亦一体妥为裁革。”①“洪济桥、唐家川六处回子,素与马明心、苏四十三 潜通,且扎筏渡贼匪过河,尤为罪不容诛。此事当于剿贼事平后,趁兵威严整之时,痛加惩治,以儆凶顽,不可姑息了事。”②“至为贼扎筏过渡之犯,及兰州西、南两关厢并河州回民从逆者,均属乱民,当概行剿洗。马明心家属例应缘 坐法者,亦当即行查办,毋使兔脱。”③“查拿逆回余党及应行缘坐各犯家属,不动声色,俱就戈获。”④

“又谕,前据勒尔谨奏报:‘收复河州时,除将贼犯歼毙外,擒获苏四十三之侄苏二个,胞任苏五个并要犯马 八十三等十七名,又搜获子女回妇二十三口,并节次生擒逆贼一百零七名,妇女幼孩一百数十四,现在严行监禁, 等语。’此等党恶要犯,其应行解京讯问者不过数人,多亦不过数十人,著即行委派妥干员弁押解送京。此外随同抗拒打仗之犯,均属罪无可逆,即应予该处按律正法。即将来擒获苏四十三并为逆匪出力主谋之大头目等,自应解京讯问。其余无关紧要之犯,亦即于该处正法。至其余缘坐各犯,非如寻常邪教逆匪等案尚可邀减监候者可比,自应 按律即予骈诛,以昭国宪。其妇女小口,亦即就近发往伊
--------------------
①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三○。
③《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
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七。
--------------------

犁之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地给兵了为奴。不必拘泥成例,给付功臣之家为奴,俾转得衣食丰足,且省长途解送之烦。”①

“至逆犯等家属,将俱应问拟缘坐。前经降者,就近发往伊犁之厄鲁特、索伦、察哈尔等兵丁为奴;但念此等缘坐之犯,既非善类,新疆地方亦不可不防其复行煽惑,莫若改发云、贵等省极边烟瘴之地,较为得宜。著传谕阿桂、李传尧,于完案②

“至省城及循化、河州等处,监禁逆犯之妇女幼孩,人数甚多。著阿桂等查明,将应发烟瘴者,即行分别发遣,毋令久稽监狱。”③

“至逆犯家属,将来办理时,其妇女幼孩,不可合为一处。所有妇女仍发往厄鲁特地为奴;其男丁虽幼孩,改发云南烟瘴地方。”④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