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回族民间舞蹈双绝 “小鼓高跷”“龙狮斗”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体育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沈阳回族民间舞蹈双绝 “小鼓高跷”“龙狮斗”

来源:回族在线 时间:2009-12-2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百三十多年前,河北、山东一带的回族向东北迁移,做生意搞买卖,其中有些人家定居于现在的沈阳市沈河区西关。这批移民中有一些民间艺人身怀绝技,将河北三河县及北京通县的“小鼓高跷”和“龙狮斗”带到了沈阳,当时的传播者首推民间老艺人铁鲁章,他组织了第一个回族秧歌大会,让“小鼓高跷”和“龙狮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却渐趋沉默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沈河区文化局、沈河区文化馆组织专业干部走访李清林、铁玉发、朱莲瑞等老艺人挖掘、整理“小鼓高跷”和“龙狮斗”的有关资料,并组织青年舞蹈队学习、排练,使这两个百年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于世间。
小鼓高跷:不靠伴奏

  记者采访了当年参与挖掘、整理“小鼓高跷”项目的沈阳市群众馆高级馆员朱培德,他回忆,当年他走访的老艺人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据老艺人们介绍,“小鼓高跷”最开始就是群众自娱性舞蹈。至于铁鲁章组织了第一个回族秧歌会后,每年的民族节日上都要组织秧歌会,由姜富贵、朱长友、窦庆珍主持,延续到解放前,则老艺人李清林、铁玉发、朱莲瑞等继续主持。

  在整理和挖掘中发现,沈河的“小鼓高跷”经过几代艺人的发展和完善,已不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高跷秧歌。无论在人物扮相、表演形式、舞蹈风格、动作特点上已经完全形成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发展成具有一套完整表演程序的民族民间舞蹈。

  朱培德告诉记者,河北三河县、北京通县一带的小鼓高跷分为两种表演形式,一种叫“文跷”,一种叫“武跷”(也称“跑跷”)。“文跷”以12人组成一个表演队,表演形式以跑跷为主,跑起来动作很快,基本队形为“龙摆尾”、“卷菜心”、“一条龙”、“下杂队子”等。

  沈阳的小鼓高跷是将每一表演队人数调整为20人,其中有4人(两面鼓、两面锣)不上跷,都在地面上进行伴奏,这是对原来的“小鼓高跷”的重大突破,强化了舞蹈的艺术效果,其余16人以“大头行”为领队。其次,在形式上,注重于表演,强调了欣赏价值。主要有两种表演形式:一为行进表演,二为场地表演。行进表演动作队形变化较为简单,时而交叉行进,或者走“二龙吐须”等队形。场地表演是小鼓高跷的主要表演形式,表演时间长,需要大场地。

  小鼓高跷表演时的内容十分丰富,重要的表演叫“堆山子”,只在一些重要场合或者给富人家演堂会、祝寿时才表演,形式为在地中央放一口大缸,缸内装满酒,把酒点燃,在缸的后面用桌椅搭起有层次的台子,所有的演员把跷腿卸掉,围绕酒缸跑一圈,然后依人物的顺序,坐在台子上,由渔、樵夫领唱,众人合唱,唱满人宫庭诗词。主人家把这种表演视为先祖的真魂出现,求助先祖的神灵保佑合家平安。

  小鼓高跷不同于一般的高跷,音乐极富特色,在表演中没有伴奏,没有打击乐,只用两面锣、两面鼓进行伴奏来表演。在表现内容上,小鼓高跷多为反映东北广大群众热爱生活,春种秋收的喜悦心情,通俗易懂,融汇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语汇,深受东北广大群众尤其是回族人民的喜爱。朱培德告诉记者,小鼓高跷完全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都不可忽视。为此,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小鼓高跷,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任务。

  然而,由于近些年经费不足、人员调离等客观情况,此舞蹈面临失传等现象。“当年走访的老艺人大多数都已经去世,当时组织学习的年轻演员现在早就转了行,现在年轻人学舞蹈都学现代舞什么的,谁还对秧歌感兴趣?恢复‘小鼓高跷’舞蹈有难度啊!”朱培德说。

  龙狮斗:面临危机

  “龙狮斗”当年和“小鼓高跷”一起被带到沈阳,是回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无论在表演形式、舞蹈风格、动作特点上都已经完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然而,“龙狮斗”在上世纪80年代初经重新整理挖掘后,留下的资料和图片也还是少之又少,面临危机。

  朱培德介绍,在民间,人们把龙、狮子一直视为避邪的神兽和吉祥的象征,“龙狮斗”舞每到一处,先给住户送红帖,人们立即清扫场地,准备鞭炮,茶点之类,以便迎送。旧时,在舞队前都有一个手擎香炉的人引路,先在空旷地上表演一番,然后挨户轮流表演,演毕,主人赏以红包。除节日演出外,有时也为婚娶、寿庆以及庙节的送神服务。

  “龙狮斗”表演相当热闹,龙和狮在鼓乐伴奏下,利用娴熟的马步、弓步、麒麟步、跪步、跳步、移步、行礼步,从沉睡惊醒、挠头摆尾、仰视低顾、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时而威风凛凛、怒视邪恶,时而谦恭有礼、憨厚善良,逗人喜爱。

  沈河的“龙狮斗”表演形式不仅仅是舞龙而是有舞龙加舞狮,内容多为反映龙和狮嬉戏、打闹的场面,舞蹈的最大特点是在表演过程中还有狮子下崽、大狮与龙争斗、大狮逗小狮、小狮子间的相互打逗玩耍场面,情趣盎然,使得舞台效果更加热闹。伴奏形式包括锣、鼓、镲、唢呐等乐器,表演时间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狮子道具做法与其他地区舞狮的道具有所不同,为了便于舞动狮子,其活动的主要部件由细竹和滕条制作。

  龙狮斗具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在东北广大群众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性,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龙狮斗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因此,保护、研究、传承、发展龙狮斗,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目前回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小鼓高跷已入选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