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阿拉伯语言、历史学家纳忠教授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中国历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记著名阿拉伯语言、历史学家纳忠教授

来源: 时间:2009-12-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昆明伊斯兰经学院名誉院长纳忠教授,毕生致力于阿拉伯语及西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桃李遍布海内外,被列入国际名人大辞典。这是中国穆斯林的光荣。纳忠教授于今已是八五高龄,仍每天伏案工作与辅导研究生,继续为学术研究作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文既是报道这位穆斯林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也给当代穆斯林青年提供一个学习的光辉典范。

??12世纪初叶,“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统率大军西征,旌旗所向,中亚布哈拉的“苏丹”赛典赤·赡思西父子审度势,为避免这座伊斯兰文化古城毁于战祸,于量就率领铁骑千余,献上白鹘,文豹,表示归服,部属编入探马赤军签发东来,参加蒙元统五中国的战争。赛典赤以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参赞戎机,南征北战,安抚地方,恢复与发展生产,为元帝国建立作出辉煌的贡献。 云南归人元帝国版图后,赛典赤担任平章政事,开展云南行省建设,随赛典赤来的探马赤军解甲归田,随地入社散居各地,成为云南回回民族的先民。??

??1910年,纳忠出生于通海县纳家营一个普通加族农民家庭,此地相传是赛典赤长子纳速拉西屯军的定居之处,位于杞麓湖畔,山川秀丽,清一色的回族居民,乃是“回回炮手”,“回回军匠”的后代,历来从事农业生产,副业则传统工艺,煅造兵器,制作骡马装备。还有的结成马帮商队,披星戴月,餐风露宿,深入蛮烟瘴雨之乡,开辟云南对泰、缅的贸易交通,地方经济活跃,因而清真寺院经堂教育盛极一时,经师辈出,代有传人,然而“丙辰之变”,导致持续二十余年大动乱,斗个世纪过去了,回族创伤未复,继这民初军阀连年混战,兵匪横行,经济濒于破产边缘。

??纳忠的父亲是遗腹子,祖父在杜文秀领导的反清斗争中战死。家庭生计十分艰难,不得不挈妇将雏迁居昆明谋生,受雇于一家私人制革作坊,原始的操作,集脏活累活于一身,而所得工钱不足以解除全家冻饿之苦。因此,纳忠涉世未深,就已经历人世间的艰辛。 苦难的童年,激励纳忠发愤进醛?他的启蒙教育是进清真寺学习《古兰经文雪?开始的,这是当年回族穆斯林人家的子弟必由之路,目的在于学会宗教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经文,以及伊斯兰的基本常识,大多数只完成普及阶段的学习,便另谋出路,继续升学的不多,而纳忠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寺院经堂是回族传统教育的模式,创始于明末,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专业,学习《古兰经》和中世纪流传下来的伊斯兰经典菱,师徒传授,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而且学者缺乏必要的汉语文文知识,要求掌握这两种文字,本人不善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是很难取得成效的。一般学子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学习几年依然一知半解。纳忠不仅聪颖勤奋,而且好学深思,所以在同辈中总是名列前茅,云南著名经师沙竹轩和田家培对他特别器重,鼓励教诲,不遗余力,寄托以极大期望,他的父亲也深感幼年失学之苦,决心培养他成才,不惜典当借贷,尽力供给他学习费用。

??1923年,回族有识之士提出创办“云南高等经书并授学校”,首先集中各经堂学生于南城清真寺,按学生程度编班,以讲授传统的阿拉伯文的经典菱为主,兼授汉语文,史地常识,把经堂教育改革推前一步。纳忠年纪最幼,编进了乙班。“经书并授”仍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科技书刊,还写文章投寄报刊,宣传伊斯兰教义,他的写作写作意图在于让教外人士正确了解伊斯兰教,清除民族偏见。初生之犊不畏虎,他对郭沫若早期的某些作品,曾撰文评论,充分显示他的才华和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气。

??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他转入中法学校,可是接受不了殖民主义者推行的奴化教育方式。尤其洋大人动辄殴打中国学生,他非常反感,联合其他同学向学校表示抗议,要求废除体罚,尊重学生人格,最扣虽被开除,学习法语仅两年,却已奠定了基穿? 后来他进入云南回族创办的第一新型学校——明德中学,刚满十八岁,他已具有较高的阿拉伯文和汉语水平。“云南振学社”特聘他主编《清真铎报》,他积极利用这个回族穆斯林的喉舌,大声疾呼处于贫困境中的回民大众,奋起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改变现状,立于先进民族之林。三十年代的《清真铎报》、天津《伊光》、北平《月华》,上海《中国回教学报》、广州《天方学理月刊》等皆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回族刊物。

??1931年,他远涉重洋,进入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最高学府,建校已千年,名流者云集,凡伊斯寺某些莫衷一是的法规,常由这里作出权威性的裁决。因此,展现在纳忠面前的是一座涉猎不尽的知识宝库。学习仅两年,他就成为获得爱大最高委员会授予“学者证书”的第一个中国人,接着又考进研究院,专攻阿拉伯历史和伊斯兰文化。

??初到埃及,他利用课余编写了《伊斯兰教》一书,寄国内出版,内容概括了伊斯兰哲学、伦理、历史、文化和《古兰经》、圣训等各个方面,文字雅俗共赏,立意新颖,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曾被不少回族学校选为教材。 纳忠常联想到清代经学大师马德新。近一个世纪以前,这位云南前辈孤行万里,在阿拉伯世界进行长期学术活动,也是第一个访问爱资哈尔大学的中国学者,“目睹中华未见之经,耳闻吾国未传之道”。中国伊斯兰教典中不少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以及阙难以解释的,马复初都作了缜密的考证。所以他暗下决心步这位前辈学者的后尘,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也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而他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翻译了库迪·阿里《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明》,艾哈迈德·艾敏的《黎明时期的阿拉伯文化》,哈克尔的《穆罕默德传》等名著,《回教学术思想史》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出版,《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1937年在上海出版后毁于日军炮火,其以几部译稿和多年节衣缩食的大量藏书,先后在归国途中以及日机空袭中丧失殆京?

??远托异国,作为海外赤子仍时刻关怀灾难深眚的祖国,魂系中华,当年法鲁克王朝统治下的埃及,虽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不少埃及人受西方流毒,也视中国为“东亚病夫”,每见中国学生英姿飒爽地出现开罗街头,总被误认为日本人。当时,国际网球名星印尼华侨许承基,骑自行车壮游寰球的我国运动员潘德明相继到达开罗,纳忠发起为他们主持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在埃及人心目树立中国人民的英雄形象,至今潘德明先生的后人中还保留着当年纳忠的题词:“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留埃学生同仇敌忾,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群起以笔为武器在阿拉伯报刊上揭露日寇侵华暴行,屠杀穆斯林,不少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也被炸毁。无情地揭穿日寇“保护回教,建立东亚回教圈”的画皮。纳忠还和同学办起了抗日小报,每天摘译《金字塔报》的中日战讯,油印散发旅居埃及的华侨。当年,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曾经三次派人到中近东宣传抗日,争取国际声援。纳忠和其他留埃同学协助他们编写宣传资料,为祖国抗战出力,经常工作到深夜。

??1938年,以唐某为首的一小撮人秉承日寇之命,组成“华北朝觐团”,由上海过航吉达,企图粉饰太平,造成日寇的侵华行为,强烈表示对中国正义抗战的声援。中国朝觐团还列队赴皇宫晋见阿齐兹国王,表达中国和阿拉伯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要求支持中国抗战。“麦加挫败日寇”,也就成为中国抗战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同年九月,伊斯兰国家在开罗召开伊斯兰国际会议,声援巴勒斯兰人民的正义斗争,纳忠应邀出席,作为中国穆斯林代表,在大会上以中国五千万穆斯林名义宣布与全世界穆斯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企图消灭巴勒斯坦的罪恶行径,“准备为保卫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权利,而献出一切。”有力地表明,远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人民就坚决地与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

??埃及9年岁月,尼罗河文化的哺育,1940年纳忠载誉归国。他谢绝了某些部门“高官厚禄”的征聘,而屈就于母校明德中学校长,兼主编复刊的《清真铎报》,日机频繁轰炸昆明,学校被迫疏散下乡,他四出奔走,惨淡经营,因而烽火狼烟。弦歌不绝。 1943年,他应邀赴“陪都”重庆就任中央大学教授,开设阿拉伯史,阿拉伯文化史专业,在中国史学园地播下开展阿拉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种子,几十年来,他是筚路褴褛,披荆斩棘的拓荒者,又是辛勤的园订? 同时,纳忠又在北创设阿拉伯语专业,这个素为人轻视的语种,在他的导引下,冲出寺院经堂的小天地,在全国最高学府里异军突起,为后来某些大专院校起了前驱作用。

??自本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透过《天方夜谭》窗口,看到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几幅神奇画面:巴格达的繁盛,豪华的宫苑,苏丹夜宴宾客,歌女如云,欢舞达旦。航海致富的巨贾,一掷千金……至于阿拉伯的正史,系统性差,主观臆断,夸大失实,不适应中国人民的正确认识,于是纳忠博览群书,积累下大量资料,在极端艰苦环境里,穷数年之力,完成了四十万字的专著《回教诸国文化史》,揭开我国史学领域研究阿拉伯历史的序幕,逐渐掀起阿拉伯和伊斯兰历史研究的热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纳忠更加自觉献身教育战线,培养祖国一代新人。他由南京回云南大学代历史系主任,教授世界通史课程,他自编教材,自己刻写,自绘历史地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不少兄弟院校历史系纷纷函索历史地图。

??1958年,纳忠调入外交学院,担任东语系主任,举家迁入北京,为了服人教学需要,他毅然放弃二十余年从事的历史研究,全力以赴搞好阿拉伯语教学课,坚持阿拉伯讲学,力求讲解规范化,深受外国专家和中国教师的赏。1962年,阿语系合并北京外国语学院,纳忠仍续任阿拉伯语系主任兼院务委员,他一直坚持教学第一线,热情辅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水平,狠抓阿语系基本建设,领导和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较完整的阿拉伯语教材,千方百计调动全系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1960年,他领导的外交学院“德、日、西、阿系”被评为首都战线群英会先进单位,他个人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列席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80年代,他又社科界成员身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政议政,崇高的荣誉,充分体现党和人民对老一辈知识分的新生和信任, 1983年,北京外国语学院隆重俯,庆祝纳忠执教四十周年,尽管生活道路坎坷,然而春风化雨,桃李满园,有的分布国内大专院校,还有的在十几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从事外交事务,其中不少后起之秀已步入学者教授的行列。

??纳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除教授本职外,兼任中国非洲史学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编委兼亚洲史副主编,中国中东学会顾问等职。1981年应巴斯坦“国际希吉来奖金委员会”之聘,长期担任奖金候选人提名委员。1982年3月,他代表中国伊斯兰教界赴巴基斯坦出席“伊斯兰国际学者大会”,宣读《伊斯兰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论文,齐亚·哈克总统三次会见他。同年9月,他应阿尔及利亚宗教部之邀,出席“第十五届伊斯兰思想讨论会”,宣读《古兰经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论文,消除国外对我国的某些误解。1983年,纳忠又应邀访问马来西亚。1985年,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言学会”年会又推举他任该会“通讯委员”的终身荣誉职。1991年,“剑桥国际名人中心”两次通知他分别列入《国际名人录大辞典》与《国际知识界名人录大辞典》。

??纳忠大半生从事教学与历史研究,译著十余种,已发表重要论文三十余篇,主要著作有《伊斯兰教的信仰》(1942年香港重印)、《五功与伦理》、《回教诸国文化史》、《伊朗巴布教派》、《埃及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83年);译著有《也门社会史》(北京出版社1973年)……这些译著既反映他勤于治学,也标志中国与阿拉伯两个伟大民族文化交流的进程。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纳忠今年已八四高龄,银发满头,可是每日笔耕不辍,与朱凯、向培科、史希同合译阿拉伯百科全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八册巨著,他译的第一册已问世。该书被誉为阿拉伯前无古人的“划时代著作”,全书出版后,将为我国史学领域填被一大空白。 树老雄风在,而今他继续辅导博士研究生,荣获“1991年度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师”的称号。1993年又荣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杰出贡献奖”。奖厣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我国阿语教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国内新闻媒介都作了报道。课余又埋头写作《阿拉伯通史》煌煌巨著,倾注50年心力;四易其稿基本完成九十余万字。预料问世后,对阿拉伯历史文化的研究,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他对祖国史学领域的又一辉煌贡献。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