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民族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中国穆斯林民族

来源: 时间:2009-12-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① 回族,亦称回回民族,人口860.2978万人(1990年统计),通用汉语,其先祖先是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各穆斯林民族、回鹘人为主体及信奉了伊斯兰教的汉、蒙、藏等民族长期共同生息、发展融合而形成的。接受了一些汉传统文化与习俗,并接受汉语为自己的民族语言,但保持了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与教法。绝大多数属逊尼派,教法上属哈乃裴派。人口分布为大分散,小集中。现有一个省级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估计现在回族人口约150多万人。两个回族自治州,即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回族人口约50多万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回族约13万。有9个回族自治县: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24000人,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口约160000,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50000多,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40000多,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5000多,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20000多。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20000多,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50000多,贵州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约60000多。

② 维吾尔族 人口721.4431万人(1990),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大多数聚居在南疆。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其先祖是定居在中亚、新疆的回鹘人、突厥各部族及生活在中亚、新疆的其他部族长期共同生息、发展、融合而形成的。属逊尼派中的哈乃裴派。

③ 哈萨克族 人口111.1718万人(1990),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3个自治县: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由汉朝时期的匈奴、乌孙、阿兰、康居和中世纪的突骑施、葛逻禄、乃蛮等诸多部族长期共同生活、发展融合而形成的。属逊尼派—哈乃斐派。

④ 柯尔克孜族 亦称吉尔吉斯族,人口14.1549万人(1990),80%聚居在南疆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其余聚居在南疆西部和北疆西部的其他县城。使用柯尔克孜语,属突厥语族,同时也使用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词是从“柯尔”与“克孜”两个词组成,“柯尔”意为40,“克孜”意为姑娘,即40个姑娘。传说古代柯族先民居住在今南西伯利亚叶塞河上游。公元2世纪建立了一个王国。40个姑娘因违犯了国王法度,而被流放到现在的新疆,他们中30个人迁居到山区,10个人迁居于平川,后与其他部族繁衍生息,发展融合成近代柯尔克孜族。

⑤ 塔吉克族 人口3.3538万人(1990),60%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境内,40%散居在莎东、泽普、叶城、皮山等县。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操东伊朗语。其祖先可追溯到公元前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东伊朗语的粟特、吐火罗、巴克特里亚等古老部族。公元1世纪初,生活在塔什库尔干一带操东伊朗语的上述居民建立过王国。

⑥ 乌孜别克族 人口1.4502万人(1990),散居在新疆乌鲁木齐、伊宁、塔城、莎东、喀什等城市,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族名源自14世纪蒙古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在其封地里海、咸海周围建立了钦察汗国,其第三代可汗乌孜别克归信了伊斯兰教,在汗国推行伊斯兰化,乌孜别克逐渐成为汗国和居民的名称。15世纪钦察汗国瓦解,部分居民东迁中亚,占领了布哈拉、撒马尔汗、塔什干等城市,和当地操突厥语的居民融合形成了中亚的乌孜别克族。自14世纪以来成批的乌孜别克商人、传教师从费尔干纳来到新疆定居。

⑦ 塔塔尔族 人口4873人,散居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维吾尔、哈萨克族杂居,也通用这两个民族的语言。“塔塔尔”、“鞑靼”是同一名称的不同译音,是中国唐代北方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个游牧部落,蒙古人兴起后并吞了塔塔尔,遂称为蒙古部落的一支。13世纪蒙古人西征时西方人、阿拉伯人把蒙古人统称为塔塔尔。15世纪伏尔加河中游及卡玛河流域的居民建立了喀山汗国,汗国的统治者自称是蒙古人的后代塔塔尔人,塔塔尔遂逐渐成为喀山汗国居民的族称。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塔塔尔人是钦察人,蒙古人、保加尔人等许多说突厥语的部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16世纪信仰伊斯兰的喀山汗国被沙俄并吞,塔塔尔人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19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喀山等地区的塔塔尔商人、传教师继续来到北疆定居。

⑧ 撒拉族 人口8.7697 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和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无文字,一般通用汉文,不少人通藏语。撒拉族的祖先是中亚撒马尔汗突厥部落的一支,公元13世纪,他们的先祖克尔马尼及其第拉哈马尼因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压迫,携眷属18人东迁,以寻找一个新的定居点。他们赶着一峰骆驼,驮着一本大型手抄本《古兰经》和故乡的土,越过新疆来到青海循化发现一眼清泉就定居下来。

⑨ 东乡族 人口37.3872万人(1990)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现有31万多人,其余散居在临夏其他县、兰州、宁夏、青海、新疆的昌吉、伊犁、塔城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加杂不少突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词汇,无文字。对东乡族传说不一,一说是13世纪驻扎河州的蒙古军队将领归信了伊斯兰教,于是士兵也随之归信了伊斯兰教。一说是来自中亚的色目人、回回人,一说是蒙古人、回回人、汉族等成分融合而成。“东乡”意为东部乡村,因为东乡族定居于河州(今临夏市)城东部山村而得名。

⑩ 保安族 人口1.2212万人,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于临夏自治州其他县城及青海循化县。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语言中夹杂着许多汉语借词,大多数人通用汉语。其族原一般认为蒙古人西征归来时把大批中亚、西亚穆斯林战俘带回中国,编成军队,帮助他们统一中国。战后把这些军队留在原地驻扎屯恳。保安族是留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的一支蒙古、回回士兵,同当地的汉、藏等民族融合而成。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