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回族历史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斯兰在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湖北回族历史

来源: 时间:2009-12-0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数据,湖北回族人口为77625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0.9;湖北回族分布很广泛,全省81个市县均有回族居住。 

    回族先民最早进入湖北当在五代十国时期。据钱易《南部新书》记载,五代十国时平南王之江陵已有穆斯林“寄住”。回回最早进入湖北,是在宋元交替之际的襄阳之战期间。公元1267~1273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先后调集数十万大军围攻襄阳。令“赛典赤行省事于兴元(今陕西南郑县),转给军粮”《元史.世祖本纪四》。令亦恩马因携其所制回回炮“送襄阳军前用之”《元史.世祖本纪四》。赛典赤、亦恩马因均系回回,其所部也是回回,他们应该是最早进入湖北的回回人。 

    回回最早在湖北定居下来,当始于元代。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湖北州郡悉为蒙古大军攻占,一些回回上层人士陆续被派往湖北充任各级地方官员。如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阿思兰,湖广行省左丞马合谋、沙班,湖广行省宣抚使博兰台,荆襄宣抚使扎马儿,湖广照磨阿都刺,襄阳路总管府达鲁花赤阿刺罕,武昌县达鲁花赤职马鲁丁等。阿都刺“居中兴路(今江陵县)录事司”《新元史》卷二十七。职马鲁丁“徙居武昌”《新元史.丁鹤年传》。阿刺罕去世后,由其子将他“葬襄阳城西万山之原”《魏国忠懿公神道碑》,见《清河集》卷六。 

    明代,各地回回的大量迁入及本地原有回回的发展,当是湖北回族的形成时期。明初,由于军事调遣和出仕等原因,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回族将领相继调往湖北各地。据有关史料和回族家谱记载,“西台定氏”祖籍麦地那,“先祖伯安,讳定。公起自高昌,仕元顺帝为西台中丞,刚正不阿,事载史鉴。其后徙居山西。二世祖讳宝禄,以武功佐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护蕃分封来楚,落籍江城”。“授武昌卫指挥”《定氏族谱》卷首,住江夏长虹桥。 

    指挥王氏,原籍山西大同府定安县,“洪武十四年,列土分封,……钦拨指挥王保驾前来,坐镇湖广”,任“湖广武昌王府中营保驾指挥,兼理军务兵使司”《王氏宗谱.贴文照准》。 

    江夏马氏,“原籍安徽凤阳,世为望族。……三世祖伟俊……,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调任湖广督司,官武昌而居焉”《马氏族谱》卷一,《雍正十年序》。 

    答氏“原籍西域”,始祖刺海、刺罕,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帝嘉其廉,命姓答氏,留官于朝”。四世祖答失蛮,随朱元璋征战有功,授驾前指挥。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分建藩封,公从埕王至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县),随(遂)官于埕,落籍钟祥。《答氏宗谱》原序。

  据调查,仙桃市魏氏一世祖魏实,祖籍顺天府。洪武年间,封武略将军,调往常德卫。路经仙桃,留人而居。后子孙繁衍。是说与乾隆二十四年仙桃黄马沟所立《魏氏墓碑记》所载:“一世祖魏实公,会际先明,发迹金台,继起者累立功勋,赐封与沔”。 

    就目前所知,上述回回将领及其部属的后裔,构成早期湖北回族的主要来源。 

    明朝中叶,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口镇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城镇,江浙一带回回由南京沿江而上,陕西等地回回循汉江而下,汇集汉口,经商贸易。明初定居武昌的回回,是时因出、经商、担任教职和人口自然增长原因,相继迁往嘉鱼、蒲圻、仙桃、洪湖、荆州、襄阳等地,使湖北回族的居住范围较前扩大。 

    明末征战频繁,自然灾害严重,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回族大量流入湖北。大约在明天启、崇祯年间,西安附近之魏姓、马姓、杨姓回族先后迁到陕、鄂两省交界的湖北境内,在陨西县的老水泉、西川、湖北口等地定居下来。河南与湖北两省毗邻县份的回族流入襄阳,陨阳两府所属州县者更为数不少。至此,目前湖北回族的武汉、荆州及沔阳、襄阳和陨阳四大较集中的居住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清代是湖北回族的发展时期,首先,就外省回族迁入来看,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西安清真寺掌教马岱山之子马仲所“贩毛蓝布贸易湖广。夫长驱至楚,……至沔邑凤凰台栖息。因七里城有清真寺,遂移兹土,买置房屋以落籍”《马氏宗谱》(铜柱堂)谱序。雍正年间,陕西渭河两岸王、哈、万诸姓回族,因逃荒迁入湖北陨西县,所属之子砍子山、西川、红岩一带定居。河南新野、邓县、唐河、南阳等地回族清初纷纷迁入湖北枣阳,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在枣阳县城关顺城湾建立了该县第一座清真寺。嘉庆年间,河南回族雷鸣远迁往竹溪。道光至光绪年间,河南南阳凉水泉、社旗、天店、唐河县、湖阳等地的回族又一次涌入枣阳,在逯堂镇建立了新的聚居点。河南新野马氏33世后裔马鸿诰于同治年间由新野赴襄樊出售皮革,遂在当地落籍。清末,汉口“汉江之滨”的一处回族居住区于辛亥革命前夕成立了“清真自治公益会”,该会53名成员来自陕西、河南、河北、江苏、云南等六个省,计有马、哈、潘、张、魏、苏、宛、唐、胡、赛、向、雷、任、李、杨、于、铁、刘、改等22个姓氏《武昌起义档案选编》上卷,可见各省移入湖北回族之多。其次,随着湖北回族自身人口的增加,从清初开始,他们在省内迁徙更加频繁。据《定氏宗谱》记载,从清初康熙年间起至道光年间止,定氏后裔先后落籍湖北钟祥县及其所属之新集、花港埠、答家湖、黄家嘴、庙后等地者有之,移往荆州、襄阳、老河口、陨阳府者有之;迁往沙市、潜江、石首、京山等地者有之。

  《马氏族谱》(怀远堂)载:从嘉庆到光绪年间,马氏后裔迁往省内各州县特别是荆州各地比比皆是。尤以定居荆州城、沙市、江陵县的小桥市、郝穴等地为多《马氏族谱》卷三,《禄公分支迁居荆州》世系。在此期间,湖北各地回族“贸易汉镇”,移居汉口、汉阳、武昌者更为数不少。到了清末,几乎湖北各州县均有回族居住,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回汉杂居”的局面。 

    民国期间,除抗日战争时期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有一批回族流入武汉、襄樊、老河口等地外,湖北回族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且生活十分艰辛。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回族才获得新生。 

    综上所述,湖北回族源流问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回族的进入、定居湖北及其发展壮大,与政治、军事、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二、湖北回族来源相当广泛,有元代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各地的穆斯林后裔;有明初由北京、山西、山东等地迁入湖北的回族将领及其家属;有明中叶以后沿江而上的江浙回族,顺江而下的陕甘回族;有清初由西安迁入的马氏回族等。

  三、回族进入湖北不久,开始迁往中国各地。回族大量进入湖北并定居下来,是在明朝初期,由于湖北地处全国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约从明万历年间起,由于经商、出仕、随军调遣、宦游、游学、逃荒、承嗣等原因,一些回族先后调往湖南、四川、云南、广西、陕甘、江西、河南、广东,又散居中国各地。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